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活动被蚊虫咬了一口,这样的经历许多人都有过也都不在意。
近日,在北仑区人民医院(浙大一院北仑分院)感染科,医护人员碰到一名反复发热伴全身皮疹的患者,经查,竟是被蚊虫咬了一口所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记者从院方了解到,患者是名女性,姓于,今年61岁,北仑本地人。于阿姨平时身体不错,很少生病,一周前却莫名发起了高烧,体温最高时超过了39℃,还有畏寒、头痛、出汗多、咳嗽等症状,在家吃了感冒药、退烧药,但都不见效,体温还是降不下来。
家人见状,觉得不对劲,于是将她送到北仑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后转入感染科。接诊的彭昱医生为她进行了仔细的身体检查。彭医生表示,发烧固然简单,但持续发烧,而且伴随这许多不太正常的表现,里面的原因或许不简单。
检查中,彭医生发现于阿姨的面部、四肢、躯干都有红色斑丘疹,手轻轻一压就褪色。此外,她的左颈后有一处椭圆形溃疡性皮损,不痛不痒,像是虫咬所致,左踝内侧也有一处虫咬痕迹。这些於阿姨都不在意,彭医生却很警觉,一再追问。
于阿姨回想起来,一周多前她帮朋友上山采茶,脖子和脚上的伤口应该就是那时候被蚊虫叮咬后留下的。
“初步怀疑是蚊虫带有立克次体病菌,通过叮咬,导致患者病菌感染。”彭医生立即联系了保健科,将于阿姨的血样送致市疾控中心,进行新型布尼亚病毒和恙虫病排查,同时送检外斐氏反应。
很快,检验结果出来了。果然和彭医生判断的一样,于阿姨基本可确定是感染了莫氏立克次体病菌,感染途径经排除,也基本可以断定是小虫叮咬所致。
对症用药后不久,于阿姨的发热得到缓解,体温恢复了正常,脸上身上的皮疹也逐渐消失,颈部焦痂样皮损也结痂了,几天后,她康复出院了。
立克次体病菌到底是个什么东东?
彭昱医生解释,这是一种介于最小细菌和病毒之间的非常独特的微生物,传播媒介主要为节肢动物如蜱、虱、蚤、螨等,也可因家畜如猫、犬等抓、咬而发生。
多数立克次体病菌感染临床上可表现为发热、头痛和皮疹三联征,多发于春季和夏季,患者常有蜱咬、近期野营或职业性暴露病史。
立克次体病菌感染散发于全球,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人群普遍易感,得病后可获得较强且持久的免疫力。治疗上,氯霉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包括强力霉素)对各种立克次体病菌感染均有效,可使病程缩短,病死率明显下降。
春夏,人们出游热情高涨,户外又该怎么预防包括立克次体病菌在内的各种“暗箭”呢?
为此,专家建议,穿长袖衣裤并扣好领口,扎紧袖口、腿脚,不要直接坐在草地上,也不要长时间在草丛中逗留。此外,出行前还可以在身上喷涂一些防蚊虫的喷雾、乳液,让蚊虫敬而远之。
记者 童程红 通讯员 陈小宇
原标题:警惕!宁波一女子莫名发起了高烧,体温超过39℃,只因...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