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医院断指再植“救命药”紧缺 市面有售但涨价20倍
稿源: 现代金报   2018-09-10 06:45:00 报料热线:81850000

福建古田药业有限公司官网上还有盐酸氯胺酮注射液的产品介绍,但厂家表示今年已经没有在生产。

  不仅如此

  还有一种麻醉药也进不到货

  麻醉医生称“太痛苦了”

  最近,除了盐酸罂粟碱注射液,还有一种叫“盐酸氯胺酮注射液”的麻醉药,各大医院也表示进不到货。据了解,盐酸氯胺酮注射液适用于各种表浅、短小手术麻醉、不合作小儿的诊断性检查麻醉及全身复合麻醉。目前,该药在各大医院的售价是3元一支。

  据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一科主任桂煜介绍,今年放暑假前,接到医院药剂科的通知,说盐酸氯胺酮注射液要订不到货了。“没有这个药,对我们麻醉科医生来说太痛苦了。它和其他麻醉药相比,优点很突出,镇静、镇痛效果特别好,同时对呼吸、循环、血管的抑制风险小,几乎没有副作用,价格也很便宜。”桂煜进一步解释说,对医生来说,药物风险小也意味着操作简单,反之相反,“比如一种麻醉药对抑制呼吸系统的副作用比较大,那么我们的操作也变得复杂起来,有时要为患者准备呼吸面罩。一个面罩要几百块钱,对患者来说,又增加了看病费用。”

  桂煜介绍说,这不是盐酸氯胺酮注射液第一次出现断货,印象中是第三次了,“感觉一次比一次紧缺。”

  医生拿出最后一支“氯胺酮”

  从广西来的患者才做成手术

  在宁大附属医院,每年暑假,因为儿科手术集中,盐酸氯胺酮注射液用量比较大,去年7月份用掉100多支。因为紧缺,今年盐酸氯胺酮注射液已经停止在儿科使用,仅存的几支要留着给孕妇使用,“孕妇怀着宝宝,有时候必须要用盐酸氯胺酮注射液,没有其他替代麻醉药。”

  桂煜说,有时候医院里某种药物暂时短缺,各家医院医生之间相互借药(退回医药公司然后其他医院再从医药公司购买)也是常有的事,但盐酸氯胺酮注射液属于当前麻醉科医生之间“坚决不借”的药物之一。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半个月前,宁波一家医院为一名从广西赶来的孩子做手术,麻醉科医生拿出最后一支盐酸氯胺酮注射液,才得以让他做成手术,没有白跑一趟。

  盐酸氯胺酮注射液由福建古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9月4日,该公司销售部一名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今年公司确实停止该药的生产。至于原因,他没有进一步解释。

  业内人士

  近年来廉价药频频缺货

  一位在医药行业工作了8年的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无论是盐酸罂粟碱注射液在平台上订不到货还是盐酸氯胺酮注射液停止生产,都是同一个原因:“生产成本远远超过药械采购平台的定价,企业没有利润空间,甚至是多卖多亏钱,严重挫伤生产积极性,最后干脆停产或停止向平台供货而走其他渠道。这也是近年来很多廉价药、救命药频频紧缺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几年,廉价药频频告急的新闻经常出现在各大媒体。据媒体报道,这些出现断货甚至“消失”的廉价药包括心脏手术用药鱼精蛋白、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潘生丁、治疗婴儿痉挛的促皮质素、治疗心脏衰竭的西地兰注射液、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优甲乐、治疗儿童肿瘤的放线菌素D、治疗心脑血管的维脑路通、抗肿瘤药物丝裂霉素等。有的廉价药断货后再没出现过,有的则是好不容易恢复供应后再次发生断货,比如鱼精蛋白,就在2011年和2016年先后两次断货。

  与当前唯低价中标模式有关

  在采访中,多家医院的药剂科工作人员都讲到了同一种现象,很多国产基本药物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血拼”后好不容易中标,结果马上宣告进入缺货状态,甚至从此就消失了。

