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今年宁波中心城区将投资900亿 实施六大品质提升行动
稿源: 现代金报   2017-04-10 07:24: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甬往直前 冲刺“十三五”

中山路综合整治后焕然一新 摄影记者张培坚

  越是有幸福感的城市,越发注重城市建设的品质,注重“面子”和“里子”的相得益彰。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频繁提到“打造一流的城市品质”,建设品质化成为今年两会的一大热词。从都市区1小时交通圈的构筑,到主要道路和街区的整治,再到完善城市管理体制。看似小的细节,都可能决定未来城市发展的竞争力。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这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说的话。用“绣花精神”治理城市,这和城市的品质化建设息息相关。

  一个怪相

  城市道路反复开挖遭诟病

  折射出建设管理的“粗放”

  今年69岁的胡师傅是个老宁波,住在柳西新村20多年了。平时出门遛弯,他留意到城区反复开挖的“马路拉链”挺多,有的主干道一年内就要开挖好几次,道路坑坑洼洼却总是修不好。

  前几年,他家门口的一段路就在短短几个月内被“开膛破肚”四次之多。他说的是苍松路靠近柳西新村这一侧的非机动车道,只有短短300多米的距离,却反反复复修了四个多月。

  第一次道路开挖是因为要修建公共自行车停靠点,把路挖开,做个顶棚;结果刚修好没几天,路边开始修建公交车站台,又敲敲打打折腾了一段时间;等造完公交站台,总以为路面终于可以清爽点了,结果临时说要修慢行道,绿化开挖一半又调整。

  当时,住在附近的老百姓都看不懂,不知道为什么好好一条路要反复开挖,就不能一次性规划好,一次性实施吗?

  这并非个案。胡师傅归纳了下,城区范围“开膛破肚”的马路,情况各有差异。“有的道路坑坑洼洼,反复维修,却总也修不好;有的道路看上去平整,却又被开挖,老百姓看在眼里挺心疼,好好的路多可惜。”

  记者查询到,早在去年初,《宁波市市区道路挖掘修复管理办法》出台后,就取消了37项道路挖掘计划。乍看只是在解决宁波“马路拉链”的问题,但背后是聚焦建设品质化,将城市发展引入从“粗放”到“精细”的对标之路,合理布局。

  两会声音

  一条中山路见证宁波品质提升

  城市管理需要更多的“精雕细琢”

  中山路是“浙东第一街”,承载着几代宁波人的记忆。今年开始,中山路全线恢复通车。宽敞的双向六车道,中间是绿化隔离带,两侧人行通道统一铺装灰麻花岗岩,让过往的市民惊艳万分。

  “我在宁波长大,在香港发展,对我来说,城市品质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中山路的修整。”宁波市政协委员、香港海曙联谊会副会长傅冰说。

  2008年,23岁的傅冰离甬赴港时,中山路已经在修了。这几年他每一次回宁波,中山路都在修,这让我印象深刻。“总觉得宁波就像一个大工地,去年回来的时候,我发现中山路修好了,周边面貌都有了明显改善,这让我眼前一亮。”

  中山路路宽景美,但宁波很多城市主干道依旧“灰头土脸”。目前,《关于大力开展城市主干道综合整治的建议》作为宁波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全体会议提案草案,已提交大会讨论审议。

  这两年,随着三江六岸、背街小巷整治等工程的陆续实施,城市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纵观整个宁波,似乎总有格格不入的“盲点”。提升城市品质不光要在主干道上下功夫,还有很多城市细节需要“精雕细琢”。

  “宁波的城市特色不够鲜明、城市历史文化感不强、城市生态环境需要改善,而且城市建设人性化关怀依旧不够。”宁波市政协委员、致公党宁波市委会专职副主委方巨成坦言,与上海、杭州、深圳、苏州、厦门等城市相比,宁波城市环境品质的发展质量和提升速度都略显不足,与“国际港口名城、东方文明之都”的战略发展目标差距较大。

  宁波市人大代表、浙江华展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国平同样深有感触:“宁波有些道路一天到晚在修,有的反复维修却修不好。归根结底是实施项目时,相关部门各自为阵,缺乏统一规划,这就是城市品质化建设的盲点。”

  宁波的品质化与同类城市有差距

  要提升品质,更要增加“宁波味”

