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如何杜绝掐尖招生?教育改革怎么改?市教育局花3天开了个会
稿源: 甬派   2018-08-23 16:15:00 报料热线:81850000

  新学期前夕,8月20日至22日,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拿出3天时间,开了个重要会议——2018年暑期干部学习会。

  这次会议,直属学校、单位的200多位校级领导干部悉数到会,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朱达、市教育局局长黄志明部署教育工作。

  去年的暑期干部学习会上,朱达痛析当今社会存在的三大教育评判误区:教学≠教育 成才≠成长……报道刊发后,引发广泛共鸣,一时刷屏网络。

  今年的学习会,面对数百名校长、教育干部,朱达用1.2万字的报告,2个多小时讲话,阐释了“宁波教育改革发展若干关系”,释放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风向。

  说是“若干关系”,其实是10条,涉及基础教育公平与质量、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内涵发展、学前教育扩容与提质、民办教育自主自律与规范管理、师德师风与尊师重教……等等。

  记者发现,宁波教育这“十大关系”,朱达不回避问题,直面时下热点、难点,抓住主要矛盾,给予正面回应,在教育系统引发强烈反响。

  朱达说——

  “对民办学校掐尖招生、与培训机构合作招生等问题,我们的监管只会更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还教育清净环境。”

  “今年我们下定决心,规范义务段民办学校招生行为,禁止以竞赛成绩作为选拔学生的依据……虽然触及了一部分人的利益,但总的方向是对路的,要坚持不懈。”

  “我们谈教育质量,决不能只跟升学率挂钩,教育质量不等于有多少学生能够升学……”

  ……

  “这几个关系,既是互相矛盾的,也是互相联系的,是事物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对立的两个主体。我们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就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这些关系,保证正确的教育方向,掌握科学的解决方法。”朱达说。

  这次讲话,内容丰富,干货蛮多,本网摘取部分精彩内容,以飨网友——

  美好生活需要与人民满意教育的关系

  教育是民生之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就要满足人民群众美好教育需求。人民群众美好教育需求,依赖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的社会文化发展状态,既有“物质”方面的需求,更有“文化”方面的需求,还有“心理”方面的需求,复杂多样。

  要满足美好教育的需求,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教育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既有客观上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充分”和供给分配方式的“不平衡”,还有主观上“不充分、不平衡”,即人们简单衡量美好教育,用“零和”思维,“你多我就少”的观念,理解认识优质教育资源分配和需求满足。

  我们必须立足于解决教育需求主客观的“不充分、不平衡”,来谋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既要科学谋划,加快发展,增加供给,合理配置,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更要深刻认识分析人民群众对教育需求的变化,引导全社会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念,由“零和”走向合作,推进人的个性而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和谐发展氛围。只有解决了主客观的“不充分不平衡”,才能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基础教育公平与质量的关系

  教育公平是基础,是第一位。教育质量是核心,是价值追求。

  良好的教育生态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保证。当前尤其要大力推进招生制度改革。招生考试公平是最看得见的公平。回顾改革开放40年,高考依然是最让群众感到公平的一项制度设计。

  近年来部分名校掐尖招生现象愈演愈烈,不规范的招生行为在全社会造成了剧场效应,学生、家长层层加码,学生的课外负担不堪重负。教育部对此类无序招生行为明令禁止,今年我们下定决心,规范义务段民办学校招生行为,禁止以竞赛成绩作为选拔学生的依据,举措有力,迈进了一大步,无序招生现象得到很大改变,虽然触及了一部分人的利益,但总的方向是对路的,要坚持不懈,继续推进。

