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举办首届海葬公祭活动 五年有208位逝者选择海葬
稿源: 现代金报   2017-11-17 06:38:00 报料热线:81850000

亲友缅怀逝者

  生命故事

  真的非常愧对母亲

  她病了也不能陪伴在身边

  今年31岁的柳政昂是一名军人,在宁波当兵10年了。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他每年只有一次回大连老家探望父母的机会。三年前,母亲因为子宫内膜癌过世,享年49岁。

  “真的非常愧对我的母亲,她病了也不能陪伴在身边。海葬是她的遗愿,她说生前总也见不到我,因为我工作在东海,她想葬在东海永远守护着我。”

  柳政昂说,母亲临终前提出要海葬时,家里的一些亲戚并不赞同,只有父亲支持,父亲说等他过世后也要海葬,以后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归宿。

  “人没了,牵挂还在。现在我在宁波也有了自己的家,等我父亲退休我就将他接来宁波,不想‘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再次上演了。”柳政昂说。

  既然女儿喜欢海

  就让她自由自在地去吧

  冯欣然是本届海葬最小的逝者,年仅9岁的她在5年前被查出患有神经母细胞瘤,今年4月,病魔带走了这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在昨天的公祭现场,然然的父母依旧难过地落下泪来。

  然然的父亲冯先生告诉记者,他们一家住在杭州,每年都会到宁波和舟山的海边来玩。“然然生前很喜欢大海,也一直很想去海南看看,现在再也没机会了……”提起自己的宝贝女儿,夫妻俩几度泣不成声。

  冯先生说,选择海葬是他和妻子共同的决定,一开始也会纠结,也会不舍,但后来想,既然女儿喜欢海,就让她自由自在地去吧,葬在这片她常来的海里,她应该不会陌生,不会害怕。

  “然然生前的房间到现在都一直没动过,但以后即使改变了,我们也还是会想她,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她。”冯先生说。

  不占用后代的土地资源

  既有现实意义,又很浪漫

  77岁的老教师汤德祥,已经是第三次参加海葬活动了,前两次送走了岳父岳母,二老分别是第一届海葬和第七届海葬的成员,这次公祭,他再次来到同泰嘉陵。虽然也已是年近八旬的老人,但他没有传统的老年人入土为安的观念,对于海葬,他的态度非常开明。

  “通过海葬,让先人回归自然,不占用后代的土地资源,既有现实意义,又很浪漫。”汤德祥说。

  但是海葬无碑无字,思念要去哪里倾诉呢?汤德祥建议能建一座真正的宁波海葬纪念碑,可以在想念的时候有地方探望。

  无独有偶,五乡本地的何先生也提出了同样的想法,何先生告诉记者,他的父亲2015年底过世,他参加了次年3月的第七届海葬仪式。父亲海葬后,每到清明,他和哥哥就会在家中对着父亲的遗像,倒上一杯酒以示缅怀。

  “自己在家祭奠,难免会勾起伤心往事,我母亲已经70多了,不方便经常去舟山,如果能就近立一座海葬纪念碑供缅怀就好了。”何先生说。

  新风尚

  五年有208位逝者选择海葬

  老人自己预约海葬明显增多

  记者了解到,本届骨灰撒海活动,历时两天,共有28位逝者选择海葬。

  同泰嘉陵董事长沙力告诉记者,2013年宁波开始实施《宁波市骨灰撒海实施办法(试行)》,将骨灰撒海服务列为宁波惠民殡葬政策保障项目,这5年来,公众对海葬的接纳度在逐步提升。从首届只有8人报名,到本届有28人参与,五年十届,已有208位逝者长眠在普陀山莲花洋海域。

  “海葬的整个过程都是免费的,还有鲜花葬、草坪葬,墙壁葬也是,都是惠民殡葬。从我们接待的情况来看,海葬者的名字每年都在增加,前来咨询海葬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其中有很多都是老人本人打来电话预约登记,预约人数已达到百余位,还有市外、省外,甚至国际友人看到报纸、网络的报道,慕名前来咨询,这些都说明老百姓对海葬的接纳度在提升。”

  沙力告诉记者,虽说本次公祭人数是28位,事实上在陵园寄存的骨灰有51位,其余23位家属选择在明年清明之时再进行公祭。

  “一方面,中国人的传统思想里,清明是最好的祭祀日子,还有个原因也可能是由于家属的不舍,希望再留家人一段日子。”沙力说,到明年清明可能还会有更多人来报名,三四十人也并非不可能,但随着海葬人数越来越多,人们期望有个地方可以在传统祭日祭奠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有很多逝者家属来问我,是否可以建一座海葬集体纪念碑,我也认为很有必要,同泰嘉陵作为宁波生态葬事业的领头者有责任、有义务去推动这样的尝试。”

  沙力表示,纪念碑的地址,最好选在有江有河的地方,比如三江口,不需要很大的地方,碑面上也无需刻上先人的名字,或许可以用二维码代替,祭奠者扫码就可以看到海葬名单,这样既不怕碑面被刻满,也不会引起部分过路人的不适。

