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
中国首位女空降兵捐千万积蓄 银行曾担心老人受骗报警
稿源: 北京青年报   2018-09-30 08:33:39 报料热线:81850000

  马旭与丈夫颜学用穿着空降兵作训服在银行等待

  近日,一则“中国第一女空降兵为家乡木兰县捐献千万积蓄”的消息引发关注。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捐献千万毕生积蓄的人正是我国第一代女空降兵马旭,出生于黑龙江木兰县,年过八旬,无子无女。她是黄继光的战友,参加过辽沈战役、抗美援朝战争,多次立功受勋。9月13日,马旭捐出第一笔300万元,剩余700万元预计明年到账。29日,木兰县教育局局长对北青报记者表示,经木兰县政府各部门研究决定,这笔钱将用于建设“马旭文博艺术中心”,开展面向青少年的教育、文化公益活动。下一步,将开展选址、设计规划、评审、招标等工作,预计明年10月底落成。

  中国第一女空降兵年逾八旬

  欲捐赠毕生千万积蓄给家乡

  1930年代,马旭出生于黑龙江省木兰县,1947年,她加入了人民解放军。她与黄继光在同一部队,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多次立功受勋,并在战场上结识了爱人颜学用。回国后,马旭作为优秀卫生员,被保送到第一军医大学深造,并以全优的成绩被分配到原武汉军区总医院。

  作为第一代空降兵,马旭总计跳伞140多次,成为中国第一个跳伞女兵、跳伞次数最多女兵、实施空降年龄最大女兵。

  1983年开始,马旭决定将自己多年的医务工作经验结合跳伞经验总结出来,献给部队。她与丈夫在军内外报刊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和体会,并撰写了《空降兵生理病理学》《空降兵体能心理训练依据》,填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空白。同时,马旭、颜学用夫妇还研制出“充气护踝”,让空降兵着陆就像踩在气垫上,减少反冲力,减少扭伤情况,并于1989年获得国家专利。此后,马旭和丈夫又经过多次高原跳伞训练和水上跳伞训练,研制出“单兵高原供氧背心”,并于1996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20世纪90年代,马旭离休后,并没有“安享晚年”,而是仍忙着医学科研。但随着年纪渐长,无儿无女的马旭越发思念家乡。

  2017年9月,黄继光生前部队在武汉举行纪念黄继光牺牲65周年的活动,马旭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在这场活动中,马旭见到了多年不见的部队教练员金长福,跟他说起想把毕生积蓄1000万捐献给家乡木兰县的想法,并委托其帮忙联系家乡的政府。

  当时,金长福已从抚顺社保局副局长职位上退休,就在今年3月,他帮马旭与木兰县县委书记取得联系。金长福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马旭离休之后就有把毕生积蓄献给家乡的想法,但由于身在武汉,家中父母早已去世,又没有孩子,没人帮她做这件事。

  成为第一代空降兵的马旭等待登机(历史照片)

  银行曾担心老人受骗报警

  目前已有300万元到账

  今年5月,木兰县教育局局长季德三第一次跟马旭通电话,了解到老人目前有两个心愿,一是将毕生积蓄1000万捐给家乡,二是希望去世后骨灰可以送回家乡,与父母放在一起。

  9月12日,季德三和同事在金长福的陪同下前往武汉,次日,季德三和同事代表木兰县政府接受了马旭老人的第一笔捐款300万元。“8月末,老人有一笔300万的理财产品到期,我们到武汉后,就一起去工商银行办理了汇款。明年3月底,老人还有另一笔500万元的理财产品到期,预计明年4月捐出,同时,老人在邮政储蓄银行还有200万的活期存款也将捐出,这就是1000万的由来。”

  季德三和金长福对北青报记者称,当时在工商银行转账时,由于老人年事已高,转账金额太大,银行工作人员还以为他们是骗子,担心老人受骗报了警。“派出所民警都到现场,给我们和老人的单位都打了电话,核实了我们的身份才让转账。”

