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专访著名翻译家林少华:文魂上最接近 村上春树的人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03-20 08:35:04 报料热线:81850000

  林少华在签售(崔小明摄)

  记者崔小明

  30年间,翻译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42部、80余本。被称为村上作品“翻译专业户”的林少华,不久前携村上新作《刺杀骑士团长》在宁波举办了多场读者见面会。在接受记者独家专访时,他介绍了翻译村上作品的苦辣酸甜。

  林少华初中没毕业就“上山下乡”,1979年考上研究生,毕业后辗转各地,曾在多所大学任教,不久前刚从中国海洋大学退休。他自我调侃说,一生混了四种身份,教书匠、翻译匠、未必像样的读者和未必不像样的作者,其中翻译匠名声最大。林少华说,1989年他翻译村上作品《挪威的森林》时,完全没有想到这部作品会有后来的巨大影响。其实作品上市后,有10年时间一直不温不火,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此书才突然火了,至今发行量已经超过450万册,接近他翻译的所有村上作品发行量的一半。从1989年到2008年,他翻译的村上作品发行量超过1050万册。林少华说,如果按每本书4个读者算,即有4000多万读者,也就是全国每35个人中就有一人读过村上的作品。

  记者问他,翻译村上作品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他说村上是音乐发烧友,尤其钟爱西方爵士乐和摇滚乐,字里行间时不时冒出这些音乐元素。而西方音乐对他来说是“知识死角”。每当看到涉及音乐的表述,他就头皮发麻,完全不懂,怎么都译不下去,好多次气得把书都扔了。他笑着说,生气归生气,过了不久还是乖乖地把书捡了回去。后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他学会了借助网络工具解决这个难题。

  2008年以来,村上的新作翻译接二连三与林少华无缘,个中缘由林少华不愿详谈,但处境尴尬体现在他的话里话外。他向记者打了个比方:正闷头吃得津津有味的一碗拉面,忽然被人端走了,自己只能目瞪口呆对着空荡荡的桌面,手中的筷子不知道是举着好还是放下好,嘴巴不知道是张开好还是闭上好。与此同时,种种冷嘲热讽朝他涌来。面对质疑,林少华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

  弹指一挥间,就是十年。这一时期作为村上作品的“旁观者”,他并未虚度光阴,而是埋头治学、教书、写作,出版了数本自己的散文集。

  去年,上海译文出版社以超过1000万元的价格,获得《刺杀骑士团长》大陆简体中文版翻译版权,读者在猜测,这本书到底会请谁翻译。林少华也在等待中。去年5月,上海译文出版社副社长吴洪专程从上海飞往青岛,请林少华重出江湖。暌违村上作品十年之久的林少华欣然答应。

  为了减少干扰,专注写作,去年夏天一放暑假,林少华就住进了吉林老家的一个村子,闭门谢客,埋头苦干。那段日子,他每天5点到5点半起床,6点到6点半开工,中午小睡一会儿,晚间11点前后收笔歇息。一般每天翻译7至10页,快的话翻译20页,平均每天翻译7500字。林少华说,虽然时隔十年,但村上的“调调”还是那个“调调”,翻译进行得非常顺利,甚至不用查字典。他说,自己对村上的写作风格太熟悉了,基本看完上句,就大概知道下句是什么。夜以继日,风雨兼程,9月中旬终于完稿,前后历时85天。他说,“出关”那天,晴空丽日,白云悠悠,花草树木,粲然生辉,按村上春树的说法是,“心情好得就像是夏日阳光下的奶油蛋糕”。林少华说,虽然译得很快,但一点也不含糊,很多内容反复推敲、多次斟酌,特别是语义和语法修改多次,在文体上讲究审美和韵味。辛勤的付出得到了读者的肯定,上周末《刺杀骑士团长》中文版上架才两天,首印的35万套就被一抢而空。

  林少华说,虽然与村上的作品“神交”30年,但他与村上本人见面也就两次。印象最深的是村上的书房里几乎没有一本书,全是黑胶唱片。有日本学者认为村上的有些作品受鲁迅《阿Q正传》的影响。2008年林少华面会村上时,曾问过他是否看过鲁迅的书。村上明确表示看过。林少华问他笔下的Q氏是否受鲁迅阿Q的影响时,他说“偶然一致”。林少华认为,村上对鲁迅先生怀有敬意。

  当记者问及村上与诺贝尔文学奖多次失之交臂,会不会为他感到遗憾。林少华说,村上几乎拿遍了除诺贝尔文学奖之外的所有世界性的文学奖,他在世界各地还获得了巨额的版权回报,拥有数量众多的“粉丝”,深受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不拿诺贝尔奖也罢,生活不能太完美,要留点遗憾,这样才是真实的人生。

  那么,到底是原著成就了译者还是译者成就了原著?林少华说,翻译也是创作,优秀的作品需要优秀的翻译。译者不仅要懂其“形”,更要悟其“魂”,才能传其“神”,译者要成为一个尽可能接近原著“文魂”的人。

  谈及以后还会不会翻译村上的作品,林少华出言谨慎。他说,翻译别人作品,总有“仰人鼻息”的感觉,希望退休后能搞自己的创作,并把这当成事业来做。

原标题:文魂上最接近 村上春树的人 ——专访著名翻译家林少华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专访著名翻译家林少华:文魂上最接近 村上春树的人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03-20 08:35:04

