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今日七月半 不论“鬼怪”只说“怀念先人”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7-09-05 07:17:00 报料热线:81850000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俗称“七月半”。一定有很多人早已被家中长辈再三叮嘱过:“晚上没事少出门。”因为这是一个被叫做“鬼节”的日子。而在省戏剧家协会会员、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周东旭看来,民间对传统节日多偏重其世俗意义,“七月半”更是一个怀念先人的日子。

  除了“鬼节”,“七月半”还有很多称谓,其中,又以“中元节”最广为流传。周东旭说,道教称“七月半”为“中元节”,与“上元节”“下元节”相呼应。其中,“上元节”为农历正月十五,也就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元宵节”;“下元节”为农历十月十五,主要是“食寒食,纪念贤人”。

  据《清嘉录》记载,“中元,俗称‘七月半’……游人集山塘,看无祀会,一如清明。人无贫富,皆祭其先”。吴自牧在《梦梁录》中也曾提到:“中元节祀先。”周东旭说,民间对待传统节日多看重其世俗意义,因此从节日的本意上来说,“七月半”更是一个祭祀先祖,以表孝心的日子。

  也正因为如此,“七月半”的诸多习俗也和祭祀有关。周东旭说,宁波民间过“七月半”主要做三件事:放河灯、放焰口和做羹饭。

  过去每年到“七月半”,在如今和义大道的江边,总会聚集不少人放河灯,以表示对逝去亲人的悼念。“这种习俗如今几乎看不到了。以前的河灯多是用纸扎的,现在即便有河灯,也多是塑料制品,难免对河道造成污染。”周东旭说。

  “过去在农村,村民们还会在‘七月半’这天晚上凑份子放焰口。”周东旭说,一般等到吃过晚饭,太阳落山后,村民们就会三三两两聚集到村口广场上。放焰口用的高台、羹饭、福礼等都是事先准备好的,然后由请来的和尚、道士念经超度。

  流传至今,放河灯和放焰口都已经极少见了,倒是做羹饭,不少人家至今仍在坚持。之所以要特别在“七月半”做羹饭,是因为在过去人们的观念中,此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祖先会在此时回家探望子孙,因此需要做羹饭祭祀一下。

  周东旭是象山人,在他的记忆中,象山当地,“七月半”羹饭一般要摆两桌,分别用来祭祀男方的先人和女方的先人;羹饭的菜品没有太多讲究,以家常菜为主,要有鱼、肉、豆腐、青菜面等,另外加点心和水果,但菜品要单数,七碗或九碗。

  宁波有一首至今传唱的童谣《十二月子歌》,其中提到“七月老三拕银子”,说的就“七月半”做羹饭的这一习俗。祭祀祖先时,总要烧一些锡箔纸钱,烧完后用酒浇灭,祝告“银子拕走”。

  “七月半”做羹饭,还包含了后人的良苦用心。据《鄞县通志》记载:“各家设酒馔祀先……谓之七月半羹饭;是时,新谷既登以荐其祖先,然后食,谓之尝新。”《象山县志》中也有类似的说法:“中元,各家以牲醴羹饭祀其先……以新米粉为麦果供佛及祭祖先,谓之荐新。亲戚各相馈遗。凡新谷既登,及瓜蔬等初上,必先供神与祖先,乃食。”宁波晚报记者石承承

原标题:七月半 不论“鬼怪”只说“怀念先人”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今日七月半 不论“鬼怪”只说“怀念先人”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7-09-05 07:17:00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俗称“七月半”。一定有很多人早已被家中长辈再三叮嘱过:“晚上没事少出门。”因为这是一个被叫做“鬼节”的日子。而在省戏剧家协会会员、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周东旭看来,民间对传统节日多偏重其世俗意义,“七月半”更是一个怀念先人的日子。

  除了“鬼节”,“七月半”还有很多称谓,其中,又以“中元节”最广为流传。周东旭说,道教称“七月半”为“中元节”,与“上元节”“下元节”相呼应。其中,“上元节”为农历正月十五,也就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元宵节”;“下元节”为农历十月十五,主要是“食寒食,纪念贤人”。

  据《清嘉录》记载,“中元,俗称‘七月半’……游人集山塘,看无祀会,一如清明。人无贫富,皆祭其先”。吴自牧在《梦梁录》中也曾提到:“中元节祀先。”周东旭说,民间对待传统节日多看重其世俗意义,因此从节日的本意上来说,“七月半”更是一个祭祀先祖,以表孝心的日子。

  也正因为如此,“七月半”的诸多习俗也和祭祀有关。周东旭说,宁波民间过“七月半”主要做三件事:放河灯、放焰口和做羹饭。

  过去每年到“七月半”,在如今和义大道的江边,总会聚集不少人放河灯,以表示对逝去亲人的悼念。“这种习俗如今几乎看不到了。以前的河灯多是用纸扎的,现在即便有河灯,也多是塑料制品,难免对河道造成污染。”周东旭说。

  “过去在农村,村民们还会在‘七月半’这天晚上凑份子放焰口。”周东旭说,一般等到吃过晚饭,太阳落山后,村民们就会三三两两聚集到村口广场上。放焰口用的高台、羹饭、福礼等都是事先准备好的,然后由请来的和尚、道士念经超度。

  流传至今,放河灯和放焰口都已经极少见了,倒是做羹饭,不少人家至今仍在坚持。之所以要特别在“七月半”做羹饭,是因为在过去人们的观念中,此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祖先会在此时回家探望子孙,因此需要做羹饭祭祀一下。

  周东旭是象山人,在他的记忆中,象山当地,“七月半”羹饭一般要摆两桌,分别用来祭祀男方的先人和女方的先人;羹饭的菜品没有太多讲究,以家常菜为主,要有鱼、肉、豆腐、青菜面等,另外加点心和水果,但菜品要单数,七碗或九碗。

  宁波有一首至今传唱的童谣《十二月子歌》,其中提到“七月老三拕银子”,说的就“七月半”做羹饭的这一习俗。祭祀祖先时,总要烧一些锡箔纸钱,烧完后用酒浇灭,祝告“银子拕走”。

  “七月半”做羹饭,还包含了后人的良苦用心。据《鄞县通志》记载:“各家设酒馔祀先……谓之七月半羹饭;是时,新谷既登以荐其祖先,然后食,谓之尝新。”《象山县志》中也有类似的说法:“中元,各家以牲醴羹饭祀其先……以新米粉为麦果供佛及祭祖先,谓之荐新。亲戚各相馈遗。凡新谷既登,及瓜蔬等初上,必先供神与祖先,乃食。”宁波晚报记者石承承

原标题:七月半 不论“鬼怪”只说“怀念先人”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