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时政·经济
理解宁波都市区的内涵、定位及与宁波都市经济圈的区别
稿源: 宁波日报   2016-05-12 07:37: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活力浙东——海陆贯通大脉动

  三、宁波都市区的功能定位

  宁波都市区建设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区域合作和联动发展为主题,以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坚持战略共谋、资源共享、设施共建、利益共赢、生态共保,促进区内外要素资源自由流动,优化区域重大功能布局,加快重点区域合作开发,加强产业分工合作,推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增强社会民生同城效应,强化生态环境共保共治,促进宁波都市区经济社会文化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上的一体化发展,建设成为职能分工明确、经贸联系密切、产业层次较高、空间结构优化、资源利用集约、生态环境良好的全球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对外开放重要门户,在辐射中西部地区、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具体功能定位上,主要是“两区一中心一门户”:

  一是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进一步发挥好宁波制造优势,抢抓“中国制造2025”机遇,主动服务制造强国战略,围绕重点优势产业领域,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等试点,在新材料、高端装备、节能及新能源汽车、智慧信息等领域形成若干个千亿级产业,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

  二是打造东部沿海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充分发挥港口、开放、产业和功能等组合优势,谋划推进重大功能性平台、支撑性项目和创新性试点政策,构建“三位一体”港航物流体系,积极创建自贸区,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层次,立足浙江、服务全国、面向全球,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门户。

  三是打造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核心区。把握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机遇,充分挖掘区位交通优势和海洋资源优势,以港口开发为龙头,以海洋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海洋新兴产业为先导,科学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大力推进现代海洋经济发展,促进海陆联动发展,成为浙江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先导区和海洋科技创新引领区。

  四是成为城市协调发展先行示范区。借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以宁波、舟山为中心,台州和嘉兴、绍兴为南北两翼,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提升各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密切区域经济社会文化联系,拓展合作领域,提高区域融合度,打造区域一体化水平和发展层次均较高的城市群。

  在建设宁波都市区过程中,要把握以下五项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发展,推进战略共谋。从区域发展全局出发,对宁波都市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进行统一谋划。协调好宁波都市区各项重点领域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形成有效合力,扩大宁波都市区知名度和影响力。

  2、坚持错位发展,推进资源共享。根据都市区内各城市的资源条件和发展基础,发挥比较优势,找准自身定位,探索建立促进资源要素在区内自由流通的体制机制,加强一体化的市场体系建设,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区域分工体系。同时,坚持差异化发展,获取“1+1>2”的合作发展“红利”。

  3、坚持联动发展,推进设施共建。按照“共同建设、共同利用、共同管理”的基本思路,推进都市区内基础设施特别是大型跨区域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同建设和整体布局,避免重复建设。通过一体化的设施网络建设,带动空间结构优化,促进区域联动发展。

  4、坚持共享发展,推进利益共赢。运用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努力扩大开放,推进都市区内城市之间、都市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协作,抱团参与国内外区域竞争与合作,在合作中谋求整体利益最大化,实现互利共赢。

  5、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共保。充分考虑都市区的环境承载力,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加强跨区域生态功能区共同建设,自然环境联合保护和海陆污染同步防治,切实提高合作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共生。

  四、宁波都市区建设的发力点

  围绕宁波都市区的功能定位,要抓住制约都市区一体化的关键症结,有的放矢,以点带面,强力突破。

  1、深化区域互联互通,构筑一体化基础设施体系。基础设施一体化是构建宁波都市区的基石,只有实现区域的路网、管网、信息网等基础设施全方位快捷畅通,才能加快都市区互联互通。宁波要加强与周边衔接,提高内联外接程度。完善以城市、港口为中心的陆相通道体系,扩容港口水路通道,协调水电油管网联网,推进信息网络互联。

  2、发挥宁波极核作用,打造都市功能强大引擎。作为都市区的核心,宁波要发挥极核作用,承担创新服务、开放发展的领头羊角色。一是提升创业创新功能。努力在创新平台、创新主体、科创产业等方面取得突破,打造都市区创新创业的引擎;二是提升开放门户功能,抓好梅山新区、空港新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高端开放载体建设;三是提升国际服务功能。

  3、强化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打造经济新增长板块。以甬舟共创自贸区、甬台共建三门湾、甬嘉共融上海大都市为重点,构建三大跨区域重大合作平台。推进甬舟港口区域联合开发,共建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港航物流服务中心。推进三门湾区域保护开发,争创省级产业集聚区。推进杭州湾滨海区域发展,共筑统一市场。

  4、强化一体化公共服务和文化体系建设,形成区域同城新环境。在重视硬件建设的同时,必须协调建设宁波都市区的文化体系和社会民生事业,实现服务共享,形成同城效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化,以项目合作为抓手,加快社保、医疗、教育、公共休闲、电信、金融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同城化步伐,让百姓享受都市一体化的红利。建立都市区人才互通共享机制,推进与周边地区的科技文化合作与人才交流,完善维稳协作机制,共享科技资源和区域“安全网”。挖掘整合区内文化资源,共同培育一批潜力大、特色浓的文化产业和区域,共同打造一批文化产品综合展示交易平台,培育统一开放的区域文化市场。

  5、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营造宜居水乡新家园。环境是最稀缺的资源,生态是最宝贵的财富。在生态环境问题上,要坚持“与邻为伴”,以协同和联动的理念推进环境保护。紧紧围绕建设“两美”浙江的要求,加强生态环保合作,联合深化环境整治,形成共同治理生态环境的机制。

  (作者单位:市发展规划研究院)

首页  上一页  [1]  [2] 

