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时政·经济
理解宁波都市区的内涵、定位及与宁波都市经济圈的区别
稿源: 宁波日报   2016-05-12 07:37: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活力浙东——海陆贯通大脉动

  今天宁波日报理论前沿版发表研究文章《把握区域发展都市区化趋势,以宁波为极核城市打造都市区》,介绍了宁波都市圈的概念内涵、现实基础、功能定位以及未来建设的发力点。全文如下:

点击查看大图

  詹荣胜 刘兴景 孙立锋

  推进都市区建设是省委、省政府“十三五”时期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编制实施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四大都市区规划纲要,加快提升国际化水平,充分发挥都市区对全省转型升级、创业创新的核心带动作用。作为全省重点建设的四大都市区之一,宁波都市区面临着重要的历史战略机遇。

  一、宁波都市区的概念内涵

  都市区是以城镇化为主导,由若干个联系紧密、功能互补的城市组成的城市共同体。都市区由拥有一定人口规模的中心城市以及与之密切联系的周边市镇构成,区内组成单元可以为地级市、县级市及县、镇等不同行政级别。都市区与都市经济圈都是中心城市及其联系较为密切周边地区组成的城市功能区域。两者的区别在于都市区更强调通勤联系,都市经济圈更强调经济联系,一般后者的空间范围比前者略大。

  省里对建设宁波都市经济圈、宁波都市区的提法由来已久。浙江省“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杭州、宁波、温州都市经济圈和浙中城市群“三圈一群”的总体设想;浙江省“十二五”规划《纲要》,继承创新了“十一五”规划,提出建设“杭州、宁波、温州和金华—义乌都市区”;浙江省“十三五”规划《建议》和《纲要》再次强调了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四大都市区概念,提出要发挥都市区对全省转型升级、创业创新的核心带动作用。

  “十一五”时期,根据省里部署,市委主要领导就宁波与台州、绍兴、舟山、嘉兴共建宁波都市经济圈进行了专题调研和互访,形成了《宁波都市经济圈研究》,当时研究设定的宁波都市经济圈范围为浙东五市。浙东经济合作区已成立20多年,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每年轮流召开市长联席会议,但至今还没有专门编制宁波都市经济圈规划或出台相关总体性的政策文件。

  宁波都市区与宁波都市经济圈在空间上具有较大重叠性,可以参照杭州都市区规划,以宁波为极核城市,舟山全部和嘉兴、绍兴、台州部分相对紧密联系的区域共同组成经济共同体。

  二、宁波都市区建设的现实基础

  宁波、舟山、绍兴、台州、嘉兴五市地域相邻、人文相近、经济相融、文化相通,长期以来有着密切合作关系。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深入演进的背景下,加快宁波都市区建设有条件、有基础,而且面临着重要战略机遇。

  首先,五市地域相邻,人文相近。甬舟绍台嘉同处浙东地区,扼守东部黄金海岸线与长江黄金水道结合部的战略要位。从地域分布上看,区内空间紧密相连,舟山跨海大桥、杭甬高速、甬台温高速和杭州湾大桥贯穿其中,形成以宁波为核心的“一个半小时”交通圈。此外,五市自古属吴越之地,历史相承、文化同源,历史积淀、思想底蕴十分深厚。

  其次,五市可以实现资源互补,经济互动。甬舟绍台嘉共处环杭州湾产业带,港口条件优良,临港工业基础雄厚,是长三角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其中,宁波具有国际大港资源和开放型经济优势,教育、创新、金融等服务功能相对突出;嘉兴皮革、家纺、经编、木业等产业集群竞争力强;绍兴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具有现代纺织业、精细化工、机械装备、新型材料等优势产业;舟山港口岸线、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海运、渔业等产业发达;台州汽车摩托车、医药、塑料、家电等产业集群特色明显。五市经济发展既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很强的互补性,具有进一步开展经贸合作的客观条件。

  再次,五市诉求相同,目标相近。甬舟绍台嘉是浙江东部沿海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外向型经济特色明显,以占全省32%的面积,创造了近50%的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外贸出口总额,各市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五市充分意识到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化背景下,区域合作必须加快步伐向纵深推进,交通共联、市场共构、产业共兴、品牌共推、环境共建、社会共享,已成为谋划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必然趋势。

