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总书记牵挂宁波发展鲜为人知细节披露 本网精读浙报雄文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7-10-09 10:38:00 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贯彻党代会 喜迎十九大

  (今日《浙江日报》)

  今天,浙江日报以四个整版的篇幅,刊发习总书记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开放篇《钱江奔涌向大洋》,首度披露习总书记牵挂宁波发展鲜为人知的细节。

  10月6日起,浙报头版头条刊登系列主题报道《挺立潮头开新天》。这一组报道共有8篇,分别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文化、改革、党建这八个方面切入,国庆期间引人瞩目。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萌发地,浙江省委机关报的重磅报道,引发全面关注。

  记者注意到,今天刊发的《钱江奔涌向大洋》雄文,逾2.3万字,数次提及宁波。其中,首度披露了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2005年遭遇资金困难,举步维艰,习近平如何亲自过问,协调部门解决问题;宁波—舟山港一体化的重要纽带——舟山“大陆连岛”工程上马的始末以及习总书记如何接连“落子”宁波舟山港一体化,从而使浙江海洋经济全盘皆活的战略思考和实践;以及继文化“走出去”后,一场教育“引进来”的大幕拉开,宁波诺丁汉大学如何在习总书记的支持和鼓励下,从最初设想到呱呱落地,成为我国第一所引进世界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外合作大学的历程。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事实上,这几个细节,不仅涉及宁波如何发展,如何在新形势下取得发展优势,更是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浙江的探索与具体实践。

  为了便于各位网友阅读,记者从2.3万字的雄文中,撷取这几个细节,看总书记如何关心和指导宁波的发展?

  ●杭州湾跨海大桥

  隔着浅浅的杭州湾,东方明珠上海与东海明珠宁波遥遥相望,上海港与宁波港宛如长江经济带的一双“龙眼”。两座文化同根、人缘相亲的江南都会,两个处在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T字型交汇口关键节点的大港,望穿秋水,天各一方。2008年,杭州湾跨海大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座曾经震惊世界的当年全球最长跨海大桥,不啻浙江海洋经济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的一座里程碑。

  2006年7月12日,习近平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嘉兴海盐段建设工地调研并慰问建设工人。浙江日报记者周咏南摄

  “2003年至2008年间,习书记曾六次视察大桥工程,包括他到上海和中央工作后。可以说,对杭州湾跨海大桥,习书记充满了感情。”时任大桥建设总指挥、原宁波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勇动情地如数家珍:

  2003年5月27日,习近平视察了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桥址,指出“我们即将迎来大桥经济、大桥时代,开工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对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举足轻重”;同年6月8日,他亲自出席了大桥工程奠基仪式;2006年7月12日和9月13日,他又两次视察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2007年7月22日和2008年10月30日,先后已在上海和中央工作的习近平,又一再视察了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和通车情况。

  尤其让王勇难以忘怀的是,2005年,工程遇到了资金困难,举步维艰。习近平不仅亲自过问,协调部门解决问题,还在同年4月的全省重点建设暨“五大百亿”工程工作会议上,专门就此发表重要讲话,“他明确表态,‘杭州湾跨海大桥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中之重项目。社会经济效益有目共睹,是有战略眼光的项目,省委省政府积极支持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希望民营企业各个股东积极配合支持大桥投资建设’。”

  在习近平身体力行、持续关心下,2008年5月1日,总投资134.54亿元、全长36公里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将上海、宁波两城的陆上距离拉近了100余公里,形成了“2小时交通圈”。短短几年间,大桥南岸的宁波杭州湾新区精彩蝶变,在一片滩涂上崛起了拥有大众、吉利、方太等领军企业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承接着沪浙两地科技、人才资源的开放融合效应。

  宁波舟山港与上海港,一个全球货物吞吐量第一的大港,一个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第一的大港,一桥飞架,直取对岸。各自依托港阔水深的黄金岸线、开放前沿的金融高地,优势互补,共同注资成立企业,从竞争走向竞合,联手担负起国家战略使命,携手掘金国际航运市场。与此同时,沪甬合作迅猛提速,“上海·宁波周”连续举办,签约大单迭创新高。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当下,一条意义非凡的黄金铁道——沪甬跨海铁路正在紧锣密鼓筹划上马。习近平10余年前明见万里的“大桥时代”开放发展壮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舟山连岛工程与宁波舟山港一体化

