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脊椎损伤的帅小伙能自驾出游了!江北这个地方好神奇
稿源: 甬派   2017-08-18 22:32:00 报料热线:81850000

  

  28岁的朱宇杰,文静帅气,坐在轮椅上,眼里闪烁着热情的光芒。如果不是坐在轮椅上,你一定不会想到,他是一位下半身瘫痪的残疾人。

  “‘恰如家’改变了我的人生!”他笑着告诉记者。现在,他正在筹备上海伤友与宁波伤友的乒乓球联赛。

(朱宇杰在演示走路)

  朱宇杰口中的“恰如家”,位于江北云飞路上宁波第九医院二楼,是一家为解决宁波市脊髓损伤人员生活自理能力康复训练、生活技能培训、职业重建、心理疏导等问题而设立的专业机构,也是宁波唯一的残疾人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培训定点服务机构。

  “说白了,这个地方就是一个将脊椎损伤患者从床上解放出来,让他们重新拥有生活技能,最终融入正常生活,成为社区一份子的一个中转站。”江北区残联主席朱吉如是说道。

(朱宇杰与伤友在一起)

  朱宇杰更愿意将这个占地500平方米的机构称为“脊椎损伤患者生活重建训练营”。

  2009年,朱宇杰22岁,是政府机构的一个小职员,家境优渥,生活无忧,未来似乎阳光明媚。然而,突如其来的脊髓炎彻底击碎了这个小伙子的梦想。

  “那时看天都是灰蒙蒙的!”小伙子说,下半身瘫痪的他开始消沉,每天把自己关在房子里,不愿见人,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上网玩游戏。父母为了照顾他,双双提前退休。

  阳光重新照进生活,是在2014年。那时,痛感于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脊椎损伤而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在结束康复训练后回到家不得不卧床的现实,江北区残联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从北京引进专业服务机构,并在宁波注册成立民营非盈利性机构“恰如家养老助残爱心服务中心”。

  “你将来完全可以正常生活,甚至开车出行?”当残联工作人员上门动员朱宇杰去“恰如家”接受康复训练时,朱宇杰的第一反应是“怎么可能?”不过,在心底深处对生活心存一线希望的他,还是卖掉了所有的网游账号,成为“恰如家”接收的首批学员。

  在“恰如家”,他从学习下床开始,一步步学会生活自理的技能,同时也在一点点重建生活的信心。如今,虽然行动依然需要依靠轮椅,但他的生活似乎与同龄人没啥两样。生活自理完全没问题,开车自驾出游,每年起码要开2万多公里;帅帅的他,明年还将走进婚姻的殿堂。

  对“恰如家”心存感激的朱宇杰,最终在2年前成了“恰如家”的一名工作人员,“我想以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所有伤友,其实生活并没有那么糟糕!”

  “恰如家”成立至今,已经救助了90多位像朱宇杰这样的宁波脊椎损伤患者,“其中有40多人实现了再就业,有三对走入婚姻殿堂,还有一对生了孩子!”朱吉的话里满是欣慰,“还有不少外地患者慕名而来。”

  不过,在“恰如家”养老助残中心主任赵强心中,这些重新获得生命阳光的患者,更该感谢的是宁波这片土地。他曾经到很多地方推荐这个项目,但最终只在宁波落地并成功,“来自政府方面的支持力度之大,让我们非常吃惊!”宁波第九医院二楼的场地,是政府免费提供的;机构内部的专业装修,各种先进的康复训练、生活照料的设备都是政府出资的,“我们只想好好干!”

(朱宇杰演示特制厨房的操作)

  而对3年前只身来到宁波的哈尔滨女孩杜敏来说,这座城市真是她的一块福地。她在“恰如家”找到了爱情,2年前与同样因为车祸而半身瘫痪的施郑奇携手走进婚姻殿堂;也在这里看到了善良和爱——那次她不慎将轮椅丢在地铁站,2个小时后,她在原地找到了她的轮椅;还有,每次有过不去的地方,总会有人伸手默默地推她一把。“越来越喜欢宁波。”杜敏说道。几个月前,她也和朱宇杰一样,成为“恰如家”的四名工作人员之一。

  如今,“恰如家”已经成为宁波助残的一个品牌,被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誉为助残的“宁波模式”。

  新闻多一点

  “恰如家”养老助残中心是由政府购买服务,然后服务相关人群的。

  宁波户籍且持有一、二级肢体残疾人证的60周岁以下脊髓伤者,前往这里进行康复治疗及训练,由户籍地县(市、区)残联提供每年1万元的康复经费补贴。

  如果市民有这方面的需求,可以拨打咨询电话87644333。(记者 梅子满 王晓峰 孔锡成 通讯员 张落雁 刘昊 张昊桦)

