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
暖心! 贵州小山村里宋老师一“留守”就是31年
稿源: 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2017-11-03 12:25:57 报料热线:81850000

  愿天下所有学生都能遇到这样的好老师!

  贵州铜仁市思南县杉树坡村

  总留不住老师

  这里的条件太艰苦了

  新老师来了又走

  但宋长城却在这里坚守了下来

  一“留守”就是31年

  史锟摄

  现年55岁的宋长城在杉树坡小学缺少教师的情况下,于1986年毅然走上了讲台,从那时起,他把奉献山区教育当成自己一生的使命,31年来,他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大山里孩子们。

  每天早晨7时,宋长城离家出门,都会特别绕路把分散在杉树坡村杉树坡组、土朝湾组及富家寨村青杠园组的学生一起带到杉树坡村小学。宋老师的学生最多时有70余人,5个年级。

  杨云摄

  2016年,杉树坡村最后一批小学生全部进入瓮溪镇寄宿制学校就读。村小被思南县教育局改建为山村幼儿园,宋老师的学生也减少到只有9名。这9名学生,父母亲大多在外务工。

  杨云摄

  瓮溪镇位于思南县南端,距县城64公里,是思南较为偏远的一个乡镇,杉树坡小学位于思南瓮溪镇东面的杉树坡村,与石阡县接壤,距镇政府所在地大约10公里,距县城70多公里。这里山峦叠嶂,穷乡僻岭,有望不断的陡峭山崖,走不尽的崎岖山路,翻不完的纵横沟壑。

  “山高路远、经济贫困,31年先后来了好多老师,待了长长短短的时间,又都陆陆续续离开了。”说起山区教育的苦,沉默了半天的宋长城憋出一句话,“别人的根在山外,我们的根在山里,心就定在这里。”

  杨云摄

  1979年7月,宋长城高中毕业后没能考上大学,拜师干上了木工,一干就是6年。1986年,杉树坡教学点仅有的三位教师中,有两位教师因为工资太低相继主动放下教鞭,为养家糊口另谋出路,留下来的一位教师却要担任三个年级的教学工作。外面的教师不愿来,村里一时又找不到能胜任教学的。这时候,村领导找到正从事木工师工作的宋长城,希望他能够挑起教学的任务。

  当时,教书那点微薄的工资根本不够养家糊口。但是宋长城一想到,家乡穷,家乡苦,就更需要有人来为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而努力,更需要通过教育来改变山村孩子的未来。他便在家人不支持、朋友不理解的情形下,毅然放下木工,走上讲台。

  “清贫一个人总比愚昧一代人、贫穷一个山村强。”宋长城就这样想的。到1997年,已经当了10年民办教师的宋长城每个月工资是83元5角,而当时他给人干木工一个月能赚600元。

  当老师31年,宋长城不知为多少学生垫付过各种学杂费用。杉树坡村地处高海拔山区,多数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不少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而面临辍学。

  为了保证本村适龄儿童该入学的一个不能少,已入学的一个也不能走,每个学期开学,宋长城都要爬山涉水、挨家挨户动员村民送子女读书,并不厌其烦地讲解让孩子读书的重要性。正是他的执着,村里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到了100%。

  史锟摄

  有人问宋长城:“是什么让你对山区孩子如此无怨无悔地倾情付出呢?”他说:“为了每一个适龄的孩子都能接受学校的教育,为了托起山区明天的太阳。”就是这样,31年来,宋长城所任教的学生没有一个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31年来,经过宋长城启蒙教育的山村学生有24人考上中专学校,81人考上大专以上院校。这些学生里,还出现了1名硕士,1名博士。

  史锟摄

  宋长城所教学生纷纷走出了大山,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岗位——

  有第一个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的宋应文;

  有取得西南大学研究生学历,现在瓮安重点中学任教的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宋健……

