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5 08:23
孙卿展示《书画跋跋》。
孙家境,慈溪的一个小村,因五代时期迁居于此的孙氏家族而得名。“一个孙家境,半部明代史”,孙家境孙氏家族曾为明代望族,以学问人品、忠孝节义名扬全国,并成为“江浙文化现象”的重要代表。
日前,孙家境孙氏后人,文房杂件、古砖、古籍收藏者孙卿和其堂兄孙慧君拿着家里的两件宝贝,去北京参加央视《我有传家宝》节目的录制。兄弟俩参加这个节目,并不是为了鉴定这两件宝贝价值多少,而是借此机会向全国的观众讲述孙家境人“出为忠臣,入为孝子”的家风家训。这期节目预计在9月份播出。
孙氏宗谱有多个版本,乾隆版最为珍贵
《我有传家宝》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今年推出的一档文化收藏节目,以传家宝为载体,通过讲述家族传承故事,展现中国优秀的礼仪文化。
录制节目的时候,孙慧君担任主讲人,他现任孙境宗祠理事会理事长,居住在杭州。记者采访的是在慈溪的孙卿,听他讲述台前幕后的故事。
孙卿说,为了参加这档节目,他和堂兄孙慧君在挑选展示物品时花了一番心思,最终决定带上乾隆版《孙氏宗谱》和乾隆年间出版的孙氏祖上孙鑛(kuàng)的《书画跋跋》。孙家境的宗谱有好几个版本,但乾隆版本最为珍贵。
地方文化研究专家、《孙境宗谱》编委会顾问、《慈溪进士录》作者王孙荣作为讲述人,也参与了这次录制。据他介绍,这个乾隆版的《孙氏宗谱》是根据明万历的宗谱而修的,完整记录了明万历四十几年前的所有历史,其中还包括女儿出嫁和联姻的情况,这在当时非常少见。“也许是目前仅存的版本,因而特别珍贵。”
记者从慈溪地方志专家童银舫著的《慈溪家谱》中了解到,现存最早的孙家境家谱,为明万历三十六年的《余姚孙境世系图》,由孙镗、孙如河纂修,现存河北大学。而据《中国家谱总目》记载,辽宁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藏有清乾隆二十年的刻本《孙氏世乘》,但这个不是家谱,而是记录明代孙氏名臣碑文和文献的专辑。童银舫告诉记者,在乾隆版之后,孙家境的宗谱在光绪二十五年、民国二十一年分别续修过。
孙氏兄弟参加节目录制展示的另一件宝贝———孙鑛的《书画跋跋》,是孙卿最为喜爱的藏品。
孙鑛是明万历时的大臣,任兵部侍郎,后来升迁为南京兵部尚书,主张抗倭援朝。孙鑛能武能文,一生著作宏富,多达四十余种七百余卷,其中以古代经典评注尤为出名,人称“手持书卷,坐大司马堂”,素有“姚江奇才”之誉。
据孙卿介绍,“跋”是文体的一种,写在书籍、文章或书画作品的后面。孙鑛的好友王世贞曾经写过一本鉴赏著作叫《书画跋》,孙鑛在此基础上,对古代美术的重要作品进一步评论、补充、纠错、深化,因此取书名叫《书画跋跋》。明末到清代,只要带有孙评字样的书籍,读书人都知道是孙鑛的著作。尤其是《书画跋跋》,品评书画碑帖独具慧眼,广为后人所征引。
孙卿说,央视节目录制现场有4位专家,其中有北京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副主任金运昌、家具杂项鉴定专家张德祥。“金运昌说,《书画跋跋》到现在为止还是美术理论、美术史、美术鉴赏方面的必读书籍和工具书,也是现代专家鉴定晚明以前重要书画碑帖时的参考书。”孙卿说,当金运昌拿起这本《书画跋跋》时,第一句话就是对旁边的张德祥说:“函套上的字是不是很熟悉?”张德祥接过书一看,说了一句:“太熟悉了,如见恩师。”原来,张德祥的恩师是著名文物专家、文物鉴赏家、收藏家王世襄,《书画跋跋》函套外的题签,就是王世襄的字迹,这也印证了这本书曾经是王世襄的收藏书籍。
《书画跋跋》至今仍是鉴赏书画碑帖的参考书
孙氏后人很重视家族文献的收集整理
