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政协委员为宁波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出谋划策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7-04-09 08:22:00报料热线:81850000

  宁波作为传统制造业大市,民营企业多,中小企业活力强。但也存在产业层次较低、创新能力较弱、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急需转型升级。作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宁波要怎样提高智能制造水平?怎样才能打通宁波企业迈向智能制造的“最后一公里”?政协委员从人才培养、政策扶持、大数据支撑等方面入手,纷纷为宁波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出谋划策。

  高端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怎么办?

  政府补贴要对“专、精、特、新”智能企业倾斜

  去年,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花落宁波,宁波吹响了向智能制造转型的号角。

  今年以来,随着中芯国际集成电路项目、苏氏精密铸造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海尔凤凰阿里跨界融合创新中心、百度大数据等创新项目陆续落地,宁波的智能制造初现成效。来自市经信委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一批试点示范项目的带动下,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占比达到47.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工同比下降了8.3%。

  成绩虽然突出,但痛点依然还在。市工商联经过调研后发现,目前我市不少企业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在很多领域重要装备和制造过程尚未掌握系统设计与核心制造技术。高端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成为制约宁波制造业智能化水平的一大痛点。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业,离不开政策和金融服务的支持。市工商联建议,完善政策措施,优化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架设智能制造绿色融资通道,大力发展设备融资租赁业务。同时出台相关政策,围绕“专、精、特、新”,积极扶持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强、成长性显著的智能制造企业。

  市政协委员、民建宁波市委会秘书长李湘虹则建议,政府应该对智能制造的领军企业在政策、项目、土地、融资等方面进行倾斜,包括研发机构的经费资助、人才引进培训经费资助、帮助解决融资困难等。对千亿级龙头培育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技术开发费、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等政策。

  传统制造业转型智能制造的“金钥匙”在哪里?

  利用工业大数据驱动智能制造转型

  宁波传统制造企业应该如何突破多而不强,大而不精的发展瓶颈,向智能制造转型?这是不少企业在苦苦思索的问题。

  多位委员在提案中聚焦工业大数据,认为这才是传统企业转型智能制造的“金钥匙”。市政协委员、浙江万里学院物流与电子商务学院副院长王琦峰认为,无数据不智能,工业大数据已经成为推进智能制造的核心驱动力。

  宁波发展工业大数据,具有良好的政策优势和产业基础。宁波制造业发达,智慧城市建设和两化融合国内领先,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都先后在宁波建设大数据基地。但与制造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市工业大数据应用和发展存在数据核心技术和标准体系缺乏、工业企业内外部数据集成能力不足、工业大数据的服务能力薄弱,以及人才匮乏等问题。

  市工商联经过调研发现,我市的工业大数据中心建设亟待加强。从宏观来看,尽管政府、社会、企业协会等建立并开放了不少大数据平台,但这些数据平台大多缺少数据分析和挖掘功能,各平台之间的数据也难以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数据本身的价值和能力尚未通过服务化方式开放出来。从微观看,目前很多企业对数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企业缺少产生数据的传感设备以及产品、收集和传输数据的途径、整合和处理数据的平台,数据综合集成与开发能力较弱。

  加强我市工业大数据顶层设计迫在眉睫。王琦峰委员建议,应加强政策引导,加快工业大数据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制定宁波工业大数据发展的技术路线图,大力引进国内外工业大数据领域的研究机构和技术公司,突破大数据的行业应用关键共性技术。

  要扩大工业大数据的应用范围,还要积极培育工业大数据服务平台,提升工业大数据服务水平。王琦峰委员建议,支持建设一批工业大数据技术与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依托BAT大数据平台和技术,推进我市特色产业和园区的工业大数据应用;还应该大力发展工业大数据评估、数据估值和数据交易等第三方服务。

  李湘虹委员认为,要推动我市制造业领军企业与杭州优秀互联网企业的深度合作,牵手杭城互联网专家,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的变革。

  发展智能制造人才紧缺怎么办?

  与院校合作加大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力度

  要将智能制造作为产业升级的助攻方向,需要大量的高层次技能人才支撑,没有人才支撑,“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势必沦为空谈。因此,多位委员不约而同地提出应加大智能制造高端人才的培养。

  市政协委员、北京大成(宁波)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魏杰认为,人才是提升宁波智能制造水平的关键。建议依托甬籍院士,对接上海科创中心,力争全国40个制造业创新中心目标中至少有一个落户宁波。还要创造条件,引进制造业人才。加块对高技能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依托在甬职业技术学院,打造“宁波制造”所需的高技能人才。

  智能制造能否持续向上发展,离不开“工匠精神”。李湘虹委员建议,要建立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训平台,还要实施百名智造领军企业家“匠心筑梦”培养计划。在全市制造业重点企业中选拔一批企业规模大、自身综合素质高、创新创业意识强的企业家,纳入企业家培训工作总体规划,量身定制智能制造培养内容,让“工匠精神”成为未来智能制造发展的原动力。

  王琦峰委员认为,我市还要积极引进和培养工业大数据人才。全面落实人才发展新政,引进集聚一批工业大数据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同时,可引导在甬高校开设大数据相关专业,建设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东南商报记者孙美星林伟

原标题:怎样打通宁波企业 迈向智能制造的“最后一公里”?

