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重拳治理下的甬城培训市场 "老大难"迅速主动整改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08-06 07:11:12 报料热线:81850000

海曙区近日对培训机构进行了“回头看”检查,这家机构出示的营业执照是另一个地点的。

  6月初,七部门联合发文,治理甬城培训市场。此前4个月,国家教育部、民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剑指无证无照以及有照无证的没有合法培训资质的教育培训机构。

  这场被誉为“史上最严”的专项治理行动和以往有何不同?它能给乱象丛生的培训市场以规范吗?它能给过热的培训市场降降温吗?它能达到减轻学生课外负担的初衷吗?记者为此展开了调查。

  频频出击,一批批非法机构被查处

  近期,我市各部门频频出击,一批批非法培训机构被查处:

  6月底,鄞州区教育局联合市场监管、消防、民政等部门查处了8家非法教育培训机构。其中3家机构无证无照,2家还在招生宣传单上声称拥有多位来自一线的教师,却无法出具教师资格证;5家机构有营业执照,但未取得办学许可证。

  暑假第一天,市教育局联合民政、综合行政执法、消防、市场监管5部门组成执法检查组突击检查,发现不少机构打着咨询公司的幌子,赚着文化教育培训的钱!

  7月初,海曙区教育局组织多次检查整治,特别是青林湾片区及世纪广场片区,查处多家机构并责令其停办和限期整改。上周四,又组织了一次“回头看”,对上阶段发现有问题的培训机构进行整改期的督察。

  7月中旬,江北区教育局联合消防、市场监管、安监、属地街道等部门突击检查,发现畈里塘村、夏家村的3处居民住宅内均有学生在集中参加文化辅导培训,这3处均未取得办学许可证,而畈里塘村的2处培训点均没有消防设施。

  综合多次检查情况来看,这些从事文化教育培训的机构大多以文化信息咨询公司甚至是演出服务公司的名义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然后对经营范围内写明的“不包括文化教育培训”这一项视而不见,做起了中小学生的学科培训生意。与此同时,这些机构还存在着夸大宣传等问题。更有甚者,擅自将教学用房改为厨房,配齐煤气灶、锅碗瓢盆做起饭菜来,消防安全隐患严重;也有的自编名师榜列在醒目处以招揽生意。

  这些机构无一例外被责令停止办学,限期整改到位。

  据介绍,我市经过市场监管部门审批的有营业执照的各类教育咨询公司近6000家,经教育部门审批持有民办教育许可证的机构不足1000家,还有大量藏身居民楼或商务楼宇的无证无照机构。

  一位区教育局终民科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一幢居民楼的10楼和14楼分别有1个暑假短期培训点,每天孩子们上上下下,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当她们接到居民投诉赶到现场时,这2个培训点的门怎么也敲不开,多次检查扑了空。这类无证无照的机构更令人头疼!

  截至7月底,全市共出动联合检查2270人次。同时还发动街道、社区等摸清辖区内培训机构的数量。

  降低门槛,将大部分机构纳入监管

  根据四部门联合发布的文件,所有无证无照机构必须办出营业执照和办学许可证才能继续办学;所有有照无证机构必须办出办学许可证,否则只能在营业执照规定的范围内经营,不能举办教育培训。

  业内人士分析,当有资质的教育培训机构数量远远低于无资质的机构时,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一是所有无资质的机构被取缔,由于培训需求依旧存在,有证有照机构生意火爆、供不应求,造成培训费用大幅上升;强制叫停的无证无照机构退费纠纷将大幅增加。二是待治理风头过后,无证无照机构重出江湖,与以往一样处于灰色地带,培训乱象依旧。

  在加大查处力度的同时,该怎样引导培训机构走上规范化经营之路?