孙家境孙氏家族的成员或仕、或隐,或文、或武,都始终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注重文学艺术的熏陶,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和较好的综合素质。明代孙家境孙氏著述达二百余种,数千卷。
忠臣孝子,家国情怀,孙氏家族传承了千余年。孙氏后人非常重视家族文献的收集整理,许多先人遗著被后人精心保藏,一代一代地传承着。2009年开始,孙氏后人以清乾隆、光绪及民国版本的宗谱为蓝本,开始了历史上第九次宗谱续编重修,至2013年新修34卷的《余姚孙境宗谱》。
如今,孙境宗祠———燕翼堂依然屹立,现存共三进七开间二侧楼,前进建于清康熙初年,嘉庆年间增建中进、侧楼及浴心书屋三进,民国初增建后进,整座建筑规模宏大,格局严整,气势庄严,为江浙一带所罕见。这个浙江省级文保单位,最近十年间二度大修。世界各地的孙氏后人,纷纷前来孙境宗祠寻根问祖。
链接
“横河孙家境,纱帽八百顶”
孙氏家族是忠孝世家更是文化世家
“横河孙家境、官帽八百顶”。明清时期,孙氏一族以忠孝、政事、风节、文章称誉天下,成为“江浙文化现象”的重要代表。
据192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明史》《浙江通志》记载,历经宋、元、明、清四代,孙家境孙氏家族人才辈出,文化内涵深厚,有志、书可查者,有二位大学士、六位尚书、一位武状元、二位榜眼、一位会元、三十四位进士(其中十二位武进士)、七十八位举人(其中三十二位武举人),历朝文武杂职多达六百零九人。
在央视节目录制现场,主讲人孙慧君还讲述了小时候听爷爷讲的孙家境的故事。对此,在场的明史专家表示,孙家境先人孙燧,也就是《书画跋跋》作者孙鑛的爷爷,也是一代忠烈。明正德年间,宁王叛乱,孙燧洞察到了宁王的举动,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还和宁王做了正面的抗争,后为国捐躯。王阳明在孙燧所做准备的基础上,快速平定了叛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宁王之乱。后来王阳明上奏称孙燧当居首功,孙燧被追赠为礼部尚书,谥忠烈。孙燧的三个儿子也因忠孝,被世人称为“三孝子”。
孙家境孙氏家族不仅是簪缨世家、忠孝世家,更是文化世家。深厚的家学渊源是孙氏家族科举人才辈出的重要文化动因,尤其是他们世代相传的《易》学研治,更是保证孙氏子孙顺利中举的优势所在。孙燧是孙家境《易》学的集大成者,他的门人以《易》经考中进士的就有十人之多,包括余姚人倪宗正和黄嘉爱。明代孙家境十六位进士中,有十三位是通过治《易》而登第的。这种文化优势,也通过望族之间的联姻得以组合优化,与孙家境联姻的望族子弟也得益匪浅,翁大立、翁时器叔侄以及陆美中,先后以治《易》中进士。
孙氏家族中的女性也普遍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她们对族中子弟的悉心教诲是孙家境这一科举大族取得辉煌业绩的重要因素之一。杨文俪(1515—1584),浙江仁和人,工部员外郎杨应獬女,为孙陞继室,精帖括,亲自教授六个子女,五个儿子除了幼子早卒外,其余四个都考中进士。晚年,又教授孙辈,孙子如法、如洵,外孙吕胤昌先后考中进士,孙子如泟为举人,四库馆臣认为“有明一代,以女子而工科举之文者,文俪一人而已”。
宁波晚报记者 陈晓旻 通讯员 李佳珊 文/摄
编辑: 陈晓怡
- 山东新生遭电信诈骗后猝死 涉案号码曾实名登记
- 女生接短信称航班取消 6100元学费被骗
- A级通缉犯拨110自首 孩子出生不敢回家
- 女子保胎被注射过期盐水 1个月后胎儿死
- 小区整幢楼现裂缝 在家常闻"咔嚓"声
- 莫斯科一银行发生劫持人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