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不少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上升。最近一周,无论是在市级大医院还是基层医院,都有因为血压升高而就诊的患者。更危险的是,有人因为身体没有任何不舒服,不吃降压药,也没有密切关注自己的血压波动而导致脑出血,引发中风。□通讯员庞赟金报记者贺艳
血压升高主要是中老年人
最近一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麦一峰主任医师发现,门诊时因为血压升高来找他的患者又多起来了。“这就像是一个风向标,每年由夏季进入秋冬季节,特别是冷空气一来,血压升高的人就多起来了,主要是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在医学上这叫季节性高血压。”
他总结发现,这些患者很多是为怎么吃降压药而来。有位70多岁的老太太,今年夏天血压一直控制在130左右,就擅自把降压药给停了。进入秋季后,血压开始波动,上升到160,老太太慌了,赶紧来看医生,询问怎么吃降压药。还有的高血压患者,比如夏天时吃半粒降压药就能控制血压平稳,但一到秋冬季节,再吃半粒药就没啥效果。
麦一峰说,这些患者能随时关注自己的血压,是件好事,最危险的还是那些明明知道自己有高血压,但是因为身体没有任何不舒服,不吃降压药,也不监测血压情况的人,今年急诊科已经接到好几例因此引发脑中风的病例了。
北仑小港医院下邵卫生站的全科医生危小虎表示,最近一周,几乎每天都有高血压患者来找他。他所在辖区有一个五十多岁的男性患者,平时血压一直在160左右,但就是不吃药。前几天,天气一冷再加上其他身体方面的因素,这名患者的血压一度飙升到200,劝他吃药还是不吃。
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
麦一峰说,季节性高血压可以用“热胀冷缩”原理来解释。“在夏季,由于气温高,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血压会相对较低;随着气温逐渐下降,血管遇冷收紧,血压有可能会重新上升。一般来说,季节性高血压有两个时间点,一个是夏季转入秋季,另一个是秋季进入冬季,主要群体还是中老年人。”
他介绍说,目前季节性高血压是业内研究的热点话题,这一现象的出现可能与老年人身体适应性差有密切的关系。年轻人在面临季节变化时,身体适应能力强,血压变化不大。
有些人患高血压多年,正所谓久病成医,什么时候停药,什么时候要加药,加多少药,都是自己决定。麦一峰提醒说,调整药物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加一个药,或者增加一个药的剂量,这些都很有讲究,万一弄错了或服用不合理,容易导致药物副作用的增加。如果是高血压合并冠心病、高血脂、肾病等的患者,一定要一个月见一次医生,这样才能让医生全面了解你的血压控制情况,以便准确、有效地用药,控制好血压。
有些高血压患者认为吃药副作用大,反正身体没不舒服。麦一峰认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药物是有副作用,但是相对高血压对血管、心脏等身体器官带来的损害,吃药还是利大于弊。
【何时运动也有讲究】
晚上六七点是最佳运动时间
危小虎在采访中提到,当血压变化时,80%的人没有任何感觉,所以季节变化时要密切监测自己的血压,最好每天早晚两次监测血压,比如早上起床后静坐10分钟,然后测血压,晚上八九点钟或睡前,静坐10分钟后再测一次血压。一天测两次,以观察血压是否升高了。
有高血压的人在什么时间段运动,也有讲究。据他介绍,一天24小时中,人的血压有两个峰值,分别是在中午十一点左右和下午四五点,凌晨两点血压降到最低值。“所以我们建议高血压患者,不要在早上起床后去运动,因为运动时血压肯定会升高,然后血压又到了高峰时间,长时间处于高压状态,就比较容易出问题。高血压患者最好是在吃过晚饭后六七点去运动。”
最后,关于“什么样的血压是合理”的这一点,医疗界认为每个人都有个体差异,血压的控制也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来说高血压患者,在能耐受的情况下,逐步把血压控制到国际公认的140/90mmHg以下(即降压达标);超过60岁的老年患者,降压目标为<150/90mmHg,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低;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或高龄老年患者更应谨慎地逐步降压,舒张压一般不宜低于60-70mmHg。
原标题:冷空气一波接一波地来 高血压患者血压也跟着飙升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