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顾客理发的陈钧定。(徐欣摄)
人物名片:陈钧定,新兴服务部经营者,首批全国商业劳动模范,曾当选第九届、第十届宁波市人大代表。1978年写信给当时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当年5月成为我市最早一批领取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
人物感言:1978年,国家吹起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全国各地都在大干个私经济。作为当时的“地下游击队”,没想到自己成为改革开放40年来,宁波个私经济兴起和壮大的历史见证者。
在庄桥街道费市村新街18号,记者找到了新兴服务部的经营者,首批全国商业劳动模范陈钧定。他14岁进入理发行业,中途去了生产队,一共从事理发35年。他的理发店依旧保持着原来的样貌,2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摆设着3把老式椅子,墙上悬挂着手写的价目表、发黄的税务登记证以及老照片。这些物品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时代的变迁。
改革开放前,宁波城里居民理发一般会去容光理发店、美容世界等国营或集体经营的理发店,农村居民就去公社理发店,个体经营的理发店几乎没有。由于受当时城镇户口下放政策所限,“既不属于城市,也不属于农村”的陈钧定虽有一身手艺,却很难实现真正就业。
“跟我一样的人很多,大家不知道怎么办。”陈钧定告诉记者,他当时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写信给当时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我把实际情况,原原本本地写出来,希望国家可以帮我解决这个问题。”抱着一丝希望的他忐忑地将信寄了出去。
很快,当时的宁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人便找到了他。该负责人表示,他可以开店,但由于没有政策文件,无法颁发营业执照。“虽然证没给我,但我知道国家已经不反对个私经营者了。”坚定了信念的陈钧定在老家费市村开起了自己的理发店。
虽然店开起来了,但没有营业执照成了陈钧定心中的疙瘩。“那时,我每天关注着国家大事,看看有哪些政策变化。”回忆往事,陈钧定显得十分兴奋,“1978年国家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全国各地都在大干个私经济。我知道有希望了,就老往市工商所打听,看看营业执照什么时候可以颁发下来。”
“我记得是1978年5月的一天,突然几个人进了店里,把营业执照递给了我。面对期盼已久的执照,我打心底里高兴。”陈钧定表示,他当时还开了旅舍和餐馆,所以理发店名为新兴服务部。“虽然现在旅舍、餐馆都关了,但理发店依旧开着。”
对陈钧定来说,改革开放40年,最大的变化便是个私经济的兴起和壮大。“我可以说见证了宁波市个私经济的发展。”陈钧定回忆,“1978年到1980年,这两年的个私经济业态表现为大家可以开小型服装店,修自行车、修钟表这种修理店,行业形态特别少,从业者也寥寥无几。”
究其原因,是因为国家政策不完善,申请个体经营执照的限制较多。“首先你要有经营场地。其次,原先有工作的是不可以当个体户的。最后,村委会及乡政府、区政府等要盖章同意。”陈钧定说,1980年开始,个私经济业态逐渐丰富,新增了服务行业、百货行业,经营的规模及形式已大有不同。
1986年,宁波的个私经济发展迅猛,从业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陈钧定介绍,1986年,浙江省个体劳动者首次代表大会召开后,国家进一步出台了相关政策。同年,还选举产生省个体劳动者协会第一届委员会。自那年起,个私经济业态慢慢向餐饮业、手工作坊拓展,从行业业态到行业规模,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有些发展迅猛的个私经济开始向民营经济靠拢。
“现在宁波在进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办证等耗时更短,也不用跑那么多次,这跟过去相比,无疑是十分幸福的。”回想起40年来的改革变化,陈钧定感慨道。
宁波日报记者 徐欣
江北记者站张落雁
通讯员 谢斌
原标题:“1978年,我领到了第一批个体营业执照” “商业劳模”成为宁波个私经济兴起的历史见证者
编辑: 崔燕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