  继2003年1月,习近平第一次到舟山调研之后,2003年5月13日至16日,习近平又连续渡海登岛,赴舟山、宁波、台州集中考察调研海洋经济。

  此行,最让他牵挂的是跨海大桥。他专程到金塘岛,察看了跨海大桥的选址,听取汇报。他叮嘱舟山干部群众:“舟山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桥头堡,舟山连岛工程不能单纯从解决舟山交通不便的角度来看待,而是海岛与内陆的重要纽带,是宁波—舟山港一体化的重要纽带。”

  习近平一一过问舟山连岛工程的建设情况,并明确安排了由省交投、舟山和宁波三方共同担当工程的投资主体,解决资金难题。

  2004年9月,习近平三赴舟山、再问大桥,明确要求连岛工程快马加鞭,争取早日建成。

  东海明珠一线串,千里“江陵”一日还。2009年12月26日,在习近平殷殷关切、朝督暮促下,历经十年建设,总投资超过130亿元,绵延近50公里的舟山大陆连岛工程全线通车,从舟山本岛启程,跨越里钓、富翅、册子、金塘四岛,于宁波镇海登陆,全程仅一小时。舟山从此正式融入国家高速路网。

  舟山金塘岛,一个现代化的大型集装箱集散枢纽——宁波舟山港大浦口码头雄踞杭州湾南岸、甬江入海口之间,离宁波北仑仅一箭之遥;舟山衢山岛,一座超级码头——宁波舟山港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一艘艘超大型矿砂船频繁靠泊,来自全球各地的铁矿在此汇聚。谁又能想到这两块生机勃勃的创业热土,当年均是弹丸渔村?这是习近平独具慧眼、亲自选定的两块“宝地”。

  桥起大洋,港通天下。连岛工程告捷,另一盘习近平念兹在兹的开放发展“大棋”密集落子、全盘皆活。

  2006年2月24日,习近平在宁波北仑调研宁波舟山港对外开放情况。浙江日报记者周咏南摄

  港口,开放发展的门户,在习近平开放发展布局中举足轻重。

  2002年12月,习近平首次调研宁波时指出:“如果说港口是宁波最大的资源,那么,开放应当是宁波最大的优势,只有把最大资源和最大优势这两个作用都发挥到极致,才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可彼时浙江,囿于体制束缚,沿海港口“各自为战”,低价争揽货源时有发生。宁波、舟山两港,虽处同一海域,使用同一航道,坐拥同一经济腹地,但港口的规划、建设、营运、管理却相互分割,岸线资源难以优化配置。2004年,宁波港年集装箱吞吐量仅400万标箱,在大陆港口也排不进前三,而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也仅7200多万吨,居我国大陆第九位。

  百川归海,有容乃大。习近平认为,发展海洋经济,必须遵循资源共享的开放属性,当务之急是“加快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进程,加快开发大港口、建设大通道、发展大物流,形成以宁波—舟山深水港为枢纽,温州、嘉兴、台州港为骨干,各类中小港口为基础的沿海港口体系和现代物流系统。”

  2005年12月20日,在习近平果断决策下,宁波—舟山港管理委员会挂牌成立,他亲自前往揭牌。时任宁波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令红仍然记得习近平在揭牌仪式上的铿锵话语:“港口兴,则城市兴;港口兴,则经济兴。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整合宁波港和舟山港资源,实现宁波—舟山港一体化,是面向未来的必然趋势!”

  2006年1月1日,“宁波—舟山港”名称正式启用,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品牌、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继续深度整合,一个崭新的东方大港雄姿初露。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习近平对两港一体化始终紧抓不放。2006年5月,他专程带着李令红在内的浙江代表团赴美考察全球著名的组合港——纽约—新泽西港,语重心长地嘱咐李令红,“宁波—舟山港有着优越的深水岸线条件,潜力很大,一定要加快推进一体化进程,建设世界一流港口。”

  天造地设的黄金组合,两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2006年12月27日,宁波—舟山港挂牌仅一年,集装箱年吞吐量首次达到700万标准箱,习近平亲赴码头,按下了第700万标箱的起吊按钮。2008年11月,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年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标准箱!李令红向已到中央工作的习近平写信报喜。习近平特地让秘书打电话祝贺,“希望宁波—舟山港继续做大做强,走在前列。”