  最后,五市合作初成,框架初现。甬舟绍台嘉是浙东经济合作区的成员城市。经过20多年发展,合作区已形成较为完善工作机制,下设若干专业组,市长联席会议每年轮流举行。五市先后联合签订《同城效应建设框架协议》《浙东经济合作区发展规划》等文件,在区域港口一体化、区域大交通体系建设、资源整合开发利用、国内外市场联手拓展、科技金融等经济社会各方面均展开了实质性合作。浙东经济合作区为宁波都市区提供了直接的平台基础、搭建起基本的组织架构,成为都市区建设最有利的工作条件之一。

  建设宁波都市区,是发展规律所趋、国家战略所引、区域强能所需,正处于十分有利的战略机遇期。

  1、全球化时代区域发展都市区化趋势,为加快宁波都市区建设积累了经验。21世纪,城市空间分布和功能组织发生重大变化,以中心城市为极核的都市区普遍成为国家或地区的核心区域,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地域单元。在美国,依托港口优势和外向型经济基础演化形成的纽约都市区,是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在欧洲,从巴黎经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直到鲁尔、科隆,从曼彻斯特、利物浦到伦敦,若干个都市区在沿海经济带上连绵成片,成为协调控制全球和区域经济活动的重要枢纽。世界经济空间格局的发展态势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都市区建设已成为区域发展和合作中的必然趋势和重要组成,也将是宁波参与全球化竞争和国际分工合作的战略选择。

  2、国家新型城市化战略,为加快宁波都市区建设指明了方向。城市群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设的“主体形态”。以上海为龙头、江浙为两翼的长三角城市群,作为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的主要阵地,已经成为中国区域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进入“一核多极”加速发展、区域次中心不断形成的发展新阶段。“十三五”时期,上海单极作用依然明显,但城市群内其他城市加快发展,扁平化、嵌套式、多圈域将成为重要趋势。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明确提出强化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四大都市区建设,加快长三角“金南翼”建设,推进全省城市形态优化与功能增强,共同支撑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构建。

  3、推进海洋经济大发展和港口经济圈建设,为加快宁波都市区建设增强了动力。2011年,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先后上升为国家战略。宁波与舟山作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核心示范区,重点发展“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港口经济圈是浙江主动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要举措,港口经济圈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宁波都市区这一核心载体依托。“十三五”时期,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仍将深入实施,港口经济圈建设也将加快推进,宁波与周边城市设施共建、产业共兴、平台共筑、利益共享的体制机制有望进一步强化,这些都为新时期加快宁波都市区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孙研

理解宁波都市区的内涵、定位及与宁波都市经济圈的区别

稿源: 宁波日报 2016-05-12 07:37:00

  今天宁波日报理论前沿版发表研究文章《把握区域发展都市区化趋势,以宁波为极核城市打造都市区》,介绍了宁波都市圈的概念内涵、现实基础、功能定位以及未来建设的发力点。全文如下:

点击查看大图

  詹荣胜 刘兴景 孙立锋

  推进都市区建设是省委、省政府“十三五”时期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编制实施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四大都市区规划纲要,加快提升国际化水平,充分发挥都市区对全省转型升级、创业创新的核心带动作用。作为全省重点建设的四大都市区之一,宁波都市区面临着重要的历史战略机遇。

  一、宁波都市区的概念内涵

  都市区是以城镇化为主导,由若干个联系紧密、功能互补的城市组成的城市共同体。都市区由拥有一定人口规模的中心城市以及与之密切联系的周边市镇构成,区内组成单元可以为地级市、县级市及县、镇等不同行政级别。都市区与都市经济圈都是中心城市及其联系较为密切周边地区组成的城市功能区域。两者的区别在于都市区更强调通勤联系,都市经济圈更强调经济联系,一般后者的空间范围比前者略大。

  省里对建设宁波都市经济圈、宁波都市区的提法由来已久。浙江省“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杭州、宁波、温州都市经济圈和浙中城市群“三圈一群”的总体设想;浙江省“十二五”规划《纲要》,继承创新了“十一五”规划,提出建设“杭州、宁波、温州和金华—义乌都市区”;浙江省“十三五”规划《建议》和《纲要》再次强调了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四大都市区概念,提出要发挥都市区对全省转型升级、创业创新的核心带动作用。

  “十一五”时期,根据省里部署,市委主要领导就宁波与台州、绍兴、舟山、嘉兴共建宁波都市经济圈进行了专题调研和互访,形成了《宁波都市经济圈研究》,当时研究设定的宁波都市经济圈范围为浙东五市。浙东经济合作区已成立20多年,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每年轮流召开市长联席会议,但至今还没有专门编制宁波都市经济圈规划或出台相关总体性的政策文件。

