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9 07:38
现位于君子街1号的“源康布店”
开栏语
在前不久结束的2017宁波两会中,“继承工匠精神”、“打响宁波本土品牌”、“传承宁波传统工艺”等话题被多位宁波市政协委员所提及。对于这些提案,宁波市民也深表赞同,广为热议。
不少市民表示,如果说要体现宁波本土品牌,传承宁波传统工艺,继承工匠精神,最能体现这些的就是市民耳熟能详、口口相传的那些百年老字号。现在许多宁波人难免会发出疑问,曾经出现在我们身旁,那些价廉物美、口碑爆棚的甬城老字号都去哪了,那些被市民口口相传的“升阳泰”、“状元楼”、“缸鸭狗”、“源康布店”等百年老店是否还在营业,经营状况又如何呢?
俗话说“无宁不成市”,作为著名商埠的宁波,在这片“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热土上,那一批批具有上百年历史的“老字号”曾经是宁波市民心中信誉的保障和荣光。
这个春天,就让金报记者带你遍访宁波,找寻那一家家或立于闹市,或藏于深巷的甬城老字号,重温那段璀璨的甬商文化。
在普通百姓心中与日常生活最息息相关的无非是“衣”“食”“住”“行”,除了每日必须填饱肚皮外,穿得暖不暖,穿得体不体面就成了老百姓首先考虑的事情。而宁波作为一个率先开埠的港口城市,老字号“源康布店”就是棉布业中历史最为悠久、传承最为得当的大店。近日,金报记者经过一番找寻,终于找到了现搬迁至君子街1号的“源康布店”,在这家已然延续110多年的老店身上曾发生哪些值得回味的故事,现如今的状况又如何,这次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接地气的价格,成了百姓首选
毗邻药行街,与狮子街相交的君子街,放眼望去是一家又一家的布店、布行,堪称买卖布匹一条街。走到君子街的街头,拐角处有一栋两层的店面,透过长满嫩芽的柳枝,两个熨金大字“源康”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里就是有着超过百年布匹买卖历史的“源康布店”。
宁波文史专家陈联飞告诉金报记者:别小看“源康”这两字,开店的老板可是甬上的望族,屠氏,如今月湖西面的屠氏别业就是他们家族的产业,另外悬挂于天一阁大门的对联“间庋(gui)阁足千古,天下藏书此一家”也是屠家后人屠筱筼所写。“源康布店”则要追溯到清末光绪三十年(1904年),来自宁波鄞县(今鄞州)西乡人屠景山,投资叁万多元,在宁波最为热闹的黄金地段:东门口,开了一家经营布匹生意的布店,取名“源康布店”。源康布店开业没多久就成了当时甬城街头的热门话题,在宁波城郊甚至还流传着一句顺口溜:老板屠景山,资本三万三,开店三月三。这句颇为押韵的顺口溜将源康布店的主人姓名,资本投入,开店日期交代得清清楚楚,朗朗上口,很容易被百姓传开。
宁波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丝绸、绸布一直以来都是宁波商界的一大支柱型产业。而源康布店由于遇到的机遇较好,老板的资金相对充足,开店的位置选择也很正确,很快就被老百姓所认可。
“当时的‘源康’主要从上海、苏州、杭州那些正规厂家进货,质量得到了保证,再加上店里执行一个营业员服务到底的制度,由一名店员从顾客进门开始跟踪服务,一直服务到客人满意付款为止。除了宁波城区的百姓,附近的城郊农民,海边的渔民都慕名来源康买布制衣。当时‘万年青’、‘魁星’等牌子的坯布质量极好,通过几道工序,把它们做成裤子、衣裙后,非常经久耐穿,深受普通百姓的认可。这好名气一旦传开,生意也就越做越大,到了1936年,屠老板出资盖起了钢筋混凝土的楼层店面。”陈联飞总结道:“源康”的布匹质量好,做买卖童叟无欺,用现在的话说价格接地气,商品性价比高,自然而然成为了当时宁波市民购布做衣的首选去处。
从抗战到文革,几次改名几多艰辛