原标题: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脊椎损伤的帅小伙能自驾出游了!江北这个地方好神奇

稿源: 甬派 2017-08-18 22:32:00

  

  28岁的朱宇杰,文静帅气,坐在轮椅上,眼里闪烁着热情的光芒。如果不是坐在轮椅上,你一定不会想到,他是一位下半身瘫痪的残疾人。

  “‘恰如家’改变了我的人生!”他笑着告诉记者。现在,他正在筹备上海伤友与宁波伤友的乒乓球联赛。

(朱宇杰在演示走路)

  朱宇杰口中的“恰如家”,位于江北云飞路上宁波第九医院二楼,是一家为解决宁波市脊髓损伤人员生活自理能力康复训练、生活技能培训、职业重建、心理疏导等问题而设立的专业机构,也是宁波唯一的残疾人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培训定点服务机构。

  “说白了,这个地方就是一个将脊椎损伤患者从床上解放出来,让他们重新拥有生活技能,最终融入正常生活,成为社区一份子的一个中转站。”江北区残联主席朱吉如是说道。

(朱宇杰与伤友在一起)

  朱宇杰更愿意将这个占地500平方米的机构称为“脊椎损伤患者生活重建训练营”。

  2009年,朱宇杰22岁,是政府机构的一个小职员,家境优渥,生活无忧,未来似乎阳光明媚。然而,突如其来的脊髓炎彻底击碎了这个小伙子的梦想。

  “那时看天都是灰蒙蒙的!”小伙子说,下半身瘫痪的他开始消沉,每天把自己关在房子里,不愿见人,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上网玩游戏。父母为了照顾他,双双提前退休。

  阳光重新照进生活,是在2014年。那时,痛感于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脊椎损伤而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在结束康复训练后回到家不得不卧床的现实,江北区残联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从北京引进专业服务机构,并在宁波注册成立民营非盈利性机构“恰如家养老助残爱心服务中心”。

  “你将来完全可以正常生活,甚至开车出行?”当残联工作人员上门动员朱宇杰去“恰如家”接受康复训练时,朱宇杰的第一反应是“怎么可能?”不过,在心底深处对生活心存一线希望的他,还是卖掉了所有的网游账号,成为“恰如家”接收的首批学员。

  在“恰如家”,他从学习下床开始,一步步学会生活自理的技能,同时也在一点点重建生活的信心。如今,虽然行动依然需要依靠轮椅,但他的生活似乎与同龄人没啥两样。生活自理完全没问题,开车自驾出游,每年起码要开2万多公里;帅帅的他,明年还将走进婚姻的殿堂。

  对“恰如家”心存感激的朱宇杰,最终在2年前成了“恰如家”的一名工作人员,“我想以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所有伤友,其实生活并没有那么糟糕!”

  “恰如家”成立至今,已经救助了90多位像朱宇杰这样的宁波脊椎损伤患者,“其中有40多人实现了再就业,有三对走入婚姻殿堂,还有一对生了孩子!”朱吉的话里满是欣慰,“还有不少外地患者慕名而来。”

  不过,在“恰如家”养老助残中心主任赵强心中,这些重新获得生命阳光的患者,更该感谢的是宁波这片土地。他曾经到很多地方推荐这个项目,但最终只在宁波落地并成功,“来自政府方面的支持力度之大,让我们非常吃惊!”宁波第九医院二楼的场地,是政府免费提供的;机构内部的专业装修,各种先进的康复训练、生活照料的设备都是政府出资的,“我们只想好好干!”

(朱宇杰演示特制厨房的操作)

  而对3年前只身来到宁波的哈尔滨女孩杜敏来说,这座城市真是她的一块福地。她在“恰如家”找到了爱情,2年前与同样因为车祸而半身瘫痪的施郑奇携手走进婚姻殿堂;也在这里看到了善良和爱——那次她不慎将轮椅丢在地铁站,2个小时后,她在原地找到了她的轮椅;还有,每次有过不去的地方,总会有人伸手默默地推她一把。“越来越喜欢宁波。”杜敏说道。几个月前,她也和朱宇杰一样,成为“恰如家”的四名工作人员之一。

  如今,“恰如家”已经成为宁波助残的一个品牌,被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誉为助残的“宁波模式”。

  新闻多一点

  “恰如家”养老助残中心是由政府购买服务,然后服务相关人群的。

  宁波户籍且持有一、二级肢体残疾人证的60周岁以下脊髓伤者,前往这里进行康复治疗及训练,由户籍地县(市、区)残联提供每年1万元的康复经费补贴。

  如果市民有这方面的需求,可以拨打咨询电话87644333。(记者 梅子满 王晓峰 孔锡成 通讯员 张落雁 刘昊 张昊桦)

原标题: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