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宁波意象派水彩画家林绍灵的艺术之道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02-14 09:01:18 报料热线:81850000

《走向光明》(第三届全国水彩画展金奖)

水彩画家林绍灵

  岁末年初,一套设计新颖的宁波轨道交通2018’月卡封面《印象江南·水彩画系列》吸引了市民眼球,成为争相购买的收藏佳品。

  这套江南水乡韵味十足的12张月卡封面,出自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水彩画家协会原副主席、宁波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林绍灵先生之手。

  林绍灵,1957年出生于宁波,是当今中国中青年水彩画的领军人物,其多幅作品入选全国性展览并获得大奖,或被高规格艺术机构收藏。

  今年2月4日,央视戏曲频道特别节目《翰墨戏韵·甬城墨香》专题介绍了林绍灵水彩画艺术。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林绍灵设计的轨道交通2018’月卡封面《印象江南·水彩画系列》,是新春之际向宁波市民奉献的“阳春白雪”——12道高尚的视觉盛宴。

  水乡小子的人生选择

  林绍灵自幼生活在老底子宁波护城河畔(北斗河)的西门口,与小伙伴一起钓鱼摸虾戏水,江南水乡的旖旎风光秀丽景色是他人生最初也是最深的印象。在水乡美景的浸染熏陶下,林绍灵在中小学期间,就特爱画画,以表达心中之美。在小学他为校黑板报插图,到中学成为效实中学学生美术组组长。假日,他到郊外写生,或在家作画,常废寝忘食。因此,高中毕业后,他经美术老师尤苏推荐到宁波七中担任美术代课教师。自此,林绍灵迈开了美术创作之步。他创作的油画《班主任》,获得宁波市美展二等奖;他设计的《宁波旅游火柴盒系列画》等作品,获国家轻工业部优秀奖。高考恢复那年,尤老师建议他报考美院,林绍灵考虑到自己10岁丧父,家境困难,25元的月薪仅能补贴家用,就边工作边学习,毕业于宁波教育学院高师美术专业。1984年,林绍灵以其扎实的美术功底,通过竞聘成为宁波日报社美术编辑。

  林绍灵热爱美编岗位,但不局限于职业生涯,他有更大的美术梦想,美术之路也更加宽广。他把业余时间都用到了美术创作之中。在他的脑海里总盘旋着一个问题:如何把眼里和心中之美更好地表现于作品之中?他画过国画、油画、水粉画……最后,选择了最能表现江南水乡清新明亮秀丽景色的水彩画。这是林绍灵人生艺术之路的又一次选择。

  水彩人生的探索与创新

  随着水彩画技法的娴熟与艺术境界的提高,林绍灵为寻求突破传统之路而不懈探索。他把扩大题材领域、创新表现手法作为两大重点,在艺术之路上艰辛跋涉。创作中,林绍灵将目光投向现实生活,关注时代变化,从中选取创作题材。从而,时代瞬变和各色人物进入了他的视野,成为他笔下表现的主角:矿工、石匠、建筑工、渔民、军人,还有风情万种神态迥异的少数民族人物形象……他都进行了系列创作。如人物行走系列,人物表情系列、少数民族形象系列、构成系列、古韵系列的水彩画,精品迭出,引起业界广泛关注。《半月谈》彩版曾刊登林绍灵的获奖作品,《文学港》杂志更把他的《古韵·兵马俑系列》水彩画作为封面,连续刊登了很长一段时间。

  水彩画之所以被称为“小清新”的原因之一是取材小巧,人物创作以单个头像为主。林绍灵突破这一局限,大胆进行大场景群体人像创作。但群体毕竟与个体人物的“小清新”不同,林绍灵又在表现手法上大胆创新。他借鉴相机摄影聚焦原理和其产生的效果,独创了水彩画的聚焦法,使画面分层次展现,主次分明,虚实结合,让人耳目一新,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被业界充分肯定。