站在君子街街口,源康布店大门外,门内招牌闪着金光夺人眼球,招牌上写着:建于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一股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记者怀着一份崇敬的心情,拾阶而上,接待记者的是现在“源康”的负责人:许向阳。这位从1982年就来源康布店工作,刚进店的时候还只是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在布店一干就是35年,职务也从普通员工升级为店面的负责人。
记者看着这些摆在面前,厚薄不一、款式各异的丝绸、布匹,恍然间有一种穿越回清代的错觉。陈联飞告诉记者:源康布店起家的老板屠景山由于没有子嗣,就把整家店铺赠给了二弟屠寅生,屠寅生去世后,他的独子屠申恺继承了布店,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屠申恺独撑大局,成了宁波商界较有名气的老板。
“1937年‘八一三’抗战爆发,当时全国的经济中心上海瞬间被炮火覆盖,三个月后上海沦陷,这下安徽、江西、湖南一带的客商没有办法再从上海进货,于是宁波就成了云集的客商唯一去处。”陈联飞继续说道:哪怕是乱世,百姓总要有衣服穿,上海被日本鬼子占领了,没法去了,外地客商就一股脑冲到宁波进货。就在这一特殊时期,源康布店的生意一下子达到顶峰,可谁都知道这种“好生意”是畸形的,是不可持续的。果不其然,不久日军攻入宁波,源康布店里一部分布匹被抢走,其店铺也遭战火点燃,老板本人也躲入上海租界,只求安身保命。整个抗战期间,屠申恺把店名改为“丰大”,暂避风头。
至于源康布店第二次改名则是在文革期间,许向阳接过话头:“大概是文革刚开始的1966年,‘源康布店’,改名为‘人民布店’,这个名字极具时代气息。不过‘人民布店’只延续10年,文革一结束就恢复了‘源康’这个老店名,并且一直用到今天。”
据许向阳介绍,源康布店现成为宁波中百股份有限公司下属企业,2010年“源康”品牌被浙江省商务厅认定“浙江老字号”,并被收录“宁波海曙区区级非遗名录”。
百年老店的承诺,私人定制的坚守
记者一边在这300多平米的店内转悠,一边还和裁缝师傅攀谈。没一会,只见两位妇女结伴来到店中,她们在丝绸布卷前摸摸这匹布,看看那丝绸,似乎在商量着什么。记者上前一问才知道,她们一位姓陈,另一位姓薛,两个人是几十年的好友,去年才刚退休。两位好友这次来店里准备一人做一件旗袍。一提到旗袍,两人不约而同说出“源康布店”,这不,上午得了空闲就相约来“源康”挑丝绸,做旗袍。
许向阳笑着说道:虽然,现在大部分老百姓习惯于直接买成衣,可咱们中国独有的旗袍就需要“私人定制”了。顾客挑选好自己喜欢的丝绸花色、颜色后,再量体裁衣,我们的裁缝师傅会按照每个人独特的身形来裁制专属个人的旗袍。说着话,许向阳又领着记者来到另一排黑褐色布匹前头,介绍道:这些衣料是用来做西装、中山装的。我们在做西装的过程中,初样完成后就会把顾客请回来,让他套上试一试,不合身的地方再改掉。经过二次改工,做出来的西装就会非常贴身,穿起来很舒服。至于价格方面,“源康”的收费也比较合理,一套西装基本能控制在一千元左右。
改革开放后,源康布店的发展许向阳基本上都参与了,回忆起这几十年的风雨,他也是感慨万千:“九十年代初期在中山东路那会,整个布店的面积超过2000平米,后来因为道路改造,营业大厅面积减半,再加上月湖布料市场引发的顾客分流,源康布店的生意开始下滑。随着成衣发展和成熟,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即穿即走的成衣,源康布店也就不再是老百姓的首选了。”
2000年,源康布店从热闹繁华的中山东路搬到了崔衙街,几年后迁到了狮子街,最后来到君子街1号,纵然这里的地段比较冷清,可酒香不怕巷子深,据许向阳回忆:前些年还有来自国外的音乐家来宁波参加演出,她们慕名来源康布店定制她们的演出服。源康布店也没有让她们失望,按照外国友人的体型做出了非常贴身的衣服。外国朋友试穿后,连连点头,表示如果需要肯定再来源康布店。
说起源康布店的未来,许向阳的语气异常坚定:百年老店,要坚持开下去,源康布店向所有宁波市民敞开大门。这家百年老店正在通往它第二个百年路上大踏步前进。 现代金报记者朱立奇
原标题:源康布店从“百年老店”到“私人定制”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