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6000年前田螺山人如何种茶树、泡茶喝?
稿源: 现代金报   2017-12-15 07:04:32 报料热线:81850000

  猪纹陶钵

  黑陶瓣纹器盖

  双鸟朝阳纹牙雕

  田螺山遗址中发现的古茶树根

  鹰形陶豆

  一个木蝶鸟形器、一个黑陶莲瓣纹器盖、一件鹰形陶豆、一根木杵……时值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30周年,“我从远古来——史前宁波人的生活”特展在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开幕,数百件文物首次对市民亮相。

  透过这些历史遗存,我们仿佛能感受到河姆渡人思维的温度,以及洋溢在7000年前的浪漫情怀。本次展览向市民免费开放,展期将持续至2018年3月18日。

  □通讯员赵锡顾霄扬金报记者叶萌茗文/摄

  多件“国宝级”文物

  首次与市民见面

  这次展览共展出宁波地区考古出土的史前时期文物360余件,其中如双鸟朝阳纹牙雕、野猪纹陶钵、鹰形陶豆等诸多堪称“国宝级”的重要文物也是首次与市民游客见面。

  在昨日的展览现场,记者看到,河姆渡文化双鸟朝阳纹牙雕,正面雕刻一组花纹,中间为一组同心圆构成的太阳纹,外圈上端刻有象征太阳光芒的炽烈的火焰状纹,两侧作圆眼、钩喙、伸脖昂首相望之态的双鸟纹。

  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结华说,这可是原始象牙雕刻艺术珍品,这件展品自2009年曾在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展出后,已离开宁波八年时间,这次再回宁波与家乡人民亲密接触。

  “它是河姆渡人精湛雕刻工艺的体现,当时,人们一般先在象牙材料上磨出器物的雏形,然后用鲨鱼牙、石英刻刀加工雕刻,平面线刻居多,也有圆雕、浅浮雕和错磨等,刻工非常精细。”王结华说,即便在新石器时代它也是罕见的物件,曾被选为中国邮票图案,同时还是奥运火炬设计的灵感来源,其惟妙惟肖的形象更被视为我国传统花鸟画发祥的雏形。

  它同时还是浙江省博物馆最精美的藏品之一,可谓“旷世国宝”,也是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中年纪最大的一件。

  余姚田螺山遗址曾发现

  6000年前人工种植茶树遗存

  在展览现场,我们还看到了田螺山遗址出土的陶灶,灶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具之一,此次展出的文物是古代祭祀和陪葬用的仿实物缩小制作的陶质炉灶。

  “从一件件汉代陶器,我们后人可以窥探古人的生活,这里不仅有丧葬的习俗,也能了解到汉代人的生活习惯与智慧。”王结华说,陶灶在汉墓葬皿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不但数量多,而且形式也较为复杂。汉代墓葬里陪葬的陶灶形态各异,灶门多为方孔、拱形孔。从已发现的随葬陶灶来看,它们的设计精巧,装饰精美,充分反映了匠人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制作工艺。

  两年前,在田螺山遗址中还首次发现疑似原始茶遗物,该遗址出土的距今6000年左右的山茶属树根,经专家鉴定,被认定为山茶属茶种植物的遗存,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考古发现最早的人工种植茶树的遗存,专家也因此得出结论,世界上最早种茶的竟然是古代宁波人。在田螺山遗址的考古发现中,考古人员还挖掘出随葬陶盉,有壶嘴、壶把手,和茶壶神似,当时,有考古人员猜测,田螺山人劳动累了,泡壶茶喝,解困提神,那田螺山人就是世界上最早种茶树、最早泡茶喝的人。

  2001年至今陆续发掘

  唐宋时期墓葬30余座

  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结华说,自1973年,第一次发现浙江余姚河姆渡至今,宁波考古历经44年历史,宁波的水下考古不仅在全国有知名度,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

  说起宁波考古的成果,王所长如数家珍。

  2001年至今,宁波各地陆续发掘唐宋时期墓葬30余座,南宋右丞相史嵩之、吏部尚书汪大猷、中奉大夫魏豹文等高级别官员夫妇合葬墓的发现,对于探讨南宋时期的丧葬礼制、风俗和高等级贵族墓葬形制结构等具有重要意义。

  埋葬制度是灵魂不是观念的产物,原始人类聚族而居,死后也要聚族而葬。河姆渡文化早期发现公共氏族墓地,稍后发现零星分布房屋周围的墓葬,皆不见墓坑和葬具,晚期有零星埋葬于房屋周围的非正常死亡者墓发现,皆不见葬具,不见或较少随葬品,人骨保存较差。

  塔山遗址发现集中埋葬的墓地,50多座墓葬大部分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随葬品主要是陶器和少量的玉块。

原标题: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6000年前田螺山人如何种茶树、泡茶喝?