  还有更多的学子虽然并未走进象牙塔,但在宋老师的悉心呵护下健康的成长,在他的精心指教下开启了智慧的大门。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走在山里的小道总让人不放心。每天下午放学,宋老师都要亲自护送学生回家,无论刮风下雨,霜冻下雪,雷打不动。有时因下雨造成山体滑坡,使原本就难走的山路无法通行,每次他都是将学生一个一个抱过危险地段,目送他们安全到家。送完所有学生,自己回到家常常已是夜色笼罩大山了。

  杨云摄

  从教31年,在学校既要当爹、又要当妈,学校的里里外外都要靠他一个人去打理,人们都称他为“校长妈妈”。

  杨云摄

  “洗脸、穿衣、做饭、上课、接送上下学,宋老师对学生们关心无微不至。”“我们家能出大学生,都是宋老师给娃娃基础打得好。”“宋老师为村里的教育辛苦了几十年。”行走在杉树坡村,田间地头忙碌的乡亲见到宋长城都热情打招呼。一些村民见记者问宋长城的情况,一个个都热心的打开话匣子。

  史锟摄

  “我是曾经一个留守儿童,如果不是宋老师坚持劝我上学,我不会有今天的成绩。”宋健是西南大学研究生毕业,目前在贵州省瓮安中学担任历史高级老师,校务办副主任,县级骨干。“从事教师这个职业受到宋老师的一些影响,就是想去帮助更多农村的学子通过读书去改变命运。从教7年时间,比较关注来自农村的学生,特别是曾经当过留守儿童的学生。”

  杨云摄

  宋健在当班主任期间,很关注班上的留守儿童,给他们更多关爱,并鼓励他们要通过知识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家庭,“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一个农村留守儿童一直到研究生毕业,通过知识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面对学生,宋长城说自己问心无愧;而对家人,他却心存内疚,说自己对他们付出的太少。“女儿2011年读职校以后,就再也没有送过女儿上学,也未能到学校看过她一次。”说到这里,宋老师的眼泪一下子流出来了。

  在看了中新网关于宋长城的相关报道后,他的女儿宋敏在自己的朋友转发并评论:“我想说我的是这些孩子比我幸福,虽然是我爸爸但我却从来都没有过这样的待遇。”

  记者电话联系了宋敏,宋敏也是一名幼儿教师,在未从事幼儿教师之前,宋敏一直不理解父亲,她不记得父亲有没有像新闻报道里面那样给自己盖过被子、洗过脸,因为在她的记忆里,爸爸对他的学生比自己好,上学期间的家长会爸爸永远都缺席。

  宋敏回忆说:“在小学4年级六一儿童节的时候,爸爸没空陪我去买新衣服,就拿钱给我,让自己去买,我穿上精心挑选的衣服,在学校门口等爸爸一起去镇里的小学过六一儿童节,想象着爸爸会抱着我,夸我漂亮,可是我在学校门口等了很久很久,爸爸匆匆看了我一眼就牵着他的学生走了。”

  “当时很伤心,六一儿童节其他学生都有爸爸陪伴,我没有。现在做妈妈了,同时还是幼儿园老师,开始理解爸爸这么多年的坚持。”宋敏说,希望像爸爸一样守护孩子们。

  “山区教育的最大困难是教师的坚守。”思南县教育局安监站站长黄朝宣告诉记者,“宋长城老师的坚守不仅仅为大山留住了希望,更延续了大山的文明。”

  2016年秋季,杉树坡小学被彻底撤并,学生们被转入发展更快、条件更好的三星小学,宋长城的人事档案也被转入了这所小学,可他最终还是选择留了下来。

  今年已经55岁宋长城说,在退休前他无论如何要为这所乡村幼儿园物色一个合适的新园长,也希望杉树坡村的年轻一代能为了村里的未来回到家乡、坚守下去。

  杨云摄

  高原阳光下,宋长城的大手拉着山里娃的小手,行走在新修的路上,过去这里的孩子们上学只有山路和泥土路。一代代杉树坡村的孩子们就是沿着着些山路和泥土路走到学校,然后又走出大山,而他们的老师宋长城却仍然坚守在这里。

原标题:暖心! 贵州小山村里宋老师一“留守”就是31年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暖心! 贵州小山村里宋老师一“留守”就是31年

稿源: 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2017-11-03 12:25:57

  愿天下所有学生都能遇到这样的好老师!