  对此,该业内人士分析,这跟我们当前实行的唯低价中标模式有关,“不能说低价中标模式不好,但也不能一味地压低价格。低价的前提是要让厂家有利润可赚。一味低价,显然违背了市场规律,进而也挫伤了企业的积极性,导致这些廉价药、救命药常常短缺甚至消失。”

  他认为,药品虽然是一种特殊商品,但它有商品的属性,如果一味压低价格,厂家无利可图,那么会带来两个可怕的后果:一个是企业为缩减成本,使用低劣原料;另外一个则是停产。如果再碰到没有替代药,导致患者无药可用,本来降低药价是为了减轻患者的就医压力,结果损害的还是患者的利益。

  专家建议

  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和反垄断执法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处长、商学院院长罗文华教授一直对医药政策法规深有研究。对于如何解决廉价药品的短缺问题,他认为,首先,绝对不能在招标时一味压低价格,让企业无利可图;其次,国家应该对一些临床急需而又证实安全可靠的药品建立目录,定期检测动态地调整短缺药品目录,完善常态短缺药品储备制度,设置定点企业进行生产,深入企业核查生产、经营成本,实行计划供应。

  罗文华介绍说,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制度的实施可以说是响应了老百姓的呼声,很多药品价格开始回落,出现了‘拦腰斩’甚至打了两折三折。但这项制度也让药企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无序,竞标的价格越来越低,所谓的优质优价基本没有体现,‘价低者得’成为普遍现象,一些药企因为没有利润逐渐退出竞争。”罗文华认为,“而临床对这些药品的需求并没有减少,当市场上只剩下少数甚至独家可以坚持供应这些物美价廉的药品时,以前的买方市场就变成了卖方市场。而且有些药企乘机通过收购控股或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垄断了上游原料药市场,所以才会导致原来卖两三元一粒的药一下子暴涨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对此,罗文华建议,政府要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和反垄断执法,进行针对调控、规范引导。同时对于供不应求的临床药品,可以通过加速审批增加供应的方式进行调节。

现代金报记者贺艳文/摄

首页  上一页  [1]  [2] 

原标题:医院断指再植“救命药”紧缺 市面有售但涨价20倍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医院断指再植“救命药”紧缺 市面有售但涨价20倍

稿源: 现代金报 2018-09-10 06:45:00

福建古田药业有限公司官网上还有盐酸氯胺酮注射液的产品介绍,但厂家表示今年已经没有在生产。

  不仅如此

  还有一种麻醉药也进不到货

  麻醉医生称“太痛苦了”

  最近,除了盐酸罂粟碱注射液,还有一种叫“盐酸氯胺酮注射液”的麻醉药,各大医院也表示进不到货。据了解,盐酸氯胺酮注射液适用于各种表浅、短小手术麻醉、不合作小儿的诊断性检查麻醉及全身复合麻醉。目前,该药在各大医院的售价是3元一支。

  据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一科主任桂煜介绍,今年放暑假前,接到医院药剂科的通知,说盐酸氯胺酮注射液要订不到货了。“没有这个药,对我们麻醉科医生来说太痛苦了。它和其他麻醉药相比,优点很突出,镇静、镇痛效果特别好,同时对呼吸、循环、血管的抑制风险小,几乎没有副作用,价格也很便宜。”桂煜进一步解释说,对医生来说,药物风险小也意味着操作简单,反之相反,“比如一种麻醉药对抑制呼吸系统的副作用比较大,那么我们的操作也变得复杂起来,有时要为患者准备呼吸面罩。一个面罩要几百块钱,对患者来说,又增加了看病费用。”

  桂煜介绍说,这不是盐酸氯胺酮注射液第一次出现断货,印象中是第三次了,“感觉一次比一次紧缺。”

  医生拿出最后一支“氯胺酮”

  从广西来的患者才做成手术

  在宁大附属医院,每年暑假,因为儿科手术集中,盐酸氯胺酮注射液用量比较大,去年7月份用掉100多支。因为紧缺,今年盐酸氯胺酮注射液已经停止在儿科使用,仅存的几支要留着给孕妇使用,“孕妇怀着宝宝,有时候必须要用盐酸氯胺酮注射液,没有其他替代麻醉药。”

