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宁波男子十年捐两百万资助四川孤儿 改变孩子命运
稿源: 钱江晚报   2016-09-13 07:34: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宁波,常有新变化

  十年后第一次去学校

  他看着有点心疼

  “当初也没其他想法,只是想尽可能地帮帮这些孩子们。没想到,这一助,就是十年。”

  今年是协庆孤儿院办学建校的第十年,4月9日,67岁的老姚第一次来到了大山里,走进了协庆孤儿院。

  他的朋友圈至今保留了那段记忆——

  乘飞机到西宁,玉树转机,要再坐3个小时的车上山,总算到了目的地。天蒙蒙亮,海拔四千多米的山里,传来朗朗读书声。一张张黝黑的脸庞,正在津津有味地读书,上课还是在之前的帐篷里,学校的小课桌椅,大部分都是爱心人士捐的。

  四月,江南早已是春暖花开,而大山里,还是冰天雪地。8点49分,孩子们上完早自学,开始排队领取粥和馍馍。中餐是一碗饭,一碗菜。幸好,当天爱心人士送来八宝粥,难得加餐。

  用餐后,老姚看到几个女孩子拿着几个脸盆,在一口井边打了些水,准备洗头。当时温度仅有五度,外面还飘着雪,这种情况下洗头,连普通人都承受不住。

  找校长一问才知道,学校至今没有通水。

  老师说,冬天洗头,会找个水桶,然后烧点牛粪加热。洗澡是一周组织一次,还要去离学校5公里外的温泉。

  好在去年学校通了电,晚上孩子们能在宿舍里看书了。宿舍就是老姚等好心人士出资建的,这幢两层楼的平房是学校唯一一栋建筑。二楼住女生,一楼是男生,都是8-10人间的集体宿舍,没有空调,也没有暖气,睡的是高低铺。

  山上的天气多变,一会下雨,一会下雪,在山上住了三天,老姚的心里五味杂陈:尽管现在条件和十多年前比起来已经改善了不少,但孩子们还是太苦了。

  临走前,他给每个孩子送了一条慈溪产的珊瑚绒毛毯,“冬季用得着,夏季也能防风。”

  他筹建慈善基金会

  打算建幢教学楼

  物质的匮乏,让孩子们过早地懂事。

  老姚给记者看手机里的一条条微信,都是孩子们成绩的喜报:一个个穿着民族服饰,拿着成绩单,黝黑的脸上充满了喜悦。

  而看到这,姚尧土的心情,就和自己子女考上了大学一样。

  这已经是学校的第二届毕业生了。第一届毕业生中的3名孩子,已经从当地民族学院顺利毕业,回孤儿院任教,不少成年的孩子也开始转变身份成为孤儿院的护工。

  如何改善大山孤儿们的生活,这个念头,一直萦绕在老姚的心头。

  去年5月,老姚牵头发起建立了一支慈善基金,爱心募集了200多万。他们还组织了两场爱心拍卖,所得资金将用作学校日常开支:学生们的食宿费用、老师的工资等。

  ”我们现在能力范围内,就是管吃饱。现在和学校商议,两三天买次肉,加点营养。”

  老姚说,这是下个月慈善基金会例会的讨论内容。而下一步,基金会打算出资400万造教学楼。

  通讯员 岑玲敏 曹刚 记者 邹洪珊 吴晓鹏

首页  上一页  [1]  [2] 

编辑: 孙研

宁波男子十年捐两百万资助四川孤儿 改变孩子命运

稿源: 钱江晚报 2016-09-13 07:34:00

  十年后第一次去学校

  他看着有点心疼

  “当初也没其他想法,只是想尽可能地帮帮这些孩子们。没想到,这一助,就是十年。”

  今年是协庆孤儿院办学建校的第十年,4月9日,67岁的老姚第一次来到了大山里,走进了协庆孤儿院。

  他的朋友圈至今保留了那段记忆——

  乘飞机到西宁,玉树转机,要再坐3个小时的车上山,总算到了目的地。天蒙蒙亮,海拔四千多米的山里,传来朗朗读书声。一张张黝黑的脸庞,正在津津有味地读书,上课还是在之前的帐篷里,学校的小课桌椅,大部分都是爱心人士捐的。

  四月,江南早已是春暖花开,而大山里,还是冰天雪地。8点49分,孩子们上完早自学,开始排队领取粥和馍馍。中餐是一碗饭,一碗菜。幸好,当天爱心人士送来八宝粥,难得加餐。

  用餐后,老姚看到几个女孩子拿着几个脸盆,在一口井边打了些水,准备洗头。当时温度仅有五度,外面还飘着雪,这种情况下洗头,连普通人都承受不住。

  找校长一问才知道,学校至今没有通水。

  老师说,冬天洗头,会找个水桶,然后烧点牛粪加热。洗澡是一周组织一次,还要去离学校5公里外的温泉。

  好在去年学校通了电,晚上孩子们能在宿舍里看书了。宿舍就是老姚等好心人士出资建的,这幢两层楼的平房是学校唯一一栋建筑。二楼住女生,一楼是男生,都是8-10人间的集体宿舍,没有空调,也没有暖气,睡的是高低铺。

  山上的天气多变,一会下雨,一会下雪,在山上住了三天,老姚的心里五味杂陈:尽管现在条件和十多年前比起来已经改善了不少,但孩子们还是太苦了。

  临走前,他给每个孩子送了一条慈溪产的珊瑚绒毛毯,“冬季用得着,夏季也能防风。”

  他筹建慈善基金会

  打算建幢教学楼

  物质的匮乏,让孩子们过早地懂事。

  老姚给记者看手机里的一条条微信,都是孩子们成绩的喜报:一个个穿着民族服饰,拿着成绩单,黝黑的脸上充满了喜悦。

  而看到这,姚尧土的心情,就和自己子女考上了大学一样。

  这已经是学校的第二届毕业生了。第一届毕业生中的3名孩子,已经从当地民族学院顺利毕业,回孤儿院任教,不少成年的孩子也开始转变身份成为孤儿院的护工。

  如何改善大山孤儿们的生活,这个念头,一直萦绕在老姚的心头。

  去年5月,老姚牵头发起建立了一支慈善基金,爱心募集了200多万。他们还组织了两场爱心拍卖,所得资金将用作学校日常开支:学生们的食宿费用、老师的工资等。

  ”我们现在能力范围内,就是管吃饱。现在和学校商议,两三天买次肉,加点营养。”

  老姚说,这是下个月慈善基金会例会的讨论内容。而下一步,基金会打算出资400万造教学楼。

  通讯员 岑玲敏 曹刚 记者 邹洪珊 吴晓鹏

首页  上一页  [1]  [2]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