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大妈摔倒受伤 膝盖血肉模糊 医生帮忙包扎发现更致命病情
稿源: 现代金报   2017-06-06 06:46:42报料热线:81850000
穿条纹衬衫戴着眼镜的陶碧峰医生在为大妈包扎伤口 网友供图
忙碌后陶医生短暂休息

  家住文教街道的网友@小光法给记者发来一张照片,照片中,一位大妈受了伤坐在地上,她身旁蹲着一位男子,正在为她包扎伤口。网友@小光法告诉记者,这位男子是他们街道社区医院的大夫,由于他的出手相助,以及后续的帮助,大妈才得以转危为安。

  记者根据网友提供的线索,在文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找到了照片中的这位男子,一番采访后记者发现,故事远没有照片中看上去那么简单……

  只是个皮外伤?

  大妈膝盖磨破鲜血直流

  医生闻讯赶来帮忙包扎

  记者怀揣网友提供的图片来到文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很快就找到了图片中的主人公——现任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的陶碧峰医生,对于照片里发生的事情,陶碧峰记忆犹新。

  “事发当天是5月15日早上7点15分,由于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七点半开始对附近居民提供卫生服务,每天早上我自己7点钟准时到达办公室,一天的工作计划刚写了一半,就听到服务中心西北门方向传来嘈杂的呼喊声,作为医生的职业敏感,我赶忙跑出去想看个究竟。”陶碧峰医生一面说着,一面把记者带到事发的西北门。记者边走边数脚步,从陶医生的办公室到西北门,直线距离超过三百米。

  陶医生赶到事发地一看,原来是一位正准备来卫生服务中心挂盐水的大妈,不知什么原因摔倒在地,两个膝盖都被磨破了,鲜血直流。陶医生回忆说:“当时的场面有点乱,大妈白森森的膝盖骨已依稀可见,她本人由于疼痛和恐慌,几乎瘫坐在地上,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围观群众中有环卫工人,有路过的上班族,大家一脸焦虑,可都束手无策。我立刻跑回院内,取了几大瓶生理盐水,还有绷带。”拿到这些医疗用品后,陶医生迅速用盐水冲洗受伤大妈的伤口,接着用绷带进行初步包扎。

  到底有多严重?

  可能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

  一旦爆发易危及生命

  在包扎的过程中,伤者的女儿也赶到了。做完初步的处理,陶医生并没有松口气,经过短暂的思考,他叫来院内的救护车,在没有征得伤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果断告诉司机,快送大妈去第一医院。他自己也跳上车,准备一路陪同。这一幕让伤者本人、伤者的家属,甚至是同事都有点摸不着头脑。大家感到奇怪,不就是个外伤吗,包扎下不就完事了,弄这么大的阵仗干啥呀?

  其实,陶碧峰在包扎的过程已经发现了一个隐藏在伤者体内更致命的隐患,伤者很有可能患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陶医生将网友提供的那张图片放大,指着图中伤者大妈的小腿处说:“你看,从图上就能看到这位大妈,两边小腿上都有大块瘀斑,当时我又迅速查看她的双臂,不出我所料,也有类似的瘀斑出现,很显然这些瘀斑并不是由于摔倒造成的,很有可能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这个疾病大家了解得不多,可一旦爆发就会容易造成包括颅内、各个内脏器官在内的大出血,很容易危及伤者的生命。”

  陶医生一面与第一医院急诊科、血液科联系,一面安慰躺在车内的伤者大妈。“路上,这位受伤的大妈开始缓过来了,她告诉我,之前因为血液的问题还真去第一医院看过病。到达医院后,一检测,数据让人大吃一惊。大妈体内血小板的数量只有23个单位,要知道一个正常人体内的血小板是在100~300单位这个范畴。”陶医生回忆当时的场景仍觉得庆幸。

  大妈转危为安!

  血液问题得到治疗

  前几日已经康复出院

  陶碧峰医生救人的图片在文教街道各个社区广泛流传,他本人也成了周围街坊眼中的好医生。对于记者提出希望陶医生介绍下他自己的基本情况,陶医生却再三推辞,他说自己只是尽了一个党员、一个医生的本分,没啥好宣传的。

  对于这次救人中作出的精准判断,陶碧峰医生认为,主要还是区里扎实推进“双下沉、两提升”工程带来的显著效果。“所谓‘双下沉,两提升’就是把好的医疗资源、医疗人才下沉到基层医疗单位,把基层的医疗水平提升上来。即使是我们这样的基层医疗、医护人员,也经常有省市大医院的专家医生来讲课,让我们更新医疗知识。像这次的突发事件,就很好地将我平日里看到、学到的医疗知识运用到治病救人中。”

  事情发生后,陶碧峰才知道,这位受伤的大妈姓孙,家住在广厦怡庭,大妈的女儿也数次联系陶医生表示感谢。“孙大妈女儿后来跟我说,她母亲先是缝了二十多针,后来血液问题得到治疗,病情稳定了,就从第一医院转院到离家更近的第九医院,前几日已经康复出院。”陶碧峰说。

  至于记者提出,在听到呼救后,有没有犹豫这个问题上,陶碧峰医生用非常坚定的语气回答说:“我的身份是党员,我的职业是医生,类似的情况,我只有一个想法——该出手时就出手,绝不犹豫和退缩!” 现代金报记者朱立奇

原标题:大妈摔倒受伤 两个膝盖血肉模糊 医生帮忙包扎 又发现更致命病情

编辑: 杜寅

大妈摔倒受伤 膝盖血肉模糊 医生帮忙包扎发现更致命病情

稿源: 现代金报 2017-06-06 06:46:42

穿条纹衬衫戴着眼镜的陶碧峰医生在为大妈包扎伤口 网友供图
忙碌后陶医生短暂休息

  家住文教街道的网友@小光法给记者发来一张照片,照片中,一位大妈受了伤坐在地上,她身旁蹲着一位男子,正在为她包扎伤口。网友@小光法告诉记者,这位男子是他们街道社区医院的大夫,由于他的出手相助,以及后续的帮助,大妈才得以转危为安。

  记者根据网友提供的线索,在文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找到了照片中的这位男子,一番采访后记者发现,故事远没有照片中看上去那么简单……

  只是个皮外伤?

