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国内政经
浙江机构改革后两部门首次参加发布会 落实“关键小事”
稿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2018-10-30 15:27:00 报料热线:81850000

  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如何提升?基层百姓如何享受医改红利?

  10月30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浙江正在全面推进医共体建设,着眼于补短板、提弱项、抓重点、破难题,解决好事关群众卫生健康的“关键小事”,加快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浙江机构改革后,省卫生健康委、省医疗保障局组建以来,参加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

  让县乡机构成为“一家人”

  破解基层招不进、留不住人难题

  县域医共体改革,被认为是“双下沉、两提升”工作的“升级版”。

  2017年9月,浙江在“双下沉、两提升”基础上,在每个市各选择1个县(市、区)开展县域医共体试点,将其作为推动县域综合医改、补齐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短板的新突破口。

  据了解,试点工作开展以来,11个县(市、区)的39家县级医院、170家乡镇医疗卫生机构整合成27个医共体,实施集团化运营,打开了机构“围墙”、贯通了服务“链条”,提升了基层能力、收获了群众口碑。

  浙江的县域医共体建设,都有哪些特点?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浙江将整合县乡资源,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让县乡机构成为“一家人”

  这就意味着,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实施集团管理、整体运营和连续服务,鼓励社会办医参与,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管理同标同质和服务优质高效。

  此外,人员也能够实现“一盘棋”。县乡医务人员实行统一招聘、集中培训和岗位管理,打破单位、科室、身份限制,实现合理轮岗、有序流动、统筹使用。落实医务人员“县招乡用”政策,招录在县里,工作在乡镇,破解基层招不进、留不住人的难题

  为了激发基层医疗卫生发展活力,县域医共体建设还将落实简政放权。建立由县级党委、政府牵头组建,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的医共体管委会,管委会办公室设在卫生行政部门,转变职能,下放权限,从直接管人、管钱、管事转向统筹履行对医共体的规划、投入和监管。

  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将加强以群众受益为导向的绩效评价考核。制定评价考核体系,把县域就诊率、医疗质量安全、医保基金使用绩效、群众健康改善和满意度等作为核心指标,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医保支付、工资总额以及院长薪酬、任免和奖惩等挂钩,推动医共体更好完成带基层、提能力、促健康的新职责新任务。

  推进医共体建设过程中,浙江还将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建立统一的医共体信息管理系统,推进资源调配、业务经营、质量评价、效益分析等数字化管理,优化服务流程、降低运行成本。

  全省户籍人口参保率98%

  确保抗癌药在全省全面落地

  在推进医共体建设中,医保的作用绝不仅仅是保群众健康,也是促进行医规范和就医有序的重要手段。从浙江实际看,凡是医保改革推进比较快的地方,医疗机构在控成本、降费用、保质量、提效率等方面的效果也都比较好。

  在促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方面,省医疗保障局将统一基本医保制度。加快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纵向统一,推进基本医保市级统筹,缩小省域内医保政策待遇差异;

  加大重大疾病保障力度,稳步提高大病保险待遇水平,逐步扩大大病特殊药品和诊疗项目范围,确保抗癌药在全省全面落地

  完善医保差别化报销政策,进一步拉开县域内外、县与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医保报销比例差距,引导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有效就诊秩序。

  浙江还将按照“以收定支”原则,通过协商谈判,合理确定区域内医共体医保基金总额,建立“结余留用、超支分担”机制,提高医保基金使用绩效,已实行市级统筹的设区市,要将医共体作为一个预算单位合理安排医保基金预算额度。

  对于医共体内住院医疗服务,重点要推开病组点数法,努力做到“同病同价”,引导医共体实现控制医保基金浪费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双重目标。

  据了解,浙江于2001年建立了职工基本医保制度,2003年建立新农合制度,2007年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制度,2014年建立统一的大病保险制度。

  截止2018年10月底,全省基本医保参保人数5330万人,全省户籍人口参保率98%;城乡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792元,其中财政补助515元;职工医保和基层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3%和70%。医保基金实现可持续运行,基本实现“全民医保”目标

原标题:机构改革后两部门首次参加发布会 落实“关键小事”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浙江机构改革后两部门首次参加发布会 落实“关键小事”

稿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2018-10-30 15:27:00

  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如何提升?基层百姓如何享受医改红利?

