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在你印象中 米食有哪些文化?30多种米食古林"华山论剑"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2018-01-17 07:32:00 报料热线:81850000

  蜃蛟村村民在搡年糕。(何峰摄)

  米食文化节现场。(何峰摄)

  上周六,气温骤降,创出了入冬后温度的最低值。海曙区古林镇蜃蛟村外,千亩稻田已收割完毕,略显萧索。

  而在蜃蛟村的文化礼堂附近,却是人声鼎沸,热闹得如同过年,第三届古林米食文化节在这里拉开帷幕。台上,越剧唱腔咿呀婉转,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的故事轮番上演,大家看得如痴如醉;附近的街巷里,蒸汽升腾,米香四溢,游客行走在黑米块、金团、灰汁团、年糕、汤圆、浆斑、米馒头、方糕等30多种米食的世界里,大快朵颐。

  “千年古村看蜃蛟,传统米食芦家桥”。古林是重要的水稻产区,米食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镇内的史前文化聚落遗存——芦家桥遗址勘探出稻壳、稻叶等,佐证了这里属于河姆渡文化圈层。古林的先民用稻米解决一日三餐的同时,发明了许多米食,其中的一些如今已成为老字号。

  笔者在文化礼堂里见到几位大婶熟练地做米食,捏、揉、滚等动作一气呵成。其中一位叫马赛桂,是蜃蛟村村民,她告诉笔者,她们正在做的米食叫擂沙肩,把糯米煮成饭,反复揉搓后,捏成饭团,最后在装有黑芝麻白糖的盘子里滚一滚,就可以吃了。“小时候,妈妈经常做给我吃。但那时候穷,买不起芝麻,只好用黄豆粉代替。”马赛桂说。

  “在蜃蛟,擂沙肩可是种有特殊‘使命’的点心。”参与制作的虞大婶告诉笔者:“以前,蜃蛟人相亲,新女婿上门来,如果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中意,就会拿出擂沙肩放在未来女婿前。意思是同意这门亲事,将他们‘擂’在一起,并肩到永远。”一道小点心,竟包含了这么丰富的含义!古林的每种米食,都是情感故事的载体,都是地域文化的传承。马赛桂说,方糕代表方方正正的“田块”,寓意“天圆地方”,寄托着农民对土地的感恩和期盼;而金团上印有“福、禄、寿”等字和“龙凤”等吉祥图案,小孩出生满月,年长者做寿等,都可用不同文字和印纹表达祝福。

  “火膛红旺旺,年糕年年高;蒸笼蒸汽冒,蜃蛟百姓顺!”搡年糕的地方,总是人气最旺的。在米食文化节上,主办方将土灶和蒸笼搬到现场,游客纷纷脱下厚厚的羽绒服,争先恐后地亲手尝试。“吃年糕,年年高。但年糕的码放大有讲究,每层4根代表一年有四季,每码12层零两根,共50根,代表每年12个月零一点。送人要双码,意为‘好事成双’‘百年好合’。”村民周大爷一边教游客搡年糕,一边介绍。

  “灰汁团、金团这些儿时的美食,香甜的味道深深地刻在记忆中,如影随形。这些米食,是乡情和亲情的味道。”游客姚均说,“现场品尝米食,是味蕾的享受,更多的是味道带来的美妙记忆。”

  “米制食品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物质的享受,更有浓浓的乡愁。把宁波各地的米食在蜃蛟集中展示出来,我们希望为传承发扬米食文化出一份力。”蜃蛟村村委会主任徐峰告诉笔者。

  米食香,江南味,宁波人对米食情有独钟,米食文化节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今年更是吸引了梁弄大糕、冯恒大年糕、东钱湖麻糍等网红米食前来“捧场”。本次活动的游客量超过了2万人次,最高峰时近万人在活动现场共享传统米食。

  除了米食集市、米食制作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等活动,本次米食文化节还推出了祈福仪式、戏曲专场和水街巡游等活动,内容比以往更为丰富。此外,本届米食文化节增设了“决战古林”米食制作大赛,16个身怀绝技的米食制作团队秀出绝招,获得前三名的团队成为古林米食推广形象大使。古林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举办米食文化节,唤起浓浓乡愁,传承优秀农耕文明。同时通过举行米食制作大赛,将宁波的优秀米食制品在古林集结,让优秀传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使米食成为古林的一张‘金名片’。”