  在今年的“两会”上,很多代表委员都不约而同提到一个热词——“城市品质化”。

  什么是城市品质?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赵江滨对城市品质有自己的解读。城市品质应包含7个具有现代城市要素的指标:工商业的繁荣程度、交通往来的便利程度、文化设施的完善程度、休闲娱乐的享受程度、市民素质的文明程度、生活宜居的幸福程度、城市风格的鲜明程度。

  他直言,对宁波而言,前三项已具备,后三项有待努力,最后一项与同类城市相比差距明显。

  前阵子,宁波刚刚被列入全国首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今后宁波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宁波市人大代表、宁波市发展规划研究院主任张水清认为,城市设计是现代城市建设核心环节,它通过对城市格局、高度、形态和色彩的精细化设计,实现城市功能优化布局和品质化发展。

  他指出,目前宁波仍缺乏对城市形象、色彩、建筑的具体化、个性化、人性化的设计,这些恰恰是城市的精华所在灵魂所在,也是城市居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今后,应在加强总体设计规划的同时,突出城市形象、色彩、高度和建筑等的设计,努力把宁波打造成为格局优、形态好、容貌美、品质高的国际港城和东方文明之都。

  部门行动

  今年中心城区投资900亿助推品质提升

  过去一年是全市城市品质提升工作推进卓有成效的一年,截至去年底品质提升项目建成或在建项目共计878个。

  今年,中心城区将深入实施六大品质提升行动,全年计划完成投资900亿元,推动实施续建新建项目450个,重点推进东部新城门户区、新材料科技城创新中心、姚江新城区等重点区块建设。

  大力开展城区主要道路和街区综合整治,全面完成中山路、解放路-大庆南路综合整治,新实施江南路、甬江大道、鄞奉路、马园路、曙光路等主次干道整治工程,着力完善沿线街区功能,加快提升城市形象品质。

  结合“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试点,全力实施“三江六岸”滨江休闲带延伸工程,推进塘河综合整治,贯通重要节点绿道,加快形成滨水生活休闲空间,力争早日重现“三江六塘河,一湖居其中”的江南水乡风韵。

  此外,整合完善公共自行车、人行道等公交慢行网络,重点推进核心区慢行系统提升。加强轨道交通站点与地面公交的衔接,方便城市居民公交出行。鼓励地下停车场、立体停车楼建设,适当增加老旧城区停车位供给。

  记者 樊莹 薛曹盛

原标题:

编辑: 陈晓怡

今年宁波中心城区将投资900亿 实施六大品质提升行动

稿源: 现代金报 2017-04-10 07:24:00

中山路综合整治后焕然一新 摄影记者张培坚

  越是有幸福感的城市,越发注重城市建设的品质,注重“面子”和“里子”的相得益彰。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频繁提到“打造一流的城市品质”,建设品质化成为今年两会的一大热词。从都市区1小时交通圈的构筑,到主要道路和街区的整治,再到完善城市管理体制。看似小的细节,都可能决定未来城市发展的竞争力。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这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说的话。用“绣花精神”治理城市,这和城市的品质化建设息息相关。

  一个怪相

  城市道路反复开挖遭诟病

  折射出建设管理的“粗放”

  今年69岁的胡师傅是个老宁波,住在柳西新村20多年了。平时出门遛弯,他留意到城区反复开挖的“马路拉链”挺多,有的主干道一年内就要开挖好几次,道路坑坑洼洼却总是修不好。

  前几年,他家门口的一段路就在短短几个月内被“开膛破肚”四次之多。他说的是苍松路靠近柳西新村这一侧的非机动车道,只有短短300多米的距离,却反反复复修了四个多月。

  第一次道路开挖是因为要修建公共自行车停靠点,把路挖开,做个顶棚;结果刚修好没几天,路边开始修建公交车站台,又敲敲打打折腾了一段时间;等造完公交站台,总以为路面终于可以清爽点了,结果临时说要修慢行道,绿化开挖一半又调整。

  当时,住在附近的老百姓都看不懂,不知道为什么好好一条路要反复开挖,就不能一次性规划好,一次性实施吗?

