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公园)
作为“城市双修”第二批试点城市,自2017年起,市规划局就对宁波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建设提出设计策略。
“城市双修”实际反映的是居民普遍期望提升城市品质的愿景和诉求。在未来1-4年不等的时间里,涉及宁波市辖区3730平方公里,含海曙、江北、镇海、北仑、鄞州和奉化的范围内,城市将有符合各区域生态设计蓝图。
“城市病”
在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宁波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等城市“病”。
生态保护:生态资源被动保护,山体水体局部受损;
文化传承:名城展示及有机更新尚处于起步阶段;
设施服务:新老城区设施均存在不足,部分设施满意度不高;
公共空间:种类较为单一,且缺乏系统连续性;
城市风貌:资源挖掘不足,城市特色不鲜明。
(三江口)
面对这些问题,蓝图里提到了从多方面进行策略性修复。其中,总体框架和一些试点的目标,令人们充满了期待。
“三江六塘河、一湖一水乡”
三江六岸休闲带:优化沿江绿化和公共空间的塑造,真正成为“市民之江、城市之魂”。
塘河整治提升:整治提升,维护塘河的生态价值,彰显沿线的文化价值,突出水乡韵味、宁波特色,形成市民体验慢生活的重要休闲空间。
东钱湖:保护环湖岸线,逐步完善环湖功能,修复东钱湖的青山绿水,打造长三角城市群的“后花园”。
小浃江流域:小浃江所在的区域是宁波城市承台带的核心地段,通过自然生态、城市功能、生活方式的修复,打造未来绿色发展或生态保护示范区。
完善绿地系统
慈城新城:开展区域的海绵化改造以及卢家山区域的山体修复,打造宁波北部以江南水乡为特色的生态型示范区。
北仑山区域:重点修复山体水体,补强城市功能,完善配套设施,全面提升景观形象,打造综合性滨海公园。
城西四明山脚区域:保护城市山体自然风貌,开展山体修复,恢复自然形态,重建植被群落。
(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地段分布图)
展示老城历史
文化紫道:作为纽带串接散落的历史街区、历史建筑、文物古迹等历史文化遗存,彰显城市历史文化底蕴,体现地方文化特色。
镇海老城:镇海老城充分利用丰富的历史遗存,以有机更新的理念开展整体提升,修复老城生态环境,促进老城服务功能转型,再现镇海的历史文化和城市精神。
(郑氏十七房)
保护名镇名村
慈城镇:凸显古城山水格局、再现古城生活百态等推动相关项目的实施,着力凸显古县城历史风貌、提升提成城镇生活的旅游魅力。
鄞江镇:围绕“千年山水古镇、养生旅居小城、活态水利展堂、文化漫游水乡”的总体定位,保护和利用历史遗存,整体打造以清代聚居风貌为背景、具有明显地域文化特色的慢游体验区。
陶公岛区域:进行整体性保护,沿山形成“山村湖一体、一环连三片、三轴串节点”的空间格局,打造成为东钱湖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浙东地区传统内湖渔村的活化石。
(鸟瞰陶公岛)
塑造特色空间
三江口核心区:以一小时步行圈为纽带,以东渡路商业街区微改造、庆安会馆周边区域改造等重点,精心打造极富魅力与活力的城市CBD样板区域。
东部新城:通过打造慢行游线、营造滨水空间、完善交通设施等,活化公共空间,全面提升活力;
邱隘老镇:按照“人气不散、活力不减、人民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的原则,有序推进有机更新,力争成为城市存量发展典范。
甬江北岸:利用保存完整的近代工业遗产,大力发展“文创港”,打造宁波的文化核心、文创产业的标志性地块。
(甬江北岸文创产业规划示意图)
主干道综合整治
交通性和结构性道路:以提升景观形象为目标,重点整治环城北路、宁镇路等。
城市功能性主干道:以提升活力、集聚功能为目标,重点整治中山路、解放路等。
特色风貌街道:以特色功能塑造为目标,重点整治江东北路、孝闻街、曙光路。
构建社区生活圈
中心城区内全面开展15分钟社区生活圈营造,各区都有1-2个代表性街道或社区,提升社区服务。
主要措施为开展旧住宅区改造、公共空间绿色宜人、交通出行低碳安全、社区服务便捷丰富,
倡导慢行慢游
慢行交通:加快建设城市慢行道路以及配套的公共停车场、公共自行车、过街天桥等城市慢行系统综合设施建设,打造三江口核心片、郡庙片、月湖片、孝闻片等若干片慢行街区。
水上游线:以三江口为核心,发展姚江文化精品夜游专线、甬江商帮文化主题专线、奉化江水乡田园专线。
记者张颖
原标题:
编辑: 孙研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