编辑: 孙研

理解宁波都市区的内涵、定位及与宁波都市经济圈的区别

稿源: 宁波日报 2016-05-12 07:37:00

  三、宁波都市区的功能定位

  宁波都市区建设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区域合作和联动发展为主题,以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坚持战略共谋、资源共享、设施共建、利益共赢、生态共保,促进区内外要素资源自由流动,优化区域重大功能布局,加快重点区域合作开发,加强产业分工合作,推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增强社会民生同城效应,强化生态环境共保共治,促进宁波都市区经济社会文化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上的一体化发展,建设成为职能分工明确、经贸联系密切、产业层次较高、空间结构优化、资源利用集约、生态环境良好的全球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对外开放重要门户,在辐射中西部地区、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具体功能定位上,主要是“两区一中心一门户”:

  一是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进一步发挥好宁波制造优势,抢抓“中国制造2025”机遇,主动服务制造强国战略,围绕重点优势产业领域,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等试点,在新材料、高端装备、节能及新能源汽车、智慧信息等领域形成若干个千亿级产业,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

  二是打造东部沿海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充分发挥港口、开放、产业和功能等组合优势,谋划推进重大功能性平台、支撑性项目和创新性试点政策,构建“三位一体”港航物流体系,积极创建自贸区,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层次,立足浙江、服务全国、面向全球,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门户。

  三是打造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核心区。把握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机遇,充分挖掘区位交通优势和海洋资源优势,以港口开发为龙头,以海洋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海洋新兴产业为先导,科学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大力推进现代海洋经济发展,促进海陆联动发展,成为浙江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先导区和海洋科技创新引领区。

  四是成为城市协调发展先行示范区。借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以宁波、舟山为中心,台州和嘉兴、绍兴为南北两翼,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提升各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密切区域经济社会文化联系,拓展合作领域,提高区域融合度,打造区域一体化水平和发展层次均较高的城市群。

  在建设宁波都市区过程中,要把握以下五项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发展,推进战略共谋。从区域发展全局出发,对宁波都市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进行统一谋划。协调好宁波都市区各项重点领域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形成有效合力,扩大宁波都市区知名度和影响力。

  2、坚持错位发展,推进资源共享。根据都市区内各城市的资源条件和发展基础,发挥比较优势,找准自身定位,探索建立促进资源要素在区内自由流通的体制机制,加强一体化的市场体系建设,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区域分工体系。同时,坚持差异化发展,获取“1+1>2”的合作发展“红利”。

  3、坚持联动发展,推进设施共建。按照“共同建设、共同利用、共同管理”的基本思路,推进都市区内基础设施特别是大型跨区域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同建设和整体布局,避免重复建设。通过一体化的设施网络建设,带动空间结构优化,促进区域联动发展。

  4、坚持共享发展,推进利益共赢。运用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努力扩大开放,推进都市区内城市之间、都市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协作,抱团参与国内外区域竞争与合作,在合作中谋求整体利益最大化,实现互利共赢。

  5、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共保。充分考虑都市区的环境承载力,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加强跨区域生态功能区共同建设,自然环境联合保护和海陆污染同步防治,切实提高合作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共生。

  四、宁波都市区建设的发力点

  围绕宁波都市区的功能定位,要抓住制约都市区一体化的关键症结,有的放矢,以点带面,强力突破。

  1、深化区域互联互通,构筑一体化基础设施体系。基础设施一体化是构建宁波都市区的基石,只有实现区域的路网、管网、信息网等基础设施全方位快捷畅通,才能加快都市区互联互通。宁波要加强与周边衔接,提高内联外接程度。完善以城市、港口为中心的陆相通道体系,扩容港口水路通道,协调水电油管网联网,推进信息网络互联。

  2、发挥宁波极核作用,打造都市功能强大引擎。作为都市区的核心,宁波要发挥极核作用,承担创新服务、开放发展的领头羊角色。一是提升创业创新功能。努力在创新平台、创新主体、科创产业等方面取得突破,打造都市区创新创业的引擎;二是提升开放门户功能,抓好梅山新区、空港新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高端开放载体建设;三是提升国际服务功能。

  3、强化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打造经济新增长板块。以甬舟共创自贸区、甬台共建三门湾、甬嘉共融上海大都市为重点,构建三大跨区域重大合作平台。推进甬舟港口区域联合开发,共建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港航物流服务中心。推进三门湾区域保护开发,争创省级产业集聚区。推进杭州湾滨海区域发展,共筑统一市场。

  4、强化一体化公共服务和文化体系建设,形成区域同城新环境。在重视硬件建设的同时,必须协调建设宁波都市区的文化体系和社会民生事业,实现服务共享,形成同城效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化,以项目合作为抓手,加快社保、医疗、教育、公共休闲、电信、金融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同城化步伐,让百姓享受都市一体化的红利。建立都市区人才互通共享机制,推进与周边地区的科技文化合作与人才交流,完善维稳协作机制,共享科技资源和区域“安全网”。挖掘整合区内文化资源,共同培育一批潜力大、特色浓的文化产业和区域,共同打造一批文化产品综合展示交易平台,培育统一开放的区域文化市场。

  5、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营造宜居水乡新家园。环境是最稀缺的资源,生态是最宝贵的财富。在生态环境问题上,要坚持“与邻为伴”,以协同和联动的理念推进环境保护。紧紧围绕建设“两美”浙江的要求,加强生态环保合作,联合深化环境整治,形成共同治理生态环境的机制。

  (作者单位:市发展规划研究院)

首页  上一页  [1]  [2]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