  10月30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浙江正在全面推进医共体建设,着眼于补短板、提弱项、抓重点、破难题,解决好事关群众卫生健康的“关键小事”,加快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浙江机构改革后,省卫生健康委、省医疗保障局组建以来,参加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

  让县乡机构成为“一家人”

  破解基层招不进、留不住人难题

  县域医共体改革,被认为是“双下沉、两提升”工作的“升级版”。

  2017年9月,浙江在“双下沉、两提升”基础上,在每个市各选择1个县(市、区)开展县域医共体试点,将其作为推动县域综合医改、补齐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短板的新突破口。

  据了解,试点工作开展以来,11个县(市、区)的39家县级医院、170家乡镇医疗卫生机构整合成27个医共体,实施集团化运营,打开了机构“围墙”、贯通了服务“链条”,提升了基层能力、收获了群众口碑。

  浙江的县域医共体建设,都有哪些特点?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浙江将整合县乡资源,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让县乡机构成为“一家人”

  这就意味着,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实施集团管理、整体运营和连续服务,鼓励社会办医参与,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管理同标同质和服务优质高效。

  此外,人员也能够实现“一盘棋”。县乡医务人员实行统一招聘、集中培训和岗位管理,打破单位、科室、身份限制,实现合理轮岗、有序流动、统筹使用。落实医务人员“县招乡用”政策,招录在县里,工作在乡镇,破解基层招不进、留不住人的难题

  为了激发基层医疗卫生发展活力,县域医共体建设还将落实简政放权。建立由县级党委、政府牵头组建,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的医共体管委会,管委会办公室设在卫生行政部门,转变职能,下放权限,从直接管人、管钱、管事转向统筹履行对医共体的规划、投入和监管。

  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将加强以群众受益为导向的绩效评价考核。制定评价考核体系,把县域就诊率、医疗质量安全、医保基金使用绩效、群众健康改善和满意度等作为核心指标,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医保支付、工资总额以及院长薪酬、任免和奖惩等挂钩,推动医共体更好完成带基层、提能力、促健康的新职责新任务。

  推进医共体建设过程中,浙江还将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建立统一的医共体信息管理系统,推进资源调配、业务经营、质量评价、效益分析等数字化管理,优化服务流程、降低运行成本。

  全省户籍人口参保率98%

  确保抗癌药在全省全面落地

  在推进医共体建设中,医保的作用绝不仅仅是保群众健康,也是促进行医规范和就医有序的重要手段。从浙江实际看,凡是医保改革推进比较快的地方,医疗机构在控成本、降费用、保质量、提效率等方面的效果也都比较好。

  在促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方面,省医疗保障局将统一基本医保制度。加快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纵向统一,推进基本医保市级统筹,缩小省域内医保政策待遇差异;

  加大重大疾病保障力度,稳步提高大病保险待遇水平,逐步扩大大病特殊药品和诊疗项目范围,确保抗癌药在全省全面落地

  完善医保差别化报销政策,进一步拉开县域内外、县与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医保报销比例差距,引导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有效就诊秩序。

  浙江还将按照“以收定支”原则,通过协商谈判,合理确定区域内医共体医保基金总额,建立“结余留用、超支分担”机制,提高医保基金使用绩效,已实行市级统筹的设区市,要将医共体作为一个预算单位合理安排医保基金预算额度。

  对于医共体内住院医疗服务,重点要推开病组点数法,努力做到“同病同价”,引导医共体实现控制医保基金浪费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双重目标。

  据了解,浙江于2001年建立了职工基本医保制度,2003年建立新农合制度,2007年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制度,2014年建立统一的大病保险制度。

  截止2018年10月底,全省基本医保参保人数5330万人,全省户籍人口参保率98%;城乡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792元,其中财政补助515元;职工医保和基层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3%和70%。医保基金实现可持续运行,基本实现“全民医保”目标

原标题:机构改革后两部门首次参加发布会 落实“关键小事”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