  习近平的殷切嘱托成为浙江港口发展奋斗的目标。2015年9月,省海港委设立,省海港集团成立,宁波舟山港集团有限公司隆重揭牌,两港真正实现了以资本为纽带的实质性一体化。2016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突破了9亿吨,连续8年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2156万标准箱,位列全球第四,成为衔接服务中西部广大腹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战略支点。

  ●宁波诺丁汉大学

  2003年12月,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召开,继文化“走出去”后,一场教育“引进来”的大戏拉开大幕。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明确指出,要扩大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外人才智力资源。

  2006年2月23日习近平到宁波诺丁汉大学参加校园落成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奠基典礼。

  在宁波,我国第一所引进世界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外合作大学应运而生,该校由宁波市政府主办,浙江万里学院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合作联办。宁波诺丁汉大学理事长徐亚芬仍记忆犹新,2003年1月5日,习近平到万里学院考察,她向习近平大胆汇报酝酿已久的想法:引进世界百强名校英国诺丁汉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创办中国第一家中外合作大学。

  “中国宣布加入世贸组织那天,我一夜未眠,经济全球化,必须要有全球视野的人去应对挑战、抓住机遇,而中国教育何去何从?我认为,这倒逼着中国的教育也要全球化。”徐亚芬回忆说,当时中国还没有这样的先例,要突破思想和体制上的诸多环节,谈何容易?她没有底气把握,可她没想到,“习书记听后,当即表示全力支持,这给了我无比的信心!”

  在此之后,习近平三访万里学院,每次必问宁波诺丁汉大学的筹建情况。2006年2月23日,宁波诺丁汉大学校园落成,习近平在落成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创建和成立,开创了我国高等教育与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相结合的先河,为中国教育走向世界创造了一种新的模式,也为高等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升了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

  宁波诺丁汉大学今天已桃李芬芳,缓解了我省高校资源紧缺的短板,更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仅宁波诺丁汉大学已向社会输送十届本科毕业生,超过六成学生赴国外院校读研,其中不乏进入世界排名前十强的顶尖大学深造。 记者时晓竹

原标题: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总书记牵挂宁波发展鲜为人知细节披露 本网精读浙报雄文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7-10-09 10:38:00

  (今日《浙江日报》)

  今天,浙江日报以四个整版的篇幅,刊发习总书记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开放篇《钱江奔涌向大洋》,首度披露习总书记牵挂宁波发展鲜为人知的细节。

  10月6日起,浙报头版头条刊登系列主题报道《挺立潮头开新天》。这一组报道共有8篇,分别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文化、改革、党建这八个方面切入,国庆期间引人瞩目。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萌发地,浙江省委机关报的重磅报道,引发全面关注。

  记者注意到,今天刊发的《钱江奔涌向大洋》雄文,逾2.3万字,数次提及宁波。其中,首度披露了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2005年遭遇资金困难,举步维艰,习近平如何亲自过问,协调部门解决问题;宁波—舟山港一体化的重要纽带——舟山“大陆连岛”工程上马的始末以及习总书记如何接连“落子”宁波舟山港一体化,从而使浙江海洋经济全盘皆活的战略思考和实践;以及继文化“走出去”后,一场教育“引进来”的大幕拉开,宁波诺丁汉大学如何在习总书记的支持和鼓励下,从最初设想到呱呱落地,成为我国第一所引进世界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外合作大学的历程。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事实上,这几个细节,不仅涉及宁波如何发展,如何在新形势下取得发展优势,更是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浙江的探索与具体实践。

  为了便于各位网友阅读,记者从2.3万字的雄文中,撷取这几个细节,看总书记如何关心和指导宁波的发展?