稿源: 现代金报 2017-12-15 07:04:32

  猪纹陶钵

  黑陶瓣纹器盖

  双鸟朝阳纹牙雕

  田螺山遗址中发现的古茶树根

  鹰形陶豆

  一个木蝶鸟形器、一个黑陶莲瓣纹器盖、一件鹰形陶豆、一根木杵……时值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30周年,“我从远古来——史前宁波人的生活”特展在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开幕,数百件文物首次对市民亮相。

  透过这些历史遗存,我们仿佛能感受到河姆渡人思维的温度,以及洋溢在7000年前的浪漫情怀。本次展览向市民免费开放,展期将持续至2018年3月18日。

  □通讯员赵锡顾霄扬金报记者叶萌茗文/摄

  多件“国宝级”文物

  首次与市民见面

  这次展览共展出宁波地区考古出土的史前时期文物360余件,其中如双鸟朝阳纹牙雕、野猪纹陶钵、鹰形陶豆等诸多堪称“国宝级”的重要文物也是首次与市民游客见面。

  在昨日的展览现场,记者看到,河姆渡文化双鸟朝阳纹牙雕,正面雕刻一组花纹,中间为一组同心圆构成的太阳纹,外圈上端刻有象征太阳光芒的炽烈的火焰状纹,两侧作圆眼、钩喙、伸脖昂首相望之态的双鸟纹。

  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结华说,这可是原始象牙雕刻艺术珍品,这件展品自2009年曾在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展出后,已离开宁波八年时间,这次再回宁波与家乡人民亲密接触。

  “它是河姆渡人精湛雕刻工艺的体现,当时,人们一般先在象牙材料上磨出器物的雏形,然后用鲨鱼牙、石英刻刀加工雕刻,平面线刻居多,也有圆雕、浅浮雕和错磨等,刻工非常精细。”王结华说,即便在新石器时代它也是罕见的物件,曾被选为中国邮票图案,同时还是奥运火炬设计的灵感来源,其惟妙惟肖的形象更被视为我国传统花鸟画发祥的雏形。

  它同时还是浙江省博物馆最精美的藏品之一,可谓“旷世国宝”,也是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中年纪最大的一件。

  余姚田螺山遗址曾发现

  6000年前人工种植茶树遗存

  在展览现场,我们还看到了田螺山遗址出土的陶灶,灶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具之一,此次展出的文物是古代祭祀和陪葬用的仿实物缩小制作的陶质炉灶。

  “从一件件汉代陶器,我们后人可以窥探古人的生活,这里不仅有丧葬的习俗,也能了解到汉代人的生活习惯与智慧。”王结华说,陶灶在汉墓葬皿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不但数量多,而且形式也较为复杂。汉代墓葬里陪葬的陶灶形态各异,灶门多为方孔、拱形孔。从已发现的随葬陶灶来看,它们的设计精巧,装饰精美,充分反映了匠人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制作工艺。

  两年前,在田螺山遗址中还首次发现疑似原始茶遗物,该遗址出土的距今6000年左右的山茶属树根,经专家鉴定,被认定为山茶属茶种植物的遗存,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考古发现最早的人工种植茶树的遗存,专家也因此得出结论,世界上最早种茶的竟然是古代宁波人。在田螺山遗址的考古发现中,考古人员还挖掘出随葬陶盉,有壶嘴、壶把手,和茶壶神似,当时,有考古人员猜测,田螺山人劳动累了,泡壶茶喝,解困提神,那田螺山人就是世界上最早种茶树、最早泡茶喝的人。

  2001年至今陆续发掘

  唐宋时期墓葬30余座

  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结华说,自1973年,第一次发现浙江余姚河姆渡至今,宁波考古历经44年历史,宁波的水下考古不仅在全国有知名度,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

  说起宁波考古的成果,王所长如数家珍。

  2001年至今,宁波各地陆续发掘唐宋时期墓葬30余座,南宋右丞相史嵩之、吏部尚书汪大猷、中奉大夫魏豹文等高级别官员夫妇合葬墓的发现,对于探讨南宋时期的丧葬礼制、风俗和高等级贵族墓葬形制结构等具有重要意义。

  埋葬制度是灵魂不是观念的产物,原始人类聚族而居,死后也要聚族而葬。河姆渡文化早期发现公共氏族墓地,稍后发现零星分布房屋周围的墓葬,皆不见墓坑和葬具,晚期有零星埋葬于房屋周围的非正常死亡者墓发现,皆不见葬具,不见或较少随葬品,人骨保存较差。

  塔山遗址发现集中埋葬的墓地,50多座墓葬大部分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随葬品主要是陶器和少量的玉块。

原标题: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