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一遍:孩子溺水首要还是心肺复苏
因为一时的看护疏忽,5岁的毛毛(化名)掉进了池塘;因为最初的抢救不当,他遗憾离开了人世……这个溺水死亡的惨痛案例,让浙大儿院重症监护室的医生唏嘘不已。
暑期向来是儿童溺水的高发期,这个暑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了7名溺水重症患儿,大部分都是在没有防护的自然水域发生意外。
这些进入重症监护室的患儿中,有的已经康复出院,但对毛毛来说,这成为了他短暂人生的最后一个暑假。
浪费时间“倒水”
错过最佳抢救时间
毛毛家住农村,村子里有一口水塘,那里是夏天小孩嬉戏玩耍,大人洗衣洗菜常去的地方。
那天,奶奶照常带着毛毛来到水塘边,自己蹲下来洗衣服,孙子则独自在旁边玩耍。她一边洗衣服一边和邻居聊天,聊着聊着注意力就不在孙子身上了。
等到回过神来,毛毛已经离开了她的视线范围。再仔细张望一番,她才发现水塘里漂浮着一个男孩,正是自家孙子。
奶奶赶紧大声呼叫,在村民的帮助下,毛毛被打捞了上来,此时父母也闻讯赶来。但上岸后,毛毛已经没有了呼吸,小脸胀得青紫。
见状,在场的人全都慌了神,不知谁说了一句,先把水倒出来!于是,大家手忙脚乱把毛毛倒立过来,不停拍打,试图把孩子肺里的水倒出来。这样的操作,持续了约十几分钟,随后才有人给他做胸外按压。
等到120急救车赶到,医护人员继续给毛毛进行心肺复苏。由于溺水时间较长,病情危重,最后他从当地医院转到了浙大儿院,并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尽管医护人员全力抢救,毛毛还是一直无法恢复呼吸、心跳,最后家人放弃了治疗。
浙大儿院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叶盛对这样的结果十分痛心,他说可能是电视剧里经常出现这样的画面,网上也有不少这样的“伪科普”,很多家长在孩子溺水后,第一反应就是“倒水”,但其实这样做意义不大。
溺水后马上心肺复苏
对后续治疗至关重要
叶盛医生解释说,溺水者溺水后声门痉挛,空气无法进入,出现缺氧窒息,所以才会昏迷、呼吸停止,“其实,进入肺部的水并不多,对患者呼吸循环的影响并不大。倒出来的水,大部分都是来自胃里。”
一般来说,呼吸心跳停止4分钟以上,就会对大脑等脏器产生不可逆的损害。如果花费了大量时间“倒水”,不仅会延误有效的救治,在这过程中溺水者还可能把胃里的水误吸到呼吸道,反而增加风险。
叶盛强调,如果溺水者呼吸停止,那心肺复苏就是最佳的抢救手段,“溺水后10分钟内有没有进行心肺复苏,到达急诊室时是否再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的时间有没有超过25分钟,这些都是影响患者最后救治效果的重要指标。”
重症监护室主任张晨美说,家长只需要花十几秒简单处理一下进入气管的水,就要马上进行心肺复苏,先把溺水者放在一个平坦的地面,然后就进行持续的胸外按压。
按压的频率要达到1分钟100次左右,力道用足,保证下压时达到足够的深度,如果一个人力气不够,那就多人交替进行。
他说,专业的医护人员还会配合人工呼吸,但普通人做人工呼吸效果不好,那就坚持胸外按压,一直做到急救人员到来,这对后续的救治意义重大。(记者张冰清通讯员王雪飞)
原标题:遗憾!施救者做错一个动作 5岁男童落水未能生还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