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时政·经济
杭州湾新区规上工业产值首破千亿元大关
稿源: 宁波日报   2016-12-08 06:56: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甬往直前 冲刺“十三五”

  中国宁波网讯(记者 黄程 杭州湾报道组 赵春阳 通讯员 黄昱)以大平台集聚大企业大项目,发展大产业。肩负浙江“四大建设”使命的杭州湾新区,在开发建设即将步入第七个年头之时,迈上了工业经济发展新台阶: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新区累计实现规上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01.4亿元,同比增长18.3%。,在新区同期工业生产总值1192亿元中的占比超过84%。

  去年,杭州湾新区跻身工业总产值千亿方阵;今年则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仅用11个月时间就实现规上工业产值破千亿元。新区工业经济发展在总量节节攀升的同时,更喜人的是结构的优化。“这样的变化,从两个比例中可以明显看见,一个是规上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84%;一个是六大先进制造业在规上中的占比,78.8%。”杭州湾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说。

  曾经是新区“头号工程”的上汽大众宁波分公司项目,如今已经成为工业经济的“头号功臣”。前11个月,27.7万辆汽车从“每分钟下线一辆整车”的全球工业4.0标杆工厂里驶向全国各地,实现产值361亿元。与此同时,公司扩建项目的车身车间和冲压车间已经投产,整个扩建项目将按期投产,届时将成为上汽大众首款中大型SUV唯一生产基地。此外,总投资130亿元的吉利整车项目在4月破土动工后,进展顺利,已进入桩基模板施工阶段。

  大企业大项目的集聚,催生了大产业。目前,杭州湾新区已经集聚100多家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形成了集整车生产、销售、服务以及研究、检测、物流为一体的汽车全产业链。前10个月,汇众汽车底盘、华德汽车零部件、延锋江森座椅、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等4家汽车配套企业均实现10亿元以上产值,延锋汽车饰件与益世汽车部件等4家企业增势强劲,均实现翻番。

  与整车龙头带动汽车产业发展一样,六大先进制造业中的新材料、智能电气等产业也在大企业大项目的带动下做强做大。近日,宁波兴业盛泰集团有限公司起草制定的“浙江制造”产品标准———《LED引线框架用铜合金带箔材》,通过“浙江制造”品牌建设促进会组织的专家评审。这是继方太厨具的油烟机制造标准后,第二个通过评审的新区“浙江制造”标准。在行业总体不景气的情况下,两家公司凭借着业内领先的科研投入和人才建设,保持着良好增势,实现产值均超过40亿元。

编辑: 陈晓怡

杭州湾新区规上工业产值首破千亿元大关

稿源: 宁波日报 2016-12-08 06:56:00

  中国宁波网讯(记者 黄程 杭州湾报道组 赵春阳 通讯员 黄昱)以大平台集聚大企业大项目,发展大产业。肩负浙江“四大建设”使命的杭州湾新区,在开发建设即将步入第七个年头之时,迈上了工业经济发展新台阶: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新区累计实现规上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01.4亿元,同比增长18.3%。,在新区同期工业生产总值1192亿元中的占比超过84%。

  去年,杭州湾新区跻身工业总产值千亿方阵;今年则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仅用11个月时间就实现规上工业产值破千亿元。新区工业经济发展在总量节节攀升的同时,更喜人的是结构的优化。“这样的变化,从两个比例中可以明显看见,一个是规上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84%;一个是六大先进制造业在规上中的占比,78.8%。”杭州湾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说。

  曾经是新区“头号工程”的上汽大众宁波分公司项目,如今已经成为工业经济的“头号功臣”。前11个月,27.7万辆汽车从“每分钟下线一辆整车”的全球工业4.0标杆工厂里驶向全国各地,实现产值361亿元。与此同时,公司扩建项目的车身车间和冲压车间已经投产,整个扩建项目将按期投产,届时将成为上汽大众首款中大型SUV唯一生产基地。此外,总投资130亿元的吉利整车项目在4月破土动工后,进展顺利,已进入桩基模板施工阶段。

  大企业大项目的集聚,催生了大产业。目前,杭州湾新区已经集聚100多家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形成了集整车生产、销售、服务以及研究、检测、物流为一体的汽车全产业链。前10个月,汇众汽车底盘、华德汽车零部件、延锋江森座椅、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等4家汽车配套企业均实现10亿元以上产值,延锋汽车饰件与益世汽车部件等4家企业增势强劲,均实现翻番。

  与整车龙头带动汽车产业发展一样,六大先进制造业中的新材料、智能电气等产业也在大企业大项目的带动下做强做大。近日,宁波兴业盛泰集团有限公司起草制定的“浙江制造”产品标准———《LED引线框架用铜合金带箔材》,通过“浙江制造”品牌建设促进会组织的专家评审。这是继方太厨具的油烟机制造标准后,第二个通过评审的新区“浙江制造”标准。在行业总体不景气的情况下,两家公司凭借着业内领先的科研投入和人才建设,保持着良好增势,实现产值均超过40亿元。

编辑: 陈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