编辑: 杜寅

政协委员为宁波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出谋划策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7-04-09 08:22:00

  宁波作为传统制造业大市,民营企业多,中小企业活力强。但也存在产业层次较低、创新能力较弱、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急需转型升级。作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宁波要怎样提高智能制造水平?怎样才能打通宁波企业迈向智能制造的“最后一公里”?政协委员从人才培养、政策扶持、大数据支撑等方面入手,纷纷为宁波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出谋划策。

  高端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怎么办?

  政府补贴要对“专、精、特、新”智能企业倾斜

  去年,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花落宁波,宁波吹响了向智能制造转型的号角。

  今年以来,随着中芯国际集成电路项目、苏氏精密铸造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海尔凤凰阿里跨界融合创新中心、百度大数据等创新项目陆续落地,宁波的智能制造初现成效。来自市经信委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一批试点示范项目的带动下,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占比达到47.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工同比下降了8.3%。

  成绩虽然突出,但痛点依然还在。市工商联经过调研后发现,目前我市不少企业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在很多领域重要装备和制造过程尚未掌握系统设计与核心制造技术。高端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成为制约宁波制造业智能化水平的一大痛点。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业,离不开政策和金融服务的支持。市工商联建议,完善政策措施,优化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架设智能制造绿色融资通道,大力发展设备融资租赁业务。同时出台相关政策,围绕“专、精、特、新”,积极扶持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强、成长性显著的智能制造企业。

  市政协委员、民建宁波市委会秘书长李湘虹则建议,政府应该对智能制造的领军企业在政策、项目、土地、融资等方面进行倾斜,包括研发机构的经费资助、人才引进培训经费资助、帮助解决融资困难等。对千亿级龙头培育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技术开发费、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等政策。

  传统制造业转型智能制造的“金钥匙”在哪里?

  利用工业大数据驱动智能制造转型

  宁波传统制造企业应该如何突破多而不强,大而不精的发展瓶颈,向智能制造转型?这是不少企业在苦苦思索的问题。

  多位委员在提案中聚焦工业大数据,认为这才是传统企业转型智能制造的“金钥匙”。市政协委员、浙江万里学院物流与电子商务学院副院长王琦峰认为,无数据不智能,工业大数据已经成为推进智能制造的核心驱动力。

  宁波发展工业大数据,具有良好的政策优势和产业基础。宁波制造业发达,智慧城市建设和两化融合国内领先,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都先后在宁波建设大数据基地。但与制造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市工业大数据应用和发展存在数据核心技术和标准体系缺乏、工业企业内外部数据集成能力不足、工业大数据的服务能力薄弱,以及人才匮乏等问题。

  市工商联经过调研发现,我市的工业大数据中心建设亟待加强。从宏观来看,尽管政府、社会、企业协会等建立并开放了不少大数据平台,但这些数据平台大多缺少数据分析和挖掘功能,各平台之间的数据也难以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数据本身的价值和能力尚未通过服务化方式开放出来。从微观看,目前很多企业对数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企业缺少产生数据的传感设备以及产品、收集和传输数据的途径、整合和处理数据的平台,数据综合集成与开发能力较弱。

  加强我市工业大数据顶层设计迫在眉睫。王琦峰委员建议,应加强政策引导,加快工业大数据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制定宁波工业大数据发展的技术路线图,大力引进国内外工业大数据领域的研究机构和技术公司,突破大数据的行业应用关键共性技术。

  要扩大工业大数据的应用范围,还要积极培育工业大数据服务平台,提升工业大数据服务水平。王琦峰委员建议,支持建设一批工业大数据技术与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依托BAT大数据平台和技术,推进我市特色产业和园区的工业大数据应用;还应该大力发展工业大数据评估、数据估值和数据交易等第三方服务。

  李湘虹委员认为,要推动我市制造业领军企业与杭州优秀互联网企业的深度合作,牵手杭城互联网专家,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的变革。

  发展智能制造人才紧缺怎么办?

  与院校合作加大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力度

  要将智能制造作为产业升级的助攻方向,需要大量的高层次技能人才支撑,没有人才支撑,“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势必沦为空谈。因此,多位委员不约而同地提出应加大智能制造高端人才的培养。

  市政协委员、北京大成(宁波)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魏杰认为,人才是提升宁波智能制造水平的关键。建议依托甬籍院士,对接上海科创中心,力争全国40个制造业创新中心目标中至少有一个落户宁波。还要创造条件,引进制造业人才。加块对高技能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依托在甬职业技术学院,打造“宁波制造”所需的高技能人才。

  智能制造能否持续向上发展,离不开“工匠精神”。李湘虹委员建议,要建立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训平台,还要实施百名智造领军企业家“匠心筑梦”培养计划。在全市制造业重点企业中选拔一批企业规模大、自身综合素质高、创新创业意识强的企业家,纳入企业家培训工作总体规划,量身定制智能制造培养内容,让“工匠精神”成为未来智能制造发展的原动力。

  王琦峰委员认为,我市还要积极引进和培养工业大数据人才。全面落实人才发展新政,引进集聚一批工业大数据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同时,可引导在甬高校开设大数据相关专业,建设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东南商报记者孙美星林伟

原标题:怎样打通宁波企业 迈向智能制造的“最后一公里”?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