  湿画法和干画法是水彩画的基本技法。如何让传统技法产生新的效果?林绍灵又对技法进行创新。他将中国国画与西方水彩画两者的技法巧妙互补,在湿画法的运用上,采取多次重合湿画法,把水色的渗化和叠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表现了不同光影的区别和笔触的意趣,更具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主任黄铁山评价说:“林绍灵的聚焦式对画面的虚实处理为多人场景描写提供了新的方法;他在运用水色过程中对色彩、水分、时间三者的成功把握和对于干、湿画法的结合运用又提供了水彩画技法的新经验。”从而,这一西洋画种在中国增添了新的技法。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林绍灵迎来了创作高峰期和荣获全国大奖的密集期,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远赴美国、日本、瑞士、德国及东南亚举办展览,作品屡被社会机构和各界人士收藏。2010年,林绍灵在法国波尔多举办水彩画展,阿基坦大区法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瀚文撰文称:“林绍灵先生画笔下的江南美景似乎只有天上有,他将自己对家乡的深爱,用回忆的方式,将小桥流水人家在画面上演绎得淋漓尽致。”接着,林绍灵又去意大利展览,期满后,他正准备撤回画作,画廊艺术总监希尔利先生不解地问:“为什么?”林绍灵巧答道:“我想画些法国和意大利的风景来替代,或许你们更喜欢。”希尔利说:“我们喜欢的就是你画的中国江南水乡,有特色,再加上你的技法是我们所没有的。你不介意的话,我们签订一份长期展览合同。”如此一来,这次展览竟达一年之久。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日前,在“宁波日报报业集团艺术家林绍灵工作室”,笔者与画家进行了一次心路历程的对话。

  笔者:从您的创作和获奖情况看,您在中国水彩画领域成绩斐然,开创了自己的水彩天地。请问,您在创作过程遇到过困惑吗?

  林绍灵:突破现有,不重复过去,是我在水彩画创作中始终追求的命题。有追求要突破就会有困惑,解决的办法是不断探索,在探索中突破创新。如何把创作题材和表现技法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得心应手地体现在画面上?这是画家提笔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别看创作一幅水彩画,有时要思考半年甚至更多时间。

  笔者:黄铁山对您这一“时代思考”称为“以新闻记者的敏感,抓住时代的瞬变”。这是你作为新闻单位画家的优势,而这次您设计的宁波轨道交通2018’月卡封面《印象江南·水彩画系列》和近期您水彩画创作的内容、主题和表现手法看,发生了很大改变。这是为什么?

  林绍灵:当我进入知天命之年,猛然发觉,我竟然陶醉在既有成绩上,对“术”的留恋不知不觉中超过了对“艺”的思考。当我回头考量过去的画作,察觉到:我的“心”并非真正融化在画中,只是满足所谓眼睛与技法的真实,那种我所追寻的随心所想、随心所欲,畅快地表达“内心”的意境,似乎离我很远。于是,我停下了笔。我开始对眼睛观察的画面再思考。我厌恶起当今美术界一些人依赖图片创作的积习。唐代画家张璪提出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论,说明艺术创作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艺术作品的美是艺术家内心的情思与构想的提升。我的心豁然开朗,立即尝试着用内心去遐想我曾经生活过的江南水乡,那些小桥流水、白墙黛瓦、桃红柳绿、舟楫帆影,转化为一种视觉印象,成为一种湿润灵秀的诗化意象和历史情怀,极大地触发了我的创作激情。于是,我迅速用草图记录,感到成熟即投入创作。如此经过数年的探索,废画成堆之后,我渐渐感到心中的期待在呈现,脑海中的意境变为笔下的艺术形象。我体会到了内心的丰富与多彩,情思与激情喷涌而来,我又开始了忘我的创作……300余幅《江南水乡·水彩画系列》作品从笔端流出。端详这些作品,我感到画面因水色斑斓、轮廓朦胧,竟有意想不到之美,犹如唐诗宋词的意境与韵味。这就是水彩的魅力呀,令我再次陶醉。 宁波晚报沈长根