  这并非个案。胡师傅归纳了下,城区范围“开膛破肚”的马路,情况各有差异。“有的道路坑坑洼洼,反复维修,却总也修不好;有的道路看上去平整,却又被开挖,老百姓看在眼里挺心疼,好好的路多可惜。”

  记者查询到,早在去年初,《宁波市市区道路挖掘修复管理办法》出台后,就取消了37项道路挖掘计划。乍看只是在解决宁波“马路拉链”的问题,但背后是聚焦建设品质化,将城市发展引入从“粗放”到“精细”的对标之路,合理布局。

  两会声音

  一条中山路见证宁波品质提升

  城市管理需要更多的“精雕细琢”

  中山路是“浙东第一街”,承载着几代宁波人的记忆。今年开始,中山路全线恢复通车。宽敞的双向六车道,中间是绿化隔离带,两侧人行通道统一铺装灰麻花岗岩,让过往的市民惊艳万分。

  “我在宁波长大,在香港发展,对我来说,城市品质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中山路的修整。”宁波市政协委员、香港海曙联谊会副会长傅冰说。

  2008年,23岁的傅冰离甬赴港时,中山路已经在修了。这几年他每一次回宁波,中山路都在修,这让我印象深刻。“总觉得宁波就像一个大工地,去年回来的时候,我发现中山路修好了,周边面貌都有了明显改善,这让我眼前一亮。”

  中山路路宽景美,但宁波很多城市主干道依旧“灰头土脸”。目前,《关于大力开展城市主干道综合整治的建议》作为宁波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全体会议提案草案,已提交大会讨论审议。

  这两年,随着三江六岸、背街小巷整治等工程的陆续实施,城市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纵观整个宁波,似乎总有格格不入的“盲点”。提升城市品质不光要在主干道上下功夫,还有很多城市细节需要“精雕细琢”。

  “宁波的城市特色不够鲜明、城市历史文化感不强、城市生态环境需要改善,而且城市建设人性化关怀依旧不够。”宁波市政协委员、致公党宁波市委会专职副主委方巨成坦言,与上海、杭州、深圳、苏州、厦门等城市相比,宁波城市环境品质的发展质量和提升速度都略显不足,与“国际港口名城、东方文明之都”的战略发展目标差距较大。

  宁波市人大代表、浙江华展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国平同样深有感触:“宁波有些道路一天到晚在修,有的反复维修却修不好。归根结底是实施项目时,相关部门各自为阵,缺乏统一规划,这就是城市品质化建设的盲点。”

  宁波的品质化与同类城市有差距

  要提升品质,更要增加“宁波味”

  在今年的“两会”上,很多代表委员都不约而同提到一个热词——“城市品质化”。

  什么是城市品质?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赵江滨对城市品质有自己的解读。城市品质应包含7个具有现代城市要素的指标:工商业的繁荣程度、交通往来的便利程度、文化设施的完善程度、休闲娱乐的享受程度、市民素质的文明程度、生活宜居的幸福程度、城市风格的鲜明程度。

  他直言,对宁波而言,前三项已具备,后三项有待努力,最后一项与同类城市相比差距明显。

  前阵子,宁波刚刚被列入全国首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今后宁波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宁波市人大代表、宁波市发展规划研究院主任张水清认为,城市设计是现代城市建设核心环节,它通过对城市格局、高度、形态和色彩的精细化设计,实现城市功能优化布局和品质化发展。

  他指出,目前宁波仍缺乏对城市形象、色彩、建筑的具体化、个性化、人性化的设计,这些恰恰是城市的精华所在灵魂所在,也是城市居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今后,应在加强总体设计规划的同时,突出城市形象、色彩、高度和建筑等的设计,努力把宁波打造成为格局优、形态好、容貌美、品质高的国际港城和东方文明之都。

  部门行动

  今年中心城区投资900亿助推品质提升

  过去一年是全市城市品质提升工作推进卓有成效的一年,截至去年底品质提升项目建成或在建项目共计878个。

  今年,中心城区将深入实施六大品质提升行动,全年计划完成投资900亿元,推动实施续建新建项目450个,重点推进东部新城门户区、新材料科技城创新中心、姚江新城区等重点区块建设。

  大力开展城区主要道路和街区综合整治,全面完成中山路、解放路-大庆南路综合整治,新实施江南路、甬江大道、鄞奉路、马园路、曙光路等主次干道整治工程,着力完善沿线街区功能,加快提升城市形象品质。

  结合“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试点,全力实施“三江六岸”滨江休闲带延伸工程,推进塘河综合整治,贯通重要节点绿道,加快形成滨水生活休闲空间,力争早日重现“三江六塘河,一湖居其中”的江南水乡风韵。

  此外,整合完善公共自行车、人行道等公交慢行网络,重点推进核心区慢行系统提升。加强轨道交通站点与地面公交的衔接,方便城市居民公交出行。鼓励地下停车场、立体停车楼建设,适当增加老旧城区停车位供给。

  记者 樊莹 薛曹盛

原标题:

编辑: 陈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