  我们谈教育质量,决不能只跟升学率挂钩,教育质量不等于有多少学生能够升学,优质教育不等于能够升学的教育,阶段性的成功固然可喜,终身的幸福更值得被重视。

  可以说,没有质量的公平是表面层次的、低级化、形式化的公平。没有公平的质量是有缺陷的,也是不道德的。

  职业教育存在价值与发展导向的关系

  最近,作为职业教育发达地区的江苏省提出将普职招生比例从目前接近5:5调整成8:2。近年来,我市也时有要求提高普通高中录取比例的声音。在优质普通高校招生指标没有大幅增加的前提下,单纯提高普高录取比例,只是加大了挤独木桥的人数规模,其结果就是让更多的人落水受伤,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我们要把握好职业教育的发展导向——

  一是要积极推进学校布局与专业结构调整。要根据产业结构来打造重点专业,要根据产业趋势来提前谋划新专业的发展,要根据产业需求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能适应未来的人,不能因为我们短视的原因让学生毕业即失业。

  二是要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三是要大力深化中高衔接教育。

  从长远来看,中职毕业生无论是学历水平还是技能水平都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要进一步打开学生成长的上升通道,扩大中高职以及中职与本科衔接教育的规模,充分利用职业教育的培养体系,帮助学生奠定幸福生活的基础。

  四是要强化学生综合素养。

  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内涵发展的关系

  宁波的高等教育经过改革开放40年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在今后一段时间,规模扩张依然是宁波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但我们现在讲规模扩张,不仅仅关注量的增长,更加注重的是结构调整优化,尤其是研究生培养规模,一方面要改善现有高校培养结构,加大研究生培养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大力实施“四名”引进工程,吸引国内外高端教育与科研机构落地宁波,使宁波高等教育规模结构与城市发展定位相适应。

  在内涵提升的发展阶段,引进资源、优化结构是一个重要举措。要积极推动浙大宁波“五位一体”校区、国科大材料工程学院等建设。同时,要大力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校一策,精准发力,支持各高校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

  要大力支持宁波大学建设发展,帮助宁波大学在“双一流”队伍中站的更稳,走得更快。

  要充分发挥宁波诺丁汉大学平台作用,将包括英国诺丁汉大学在内的国际一流学科、专业、人才引入宁波,在服务宁波产业中提升自身的实力和影响力。

  要支持宁波工程学院建设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试点高校。

  支持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争创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

  支持宁波教育学院转型建设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扩容与提质的关系

  对于学前教育,既要扩容,又要提质,双管齐下。

  扩容,就是要大力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就近入园的需求。

  我们做过一个预测,按照育龄妇女生育率中位数预测,到2023年我市需增加5.2万个幼儿园学位,按照每园9个班每班30人的幼儿园配置来计算,需要增加约200所幼儿园,1700个班级,3700位专任教师。

  要将公办幼儿园比例提高到一个合理的水平,当前我市公办园比例为29.2%(省均31.47%),列全省第七。

  要办好乡镇(街道)公办中心幼儿园,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增加学位供给,落实好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制度。

  要加大公共财政对学前教育投入力度,科学合理确定幼儿园收费标准,适当提高公办园收费水平,同步改变目前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收费偏低的状况,减轻幼儿园办学压力,力争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

  提质,就是要大力提高各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要通过名园带新园、公园助民园、城乡结对办园等办园模式,形成资源共享、提优扶弱。力争到2020年,等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7%以上,二级及以上幼儿园覆盖率达到70%以上。

  终身教育开放融合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关系

  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之间相互嵌入、相互支持,关系紧密。

  要立足打造学习型社会,继续推进终身教育开放融合,服务市民发展,服务城市提升——

  推进面向全体学习者的个性化继续教育服务,面向企业,开展一线职工技能提升工程;

  面向农村,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程,深入实施“优秀农民上高校”、农科教结合等项目;

  面向进城务工人员,持续开展“文化百科大讲堂”“成人双证制高中”教育;

  面向老年群体,依托县级社区学院和乡镇(街道)成人学校,办好社区老年大学;

  面向妇女群体,深入开展“母亲素养工程”;

  面向中小学生,大力推进各类学生社会实践;

  着眼宁波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把产教融合这篇文章做足做好。

  2018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全国总开幕式将在我市举行,我们要全力支持,筹备工作要细之又细、实之又实。

