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照相师亲历光影流转间的变迁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18-10-02 09:07:00 报料热线:81850000

  周文伟在介绍数码照片冲印设备。记者孔玲摄

  宋志雄在修复底片。天胜照相馆供图

  修复照片。天胜照相馆供图

  从最早用蒙着黑布的老式相机和黑白胶片拍摄,到后来的单反相机配彩色胶卷,再到现在的数码拍摄冲印,改革开放40年,不仅是摄影和冲印设备快速更新的40年,也是照相馆的照相师们职业转型、变化最大的40年。最近,记者来到百年老字号照相馆——天胜照相馆,听老照相师们讲述这段光影流转间的故事。

  讲述人

  天胜照相馆负责人周文伟

  天胜照相馆原负责人邬先生

  1黑白胶片时代一张照片诞生要经过近10道工序

  天胜照相馆是宁波人裘珊在1925年开设的,如今总店位于中山西路,鼓楼斜对面。

  今年71岁的邬先生是1980年进入天胜照相馆工作的,是照相馆的原负责人。“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照相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算是件奢侈的事情。我父亲是搞照相的,我从小就耳濡目染,也喜欢照相,参军的时候做部队的摄影师,退伍后就来了天胜照相馆。”

  市民一般把在照相馆拍摄照片、冲印照片的人,都称为照相师,但在照相馆内部,分工很细,有专门拍照的,有在暗房冲洗胶片的,有整修底片的,还有给照片上光着色的。“那时候一张照片的诞生,要经过将近10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专人负责,大家都是手工流水线作业。”邬先生说。

  邬先生主要负责拍摄。“那时,照相馆里拍照,用得最多的是那种蒙着黑布的座机和整块的胶片。拍照前,要布置好灯光,光分主光和辅光,都是非常讲究的。调好灯光后,照相师会让顾客在指定位置摆好姿势,自己把头伸进蒙在座机上的黑布里,手工调光圈、对焦、看画面构图,然后装胶片。做完前期这一系列准备,才能按下‘皮球快门’。曝光时间靠照相师数数控制,没把控好时间,曝光过度的话,这照片就废了。”

  拍摄完,接下来的步骤依次是冲洗底片、整修底片、冲印照片。冲印照片又包括用药水让照片显现、把药水漂洗干净、把照片晾干等小步骤。

  冲印出来后,有些照片还需要上光和着色。“绒面照不需要上光,因为本身就是哑光的质感。光面照在冲印步骤后需要上光,把照片放到上光板上去,下面有电热丝,照片在被烘干的同时,也有了光泽。”邬先生说。

  “肖像艺术照或是放大的照片,一般还要经过着色的步骤。”邬先生说,以前没有彩色照,着色,就是用手工在黑白照上涂颜色,让它变成“彩色照片”。

  最后一个步骤,是给照片切边。以前的证件照是平边的,但全家福、肖像照等一般会用花边刀切出花边。

  2彩色胶卷时代照相馆冲印照片业务大大增加

  1984年,天胜照相馆成立彩色扩印中心,成为我市首家引进彩色胶卷冲印设备的照相馆。“差不多是在同时,拍照用上了单反相机和彩色胶卷,也配上了闪光灯。”邬先生说,虽然调光、对焦等拍照基本步骤没有变,但从操作来说,单反相机比起之前的座机方便太多了,“到照相馆拍艺术照、婚纱照的市民呈爆发式增长,要求照相师外拍的顾客也越来越多了。”

  与此同时,照片冲印也进入了机器时代。原本黑白照片冲印的多道工序,如胶片冲洗、整修、照片冲印、上光着色等,都被冲卷机和彩扩机代替,自动化程度提高,照片冲印的速度飞速提升。

  “拍完照后,照相师就把胶卷放入冲卷机,20分钟后,再将冲洗好的胶卷放到彩扩机里打印照片。”邬先生说,打印照片时,需要打片员在彩扩机旁操作,调整照片尺寸、曝光度、色平衡等。

  “因为彩色胶卷和傻瓜相机的出现,照相开始走进了千家万户,照相馆的冲印业务大大增加。”天胜照相馆负责人周文伟说,从1985年到1999年,店里的冲印量达100多万卷,“那时候,还有员工打趣说,这机器一开动,就像印钞机一样!特别是节假日之后,所有员工都要通宵加班帮客人冲印照片,忙得喘不过气来。”