  生态葬,本就是倡导一种环保的理念,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与之相对应的,用文明祭扫来取代传统烧纸也是大势所趋。近年来,同泰嘉陵陆续推出多种文明祭扫的方式,如思念墙、黄丝带、天堂信箱,还有网络祭祀、二维码祭祀等线上祭祀,这样的祭祀方法已成为宁波百姓祭祀的新风尚。

  海葬开启宁波文明丧葬之风

  5年,10届,208位逝者,这三个数字,向我们描绘出了宁波市海葬的大体发展情况。而随着这些数字日后的增加,背后则是政府充满善意的推动,也是公众对待殡葬方式日益开明的观念,是对各种生态殡葬接纳度的不断提高。对于5年来这208位长眠在普陀山莲花洋海域的逝者来说,他们生前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可以含笑长眠了。

  海葬和树葬、花葬等等一起,构成了新的文明殡葬方式,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移风易俗的需要,同时也符合为国家节约土地资源、为逝者亲属减轻经济负担等等现实的功能。所以未来我们在海葬的政策上理应做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鼓励和引导更多人选择海葬,选择星辰和大海。

  具体到现在海葬的一些细节,当然也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正如很多逝者家属所反映的那样,能否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由有关部门主导建一座海葬集体纪念碑?这样在不举行海葬公祭的时候,逝者的家人也能有一个地方来凭吊逝者、寄托哀思。这样一来,既可以满足部分海葬逝者家属的心愿,同时也可以引导和激励更多人选择海葬作为自己的归宿。苑广阔

  “沧海之遥,容纳百川。驾鹤东流,何其壮哉。”昨天上午,一句句饱含深情的祭文朗读声拉开了宁波市海葬人士集体纪念暨第十届骨灰撒海活动的序幕,这也是宁波市首次举办海葬人士集体纪念仪式。在蒙蒙细雨中,百余位历届海葬人士家属撑伞悼念先人,深深鞠躬表达了对生命的敬意,束束菊花寄托了对亲人的无限思念。

  海葬,2013年在宁波推行,已走过了5个年头,历经十届。以往的海葬都是无碑无字,为了此次公祭,同泰嘉陵特意制作了一座纪念碑,记者看到,纪念碑被塑成帆船的形状,正面写着“宁波市海葬纪念碑”,背面写着“魂归碧海,大爱永存”,碑底写有十届全部海葬人士的名字,衬着波浪的图案,寓意着这些逝去的生命长眠大海。

  记者彭媛摄影记者张培坚

原标题:魂归碧海,大爱永存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举办首届海葬公祭活动 五年有208位逝者选择海葬

稿源: 现代金报 2017-11-17 06:38:00

亲友缅怀逝者

  生命故事

  真的非常愧对母亲

  她病了也不能陪伴在身边

  今年31岁的柳政昂是一名军人,在宁波当兵10年了。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他每年只有一次回大连老家探望父母的机会。三年前,母亲因为子宫内膜癌过世,享年49岁。

  “真的非常愧对我的母亲,她病了也不能陪伴在身边。海葬是她的遗愿,她说生前总也见不到我,因为我工作在东海,她想葬在东海永远守护着我。”

  柳政昂说,母亲临终前提出要海葬时,家里的一些亲戚并不赞同,只有父亲支持,父亲说等他过世后也要海葬,以后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归宿。

  “人没了,牵挂还在。现在我在宁波也有了自己的家,等我父亲退休我就将他接来宁波,不想‘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再次上演了。”柳政昂说。

  既然女儿喜欢海

  就让她自由自在地去吧

  冯欣然是本届海葬最小的逝者,年仅9岁的她在5年前被查出患有神经母细胞瘤,今年4月,病魔带走了这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在昨天的公祭现场,然然的父母依旧难过地落下泪来。

  然然的父亲冯先生告诉记者,他们一家住在杭州,每年都会到宁波和舟山的海边来玩。“然然生前很喜欢大海,也一直很想去海南看看,现在再也没机会了……”提起自己的宝贝女儿,夫妻俩几度泣不成声。

  冯先生说,选择海葬是他和妻子共同的决定,一开始也会纠结,也会不舍,但后来想,既然女儿喜欢海,就让她自由自在地去吧,葬在这片她常来的海里,她应该不会陌生,不会害怕。

  “然然生前的房间到现在都一直没动过,但以后即使改变了,我们也还是会想她,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她。”冯先生说。

  不占用后代的土地资源

  既有现实意义,又很浪漫

  77岁的老教师汤德祥,已经是第三次参加海葬活动了,前两次送走了岳父岳母,二老分别是第一届海葬和第七届海葬的成员,这次公祭,他再次来到同泰嘉陵。虽然也已是年近八旬的老人,但他没有传统的老年人入土为安的观念,对于海葬,他的态度非常开明。