  贵州铜仁市思南县杉树坡村

  总留不住老师

  这里的条件太艰苦了

  新老师来了又走

  但宋长城却在这里坚守了下来

  一“留守”就是31年

  史锟摄

  现年55岁的宋长城在杉树坡小学缺少教师的情况下,于1986年毅然走上了讲台,从那时起,他把奉献山区教育当成自己一生的使命,31年来,他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大山里孩子们。

  每天早晨7时,宋长城离家出门,都会特别绕路把分散在杉树坡村杉树坡组、土朝湾组及富家寨村青杠园组的学生一起带到杉树坡村小学。宋老师的学生最多时有70余人,5个年级。

  杨云摄

  2016年,杉树坡村最后一批小学生全部进入瓮溪镇寄宿制学校就读。村小被思南县教育局改建为山村幼儿园,宋老师的学生也减少到只有9名。这9名学生,父母亲大多在外务工。

  杨云摄

  瓮溪镇位于思南县南端,距县城64公里,是思南较为偏远的一个乡镇,杉树坡小学位于思南瓮溪镇东面的杉树坡村,与石阡县接壤,距镇政府所在地大约10公里,距县城70多公里。这里山峦叠嶂,穷乡僻岭,有望不断的陡峭山崖,走不尽的崎岖山路,翻不完的纵横沟壑。

  “山高路远、经济贫困,31年先后来了好多老师,待了长长短短的时间,又都陆陆续续离开了。”说起山区教育的苦,沉默了半天的宋长城憋出一句话,“别人的根在山外,我们的根在山里,心就定在这里。”

  杨云摄

  1979年7月,宋长城高中毕业后没能考上大学,拜师干上了木工,一干就是6年。1986年,杉树坡教学点仅有的三位教师中,有两位教师因为工资太低相继主动放下教鞭,为养家糊口另谋出路,留下来的一位教师却要担任三个年级的教学工作。外面的教师不愿来,村里一时又找不到能胜任教学的。这时候,村领导找到正从事木工师工作的宋长城,希望他能够挑起教学的任务。

  当时,教书那点微薄的工资根本不够养家糊口。但是宋长城一想到,家乡穷,家乡苦,就更需要有人来为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而努力,更需要通过教育来改变山村孩子的未来。他便在家人不支持、朋友不理解的情形下,毅然放下木工,走上讲台。

  “清贫一个人总比愚昧一代人、贫穷一个山村强。”宋长城就这样想的。到1997年,已经当了10年民办教师的宋长城每个月工资是83元5角,而当时他给人干木工一个月能赚600元。

  当老师31年,宋长城不知为多少学生垫付过各种学杂费用。杉树坡村地处高海拔山区,多数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不少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而面临辍学。

  为了保证本村适龄儿童该入学的一个不能少,已入学的一个也不能走,每个学期开学,宋长城都要爬山涉水、挨家挨户动员村民送子女读书,并不厌其烦地讲解让孩子读书的重要性。正是他的执着,村里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到了100%。

  史锟摄

  有人问宋长城:“是什么让你对山区孩子如此无怨无悔地倾情付出呢?”他说:“为了每一个适龄的孩子都能接受学校的教育,为了托起山区明天的太阳。”就是这样,31年来,宋长城所任教的学生没有一个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31年来,经过宋长城启蒙教育的山村学生有24人考上中专学校,81人考上大专以上院校。这些学生里,还出现了1名硕士,1名博士。

  史锟摄

  宋长城所教学生纷纷走出了大山,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岗位——

  有第一个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的宋应文;

  有取得西南大学研究生学历,现在瓮安重点中学任教的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宋健……