  这位能捐出千万积蓄的老人,金长福却说她的生活堪称艰苦朴素,离休后主要还在做医学科研。季德三说,老人每年去老年大学读书,平时也健身,有机会老两口还跳跳拉丁舞,多数时间还是研究医学。老两口住在武汉黄陂区的一处小平房,家中陈设极为简陋,“家里有很多书和报纸,没多少家具,睡的床是六七十年代的硬板床,沙发也是四五十年前的老式沙发,已经露出破麻袋和棉絮了,穿的是部队发的军装,吃的都是简单饭菜。”

  将建“马旭文博艺术中心”

  捐款用于木兰县文教事业

  据季德三提供的转账凭证显示,9月13日16时47分许,马旭将一笔300万元的钱汇款给木兰县教育局,摘要显示为“捐赠”。季德三说,近期,这笔钱将从教育局账户转到县政府开设的专用账户,由县政府管理。

  对于网友关心的捐款使用监督,季德三称,县政府使用这笔款项都将严格论证、严格管理,专款专用,按照流程规范公开招标,资金使用方案也会与老人沟通,经老人认可后实施,全程有审计部门跟踪,也会在政府网站上公开。

  马旭老人希望把自己的毕生积蓄用于教育、文化等公益事业。教育是她对家乡希望的寄托,她说,只有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家乡的发展就会更充满希望。而对于老人捐款后的生活费情况,季德三称,目前,两位老人每个月的工资收入近4万元,但开销不大,生活费应该足够。

  季德三称,对于这笔钱的使用,刚开始想过建学校,但考虑到只能建一栋楼,办学校不够。经县政府办公室、土地局、财政局、建设局、教育局、文化局等部门研究决定,将建设一个公共场馆,用于开展教育、文化活动。

  季德三说,目前,场馆名称初定为“马旭文博艺术中心”。下一步,木兰县政府将开展选址、设计规划、评审、招标等工作,“这些工作完成后,明年四五月,我们这边土地也差不多解冻了,可以开始施工建设,预计明年10月底落成”。

  马旭的捐款是木兰县目前收到金额最大的个人捐款,季德三表示,“老人现在80多岁了,身体不太好,目前没有回家乡的打算。她说很愿意等‘马旭文博艺术中心’落成后回来看看。”(文/记者李涛 实习生戴幼卿)

原标题:中国首位女空降兵捐千万积蓄 银行曾担心老人受骗报警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首位女空降兵捐千万积蓄 银行曾担心老人受骗报警

稿源: 北京青年报 2018-09-30 08:33:39

  马旭与丈夫颜学用穿着空降兵作训服在银行等待

  近日,一则“中国第一女空降兵为家乡木兰县捐献千万积蓄”的消息引发关注。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捐献千万毕生积蓄的人正是我国第一代女空降兵马旭,出生于黑龙江木兰县,年过八旬,无子无女。她是黄继光的战友,参加过辽沈战役、抗美援朝战争,多次立功受勋。9月13日,马旭捐出第一笔300万元,剩余700万元预计明年到账。29日,木兰县教育局局长对北青报记者表示,经木兰县政府各部门研究决定,这笔钱将用于建设“马旭文博艺术中心”,开展面向青少年的教育、文化公益活动。下一步,将开展选址、设计规划、评审、招标等工作,预计明年10月底落成。

  中国第一女空降兵年逾八旬

  欲捐赠毕生千万积蓄给家乡

  1930年代,马旭出生于黑龙江省木兰县,1947年,她加入了人民解放军。她与黄继光在同一部队,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多次立功受勋,并在战场上结识了爱人颜学用。回国后,马旭作为优秀卫生员,被保送到第一军医大学深造,并以全优的成绩被分配到原武汉军区总医院。

  作为第一代空降兵,马旭总计跳伞140多次,成为中国第一个跳伞女兵、跳伞次数最多女兵、实施空降年龄最大女兵。

  1983年开始,马旭决定将自己多年的医务工作经验结合跳伞经验总结出来,献给部队。她与丈夫在军内外报刊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和体会,并撰写了《空降兵生理病理学》《空降兵体能心理训练依据》,填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空白。同时,马旭、颜学用夫妇还研制出“充气护踝”,让空降兵着陆就像踩在气垫上,减少反冲力,减少扭伤情况,并于1989年获得国家专利。此后,马旭和丈夫又经过多次高原跳伞训练和水上跳伞训练,研制出“单兵高原供氧背心”,并于1996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20世纪90年代,马旭离休后,并没有“安享晚年”,而是仍忙着医学科研。但随着年纪渐长,无儿无女的马旭越发思念家乡。