  ●杭州湾跨海大桥

  隔着浅浅的杭州湾,东方明珠上海与东海明珠宁波遥遥相望,上海港与宁波港宛如长江经济带的一双“龙眼”。两座文化同根、人缘相亲的江南都会,两个处在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T字型交汇口关键节点的大港,望穿秋水,天各一方。2008年,杭州湾跨海大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座曾经震惊世界的当年全球最长跨海大桥,不啻浙江海洋经济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的一座里程碑。

  2006年7月12日,习近平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嘉兴海盐段建设工地调研并慰问建设工人。浙江日报记者周咏南摄

  “2003年至2008年间,习书记曾六次视察大桥工程,包括他到上海和中央工作后。可以说,对杭州湾跨海大桥,习书记充满了感情。”时任大桥建设总指挥、原宁波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勇动情地如数家珍:

  2003年5月27日,习近平视察了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桥址,指出“我们即将迎来大桥经济、大桥时代,开工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对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举足轻重”;同年6月8日,他亲自出席了大桥工程奠基仪式;2006年7月12日和9月13日,他又两次视察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2007年7月22日和2008年10月30日,先后已在上海和中央工作的习近平,又一再视察了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和通车情况。

  尤其让王勇难以忘怀的是,2005年,工程遇到了资金困难,举步维艰。习近平不仅亲自过问,协调部门解决问题,还在同年4月的全省重点建设暨“五大百亿”工程工作会议上,专门就此发表重要讲话,“他明确表态,‘杭州湾跨海大桥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中之重项目。社会经济效益有目共睹,是有战略眼光的项目,省委省政府积极支持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希望民营企业各个股东积极配合支持大桥投资建设’。”

  在习近平身体力行、持续关心下,2008年5月1日,总投资134.54亿元、全长36公里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将上海、宁波两城的陆上距离拉近了100余公里,形成了“2小时交通圈”。短短几年间,大桥南岸的宁波杭州湾新区精彩蝶变,在一片滩涂上崛起了拥有大众、吉利、方太等领军企业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承接着沪浙两地科技、人才资源的开放融合效应。

  宁波舟山港与上海港,一个全球货物吞吐量第一的大港,一个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第一的大港,一桥飞架,直取对岸。各自依托港阔水深的黄金岸线、开放前沿的金融高地,优势互补,共同注资成立企业,从竞争走向竞合,联手担负起国家战略使命,携手掘金国际航运市场。与此同时,沪甬合作迅猛提速,“上海·宁波周”连续举办,签约大单迭创新高。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当下,一条意义非凡的黄金铁道——沪甬跨海铁路正在紧锣密鼓筹划上马。习近平10余年前明见万里的“大桥时代”开放发展壮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舟山连岛工程与宁波舟山港一体化

  继2003年1月,习近平第一次到舟山调研之后,2003年5月13日至16日,习近平又连续渡海登岛,赴舟山、宁波、台州集中考察调研海洋经济。

  此行,最让他牵挂的是跨海大桥。他专程到金塘岛,察看了跨海大桥的选址,听取汇报。他叮嘱舟山干部群众:“舟山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桥头堡,舟山连岛工程不能单纯从解决舟山交通不便的角度来看待,而是海岛与内陆的重要纽带,是宁波—舟山港一体化的重要纽带。”

  习近平一一过问舟山连岛工程的建设情况,并明确安排了由省交投、舟山和宁波三方共同担当工程的投资主体,解决资金难题。

  2004年9月,习近平三赴舟山、再问大桥,明确要求连岛工程快马加鞭,争取早日建成。

  东海明珠一线串,千里“江陵”一日还。2009年12月26日,在习近平殷殷关切、朝督暮促下,历经十年建设,总投资超过130亿元,绵延近50公里的舟山大陆连岛工程全线通车,从舟山本岛启程,跨越里钓、富翅、册子、金塘四岛,于宁波镇海登陆,全程仅一小时。舟山从此正式融入国家高速路网。

  舟山金塘岛,一个现代化的大型集装箱集散枢纽——宁波舟山港大浦口码头雄踞杭州湾南岸、甬江入海口之间,离宁波北仑仅一箭之遥;舟山衢山岛,一座超级码头——宁波舟山港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一艘艘超大型矿砂船频繁靠泊,来自全球各地的铁矿在此汇聚。谁又能想到这两块生机勃勃的创业热土,当年均是弹丸渔村?这是习近平独具慧眼、亲自选定的两块“宝地”。