  民办教育自主自律与规范管理的关系

  长期以来,我市民办教育机制领先、政策领先,一批民办学校在全国享有盛誉。我们要对民办教育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调动社会各方力量,促进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对民办教育,要充分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民办教育是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要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管得太死、太具体,是不行的。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人事管理、合作办学等方面,只要是在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范围内的,就要放手让民办学校去探索实践。

  各民办学校要讲诚信,守约束,要多一些情怀,少一些功利,多一些踏实,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担当,少一些计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把办学水平和质量实实在在搞上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对民办教育要加强监管,把民办学校的办学行为纳入依法治教的范畴。我们正在研究制定“1+X”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与规范要求。

  加强招生规范。对民办学校掐尖招生、与培训机构合作招生等问题,我们的监管只会更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还教育清净环境。

  民办教育中大量存在的校外培训机构,是困扰我们的另一个难题。现在上下对此已经有了共识,对干扰正常教学秩序的校外培训机构,一定要管,晚管不如早管。6月初,我们已经出台了专项治理行动方案,下步要以钉钉子的精神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规范一批、整改一批、关停一批。

  师德师风与尊师重教的关系

  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我们让教师讲奉献,更要关爱教师。要想方设法提升教师获得感、幸福感和荣誉感,在社会层面重塑师道尊严。

  要抓住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有利契机,多管齐下,让教师“政治上有地位、社会上有口碑、经济上有能力、学术上有造诣”。

  同时,我们也要严格执行师德师风惩治制度,搭建师德师风建设监督平台,多形式、多渠道的师德师风投诉和举报平台,形成社会、家长、学生、学校“四位一体”的师德师风建设监督体系,对教师的失德行为“零容忍”,从根本上扭转社会观念,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教育国际化与中国智慧的关系

  宁波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也是宁波教育对外开放的四十年。2017年,在甬高校来华留学生达5117人,在甬高校学生赴(境)外交流学习达3986人。

  推动教育国际化,是我们始终奉行不渝的基本方略。我们大力推动宁波诺丁汉大学建设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共建宁波供应链创新学院,建成宁波大学-昂热大学联合学院、中英时尚与设计学院等中外合作机构和项目等40余个。

  在宁波加快建设“一带一路”枢纽城市中,宁波教育先行一步,建成“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和丝绸之路商学院联盟,设立捷克语言文化中心、波兰语言文化中心,成立波兰研究中心、拉脱维亚研究中心、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宁波中东欧国家合作研究院,建成中国-中东欧物流联合学院等多个合作平台。

  我们要进一步推进教育国际化,将国外先进的、有益的东西引进进来为我所用,引进世界一流大学和特色学科,为宁波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教育国际化同时要坚持发扬中国智慧。要推进教育领域有序开放,既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宁波教育改革与发展,助力做强宁波教育,又坚持中国魂,探索一条学贯中西的教育之路,培养有中国底色、世界眼光的未来人才。

  教育信息化与传统教育的关系

  教育的每一次重大变革背后,都有科技进步的影子,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需要有新的动力、新的路径,那就是以教育信息化为引领,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创新。

  教育信息化同时需要坚持传统教育的精华。智慧教育有力促使传统教育进行反思,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教育完全被颠覆。教育自身的规律决定了智慧教育只有与传统的教育精华有机融合,才能充分发挥技术革新的优势,提升教育的最终成效。

  在教育理念上,在技术崇拜、工具理性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传统教育的注重人格修养、社会本位、知行合一来指引,通过教师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造就学生的理想人格。在教学策略上,传统教育所提倡的“教学相长”、“因材施教”,仍然是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需要坚持的教学原则。教育讲究互动,具有层次性,对不同层次水平的接受群体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是传统教育的长处。我们要强化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提升教学效果,但不能为技术而技术,将真正的育人本源目的给迷失了。(记者成良田 实习记者赵祎慧)