原标题:他给西洋水彩注入华夏元素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意象派水彩画家林绍灵的艺术之道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02-14 09:01:18

《走向光明》(第三届全国水彩画展金奖)

水彩画家林绍灵

  岁末年初,一套设计新颖的宁波轨道交通2018’月卡封面《印象江南·水彩画系列》吸引了市民眼球,成为争相购买的收藏佳品。

  这套江南水乡韵味十足的12张月卡封面,出自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水彩画家协会原副主席、宁波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林绍灵先生之手。

  林绍灵,1957年出生于宁波,是当今中国中青年水彩画的领军人物,其多幅作品入选全国性展览并获得大奖,或被高规格艺术机构收藏。

  今年2月4日,央视戏曲频道特别节目《翰墨戏韵·甬城墨香》专题介绍了林绍灵水彩画艺术。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林绍灵设计的轨道交通2018’月卡封面《印象江南·水彩画系列》,是新春之际向宁波市民奉献的“阳春白雪”——12道高尚的视觉盛宴。

  水乡小子的人生选择

  林绍灵自幼生活在老底子宁波护城河畔(北斗河)的西门口,与小伙伴一起钓鱼摸虾戏水,江南水乡的旖旎风光秀丽景色是他人生最初也是最深的印象。在水乡美景的浸染熏陶下,林绍灵在中小学期间,就特爱画画,以表达心中之美。在小学他为校黑板报插图,到中学成为效实中学学生美术组组长。假日,他到郊外写生,或在家作画,常废寝忘食。因此,高中毕业后,他经美术老师尤苏推荐到宁波七中担任美术代课教师。自此,林绍灵迈开了美术创作之步。他创作的油画《班主任》,获得宁波市美展二等奖;他设计的《宁波旅游火柴盒系列画》等作品,获国家轻工业部优秀奖。高考恢复那年,尤老师建议他报考美院,林绍灵考虑到自己10岁丧父,家境困难,25元的月薪仅能补贴家用,就边工作边学习,毕业于宁波教育学院高师美术专业。1984年,林绍灵以其扎实的美术功底,通过竞聘成为宁波日报社美术编辑。

  林绍灵热爱美编岗位,但不局限于职业生涯,他有更大的美术梦想,美术之路也更加宽广。他把业余时间都用到了美术创作之中。在他的脑海里总盘旋着一个问题:如何把眼里和心中之美更好地表现于作品之中?他画过国画、油画、水粉画……最后,选择了最能表现江南水乡清新明亮秀丽景色的水彩画。这是林绍灵人生艺术之路的又一次选择。

  水彩人生的探索与创新

  随着水彩画技法的娴熟与艺术境界的提高,林绍灵为寻求突破传统之路而不懈探索。他把扩大题材领域、创新表现手法作为两大重点,在艺术之路上艰辛跋涉。创作中,林绍灵将目光投向现实生活,关注时代变化,从中选取创作题材。从而,时代瞬变和各色人物进入了他的视野,成为他笔下表现的主角:矿工、石匠、建筑工、渔民、军人,还有风情万种神态迥异的少数民族人物形象……他都进行了系列创作。如人物行走系列,人物表情系列、少数民族形象系列、构成系列、古韵系列的水彩画,精品迭出,引起业界广泛关注。《半月谈》彩版曾刊登林绍灵的获奖作品,《文学港》杂志更把他的《古韵·兵马俑系列》水彩画作为封面,连续刊登了很长一段时间。

  水彩画之所以被称为“小清新”的原因之一是取材小巧,人物创作以单个头像为主。林绍灵突破这一局限,大胆进行大场景群体人像创作。但群体毕竟与个体人物的“小清新”不同,林绍灵又在表现手法上大胆创新。他借鉴相机摄影聚焦原理和其产生的效果,独创了水彩画的聚焦法,使画面分层次展现,主次分明,虚实结合,让人耳目一新,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被业界充分肯定。