  2017年9月,黄继光生前部队在武汉举行纪念黄继光牺牲65周年的活动,马旭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在这场活动中,马旭见到了多年不见的部队教练员金长福,跟他说起想把毕生积蓄1000万捐献给家乡木兰县的想法,并委托其帮忙联系家乡的政府。

  当时,金长福已从抚顺社保局副局长职位上退休,就在今年3月,他帮马旭与木兰县县委书记取得联系。金长福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马旭离休之后就有把毕生积蓄献给家乡的想法,但由于身在武汉,家中父母早已去世,又没有孩子,没人帮她做这件事。

  成为第一代空降兵的马旭等待登机(历史照片)

  银行曾担心老人受骗报警

  目前已有300万元到账

  今年5月,木兰县教育局局长季德三第一次跟马旭通电话,了解到老人目前有两个心愿,一是将毕生积蓄1000万捐给家乡,二是希望去世后骨灰可以送回家乡,与父母放在一起。

  9月12日,季德三和同事在金长福的陪同下前往武汉,次日,季德三和同事代表木兰县政府接受了马旭老人的第一笔捐款300万元。“8月末,老人有一笔300万的理财产品到期,我们到武汉后,就一起去工商银行办理了汇款。明年3月底,老人还有另一笔500万元的理财产品到期,预计明年4月捐出,同时,老人在邮政储蓄银行还有200万的活期存款也将捐出,这就是1000万的由来。”

  季德三和金长福对北青报记者称,当时在工商银行转账时,由于老人年事已高,转账金额太大,银行工作人员还以为他们是骗子,担心老人受骗报了警。“派出所民警都到现场,给我们和老人的单位都打了电话,核实了我们的身份才让转账。”

  这位能捐出千万积蓄的老人,金长福却说她的生活堪称艰苦朴素,离休后主要还在做医学科研。季德三说,老人每年去老年大学读书,平时也健身,有机会老两口还跳跳拉丁舞,多数时间还是研究医学。老两口住在武汉黄陂区的一处小平房,家中陈设极为简陋,“家里有很多书和报纸,没多少家具,睡的床是六七十年代的硬板床,沙发也是四五十年前的老式沙发,已经露出破麻袋和棉絮了,穿的是部队发的军装,吃的都是简单饭菜。”

  将建“马旭文博艺术中心”

  捐款用于木兰县文教事业

  据季德三提供的转账凭证显示,9月13日16时47分许,马旭将一笔300万元的钱汇款给木兰县教育局,摘要显示为“捐赠”。季德三说,近期,这笔钱将从教育局账户转到县政府开设的专用账户,由县政府管理。

  对于网友关心的捐款使用监督,季德三称,县政府使用这笔款项都将严格论证、严格管理,专款专用,按照流程规范公开招标,资金使用方案也会与老人沟通,经老人认可后实施,全程有审计部门跟踪,也会在政府网站上公开。

  马旭老人希望把自己的毕生积蓄用于教育、文化等公益事业。教育是她对家乡希望的寄托,她说,只有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家乡的发展就会更充满希望。而对于老人捐款后的生活费情况,季德三称,目前,两位老人每个月的工资收入近4万元,但开销不大,生活费应该足够。

  季德三称,对于这笔钱的使用,刚开始想过建学校,但考虑到只能建一栋楼,办学校不够。经县政府办公室、土地局、财政局、建设局、教育局、文化局等部门研究决定,将建设一个公共场馆,用于开展教育、文化活动。

  季德三说,目前,场馆名称初定为“马旭文博艺术中心”。下一步,木兰县政府将开展选址、设计规划、评审、招标等工作,“这些工作完成后,明年四五月,我们这边土地也差不多解冻了,可以开始施工建设,预计明年10月底落成”。

  马旭的捐款是木兰县目前收到金额最大的个人捐款,季德三表示,“老人现在80多岁了,身体不太好,目前没有回家乡的打算。她说很愿意等‘马旭文博艺术中心’落成后回来看看。”(文/记者李涛 实习生戴幼卿)

原标题:中国首位女空降兵捐千万积蓄 银行曾担心老人受骗报警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