  大妈膝盖磨破鲜血直流

  医生闻讯赶来帮忙包扎

  记者怀揣网友提供的图片来到文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很快就找到了图片中的主人公——现任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的陶碧峰医生,对于照片里发生的事情,陶碧峰记忆犹新。

  “事发当天是5月15日早上7点15分,由于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七点半开始对附近居民提供卫生服务,每天早上我自己7点钟准时到达办公室,一天的工作计划刚写了一半,就听到服务中心西北门方向传来嘈杂的呼喊声,作为医生的职业敏感,我赶忙跑出去想看个究竟。”陶碧峰医生一面说着,一面把记者带到事发的西北门。记者边走边数脚步,从陶医生的办公室到西北门,直线距离超过三百米。

  陶医生赶到事发地一看,原来是一位正准备来卫生服务中心挂盐水的大妈,不知什么原因摔倒在地,两个膝盖都被磨破了,鲜血直流。陶医生回忆说:“当时的场面有点乱,大妈白森森的膝盖骨已依稀可见,她本人由于疼痛和恐慌,几乎瘫坐在地上,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围观群众中有环卫工人,有路过的上班族,大家一脸焦虑,可都束手无策。我立刻跑回院内,取了几大瓶生理盐水,还有绷带。”拿到这些医疗用品后,陶医生迅速用盐水冲洗受伤大妈的伤口,接着用绷带进行初步包扎。

  到底有多严重?

  可能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

  一旦爆发易危及生命

  在包扎的过程中,伤者的女儿也赶到了。做完初步的处理,陶医生并没有松口气,经过短暂的思考,他叫来院内的救护车,在没有征得伤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果断告诉司机,快送大妈去第一医院。他自己也跳上车,准备一路陪同。这一幕让伤者本人、伤者的家属,甚至是同事都有点摸不着头脑。大家感到奇怪,不就是个外伤吗,包扎下不就完事了,弄这么大的阵仗干啥呀?

  其实,陶碧峰在包扎的过程已经发现了一个隐藏在伤者体内更致命的隐患,伤者很有可能患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陶医生将网友提供的那张图片放大,指着图中伤者大妈的小腿处说:“你看,从图上就能看到这位大妈,两边小腿上都有大块瘀斑,当时我又迅速查看她的双臂,不出我所料,也有类似的瘀斑出现,很显然这些瘀斑并不是由于摔倒造成的,很有可能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这个疾病大家了解得不多,可一旦爆发就会容易造成包括颅内、各个内脏器官在内的大出血,很容易危及伤者的生命。”

  陶医生一面与第一医院急诊科、血液科联系,一面安慰躺在车内的伤者大妈。“路上,这位受伤的大妈开始缓过来了,她告诉我,之前因为血液的问题还真去第一医院看过病。到达医院后,一检测,数据让人大吃一惊。大妈体内血小板的数量只有23个单位,要知道一个正常人体内的血小板是在100~300单位这个范畴。”陶医生回忆当时的场景仍觉得庆幸。

  大妈转危为安!

  血液问题得到治疗

  前几日已经康复出院

  陶碧峰医生救人的图片在文教街道各个社区广泛流传,他本人也成了周围街坊眼中的好医生。对于记者提出希望陶医生介绍下他自己的基本情况,陶医生却再三推辞,他说自己只是尽了一个党员、一个医生的本分,没啥好宣传的。

  对于这次救人中作出的精准判断,陶碧峰医生认为,主要还是区里扎实推进“双下沉、两提升”工程带来的显著效果。“所谓‘双下沉,两提升’就是把好的医疗资源、医疗人才下沉到基层医疗单位,把基层的医疗水平提升上来。即使是我们这样的基层医疗、医护人员,也经常有省市大医院的专家医生来讲课,让我们更新医疗知识。像这次的突发事件,就很好地将我平日里看到、学到的医疗知识运用到治病救人中。”

  事情发生后,陶碧峰才知道,这位受伤的大妈姓孙,家住在广厦怡庭,大妈的女儿也数次联系陶医生表示感谢。“孙大妈女儿后来跟我说,她母亲先是缝了二十多针,后来血液问题得到治疗,病情稳定了,就从第一医院转院到离家更近的第九医院,前几日已经康复出院。”陶碧峰说。

  至于记者提出,在听到呼救后,有没有犹豫这个问题上,陶碧峰医生用非常坚定的语气回答说:“我的身份是党员,我的职业是医生,类似的情况,我只有一个想法——该出手时就出手,绝不犹豫和退缩!” 现代金报记者朱立奇

原标题:大妈摔倒受伤 两个膝盖血肉模糊 医生帮忙包扎 又发现更致命病情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