  桂煜说,有时候医院里某种药物暂时短缺,各家医院医生之间相互借药(退回医药公司然后其他医院再从医药公司购买)也是常有的事,但盐酸氯胺酮注射液属于当前麻醉科医生之间“坚决不借”的药物之一。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半个月前,宁波一家医院为一名从广西赶来的孩子做手术,麻醉科医生拿出最后一支盐酸氯胺酮注射液,才得以让他做成手术,没有白跑一趟。

  盐酸氯胺酮注射液由福建古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9月4日,该公司销售部一名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今年公司确实停止该药的生产。至于原因,他没有进一步解释。

  业内人士

  近年来廉价药频频缺货

  一位在医药行业工作了8年的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无论是盐酸罂粟碱注射液在平台上订不到货还是盐酸氯胺酮注射液停止生产,都是同一个原因:“生产成本远远超过药械采购平台的定价,企业没有利润空间,甚至是多卖多亏钱,严重挫伤生产积极性,最后干脆停产或停止向平台供货而走其他渠道。这也是近年来很多廉价药、救命药频频紧缺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几年,廉价药频频告急的新闻经常出现在各大媒体。据媒体报道,这些出现断货甚至“消失”的廉价药包括心脏手术用药鱼精蛋白、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潘生丁、治疗婴儿痉挛的促皮质素、治疗心脏衰竭的西地兰注射液、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优甲乐、治疗儿童肿瘤的放线菌素D、治疗心脑血管的维脑路通、抗肿瘤药物丝裂霉素等。有的廉价药断货后再没出现过,有的则是好不容易恢复供应后再次发生断货,比如鱼精蛋白,就在2011年和2016年先后两次断货。

  与当前唯低价中标模式有关

  在采访中,多家医院的药剂科工作人员都讲到了同一种现象,很多国产基本药物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血拼”后好不容易中标,结果马上宣告进入缺货状态,甚至从此就消失了。

  对此,该业内人士分析,这跟我们当前实行的唯低价中标模式有关,“不能说低价中标模式不好,但也不能一味地压低价格。低价的前提是要让厂家有利润可赚。一味低价,显然违背了市场规律,进而也挫伤了企业的积极性,导致这些廉价药、救命药常常短缺甚至消失。”

  他认为,药品虽然是一种特殊商品,但它有商品的属性,如果一味压低价格,厂家无利可图,那么会带来两个可怕的后果:一个是企业为缩减成本,使用低劣原料;另外一个则是停产。如果再碰到没有替代药,导致患者无药可用,本来降低药价是为了减轻患者的就医压力,结果损害的还是患者的利益。

  专家建议

  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和反垄断执法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处长、商学院院长罗文华教授一直对医药政策法规深有研究。对于如何解决廉价药品的短缺问题,他认为,首先,绝对不能在招标时一味压低价格,让企业无利可图;其次,国家应该对一些临床急需而又证实安全可靠的药品建立目录,定期检测动态地调整短缺药品目录,完善常态短缺药品储备制度,设置定点企业进行生产,深入企业核查生产、经营成本,实行计划供应。

  罗文华介绍说,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制度的实施可以说是响应了老百姓的呼声,很多药品价格开始回落,出现了‘拦腰斩’甚至打了两折三折。但这项制度也让药企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无序,竞标的价格越来越低,所谓的优质优价基本没有体现,‘价低者得’成为普遍现象,一些药企因为没有利润逐渐退出竞争。”罗文华认为,“而临床对这些药品的需求并没有减少,当市场上只剩下少数甚至独家可以坚持供应这些物美价廉的药品时,以前的买方市场就变成了卖方市场。而且有些药企乘机通过收购控股或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垄断了上游原料药市场,所以才会导致原来卖两三元一粒的药一下子暴涨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对此,罗文华建议,政府要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和反垄断执法,进行针对调控、规范引导。同时对于供不应求的临床药品,可以通过加速审批增加供应的方式进行调节。

现代金报记者贺艳文/摄

首页  上一页  [1]  [2] 

原标题:医院断指再植“救命药”紧缺 市面有售但涨价20倍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