  记者何峰 海曙记者站续大治 通讯员夏瑜

原标题:30多种米食古林“华山论剑”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在你印象中 米食有哪些文化?30多种米食古林"华山论剑"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2018-01-17 07:32:00

  蜃蛟村村民在搡年糕。(何峰摄)

  米食文化节现场。(何峰摄)

  上周六,气温骤降,创出了入冬后温度的最低值。海曙区古林镇蜃蛟村外,千亩稻田已收割完毕,略显萧索。

  而在蜃蛟村的文化礼堂附近,却是人声鼎沸,热闹得如同过年,第三届古林米食文化节在这里拉开帷幕。台上,越剧唱腔咿呀婉转,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的故事轮番上演,大家看得如痴如醉;附近的街巷里,蒸汽升腾,米香四溢,游客行走在黑米块、金团、灰汁团、年糕、汤圆、浆斑、米馒头、方糕等30多种米食的世界里,大快朵颐。

  “千年古村看蜃蛟,传统米食芦家桥”。古林是重要的水稻产区,米食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镇内的史前文化聚落遗存——芦家桥遗址勘探出稻壳、稻叶等,佐证了这里属于河姆渡文化圈层。古林的先民用稻米解决一日三餐的同时,发明了许多米食,其中的一些如今已成为老字号。

  笔者在文化礼堂里见到几位大婶熟练地做米食,捏、揉、滚等动作一气呵成。其中一位叫马赛桂,是蜃蛟村村民,她告诉笔者,她们正在做的米食叫擂沙肩,把糯米煮成饭,反复揉搓后,捏成饭团,最后在装有黑芝麻白糖的盘子里滚一滚,就可以吃了。“小时候,妈妈经常做给我吃。但那时候穷,买不起芝麻,只好用黄豆粉代替。”马赛桂说。

  “在蜃蛟,擂沙肩可是种有特殊‘使命’的点心。”参与制作的虞大婶告诉笔者:“以前,蜃蛟人相亲,新女婿上门来,如果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中意,就会拿出擂沙肩放在未来女婿前。意思是同意这门亲事,将他们‘擂’在一起,并肩到永远。”一道小点心,竟包含了这么丰富的含义!古林的每种米食,都是情感故事的载体,都是地域文化的传承。马赛桂说,方糕代表方方正正的“田块”,寓意“天圆地方”,寄托着农民对土地的感恩和期盼;而金团上印有“福、禄、寿”等字和“龙凤”等吉祥图案,小孩出生满月,年长者做寿等,都可用不同文字和印纹表达祝福。

  “火膛红旺旺,年糕年年高;蒸笼蒸汽冒,蜃蛟百姓顺!”搡年糕的地方,总是人气最旺的。在米食文化节上,主办方将土灶和蒸笼搬到现场,游客纷纷脱下厚厚的羽绒服,争先恐后地亲手尝试。“吃年糕,年年高。但年糕的码放大有讲究,每层4根代表一年有四季,每码12层零两根,共50根,代表每年12个月零一点。送人要双码,意为‘好事成双’‘百年好合’。”村民周大爷一边教游客搡年糕,一边介绍。

  “灰汁团、金团这些儿时的美食,香甜的味道深深地刻在记忆中,如影随形。这些米食,是乡情和亲情的味道。”游客姚均说,“现场品尝米食,是味蕾的享受,更多的是味道带来的美妙记忆。”

  “米制食品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物质的享受,更有浓浓的乡愁。把宁波各地的米食在蜃蛟集中展示出来,我们希望为传承发扬米食文化出一份力。”蜃蛟村村委会主任徐峰告诉笔者。

  米食香,江南味,宁波人对米食情有独钟,米食文化节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今年更是吸引了梁弄大糕、冯恒大年糕、东钱湖麻糍等网红米食前来“捧场”。本次活动的游客量超过了2万人次,最高峰时近万人在活动现场共享传统米食。

  除了米食集市、米食制作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等活动,本次米食文化节还推出了祈福仪式、戏曲专场和水街巡游等活动,内容比以往更为丰富。此外,本届米食文化节增设了“决战古林”米食制作大赛,16个身怀绝技的米食制作团队秀出绝招,获得前三名的团队成为古林米食推广形象大使。古林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举办米食文化节,唤起浓浓乡愁,传承优秀农耕文明。同时通过举行米食制作大赛,将宁波的优秀米食制品在古林集结,让优秀传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使米食成为古林的一张‘金名片’。”

  记者何峰 海曙记者站续大治 通讯员夏瑜

原标题:30多种米食古林“华山论剑”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