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40年印迹|"小百花"营销第一人邹建红:一生心血许舞台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10-09 07:06:51 报料热线:81850000

  【人物】宁波市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邹建红

  这些天,刚刚完成话剧《守者无悔》创排的宁波市演艺集团董事长邹建红,又开始谋划明年的精品创作和演出。几十年来,他每天都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尤其近10年,在成为宁波专业艺术院团的当家人后,他披荆斩棘,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实现了宁波“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三连冠,推动我市舞台艺术迈向一个又一个高峰。

  “小百花”营销第一人

  邹建红1960年出生于慈溪的一个书香之家,从小就对文化艺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1987年,机缘巧合,邹建红进了宁波越剧团担当司鼓。当年,他获得了浙江省戏剧节优秀乐队伴奏奖,破格晋升中级职称。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成立不久的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虽然拥有一批优秀演员和高质量越剧作品,演出市场却没能打开。邹建红临危受命,先后担任演出部经理和主管营销的副团长。他大胆创新,推动剧团积极融入火热的经济建设中,迅速使“小百花”成为宁波的一块金字招牌,大大提升了宁波的城市文化形象。

  1998年,我市在长春举办地方产品展销会,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前往助阵。长春是汽车工业重镇,而宁波不少中小企业是“一汽”的供应商。剧团组成了精干的前期工作小组,将演出门票和邀请函送到每一位供应商手中,并将最佳观演位置留给了在长春的18位院士,长春、宁波两市领导“屈居”后一排。

  这一小细节让人们充分感受到宁波对科技和人才的重视,也为两地洽谈技术合作和招商引“智”打下基础。演出当晚,1600个座位的剧场座无虚席。长春市有关领导对此赞不绝口:“这就是开放城市的工作效率和情怀。”

  在邹建红等人的推动下,通过“营销+筹建各地越迷联谊会+城市形象推广”的组合模式,宁波小百花越剧团名声大噪,红遍大江南北。

  文化体制改革急先锋

  2000年,邹建红奉命调任宁波市歌舞团,再次充当“救火队长”。

  当时的宁波市歌舞团实行经济包干,机制不顺,体制不活,节目形式单一,演员收入不高。邹建红上任后,大刀阔斧,三管齐下:一是整顿队伍,让“人在曹营心在汉”的演员限期回归;二是访贫问苦,把账面上仅有的7万元支付了几个生重病员工的医疗费;三是结合市场需求,新创了快板、踢踏舞、杂技等多种形式的文艺节目。

  几个月后,演员们回来了,人心暖了,歌舞团逐步走上正轨。

  2003年,宁波成为全国首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决定在宁波歌舞团实行股份制改造,员工持股48%,作为总经理的邹建红也要拿出10万元入股。

  这意味着歌舞团从此要自己养活自己,不少人认为剧团这样是不可能在市场中生存下去的,劝邹建红不要丢了“铁饭碗”。

  凭着多年来搏击市场风浪的自信,看着职工们充满信任的眼光,邹建红毅然拿出10万元,与员工共同持股,宁波市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全省第一个改制院团。

  改革让歌舞团焕发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演出收入一年上一个台阶,从2003年的380万元到2011年的3500万元,成为全国文艺院团改革的标杆。

  以演艺集团的名义再出发

  2011年,为响应中央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号召,我市启动了新一轮改革,已过知天命之年的邹建红再次擎起改革的大旗,成为新组建的宁波市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面对千头万绪的改革重任,邹建红从内部机制着手,提出打破按职称级别享受工资待遇的分配办法,采取聘评分离,形成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机制。

  院团演职员习惯了“大锅饭”,这样的改革阻力不言而喻。但困难越大,邹建红的干劲越足。通过两年努力,许多一线的优秀青年演员成为首批受益者,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从“要我演”转变为“我要演”。2014年越剧团、甬剧团演出收入分别比改革前增长89%、107%。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后,邹建红提出把精品剧目创作作为演艺集团发展龙头,打造城市的“品牌、形象、窗口”。

  这次华丽的转型,开启了演艺集团艺术创作的井喷期,3年间,16台剧目先后搬上舞台。2016年浙江省戏剧节,宁波演艺集团一举摘得27个奖项中的7项,奠定了宁波作为全省文艺创作第一方队的地位。

  凭着独特的艺术眼光和运作能力,邹建红还整合内外资源创排歌剧《呦呦鹿鸣》,联合中央歌剧院创排舞剧《花木兰》,成立宁波首个专业话剧团,并成功创排话剧《大江东去》《守护》,进一步拉大宁波舞台艺术的骨架和格局。

  去年,歌剧《呦呦鹿鸣》、舞剧《花木兰》双双进入国家大剧院演出,话剧、越剧应邀进京展演,开创地方院团一年4部剧目进入国家主流剧院的历史记录。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演艺集团的体制优势逐步转化为发展优势,演出场次不断攀升,职工收入逐年提高,多部剧目获得全国性大奖。邹建红本人也获得中国“文化名家”暨全国“四个一批”文化经营管理人才、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等荣誉,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记者崔小明 通讯员许净露房 炜