  桥起大洋,港通天下。连岛工程告捷,另一盘习近平念兹在兹的开放发展“大棋”密集落子、全盘皆活。

  2006年2月24日,习近平在宁波北仑调研宁波舟山港对外开放情况。浙江日报记者周咏南摄

  港口,开放发展的门户,在习近平开放发展布局中举足轻重。

  2002年12月,习近平首次调研宁波时指出:“如果说港口是宁波最大的资源,那么,开放应当是宁波最大的优势,只有把最大资源和最大优势这两个作用都发挥到极致,才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可彼时浙江,囿于体制束缚,沿海港口“各自为战”,低价争揽货源时有发生。宁波、舟山两港,虽处同一海域,使用同一航道,坐拥同一经济腹地,但港口的规划、建设、营运、管理却相互分割,岸线资源难以优化配置。2004年,宁波港年集装箱吞吐量仅400万标箱,在大陆港口也排不进前三,而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也仅7200多万吨,居我国大陆第九位。

  百川归海,有容乃大。习近平认为,发展海洋经济,必须遵循资源共享的开放属性,当务之急是“加快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进程,加快开发大港口、建设大通道、发展大物流,形成以宁波—舟山深水港为枢纽,温州、嘉兴、台州港为骨干,各类中小港口为基础的沿海港口体系和现代物流系统。”

  2005年12月20日,在习近平果断决策下,宁波—舟山港管理委员会挂牌成立,他亲自前往揭牌。时任宁波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令红仍然记得习近平在揭牌仪式上的铿锵话语:“港口兴,则城市兴;港口兴,则经济兴。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整合宁波港和舟山港资源,实现宁波—舟山港一体化,是面向未来的必然趋势!”

  2006年1月1日,“宁波—舟山港”名称正式启用,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品牌、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继续深度整合,一个崭新的东方大港雄姿初露。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习近平对两港一体化始终紧抓不放。2006年5月,他专程带着李令红在内的浙江代表团赴美考察全球著名的组合港——纽约—新泽西港,语重心长地嘱咐李令红,“宁波—舟山港有着优越的深水岸线条件,潜力很大,一定要加快推进一体化进程,建设世界一流港口。”

  天造地设的黄金组合,两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2006年12月27日,宁波—舟山港挂牌仅一年,集装箱年吞吐量首次达到700万标准箱,习近平亲赴码头,按下了第700万标箱的起吊按钮。2008年11月,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年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标准箱!李令红向已到中央工作的习近平写信报喜。习近平特地让秘书打电话祝贺,“希望宁波—舟山港继续做大做强,走在前列。”

  习近平的殷切嘱托成为浙江港口发展奋斗的目标。2015年9月,省海港委设立,省海港集团成立,宁波舟山港集团有限公司隆重揭牌,两港真正实现了以资本为纽带的实质性一体化。2016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突破了9亿吨,连续8年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2156万标准箱,位列全球第四,成为衔接服务中西部广大腹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战略支点。

  ●宁波诺丁汉大学

  2003年12月,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召开,继文化“走出去”后,一场教育“引进来”的大戏拉开大幕。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明确指出,要扩大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外人才智力资源。

  2006年2月23日习近平到宁波诺丁汉大学参加校园落成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奠基典礼。

  在宁波,我国第一所引进世界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外合作大学应运而生,该校由宁波市政府主办,浙江万里学院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合作联办。宁波诺丁汉大学理事长徐亚芬仍记忆犹新,2003年1月5日,习近平到万里学院考察,她向习近平大胆汇报酝酿已久的想法:引进世界百强名校英国诺丁汉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创办中国第一家中外合作大学。

  “中国宣布加入世贸组织那天,我一夜未眠,经济全球化,必须要有全球视野的人去应对挑战、抓住机遇,而中国教育何去何从?我认为,这倒逼着中国的教育也要全球化。”徐亚芬回忆说,当时中国还没有这样的先例,要突破思想和体制上的诸多环节,谈何容易?她没有底气把握,可她没想到,“习书记听后,当即表示全力支持,这给了我无比的信心!”

  在此之后,习近平三访万里学院,每次必问宁波诺丁汉大学的筹建情况。2006年2月23日,宁波诺丁汉大学校园落成,习近平在落成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创建和成立,开创了我国高等教育与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相结合的先河,为中国教育走向世界创造了一种新的模式,也为高等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升了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

  宁波诺丁汉大学今天已桃李芬芳,缓解了我省高校资源紧缺的短板,更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仅宁波诺丁汉大学已向社会输送十届本科毕业生,超过六成学生赴国外院校读研,其中不乏进入世界排名前十强的顶尖大学深造。 记者时晓竹

原标题: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