原标题: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如何杜绝掐尖招生?教育改革怎么改?市教育局花3天开了个会

稿源: 甬派 2018-08-23 16:15:00

  新学期前夕,8月20日至22日,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拿出3天时间,开了个重要会议——2018年暑期干部学习会。

  这次会议,直属学校、单位的200多位校级领导干部悉数到会,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朱达、市教育局局长黄志明部署教育工作。

  去年的暑期干部学习会上,朱达痛析当今社会存在的三大教育评判误区:教学≠教育 成才≠成长……报道刊发后,引发广泛共鸣,一时刷屏网络。

  今年的学习会,面对数百名校长、教育干部,朱达用1.2万字的报告,2个多小时讲话,阐释了“宁波教育改革发展若干关系”,释放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风向。

  说是“若干关系”,其实是10条,涉及基础教育公平与质量、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内涵发展、学前教育扩容与提质、民办教育自主自律与规范管理、师德师风与尊师重教……等等。

  记者发现,宁波教育这“十大关系”,朱达不回避问题,直面时下热点、难点,抓住主要矛盾,给予正面回应,在教育系统引发强烈反响。

  朱达说——

  “对民办学校掐尖招生、与培训机构合作招生等问题,我们的监管只会更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还教育清净环境。”

  “今年我们下定决心,规范义务段民办学校招生行为,禁止以竞赛成绩作为选拔学生的依据……虽然触及了一部分人的利益,但总的方向是对路的,要坚持不懈。”

  “我们谈教育质量,决不能只跟升学率挂钩,教育质量不等于有多少学生能够升学……”

  ……

  “这几个关系,既是互相矛盾的,也是互相联系的,是事物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对立的两个主体。我们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就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这些关系,保证正确的教育方向,掌握科学的解决方法。”朱达说。

  这次讲话,内容丰富,干货蛮多,本网摘取部分精彩内容,以飨网友——

  美好生活需要与人民满意教育的关系

  教育是民生之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就要满足人民群众美好教育需求。人民群众美好教育需求,依赖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的社会文化发展状态,既有“物质”方面的需求,更有“文化”方面的需求,还有“心理”方面的需求,复杂多样。

  要满足美好教育的需求,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教育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既有客观上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充分”和供给分配方式的“不平衡”,还有主观上“不充分、不平衡”,即人们简单衡量美好教育,用“零和”思维,“你多我就少”的观念,理解认识优质教育资源分配和需求满足。

  我们必须立足于解决教育需求主客观的“不充分、不平衡”,来谋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既要科学谋划,加快发展,增加供给,合理配置,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更要深刻认识分析人民群众对教育需求的变化,引导全社会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念,由“零和”走向合作,推进人的个性而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和谐发展氛围。只有解决了主客观的“不充分不平衡”,才能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基础教育公平与质量的关系

  教育公平是基础,是第一位。教育质量是核心,是价值追求。

  良好的教育生态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保证。当前尤其要大力推进招生制度改革。招生考试公平是最看得见的公平。回顾改革开放40年,高考依然是最让群众感到公平的一项制度设计。

  近年来部分名校掐尖招生现象愈演愈烈,不规范的招生行为在全社会造成了剧场效应,学生、家长层层加码,学生的课外负担不堪重负。教育部对此类无序招生行为明令禁止,今年我们下定决心,规范义务段民办学校招生行为,禁止以竞赛成绩作为选拔学生的依据,举措有力,迈进了一大步,无序招生现象得到很大改变,虽然触及了一部分人的利益,但总的方向是对路的,要坚持不懈,继续推进。