  一位教育信息咨询公司的负责人称,与上海等地看重机构品牌不同,宁波家长大多奔着名师和口碑来,有没有这张办学许可证,并不影响招生和后续的经营。而不少无证机构是卡在了经营面积和消防安全要求上。按要求,机构经营面积必须在300平方米以上,才可以进行消防验收备案,进而申请办学许可证。此外还有注册资金这道门槛。属于区级管理的培训机构注册资金需30万元,属于市级管理的需150万元,而风险保证金需一次性交纳20万元。对于创业初期且招生人数不多的培训机构来说压力不小。

  一位基层教育局同志坦言,一家写作培训机构有百余名学生分时段上课,家长口碑很好,但因面积小办不出办学许可证,一直处于地下状态,排查中这类机构数量不少。

  其实,这些机构也很想“转正”。一位区教育局副局长告诉记者,辖区内无证有照的培训机构中,想继续办学的超过40%。

  与其让大批机构流离在外,不如降低门槛,将其纳入“正规军”。与以往不同,这次专项治理疏堵并举、以导为主,旨在规范培训市场。

  《宁波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审批与管理暂行办法》于7月30日正式印发,合理设置审批许可标准,降低准入门槛,将大部分培训机构纳入监管序列。与此前的审批条件相比,有三大变化:一是场地面积要求从300平方米降低至200平方米,分公司降至150平方米。二是降低注册资金,县级从30万元降至10万元,市级从150万元降至100万元。三是风险保证金实行按年提取,最高20万元;今后逐步建立以保险替代风险保证金制度。同时为确保消防安全,明确了对建

  筑面积不足300平方米拟办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场所,由教育、消防等部门组织联合检查,由联合检查人员签字确认。同时明确的还有:涉及青少年培训的机构不得高于5层,有14岁以下儿童参与培训的机构不得高于3层,必须有两个消防通道。

  同时,取消竞技类体育和艺术培训的前置审批。也就是说,这两类机构只需工商登记即可开办。

位于环城西路上的龙文教育内设简易厨房。目前煤气瓶已搬离,下一步将进行彻底清理。

  培训市场向好,“老大难”迅速主动整改

  这些利好引发了甬城培训市场的正向变动。一位区教育局终民科的负责人说,以往来电以退费投诉为主,现在咨询开办合法培训机构的占大头。也有机构开办者脚头勤快,一周一次忙着递交整改审批资料。

  一名执法人员告诉记者,全市有10来家龙文教育培训机构,去年被责令停办,今年换个地方故伎重演,继续打着教育咨询公司的幌子做着文化教育培训生意,是整治的“老大难”。

  上月初,3家龙文教育培训机构被媒体曝光,宁波负责人被约谈。眼下,这名负责人上门主动汇报整改方案,在宁波的10个培训点的整改方案已梳理完成。海曙环城西路上的龙文教育辟出了两个疏散通道,撤掉了设在机构内的厨房。开在鄞州区的4家龙文教育主动上交了整改方案。其中,四明路店已和旁边店铺谈妥扩租意向,准备再做一个消防楼梯;沧海路店已打算另选新址开办;姜山和中兴路上的两家正在寻找新址,若找不到合适地点,将于10月底关闭。位于江北北岸琴林的龙文教育已增租40平方米,可审批办证。

轻纺城对面的一幢大楼外墙上,挂满了培训机构的牌子。如今,课外培训正从市中心向城乡接合部延伸。

  开办在轻纺城对面的正鼎教育年初被查处,如今承租下隔壁房间,正在申请办学许可证。负责人陈宁是一名创业的大学生,他说,这项接地气的新政让他看到了事业向上的希望。

  鄞州区中海国际步行街上的9家无证无照培训机构均属艺术类培训,在了解政策后,纷纷进行工商登记,在一周内完成了整改。

  “现在机构整改都很主动!”一位区教育局终民科的负责人说,前些天查处的一家面积只有170多平方米的机构,上周已在海港城租房,立即开启消防设计,不像以前要一催再催才会动一动。

  专项治理已取得成效,培训机构趋向规范。据市教育局的最新统计,在1777家无证有照和无证无照的从事文化学科类培训的机构中,有继续办学意愿且达到基本办学条件的641家。其中,136家已向教育部门递交审批材料,其余505家正在准备报批材料。剩余的1136家无证有照和无证无照的从事文化学科类培训的机构达不到基本办学条件,比如:办学场所面积不足、消防不达标等,执法部门发放了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通过另选新址等途径整改。此外,113家严重不符合基本办学条件的培训机构已被关停。