  如今的天胜照相馆照片冲印室里,这台冲卷机闲置在旁,一台数码冲印机器则忙得热火朝天。“现在,除了一些胶卷发烧友,很少有人用胶卷拍照了,宁波市区估计也只有我们一家还在做冲印胶卷照片的业务了。”周文伟说,这台冲卷机一个月开一次,为有需要的市民服务。

  3数码时代电子照片成为永不褪色的记忆

  据周文伟回忆,上世纪90年代末,宁波的一些照相馆陆续开始使用数码相机。2001年左右,天胜照相馆引入数码冲印设备,胶卷的辉煌时代过去了。

  “数码相机刚出来的时候,拍的照片都是用打印机彩打出来,价格昂贵,一张1寸照片要50元。不过可以随到随取,电子底片我们也会用磁盘等储存设备装好。”周文伟说。

  紧接着,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手机摄像头配置越来越高,对于一般市民来说,不管何时何地,不管光源条件和现场环境如何,只要拿起手机按下快门,就能拍照。拍得不好,还有修图软件可以帮忙。而数码照片的冲印,也越来越方便、快捷了。

  “数码照片的拍摄和后期制作,现在完全可以由一人胜任。在照相馆,普通证件照,顾客拍摄完就可以拿走。如果拍婚纱照、写真,后期修图的时间就比较长。”周文伟感慨地说,这些年,市民对拍照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除了婚纱照,馆内的全家福、形象照、古装写真等也很受欢迎,照相师也经常会根据客人需要上门服务,“照相馆还承接了多个行政服务中心出入境证件照片拍摄、在宁波召开的大型国际国内会议现场拍摄等业务。”

  退休后的邬先生还在照相馆里帮忙。“过去,胶卷舍不得浪费一张,现在,有了更宽泛的网络储存空间,电子照片也已经成为永不褪色的记忆。”他说。

  讲述人

  天胜照相馆最后一位底片整修师宋志雄

  黑白照片的美颜师:最难的是把闭眼照修成睁眼照

  在黑白照片时代,照片拍摄制作近十道工序中,技术含量最高的要数底片修复了。天胜照相馆最后一位底片整修师宋志雄,在去年11月退休了。他的爷爷、父亲都是宁波黑白底片修复技术的佼佼者,他本人则师从父亲的得意门生——浙江省首个特级女修像修版师钟菊莲。

  1979年,宋志雄顶替父亲入馆做底片整修工作。“底片整修师,和现在的后期修图师很像。当年,客户一看照片拍得好,就认为是拍摄技术好,实际上,修复师才是幕后功臣。”他自豪地说。

  要修好一张黑白照的底片,并不是件简单的事。为了看清底片,修复的整个过程都在黑漆漆的修版箱里进行,箱中集中一束光源对准底片。宋志雄工作时头蒙黑布,先根据底片的软硬度,选择修复用的笔,一般在中华铅笔HB、B、B1、B2等笔芯中进行挑选,再根据拍摄者的用光和造型艺术进行修复,去掉照片中影响质感和美观的元素,还要将底片在暗房冲洗时造成的破损、阴影等进行精修。

  “整修最重要的是要保留照片本来的真实感,当然,适当美颜也是可以的。”宋志雄说,底片的黑白与实际相反,在底片上多加几笔黑色,洗出来的照片会多一些白净,“脸上有青春痘的,用铅笔把痘痘涂黑,这样出来的照片上就没有痘痘了;脸上有很深的皱纹,用铅笔把它涂黑,照片出来后就会看上去年轻;有时还要加深阴面,让脸部更有立体感。”

  由于早期照相技术落后,不少全家福照片在拍摄时,人物难免有闭着眼睛的,而这在拍摄过程中无法预料也无法查看,等照片洗出来再重拍,也几无可能,只能通过整修师的妙手完成。“要把闭眼照修成睁眼照,技术难度非常高,只能用手表发条制作的刀片修复底片,再进行合成洗印。”宋志雄说,先用刀片刮开底片的一层膜,再用不同硬度的铅笔经过一道道工序去修,用于修复的十多支铅笔芯要削成针头一样细。在常人看来,黑白照片就是两种单色,其实它是由黑灰、青灰、中灰、白灰等颜色组成的,要借助毛笔、土红笔等工具才能完成修复。

  “现在遇到类似问题,通过电脑PS软件就能解决。在那个时代,这是根本想象不到的。”宋志雄感叹说,他选择这份职业并坚持下来,主要还是为了传承这门老手艺。

  数码时代的老照片修复:百年前的老照片修复成了明星照

  彩色胶卷时代,由于彩色底片和黑白底片整修技术有异曲同工之处,宋志雄很快就能适应。然而,在互联网和数码技术的冲击下,他重新成了“学徒”。为紧跟时代步伐,从没接触过电脑的宋志雄从零开始,苦学电脑制图、修图软件运用,“花了一年多时间,才真正掌握了电脑使用和修图技术。”