  还有更多的学子虽然并未走进象牙塔,但在宋老师的悉心呵护下健康的成长,在他的精心指教下开启了智慧的大门。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走在山里的小道总让人不放心。每天下午放学,宋老师都要亲自护送学生回家,无论刮风下雨,霜冻下雪,雷打不动。有时因下雨造成山体滑坡,使原本就难走的山路无法通行,每次他都是将学生一个一个抱过危险地段,目送他们安全到家。送完所有学生,自己回到家常常已是夜色笼罩大山了。

  杨云摄

  从教31年,在学校既要当爹、又要当妈,学校的里里外外都要靠他一个人去打理,人们都称他为“校长妈妈”。

  杨云摄

  “洗脸、穿衣、做饭、上课、接送上下学,宋老师对学生们关心无微不至。”“我们家能出大学生,都是宋老师给娃娃基础打得好。”“宋老师为村里的教育辛苦了几十年。”行走在杉树坡村,田间地头忙碌的乡亲见到宋长城都热情打招呼。一些村民见记者问宋长城的情况,一个个都热心的打开话匣子。

  史锟摄

  “我是曾经一个留守儿童,如果不是宋老师坚持劝我上学,我不会有今天的成绩。”宋健是西南大学研究生毕业,目前在贵州省瓮安中学担任历史高级老师,校务办副主任,县级骨干。“从事教师这个职业受到宋老师的一些影响,就是想去帮助更多农村的学子通过读书去改变命运。从教7年时间,比较关注来自农村的学生,特别是曾经当过留守儿童的学生。”

  杨云摄

  宋健在当班主任期间,很关注班上的留守儿童,给他们更多关爱,并鼓励他们要通过知识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家庭,“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一个农村留守儿童一直到研究生毕业,通过知识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面对学生,宋长城说自己问心无愧;而对家人,他却心存内疚,说自己对他们付出的太少。“女儿2011年读职校以后,就再也没有送过女儿上学,也未能到学校看过她一次。”说到这里,宋老师的眼泪一下子流出来了。

  在看了中新网关于宋长城的相关报道后,他的女儿宋敏在自己的朋友转发并评论:“我想说我的是这些孩子比我幸福,虽然是我爸爸但我却从来都没有过这样的待遇。”

  记者电话联系了宋敏,宋敏也是一名幼儿教师,在未从事幼儿教师之前,宋敏一直不理解父亲,她不记得父亲有没有像新闻报道里面那样给自己盖过被子、洗过脸,因为在她的记忆里,爸爸对他的学生比自己好,上学期间的家长会爸爸永远都缺席。

  宋敏回忆说:“在小学4年级六一儿童节的时候,爸爸没空陪我去买新衣服,就拿钱给我,让自己去买,我穿上精心挑选的衣服,在学校门口等爸爸一起去镇里的小学过六一儿童节,想象着爸爸会抱着我,夸我漂亮,可是我在学校门口等了很久很久,爸爸匆匆看了我一眼就牵着他的学生走了。”

  “当时很伤心,六一儿童节其他学生都有爸爸陪伴,我没有。现在做妈妈了,同时还是幼儿园老师,开始理解爸爸这么多年的坚持。”宋敏说,希望像爸爸一样守护孩子们。

  “山区教育的最大困难是教师的坚守。”思南县教育局安监站站长黄朝宣告诉记者,“宋长城老师的坚守不仅仅为大山留住了希望,更延续了大山的文明。”

  2016年秋季,杉树坡小学被彻底撤并,学生们被转入发展更快、条件更好的三星小学,宋长城的人事档案也被转入了这所小学,可他最终还是选择留了下来。

  今年已经55岁宋长城说,在退休前他无论如何要为这所乡村幼儿园物色一个合适的新园长,也希望杉树坡村的年轻一代能为了村里的未来回到家乡、坚守下去。

  杨云摄

  高原阳光下,宋长城的大手拉着山里娃的小手,行走在新修的路上,过去这里的孩子们上学只有山路和泥土路。一代代杉树坡村的孩子们就是沿着着些山路和泥土路走到学校,然后又走出大山,而他们的老师宋长城却仍然坚守在这里。

原标题:暖心! 贵州小山村里宋老师一“留守”就是31年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