  市场降温,尚需家长回归理性认知

  培训市场的降温,最终还得从降低需求这个源头来实现。在义务段学校开展面向学生的课后托管、社团和特长培育、培优补弱等公益服务是办法之一。目前,市教育局已完成相关指导意见的初稿,争取通过财政支持、适当收费等途径,对参与服务的学校、教师给予适当补贴。

  完善培训机构黑名单和白名单制并向社会公示,引导家长和学生选择正规机构参与培训。与此同时,加强行业管理:9月底前推动成立宁波市教育培训行业促进会,逐步建立行业标准和第三方监管机制;10月起在全市开展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诚信办学星级评估;年底前出台《宁波市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和管理实施办法》,引导规范和诚信办学。

  在监管方、市场主体和需求方这三者中,家长们的培训需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正是他们的强烈需求催热了培训市场。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一所知名小学五年级某班的30多名学生中,有一半以上报了语数英三科培训,有的数学还同时报了两至三家培训机构。家长为了孩子培训更不惜砸下重金。一位父亲给高三儿子一次性交了6万元的培训费,结果发现来授课的老师居然是大学生,还经常轮换,孩子的高考成绩不理想,家长愤而投诉到了区教育局。另一位家长“砸”了5万元,同时不辞辛劳地每个周末从象山驱车送孩子到宁波城区参加培训。

  培训并不是万能的,家长一定要走出跟风和盲从的误区,回归理性认知,与孩子商讨一起寻找校内学习和校外培训的平衡点,让适度适当的培训成为孩子学习的助力。

  结束采访时,业内人士说,培训降温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个孩子的成才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同样,治理培训机构需要各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合作。这样,培训市场方能回归理性。 宁波日报记者蒋炜宁

原标题:重拳治理下的甬城培训市场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

重拳治理下的甬城培训市场 "老大难"迅速主动整改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08-06 07:11:12

海曙区近日对培训机构进行了“回头看”检查,这家机构出示的营业执照是另一个地点的。

  6月初,七部门联合发文,治理甬城培训市场。此前4个月,国家教育部、民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剑指无证无照以及有照无证的没有合法培训资质的教育培训机构。

  这场被誉为“史上最严”的专项治理行动和以往有何不同?它能给乱象丛生的培训市场以规范吗?它能给过热的培训市场降降温吗?它能达到减轻学生课外负担的初衷吗?记者为此展开了调查。

  频频出击,一批批非法机构被查处

  近期,我市各部门频频出击,一批批非法培训机构被查处:

  6月底,鄞州区教育局联合市场监管、消防、民政等部门查处了8家非法教育培训机构。其中3家机构无证无照,2家还在招生宣传单上声称拥有多位来自一线的教师,却无法出具教师资格证;5家机构有营业执照,但未取得办学许可证。

  暑假第一天,市教育局联合民政、综合行政执法、消防、市场监管5部门组成执法检查组突击检查,发现不少机构打着咨询公司的幌子,赚着文化教育培训的钱!

  7月初,海曙区教育局组织多次检查整治,特别是青林湾片区及世纪广场片区,查处多家机构并责令其停办和限期整改。上周四,又组织了一次“回头看”,对上阶段发现有问题的培训机构进行整改期的督察。

  7月中旬,江北区教育局联合消防、市场监管、安监、属地街道等部门突击检查,发现畈里塘村、夏家村的3处居民住宅内均有学生在集中参加文化辅导培训,这3处均未取得办学许可证,而畈里塘村的2处培训点均没有消防设施。

  综合多次检查情况来看,这些从事文化教育培训的机构大多以文化信息咨询公司甚至是演出服务公司的名义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然后对经营范围内写明的“不包括文化教育培训”这一项视而不见,做起了中小学生的学科培训生意。与此同时,这些机构还存在着夸大宣传等问题。更有甚者,擅自将教学用房改为厨房,配齐煤气灶、锅碗瓢盆做起饭菜来,消防安全隐患严重;也有的自编名师榜列在醒目处以招揽生意。