  我们谈教育质量,决不能只跟升学率挂钩,教育质量不等于有多少学生能够升学,优质教育不等于能够升学的教育,阶段性的成功固然可喜,终身的幸福更值得被重视。

  可以说,没有质量的公平是表面层次的、低级化、形式化的公平。没有公平的质量是有缺陷的,也是不道德的。

  职业教育存在价值与发展导向的关系

  最近,作为职业教育发达地区的江苏省提出将普职招生比例从目前接近5:5调整成8:2。近年来,我市也时有要求提高普通高中录取比例的声音。在优质普通高校招生指标没有大幅增加的前提下,单纯提高普高录取比例,只是加大了挤独木桥的人数规模,其结果就是让更多的人落水受伤,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我们要把握好职业教育的发展导向——

  一是要积极推进学校布局与专业结构调整。要根据产业结构来打造重点专业,要根据产业趋势来提前谋划新专业的发展,要根据产业需求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能适应未来的人,不能因为我们短视的原因让学生毕业即失业。

  二是要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三是要大力深化中高衔接教育。

  从长远来看,中职毕业生无论是学历水平还是技能水平都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要进一步打开学生成长的上升通道,扩大中高职以及中职与本科衔接教育的规模,充分利用职业教育的培养体系,帮助学生奠定幸福生活的基础。

  四是要强化学生综合素养。

  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内涵发展的关系

  宁波的高等教育经过改革开放40年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在今后一段时间,规模扩张依然是宁波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但我们现在讲规模扩张,不仅仅关注量的增长,更加注重的是结构调整优化,尤其是研究生培养规模,一方面要改善现有高校培养结构,加大研究生培养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大力实施“四名”引进工程,吸引国内外高端教育与科研机构落地宁波,使宁波高等教育规模结构与城市发展定位相适应。

  在内涵提升的发展阶段,引进资源、优化结构是一个重要举措。要积极推动浙大宁波“五位一体”校区、国科大材料工程学院等建设。同时,要大力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校一策,精准发力,支持各高校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

  要大力支持宁波大学建设发展,帮助宁波大学在“双一流”队伍中站的更稳,走得更快。

  要充分发挥宁波诺丁汉大学平台作用,将包括英国诺丁汉大学在内的国际一流学科、专业、人才引入宁波,在服务宁波产业中提升自身的实力和影响力。

  要支持宁波工程学院建设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试点高校。

  支持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争创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

  支持宁波教育学院转型建设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扩容与提质的关系

  对于学前教育,既要扩容,又要提质,双管齐下。

  扩容,就是要大力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就近入园的需求。

  我们做过一个预测,按照育龄妇女生育率中位数预测,到2023年我市需增加5.2万个幼儿园学位,按照每园9个班每班30人的幼儿园配置来计算,需要增加约200所幼儿园,1700个班级,3700位专任教师。

  要将公办幼儿园比例提高到一个合理的水平,当前我市公办园比例为29.2%(省均31.47%),列全省第七。

  要办好乡镇(街道)公办中心幼儿园,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增加学位供给,落实好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制度。

  要加大公共财政对学前教育投入力度,科学合理确定幼儿园收费标准,适当提高公办园收费水平,同步改变目前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收费偏低的状况,减轻幼儿园办学压力,力争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

  提质,就是要大力提高各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要通过名园带新园、公园助民园、城乡结对办园等办园模式,形成资源共享、提优扶弱。力争到2020年,等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7%以上,二级及以上幼儿园覆盖率达到70%以上。

  终身教育开放融合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关系

  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之间相互嵌入、相互支持,关系紧密。

  要立足打造学习型社会,继续推进终身教育开放融合,服务市民发展,服务城市提升——

  推进面向全体学习者的个性化继续教育服务,面向企业,开展一线职工技能提升工程;

  面向农村,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程,深入实施“优秀农民上高校”、农科教结合等项目;

  面向进城务工人员,持续开展“文化百科大讲堂”“成人双证制高中”教育;

  面向老年群体,依托县级社区学院和乡镇(街道)成人学校,办好社区老年大学;

  面向妇女群体,深入开展“母亲素养工程”;

  面向中小学生,大力推进各类学生社会实践;

  着眼宁波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把产教融合这篇文章做足做好。

  2018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全国总开幕式将在我市举行,我们要全力支持,筹备工作要细之又细、实之又实。