  宋志雄说,数码照片修复都是依靠电脑完成的,相对轻松,但软件的设计功能是有限的,相比而言,还是手工修复的传统照片效果好,不拘一格。只有把传统技术与数码工艺相结合,保持被摄者的真实感,才能更好地显现每一张照片的最佳效果。

  虽然在数码时代,底片整修的工作减少了很多,但每当遇到老化、破损甚至损毁的老照片需要修复时,宋志雄的名字仍是一块金字招牌。

  “你看,这张照片就是天胜照相馆创始人裘珊(又名裘知如),这是从百年前的报纸上翻拍修复而成的。”指着天胜照相馆大厅东墙上挂着的裘珊照片,宋志雄向记者介绍了修复经过。

  由于天胜照相馆没有创始人裘珊的资料照片,2015年,照相馆通过市博物馆找到了一张近百年前的报纸,报纸上有裘珊照片,是两寸大小的单人照,但因为年代久远,早已发黄变色。照片印刷颗粒粗糙,光影拍摄角度也是自上而下,导致人物面部留有小三角影。“放大成像到16寸之后,等于是要修复这张放大了80倍的模糊照片。”宋志雄坦言,修复难度很大,但结合了电脑技术,经过努力,这张放大的照片还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照气韵,酷似“明星照”。

  让宋志雄难忘的还有一次修复玻璃胶片阿克法的经历。2003年,镇海一居民有一张祖传的玻璃胶片阿克法,想要冲印出来,但被多家照相馆拒绝,几经辗转,才找到了宋志雄。“我一眼就看出来,这张阿克法底片是德国的,曝光过度了5倍。”宋志雄用了两天时间冲印、修复了底片,让这家人满意而归。

  如今,宋志雄退而不休,仍活跃在宁波的照相行业。他说,不管是黑白照片年代还是数码照片年代,都有各自的精彩。不管照相行业如何变迁,继承与保留每个时代的影像,是他的毕生追求。记者王思勤孔玲

原标题:照相师亲历光影流转间的变迁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照相师亲历光影流转间的变迁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18-10-02 09:07:00

  周文伟在介绍数码照片冲印设备。记者孔玲摄

  宋志雄在修复底片。天胜照相馆供图

  修复照片。天胜照相馆供图

  从最早用蒙着黑布的老式相机和黑白胶片拍摄,到后来的单反相机配彩色胶卷,再到现在的数码拍摄冲印,改革开放40年,不仅是摄影和冲印设备快速更新的40年,也是照相馆的照相师们职业转型、变化最大的40年。最近,记者来到百年老字号照相馆——天胜照相馆,听老照相师们讲述这段光影流转间的故事。

  讲述人

  天胜照相馆负责人周文伟

  天胜照相馆原负责人邬先生

  1黑白胶片时代一张照片诞生要经过近10道工序

  天胜照相馆是宁波人裘珊在1925年开设的,如今总店位于中山西路,鼓楼斜对面。

  今年71岁的邬先生是1980年进入天胜照相馆工作的,是照相馆的原负责人。“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照相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算是件奢侈的事情。我父亲是搞照相的,我从小就耳濡目染,也喜欢照相,参军的时候做部队的摄影师,退伍后就来了天胜照相馆。”

  市民一般把在照相馆拍摄照片、冲印照片的人,都称为照相师,但在照相馆内部,分工很细,有专门拍照的,有在暗房冲洗胶片的,有整修底片的,还有给照片上光着色的。“那时候一张照片的诞生,要经过将近10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专人负责,大家都是手工流水线作业。”邬先生说。

  邬先生主要负责拍摄。“那时,照相馆里拍照,用得最多的是那种蒙着黑布的座机和整块的胶片。拍照前,要布置好灯光,光分主光和辅光,都是非常讲究的。调好灯光后,照相师会让顾客在指定位置摆好姿势,自己把头伸进蒙在座机上的黑布里,手工调光圈、对焦、看画面构图,然后装胶片。做完前期这一系列准备,才能按下‘皮球快门’。曝光时间靠照相师数数控制,没把控好时间,曝光过度的话,这照片就废了。”