  这些机构无一例外被责令停止办学,限期整改到位。

  据介绍,我市经过市场监管部门审批的有营业执照的各类教育咨询公司近6000家,经教育部门审批持有民办教育许可证的机构不足1000家,还有大量藏身居民楼或商务楼宇的无证无照机构。

  一位区教育局终民科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一幢居民楼的10楼和14楼分别有1个暑假短期培训点,每天孩子们上上下下,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当她们接到居民投诉赶到现场时,这2个培训点的门怎么也敲不开,多次检查扑了空。这类无证无照的机构更令人头疼!

  截至7月底,全市共出动联合检查2270人次。同时还发动街道、社区等摸清辖区内培训机构的数量。

  降低门槛,将大部分机构纳入监管

  根据四部门联合发布的文件,所有无证无照机构必须办出营业执照和办学许可证才能继续办学;所有有照无证机构必须办出办学许可证,否则只能在营业执照规定的范围内经营,不能举办教育培训。

  业内人士分析,当有资质的教育培训机构数量远远低于无资质的机构时,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一是所有无资质的机构被取缔,由于培训需求依旧存在,有证有照机构生意火爆、供不应求,造成培训费用大幅上升;强制叫停的无证无照机构退费纠纷将大幅增加。二是待治理风头过后,无证无照机构重出江湖,与以往一样处于灰色地带,培训乱象依旧。

  在加大查处力度的同时,该怎样引导培训机构走上规范化经营之路?

  一位教育信息咨询公司的负责人称,与上海等地看重机构品牌不同,宁波家长大多奔着名师和口碑来,有没有这张办学许可证,并不影响招生和后续的经营。而不少无证机构是卡在了经营面积和消防安全要求上。按要求,机构经营面积必须在300平方米以上,才可以进行消防验收备案,进而申请办学许可证。此外还有注册资金这道门槛。属于区级管理的培训机构注册资金需30万元,属于市级管理的需150万元,而风险保证金需一次性交纳20万元。对于创业初期且招生人数不多的培训机构来说压力不小。

  一位基层教育局同志坦言,一家写作培训机构有百余名学生分时段上课,家长口碑很好,但因面积小办不出办学许可证,一直处于地下状态,排查中这类机构数量不少。

  其实,这些机构也很想“转正”。一位区教育局副局长告诉记者,辖区内无证有照的培训机构中,想继续办学的超过40%。

  与其让大批机构流离在外,不如降低门槛,将其纳入“正规军”。与以往不同,这次专项治理疏堵并举、以导为主,旨在规范培训市场。

  《宁波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审批与管理暂行办法》于7月30日正式印发,合理设置审批许可标准,降低准入门槛,将大部分培训机构纳入监管序列。与此前的审批条件相比,有三大变化:一是场地面积要求从300平方米降低至200平方米,分公司降至150平方米。二是降低注册资金,县级从30万元降至10万元,市级从150万元降至100万元。三是风险保证金实行按年提取,最高20万元;今后逐步建立以保险替代风险保证金制度。同时为确保消防安全,明确了对建

  筑面积不足300平方米拟办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场所,由教育、消防等部门组织联合检查,由联合检查人员签字确认。同时明确的还有:涉及青少年培训的机构不得高于5层,有14岁以下儿童参与培训的机构不得高于3层,必须有两个消防通道。

  同时,取消竞技类体育和艺术培训的前置审批。也就是说,这两类机构只需工商登记即可开办。

位于环城西路上的龙文教育内设简易厨房。目前煤气瓶已搬离,下一步将进行彻底清理。

  培训市场向好,“老大难”迅速主动整改

  这些利好引发了甬城培训市场的正向变动。一位区教育局终民科的负责人说,以往来电以退费投诉为主,现在咨询开办合法培训机构的占大头。也有机构开办者脚头勤快,一周一次忙着递交整改审批资料。