  民办教育自主自律与规范管理的关系

  长期以来,我市民办教育机制领先、政策领先,一批民办学校在全国享有盛誉。我们要对民办教育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调动社会各方力量,促进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对民办教育,要充分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民办教育是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要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管得太死、太具体,是不行的。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人事管理、合作办学等方面,只要是在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范围内的,就要放手让民办学校去探索实践。

  各民办学校要讲诚信,守约束,要多一些情怀,少一些功利,多一些踏实,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担当,少一些计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把办学水平和质量实实在在搞上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对民办教育要加强监管,把民办学校的办学行为纳入依法治教的范畴。我们正在研究制定“1+X”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与规范要求。

  加强招生规范。对民办学校掐尖招生、与培训机构合作招生等问题,我们的监管只会更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还教育清净环境。

  民办教育中大量存在的校外培训机构,是困扰我们的另一个难题。现在上下对此已经有了共识,对干扰正常教学秩序的校外培训机构,一定要管,晚管不如早管。6月初,我们已经出台了专项治理行动方案,下步要以钉钉子的精神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规范一批、整改一批、关停一批。

  师德师风与尊师重教的关系

  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我们让教师讲奉献,更要关爱教师。要想方设法提升教师获得感、幸福感和荣誉感,在社会层面重塑师道尊严。

  要抓住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有利契机,多管齐下,让教师“政治上有地位、社会上有口碑、经济上有能力、学术上有造诣”。

  同时,我们也要严格执行师德师风惩治制度,搭建师德师风建设监督平台,多形式、多渠道的师德师风投诉和举报平台,形成社会、家长、学生、学校“四位一体”的师德师风建设监督体系,对教师的失德行为“零容忍”,从根本上扭转社会观念,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教育国际化与中国智慧的关系

  宁波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也是宁波教育对外开放的四十年。2017年,在甬高校来华留学生达5117人,在甬高校学生赴(境)外交流学习达3986人。

  推动教育国际化,是我们始终奉行不渝的基本方略。我们大力推动宁波诺丁汉大学建设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共建宁波供应链创新学院,建成宁波大学-昂热大学联合学院、中英时尚与设计学院等中外合作机构和项目等40余个。

  在宁波加快建设“一带一路”枢纽城市中,宁波教育先行一步,建成“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和丝绸之路商学院联盟,设立捷克语言文化中心、波兰语言文化中心,成立波兰研究中心、拉脱维亚研究中心、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宁波中东欧国家合作研究院,建成中国-中东欧物流联合学院等多个合作平台。

  我们要进一步推进教育国际化,将国外先进的、有益的东西引进进来为我所用,引进世界一流大学和特色学科,为宁波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教育国际化同时要坚持发扬中国智慧。要推进教育领域有序开放,既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宁波教育改革与发展,助力做强宁波教育,又坚持中国魂,探索一条学贯中西的教育之路,培养有中国底色、世界眼光的未来人才。

  教育信息化与传统教育的关系

  教育的每一次重大变革背后,都有科技进步的影子,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需要有新的动力、新的路径,那就是以教育信息化为引领,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创新。

  教育信息化同时需要坚持传统教育的精华。智慧教育有力促使传统教育进行反思,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教育完全被颠覆。教育自身的规律决定了智慧教育只有与传统的教育精华有机融合,才能充分发挥技术革新的优势,提升教育的最终成效。

  在教育理念上,在技术崇拜、工具理性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传统教育的注重人格修养、社会本位、知行合一来指引,通过教师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造就学生的理想人格。在教学策略上,传统教育所提倡的“教学相长”、“因材施教”,仍然是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需要坚持的教学原则。教育讲究互动,具有层次性,对不同层次水平的接受群体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是传统教育的长处。我们要强化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提升教学效果,但不能为技术而技术,将真正的育人本源目的给迷失了。(记者成良田 实习记者赵祎慧)

原标题: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