  宁波都市区与宁波都市经济圈在空间上具有较大重叠性,可以参照杭州都市区规划,以宁波为极核城市,舟山全部和嘉兴、绍兴、台州部分相对紧密联系的区域共同组成经济共同体。

  二、宁波都市区建设的现实基础

  宁波、舟山、绍兴、台州、嘉兴五市地域相邻、人文相近、经济相融、文化相通,长期以来有着密切合作关系。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深入演进的背景下,加快宁波都市区建设有条件、有基础,而且面临着重要战略机遇。

  首先,五市地域相邻,人文相近。甬舟绍台嘉同处浙东地区,扼守东部黄金海岸线与长江黄金水道结合部的战略要位。从地域分布上看,区内空间紧密相连,舟山跨海大桥、杭甬高速、甬台温高速和杭州湾大桥贯穿其中,形成以宁波为核心的“一个半小时”交通圈。此外,五市自古属吴越之地,历史相承、文化同源,历史积淀、思想底蕴十分深厚。

  其次,五市可以实现资源互补,经济互动。甬舟绍台嘉共处环杭州湾产业带,港口条件优良,临港工业基础雄厚,是长三角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其中,宁波具有国际大港资源和开放型经济优势,教育、创新、金融等服务功能相对突出;嘉兴皮革、家纺、经编、木业等产业集群竞争力强;绍兴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具有现代纺织业、精细化工、机械装备、新型材料等优势产业;舟山港口岸线、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海运、渔业等产业发达;台州汽车摩托车、医药、塑料、家电等产业集群特色明显。五市经济发展既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很强的互补性,具有进一步开展经贸合作的客观条件。

  再次,五市诉求相同,目标相近。甬舟绍台嘉是浙江东部沿海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外向型经济特色明显,以占全省32%的面积,创造了近50%的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外贸出口总额,各市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五市充分意识到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化背景下,区域合作必须加快步伐向纵深推进,交通共联、市场共构、产业共兴、品牌共推、环境共建、社会共享,已成为谋划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必然趋势。

  最后,五市合作初成,框架初现。甬舟绍台嘉是浙东经济合作区的成员城市。经过20多年发展,合作区已形成较为完善工作机制,下设若干专业组,市长联席会议每年轮流举行。五市先后联合签订《同城效应建设框架协议》《浙东经济合作区发展规划》等文件,在区域港口一体化、区域大交通体系建设、资源整合开发利用、国内外市场联手拓展、科技金融等经济社会各方面均展开了实质性合作。浙东经济合作区为宁波都市区提供了直接的平台基础、搭建起基本的组织架构,成为都市区建设最有利的工作条件之一。

  建设宁波都市区,是发展规律所趋、国家战略所引、区域强能所需,正处于十分有利的战略机遇期。

  1、全球化时代区域发展都市区化趋势,为加快宁波都市区建设积累了经验。21世纪,城市空间分布和功能组织发生重大变化,以中心城市为极核的都市区普遍成为国家或地区的核心区域,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地域单元。在美国,依托港口优势和外向型经济基础演化形成的纽约都市区,是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在欧洲,从巴黎经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直到鲁尔、科隆,从曼彻斯特、利物浦到伦敦,若干个都市区在沿海经济带上连绵成片,成为协调控制全球和区域经济活动的重要枢纽。世界经济空间格局的发展态势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都市区建设已成为区域发展和合作中的必然趋势和重要组成,也将是宁波参与全球化竞争和国际分工合作的战略选择。

  2、国家新型城市化战略,为加快宁波都市区建设指明了方向。城市群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设的“主体形态”。以上海为龙头、江浙为两翼的长三角城市群,作为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的主要阵地,已经成为中国区域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进入“一核多极”加速发展、区域次中心不断形成的发展新阶段。“十三五”时期,上海单极作用依然明显,但城市群内其他城市加快发展,扁平化、嵌套式、多圈域将成为重要趋势。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明确提出强化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四大都市区建设,加快长三角“金南翼”建设,推进全省城市形态优化与功能增强,共同支撑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构建。

  3、推进海洋经济大发展和港口经济圈建设,为加快宁波都市区建设增强了动力。2011年,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先后上升为国家战略。宁波与舟山作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核心示范区,重点发展“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港口经济圈是浙江主动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要举措,港口经济圈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宁波都市区这一核心载体依托。“十三五”时期,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仍将深入实施,港口经济圈建设也将加快推进,宁波与周边城市设施共建、产业共兴、平台共筑、利益共享的体制机制有望进一步强化,这些都为新时期加快宁波都市区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