  “通过海葬,让先人回归自然,不占用后代的土地资源,既有现实意义,又很浪漫。”汤德祥说。

  但是海葬无碑无字,思念要去哪里倾诉呢?汤德祥建议能建一座真正的宁波海葬纪念碑,可以在想念的时候有地方探望。

  无独有偶,五乡本地的何先生也提出了同样的想法,何先生告诉记者,他的父亲2015年底过世,他参加了次年3月的第七届海葬仪式。父亲海葬后,每到清明,他和哥哥就会在家中对着父亲的遗像,倒上一杯酒以示缅怀。

  “自己在家祭奠,难免会勾起伤心往事,我母亲已经70多了,不方便经常去舟山,如果能就近立一座海葬纪念碑供缅怀就好了。”何先生说。

  新风尚

  五年有208位逝者选择海葬

  老人自己预约海葬明显增多

  记者了解到,本届骨灰撒海活动,历时两天,共有28位逝者选择海葬。

  同泰嘉陵董事长沙力告诉记者,2013年宁波开始实施《宁波市骨灰撒海实施办法(试行)》,将骨灰撒海服务列为宁波惠民殡葬政策保障项目,这5年来,公众对海葬的接纳度在逐步提升。从首届只有8人报名,到本届有28人参与,五年十届,已有208位逝者长眠在普陀山莲花洋海域。

  “海葬的整个过程都是免费的,还有鲜花葬、草坪葬,墙壁葬也是,都是惠民殡葬。从我们接待的情况来看,海葬者的名字每年都在增加,前来咨询海葬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其中有很多都是老人本人打来电话预约登记,预约人数已达到百余位,还有市外、省外,甚至国际友人看到报纸、网络的报道,慕名前来咨询,这些都说明老百姓对海葬的接纳度在提升。”

  沙力告诉记者,虽说本次公祭人数是28位,事实上在陵园寄存的骨灰有51位,其余23位家属选择在明年清明之时再进行公祭。

  “一方面,中国人的传统思想里,清明是最好的祭祀日子,还有个原因也可能是由于家属的不舍,希望再留家人一段日子。”沙力说,到明年清明可能还会有更多人来报名,三四十人也并非不可能,但随着海葬人数越来越多,人们期望有个地方可以在传统祭日祭奠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有很多逝者家属来问我,是否可以建一座海葬集体纪念碑,我也认为很有必要,同泰嘉陵作为宁波生态葬事业的领头者有责任、有义务去推动这样的尝试。”

  沙力表示,纪念碑的地址,最好选在有江有河的地方,比如三江口,不需要很大的地方,碑面上也无需刻上先人的名字,或许可以用二维码代替,祭奠者扫码就可以看到海葬名单,这样既不怕碑面被刻满,也不会引起部分过路人的不适。

  生态葬,本就是倡导一种环保的理念,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与之相对应的,用文明祭扫来取代传统烧纸也是大势所趋。近年来,同泰嘉陵陆续推出多种文明祭扫的方式,如思念墙、黄丝带、天堂信箱,还有网络祭祀、二维码祭祀等线上祭祀,这样的祭祀方法已成为宁波百姓祭祀的新风尚。

  海葬开启宁波文明丧葬之风

  5年,10届,208位逝者,这三个数字,向我们描绘出了宁波市海葬的大体发展情况。而随着这些数字日后的增加,背后则是政府充满善意的推动,也是公众对待殡葬方式日益开明的观念,是对各种生态殡葬接纳度的不断提高。对于5年来这208位长眠在普陀山莲花洋海域的逝者来说,他们生前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可以含笑长眠了。

  海葬和树葬、花葬等等一起,构成了新的文明殡葬方式,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移风易俗的需要,同时也符合为国家节约土地资源、为逝者亲属减轻经济负担等等现实的功能。所以未来我们在海葬的政策上理应做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鼓励和引导更多人选择海葬,选择星辰和大海。

  具体到现在海葬的一些细节,当然也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正如很多逝者家属所反映的那样,能否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由有关部门主导建一座海葬集体纪念碑?这样在不举行海葬公祭的时候,逝者的家人也能有一个地方来凭吊逝者、寄托哀思。这样一来,既可以满足部分海葬逝者家属的心愿,同时也可以引导和激励更多人选择海葬作为自己的归宿。苑广阔

  “沧海之遥,容纳百川。驾鹤东流,何其壮哉。”昨天上午,一句句饱含深情的祭文朗读声拉开了宁波市海葬人士集体纪念暨第十届骨灰撒海活动的序幕,这也是宁波市首次举办海葬人士集体纪念仪式。在蒙蒙细雨中,百余位历届海葬人士家属撑伞悼念先人,深深鞠躬表达了对生命的敬意,束束菊花寄托了对亲人的无限思念。

  海葬,2013年在宁波推行,已走过了5个年头,历经十届。以往的海葬都是无碑无字,为了此次公祭,同泰嘉陵特意制作了一座纪念碑,记者看到,纪念碑被塑成帆船的形状,正面写着“宁波市海葬纪念碑”,背面写着“魂归碧海,大爱永存”,碑底写有十届全部海葬人士的名字,衬着波浪的图案,寓意着这些逝去的生命长眠大海。

  记者彭媛摄影记者张培坚

原标题:魂归碧海,大爱永存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