  拍摄完,接下来的步骤依次是冲洗底片、整修底片、冲印照片。冲印照片又包括用药水让照片显现、把药水漂洗干净、把照片晾干等小步骤。

  冲印出来后,有些照片还需要上光和着色。“绒面照不需要上光,因为本身就是哑光的质感。光面照在冲印步骤后需要上光,把照片放到上光板上去,下面有电热丝,照片在被烘干的同时,也有了光泽。”邬先生说。

  “肖像艺术照或是放大的照片,一般还要经过着色的步骤。”邬先生说,以前没有彩色照,着色,就是用手工在黑白照上涂颜色,让它变成“彩色照片”。

  最后一个步骤,是给照片切边。以前的证件照是平边的,但全家福、肖像照等一般会用花边刀切出花边。

  2彩色胶卷时代照相馆冲印照片业务大大增加

  1984年,天胜照相馆成立彩色扩印中心,成为我市首家引进彩色胶卷冲印设备的照相馆。“差不多是在同时,拍照用上了单反相机和彩色胶卷,也配上了闪光灯。”邬先生说,虽然调光、对焦等拍照基本步骤没有变,但从操作来说,单反相机比起之前的座机方便太多了,“到照相馆拍艺术照、婚纱照的市民呈爆发式增长,要求照相师外拍的顾客也越来越多了。”

  与此同时,照片冲印也进入了机器时代。原本黑白照片冲印的多道工序,如胶片冲洗、整修、照片冲印、上光着色等,都被冲卷机和彩扩机代替,自动化程度提高,照片冲印的速度飞速提升。

  “拍完照后,照相师就把胶卷放入冲卷机,20分钟后,再将冲洗好的胶卷放到彩扩机里打印照片。”邬先生说,打印照片时,需要打片员在彩扩机旁操作,调整照片尺寸、曝光度、色平衡等。

  “因为彩色胶卷和傻瓜相机的出现,照相开始走进了千家万户,照相馆的冲印业务大大增加。”天胜照相馆负责人周文伟说,从1985年到1999年,店里的冲印量达100多万卷,“那时候,还有员工打趣说,这机器一开动,就像印钞机一样!特别是节假日之后,所有员工都要通宵加班帮客人冲印照片,忙得喘不过气来。”

  如今的天胜照相馆照片冲印室里,这台冲卷机闲置在旁,一台数码冲印机器则忙得热火朝天。“现在,除了一些胶卷发烧友,很少有人用胶卷拍照了,宁波市区估计也只有我们一家还在做冲印胶卷照片的业务了。”周文伟说,这台冲卷机一个月开一次,为有需要的市民服务。

  3数码时代电子照片成为永不褪色的记忆

  据周文伟回忆,上世纪90年代末,宁波的一些照相馆陆续开始使用数码相机。2001年左右,天胜照相馆引入数码冲印设备,胶卷的辉煌时代过去了。

  “数码相机刚出来的时候,拍的照片都是用打印机彩打出来,价格昂贵,一张1寸照片要50元。不过可以随到随取,电子底片我们也会用磁盘等储存设备装好。”周文伟说。

  紧接着,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手机摄像头配置越来越高,对于一般市民来说,不管何时何地,不管光源条件和现场环境如何,只要拿起手机按下快门,就能拍照。拍得不好,还有修图软件可以帮忙。而数码照片的冲印,也越来越方便、快捷了。

  “数码照片的拍摄和后期制作,现在完全可以由一人胜任。在照相馆,普通证件照,顾客拍摄完就可以拿走。如果拍婚纱照、写真,后期修图的时间就比较长。”周文伟感慨地说,这些年,市民对拍照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除了婚纱照,馆内的全家福、形象照、古装写真等也很受欢迎,照相师也经常会根据客人需要上门服务,“照相馆还承接了多个行政服务中心出入境证件照片拍摄、在宁波召开的大型国际国内会议现场拍摄等业务。”

  退休后的邬先生还在照相馆里帮忙。“过去,胶卷舍不得浪费一张,现在,有了更宽泛的网络储存空间,电子照片也已经成为永不褪色的记忆。”他说。

  讲述人

  天胜照相馆最后一位底片整修师宋志雄

  黑白照片的美颜师:最难的是把闭眼照修成睁眼照

  在黑白照片时代,照片拍摄制作近十道工序中,技术含量最高的要数底片修复了。天胜照相馆最后一位底片整修师宋志雄,在去年11月退休了。他的爷爷、父亲都是宁波黑白底片修复技术的佼佼者,他本人则师从父亲的得意门生——浙江省首个特级女修像修版师钟菊莲。