  林少华在签售(崔小明摄)

  记者崔小明

  30年间,翻译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42部、80余本。被称为村上作品“翻译专业户”的林少华,不久前携村上新作《刺杀骑士团长》在宁波举办了多场读者见面会。在接受记者独家专访时,他介绍了翻译村上作品的苦辣酸甜。

  林少华初中没毕业就“上山下乡”,1979年考上研究生,毕业后辗转各地,曾在多所大学任教,不久前刚从中国海洋大学退休。他自我调侃说,一生混了四种身份,教书匠、翻译匠、未必像样的读者和未必不像样的作者,其中翻译匠名声最大。林少华说,1989年他翻译村上作品《挪威的森林》时,完全没有想到这部作品会有后来的巨大影响。其实作品上市后,有10年时间一直不温不火,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此书才突然火了,至今发行量已经超过450万册,接近他翻译的所有村上作品发行量的一半。从1989年到2008年,他翻译的村上作品发行量超过1050万册。林少华说,如果按每本书4个读者算,即有4000多万读者,也就是全国每35个人中就有一人读过村上的作品。

  记者问他,翻译村上作品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他说村上是音乐发烧友,尤其钟爱西方爵士乐和摇滚乐,字里行间时不时冒出这些音乐元素。而西方音乐对他来说是“知识死角”。每当看到涉及音乐的表述,他就头皮发麻,完全不懂,怎么都译不下去,好多次气得把书都扔了。他笑着说,生气归生气,过了不久还是乖乖地把书捡了回去。后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他学会了借助网络工具解决这个难题。

  2008年以来,村上的新作翻译接二连三与林少华无缘,个中缘由林少华不愿详谈,但处境尴尬体现在他的话里话外。他向记者打了个比方:正闷头吃得津津有味的一碗拉面,忽然被人端走了,自己只能目瞪口呆对着空荡荡的桌面,手中的筷子不知道是举着好还是放下好,嘴巴不知道是张开好还是闭上好。与此同时,种种冷嘲热讽朝他涌来。面对质疑,林少华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

  弹指一挥间,就是十年。这一时期作为村上作品的“旁观者”,他并未虚度光阴,而是埋头治学、教书、写作,出版了数本自己的散文集。

  去年,上海译文出版社以超过1000万元的价格,获得《刺杀骑士团长》大陆简体中文版翻译版权,读者在猜测,这本书到底会请谁翻译。林少华也在等待中。去年5月,上海译文出版社副社长吴洪专程从上海飞往青岛,请林少华重出江湖。暌违村上作品十年之久的林少华欣然答应。

  为了减少干扰,专注写作,去年夏天一放暑假,林少华就住进了吉林老家的一个村子,闭门谢客,埋头苦干。那段日子,他每天5点到5点半起床,6点到6点半开工,中午小睡一会儿,晚间11点前后收笔歇息。一般每天翻译7至10页,快的话翻译20页,平均每天翻译7500字。林少华说,虽然时隔十年,但村上的“调调”还是那个“调调”,翻译进行得非常顺利,甚至不用查字典。他说,自己对村上的写作风格太熟悉了,基本看完上句,就大概知道下句是什么。夜以继日,风雨兼程,9月中旬终于完稿,前后历时85天。他说,“出关”那天,晴空丽日,白云悠悠,花草树木,粲然生辉,按村上春树的说法是,“心情好得就像是夏日阳光下的奶油蛋糕”。林少华说,虽然译得很快,但一点也不含糊,很多内容反复推敲、多次斟酌,特别是语义和语法修改多次,在文体上讲究审美和韵味。辛勤的付出得到了读者的肯定,上周末《刺杀骑士团长》中文版上架才两天,首印的35万套就被一抢而空。

  林少华说,虽然与村上的作品“神交”30年,但他与村上本人见面也就两次。印象最深的是村上的书房里几乎没有一本书,全是黑胶唱片。有日本学者认为村上的有些作品受鲁迅《阿Q正传》的影响。2008年林少华面会村上时,曾问过他是否看过鲁迅的书。村上明确表示看过。林少华问他笔下的Q氏是否受鲁迅阿Q的影响时,他说“偶然一致”。林少华认为,村上对鲁迅先生怀有敬意。

  当记者问及村上与诺贝尔文学奖多次失之交臂,会不会为他感到遗憾。林少华说,村上几乎拿遍了除诺贝尔文学奖之外的所有世界性的文学奖,他在世界各地还获得了巨额的版权回报,拥有数量众多的“粉丝”,深受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不拿诺贝尔奖也罢,生活不能太完美,要留点遗憾,这样才是真实的人生。

  那么,到底是原著成就了译者还是译者成就了原著?林少华说,翻译也是创作,优秀的作品需要优秀的翻译。译者不仅要懂其“形”,更要悟其“魂”,才能传其“神”,译者要成为一个尽可能接近原著“文魂”的人。

  谈及以后还会不会翻译村上的作品,林少华出言谨慎。他说,翻译别人作品,总有“仰人鼻息”的感觉,希望退休后能搞自己的创作,并把这当成事业来做。

原标题:文魂上最接近 村上春树的人 ——专访著名翻译家林少华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