原标题:一生心血许舞台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40年印迹|"小百花"营销第一人邹建红:一生心血许舞台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10-09 07:06:51

  【人物】宁波市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邹建红

  这些天,刚刚完成话剧《守者无悔》创排的宁波市演艺集团董事长邹建红,又开始谋划明年的精品创作和演出。几十年来,他每天都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尤其近10年,在成为宁波专业艺术院团的当家人后,他披荆斩棘,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实现了宁波“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三连冠,推动我市舞台艺术迈向一个又一个高峰。

  “小百花”营销第一人

  邹建红1960年出生于慈溪的一个书香之家,从小就对文化艺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1987年,机缘巧合,邹建红进了宁波越剧团担当司鼓。当年,他获得了浙江省戏剧节优秀乐队伴奏奖,破格晋升中级职称。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成立不久的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虽然拥有一批优秀演员和高质量越剧作品,演出市场却没能打开。邹建红临危受命,先后担任演出部经理和主管营销的副团长。他大胆创新,推动剧团积极融入火热的经济建设中,迅速使“小百花”成为宁波的一块金字招牌,大大提升了宁波的城市文化形象。

  1998年,我市在长春举办地方产品展销会,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前往助阵。长春是汽车工业重镇,而宁波不少中小企业是“一汽”的供应商。剧团组成了精干的前期工作小组,将演出门票和邀请函送到每一位供应商手中,并将最佳观演位置留给了在长春的18位院士,长春、宁波两市领导“屈居”后一排。

  这一小细节让人们充分感受到宁波对科技和人才的重视,也为两地洽谈技术合作和招商引“智”打下基础。演出当晚,1600个座位的剧场座无虚席。长春市有关领导对此赞不绝口:“这就是开放城市的工作效率和情怀。”

  在邹建红等人的推动下,通过“营销+筹建各地越迷联谊会+城市形象推广”的组合模式,宁波小百花越剧团名声大噪,红遍大江南北。

  文化体制改革急先锋

  2000年,邹建红奉命调任宁波市歌舞团,再次充当“救火队长”。

  当时的宁波市歌舞团实行经济包干,机制不顺,体制不活,节目形式单一,演员收入不高。邹建红上任后,大刀阔斧,三管齐下:一是整顿队伍,让“人在曹营心在汉”的演员限期回归;二是访贫问苦,把账面上仅有的7万元支付了几个生重病员工的医疗费;三是结合市场需求,新创了快板、踢踏舞、杂技等多种形式的文艺节目。

  几个月后,演员们回来了,人心暖了,歌舞团逐步走上正轨。

  2003年,宁波成为全国首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决定在宁波歌舞团实行股份制改造,员工持股48%,作为总经理的邹建红也要拿出10万元入股。

  这意味着歌舞团从此要自己养活自己,不少人认为剧团这样是不可能在市场中生存下去的,劝邹建红不要丢了“铁饭碗”。

  凭着多年来搏击市场风浪的自信,看着职工们充满信任的眼光,邹建红毅然拿出10万元,与员工共同持股,宁波市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全省第一个改制院团。

  改革让歌舞团焕发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演出收入一年上一个台阶,从2003年的380万元到2011年的3500万元,成为全国文艺院团改革的标杆。

  以演艺集团的名义再出发

  2011年,为响应中央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号召,我市启动了新一轮改革,已过知天命之年的邹建红再次擎起改革的大旗,成为新组建的宁波市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面对千头万绪的改革重任,邹建红从内部机制着手,提出打破按职称级别享受工资待遇的分配办法,采取聘评分离,形成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机制。

  院团演职员习惯了“大锅饭”,这样的改革阻力不言而喻。但困难越大,邹建红的干劲越足。通过两年努力,许多一线的优秀青年演员成为首批受益者,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从“要我演”转变为“我要演”。2014年越剧团、甬剧团演出收入分别比改革前增长89%、107%。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后,邹建红提出把精品剧目创作作为演艺集团发展龙头,打造城市的“品牌、形象、窗口”。

  这次华丽的转型,开启了演艺集团艺术创作的井喷期,3年间,16台剧目先后搬上舞台。2016年浙江省戏剧节,宁波演艺集团一举摘得27个奖项中的7项,奠定了宁波作为全省文艺创作第一方队的地位。

  凭着独特的艺术眼光和运作能力,邹建红还整合内外资源创排歌剧《呦呦鹿鸣》,联合中央歌剧院创排舞剧《花木兰》,成立宁波首个专业话剧团,并成功创排话剧《大江东去》《守护》,进一步拉大宁波舞台艺术的骨架和格局。

  去年,歌剧《呦呦鹿鸣》、舞剧《花木兰》双双进入国家大剧院演出,话剧、越剧应邀进京展演,开创地方院团一年4部剧目进入国家主流剧院的历史记录。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演艺集团的体制优势逐步转化为发展优势,演出场次不断攀升,职工收入逐年提高,多部剧目获得全国性大奖。邹建红本人也获得中国“文化名家”暨全国“四个一批”文化经营管理人才、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等荣誉,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记者崔小明 通讯员许净露房 炜

原标题:一生心血许舞台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