  湿画法和干画法是水彩画的基本技法。如何让传统技法产生新的效果?林绍灵又对技法进行创新。他将中国国画与西方水彩画两者的技法巧妙互补,在湿画法的运用上,采取多次重合湿画法,把水色的渗化和叠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表现了不同光影的区别和笔触的意趣,更具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主任黄铁山评价说:“林绍灵的聚焦式对画面的虚实处理为多人场景描写提供了新的方法;他在运用水色过程中对色彩、水分、时间三者的成功把握和对于干、湿画法的结合运用又提供了水彩画技法的新经验。”从而,这一西洋画种在中国增添了新的技法。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林绍灵迎来了创作高峰期和荣获全国大奖的密集期,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远赴美国、日本、瑞士、德国及东南亚举办展览,作品屡被社会机构和各界人士收藏。2010年,林绍灵在法国波尔多举办水彩画展,阿基坦大区法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瀚文撰文称:“林绍灵先生画笔下的江南美景似乎只有天上有,他将自己对家乡的深爱,用回忆的方式,将小桥流水人家在画面上演绎得淋漓尽致。”接着,林绍灵又去意大利展览,期满后,他正准备撤回画作,画廊艺术总监希尔利先生不解地问:“为什么?”林绍灵巧答道:“我想画些法国和意大利的风景来替代,或许你们更喜欢。”希尔利说:“我们喜欢的就是你画的中国江南水乡,有特色,再加上你的技法是我们所没有的。你不介意的话,我们签订一份长期展览合同。”如此一来,这次展览竟达一年之久。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日前,在“宁波日报报业集团艺术家林绍灵工作室”,笔者与画家进行了一次心路历程的对话。

  笔者:从您的创作和获奖情况看,您在中国水彩画领域成绩斐然,开创了自己的水彩天地。请问,您在创作过程遇到过困惑吗?

  林绍灵:突破现有,不重复过去,是我在水彩画创作中始终追求的命题。有追求要突破就会有困惑,解决的办法是不断探索,在探索中突破创新。如何把创作题材和表现技法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得心应手地体现在画面上?这是画家提笔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别看创作一幅水彩画,有时要思考半年甚至更多时间。

  笔者:黄铁山对您这一“时代思考”称为“以新闻记者的敏感,抓住时代的瞬变”。这是你作为新闻单位画家的优势,而这次您设计的宁波轨道交通2018’月卡封面《印象江南·水彩画系列》和近期您水彩画创作的内容、主题和表现手法看,发生了很大改变。这是为什么?

  林绍灵:当我进入知天命之年,猛然发觉,我竟然陶醉在既有成绩上,对“术”的留恋不知不觉中超过了对“艺”的思考。当我回头考量过去的画作,察觉到:我的“心”并非真正融化在画中,只是满足所谓眼睛与技法的真实,那种我所追寻的随心所想、随心所欲,畅快地表达“内心”的意境,似乎离我很远。于是,我停下了笔。我开始对眼睛观察的画面再思考。我厌恶起当今美术界一些人依赖图片创作的积习。唐代画家张璪提出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论,说明艺术创作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艺术作品的美是艺术家内心的情思与构想的提升。我的心豁然开朗,立即尝试着用内心去遐想我曾经生活过的江南水乡,那些小桥流水、白墙黛瓦、桃红柳绿、舟楫帆影,转化为一种视觉印象,成为一种湿润灵秀的诗化意象和历史情怀,极大地触发了我的创作激情。于是,我迅速用草图记录,感到成熟即投入创作。如此经过数年的探索,废画成堆之后,我渐渐感到心中的期待在呈现,脑海中的意境变为笔下的艺术形象。我体会到了内心的丰富与多彩,情思与激情喷涌而来,我又开始了忘我的创作……300余幅《江南水乡·水彩画系列》作品从笔端流出。端详这些作品,我感到画面因水色斑斓、轮廓朦胧,竟有意想不到之美,犹如唐诗宋词的意境与韵味。这就是水彩的魅力呀,令我再次陶醉。 宁波晚报沈长根

原标题:他给西洋水彩注入华夏元素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