  1979年,宋志雄顶替父亲入馆做底片整修工作。“底片整修师,和现在的后期修图师很像。当年,客户一看照片拍得好,就认为是拍摄技术好,实际上,修复师才是幕后功臣。”他自豪地说。

  要修好一张黑白照的底片,并不是件简单的事。为了看清底片,修复的整个过程都在黑漆漆的修版箱里进行,箱中集中一束光源对准底片。宋志雄工作时头蒙黑布,先根据底片的软硬度,选择修复用的笔,一般在中华铅笔HB、B、B1、B2等笔芯中进行挑选,再根据拍摄者的用光和造型艺术进行修复,去掉照片中影响质感和美观的元素,还要将底片在暗房冲洗时造成的破损、阴影等进行精修。

  “整修最重要的是要保留照片本来的真实感,当然,适当美颜也是可以的。”宋志雄说,底片的黑白与实际相反,在底片上多加几笔黑色,洗出来的照片会多一些白净,“脸上有青春痘的,用铅笔把痘痘涂黑,这样出来的照片上就没有痘痘了;脸上有很深的皱纹,用铅笔把它涂黑,照片出来后就会看上去年轻;有时还要加深阴面,让脸部更有立体感。”

  由于早期照相技术落后,不少全家福照片在拍摄时,人物难免有闭着眼睛的,而这在拍摄过程中无法预料也无法查看,等照片洗出来再重拍,也几无可能,只能通过整修师的妙手完成。“要把闭眼照修成睁眼照,技术难度非常高,只能用手表发条制作的刀片修复底片,再进行合成洗印。”宋志雄说,先用刀片刮开底片的一层膜,再用不同硬度的铅笔经过一道道工序去修,用于修复的十多支铅笔芯要削成针头一样细。在常人看来,黑白照片就是两种单色,其实它是由黑灰、青灰、中灰、白灰等颜色组成的,要借助毛笔、土红笔等工具才能完成修复。

  “现在遇到类似问题,通过电脑PS软件就能解决。在那个时代,这是根本想象不到的。”宋志雄感叹说,他选择这份职业并坚持下来,主要还是为了传承这门老手艺。

  数码时代的老照片修复:百年前的老照片修复成了明星照

  彩色胶卷时代,由于彩色底片和黑白底片整修技术有异曲同工之处,宋志雄很快就能适应。然而,在互联网和数码技术的冲击下,他重新成了“学徒”。为紧跟时代步伐,从没接触过电脑的宋志雄从零开始,苦学电脑制图、修图软件运用,“花了一年多时间,才真正掌握了电脑使用和修图技术。”

  宋志雄说,数码照片修复都是依靠电脑完成的,相对轻松,但软件的设计功能是有限的,相比而言,还是手工修复的传统照片效果好,不拘一格。只有把传统技术与数码工艺相结合,保持被摄者的真实感,才能更好地显现每一张照片的最佳效果。

  虽然在数码时代,底片整修的工作减少了很多,但每当遇到老化、破损甚至损毁的老照片需要修复时,宋志雄的名字仍是一块金字招牌。

  “你看,这张照片就是天胜照相馆创始人裘珊(又名裘知如),这是从百年前的报纸上翻拍修复而成的。”指着天胜照相馆大厅东墙上挂着的裘珊照片,宋志雄向记者介绍了修复经过。

  由于天胜照相馆没有创始人裘珊的资料照片,2015年,照相馆通过市博物馆找到了一张近百年前的报纸,报纸上有裘珊照片,是两寸大小的单人照,但因为年代久远,早已发黄变色。照片印刷颗粒粗糙,光影拍摄角度也是自上而下,导致人物面部留有小三角影。“放大成像到16寸之后,等于是要修复这张放大了80倍的模糊照片。”宋志雄坦言,修复难度很大,但结合了电脑技术,经过努力,这张放大的照片还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照气韵,酷似“明星照”。

  让宋志雄难忘的还有一次修复玻璃胶片阿克法的经历。2003年,镇海一居民有一张祖传的玻璃胶片阿克法,想要冲印出来,但被多家照相馆拒绝,几经辗转,才找到了宋志雄。“我一眼就看出来,这张阿克法底片是德国的,曝光过度了5倍。”宋志雄用了两天时间冲印、修复了底片,让这家人满意而归。

  如今,宋志雄退而不休,仍活跃在宁波的照相行业。他说,不管是黑白照片年代还是数码照片年代,都有各自的精彩。不管照相行业如何变迁,继承与保留每个时代的影像,是他的毕生追求。记者王思勤孔玲

原标题:照相师亲历光影流转间的变迁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