  一名执法人员告诉记者,全市有10来家龙文教育培训机构,去年被责令停办,今年换个地方故伎重演,继续打着教育咨询公司的幌子做着文化教育培训生意,是整治的“老大难”。

  上月初,3家龙文教育培训机构被媒体曝光,宁波负责人被约谈。眼下,这名负责人上门主动汇报整改方案,在宁波的10个培训点的整改方案已梳理完成。海曙环城西路上的龙文教育辟出了两个疏散通道,撤掉了设在机构内的厨房。开在鄞州区的4家龙文教育主动上交了整改方案。其中,四明路店已和旁边店铺谈妥扩租意向,准备再做一个消防楼梯;沧海路店已打算另选新址开办;姜山和中兴路上的两家正在寻找新址,若找不到合适地点,将于10月底关闭。位于江北北岸琴林的龙文教育已增租40平方米,可审批办证。

轻纺城对面的一幢大楼外墙上,挂满了培训机构的牌子。如今,课外培训正从市中心向城乡接合部延伸。

  开办在轻纺城对面的正鼎教育年初被查处,如今承租下隔壁房间,正在申请办学许可证。负责人陈宁是一名创业的大学生,他说,这项接地气的新政让他看到了事业向上的希望。

  鄞州区中海国际步行街上的9家无证无照培训机构均属艺术类培训,在了解政策后,纷纷进行工商登记,在一周内完成了整改。

  “现在机构整改都很主动!”一位区教育局终民科的负责人说,前些天查处的一家面积只有170多平方米的机构,上周已在海港城租房,立即开启消防设计,不像以前要一催再催才会动一动。

  专项治理已取得成效,培训机构趋向规范。据市教育局的最新统计,在1777家无证有照和无证无照的从事文化学科类培训的机构中,有继续办学意愿且达到基本办学条件的641家。其中,136家已向教育部门递交审批材料,其余505家正在准备报批材料。剩余的1136家无证有照和无证无照的从事文化学科类培训的机构达不到基本办学条件,比如:办学场所面积不足、消防不达标等,执法部门发放了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通过另选新址等途径整改。此外,113家严重不符合基本办学条件的培训机构已被关停。

  市场降温,尚需家长回归理性认知

  培训市场的降温,最终还得从降低需求这个源头来实现。在义务段学校开展面向学生的课后托管、社团和特长培育、培优补弱等公益服务是办法之一。目前,市教育局已完成相关指导意见的初稿,争取通过财政支持、适当收费等途径,对参与服务的学校、教师给予适当补贴。

  完善培训机构黑名单和白名单制并向社会公示,引导家长和学生选择正规机构参与培训。与此同时,加强行业管理:9月底前推动成立宁波市教育培训行业促进会,逐步建立行业标准和第三方监管机制;10月起在全市开展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诚信办学星级评估;年底前出台《宁波市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和管理实施办法》,引导规范和诚信办学。

  在监管方、市场主体和需求方这三者中,家长们的培训需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正是他们的强烈需求催热了培训市场。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一所知名小学五年级某班的30多名学生中,有一半以上报了语数英三科培训,有的数学还同时报了两至三家培训机构。家长为了孩子培训更不惜砸下重金。一位父亲给高三儿子一次性交了6万元的培训费,结果发现来授课的老师居然是大学生,还经常轮换,孩子的高考成绩不理想,家长愤而投诉到了区教育局。另一位家长“砸”了5万元,同时不辞辛劳地每个周末从象山驱车送孩子到宁波城区参加培训。

  培训并不是万能的,家长一定要走出跟风和盲从的误区,回归理性认知,与孩子商讨一起寻找校内学习和校外培训的平衡点,让适度适当的培训成为孩子学习的助力。

  结束采访时,业内人士说,培训降温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个孩子的成才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同样,治理培训机构需要各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合作。这样,培训市场方能回归理性。 宁波日报记者蒋炜宁

原标题:重拳治理下的甬城培训市场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