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40年印迹|一心一意建品牌 杉杉在优势领域“做到极致”
稿源: 宁波日报   2018-11-05 08:16:40 报料热线:81850000

  人物

  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郑永刚

  公众视线里的郑永刚,至情至性,敢说敢做,是“中国服装界的巴顿将军”。

  从1989年任甬港服装总厂厂长到现在,郑永刚说过很多“大胆”的话,同时用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他和杉杉共进退,创造了中国服装行业的多项“第一”,又在登上顶峰时调转枪口,开辟了锂电池材料的“新战场”,并用实实在在的项目回报阔别多年的家乡。

  他说:“终于可以向家乡父老汇报这些年取得的一些成绩了。”

  他还说:“宁波还没有产生像马云、马化腾、任正非那样的企业家,但宁波的企业家一直在努力,一定不辜负家乡父老的期望!”

  这样的郑永刚,才能傲然地说出“世界第一”,笑着谈论“衣锦还乡”,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大潮中,走出一条独一无二的杉杉之路。

  在巅峰嗅到了危机

  在宁波知名民营企业家中,郑永刚创业不算早。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郑永刚赴任甬港服装总厂厂长,面对的是一个三年换了三任厂长、资不抵债的“烂摊子”。

  旁人避之唯恐不及,郑永刚却很快找到了企业业绩惨淡的症结——这里虽然有先进的生产设备,生产的西装100%出口欧洲,但设备闲置时间太长,高昂的成本致使企业连年亏损。

  郑永刚另辟蹊径,创品牌、做内销,立起了“杉杉西服,争创中国第一名牌”的广告牌,和库存积压的面料、辅料企业联手开发国内市场。他还借了3万元去中央电视台打广告,“杉杉西服,不要太潇洒”的广告语通过电视屏幕迅速传遍全国。

  当时中国的服装企业大部分在做生产,郑永刚却专心做经营;贴牌加工是当时的主流,郑永刚却一心一意建品牌。不同的思考维度,造就了特立独行的杉杉。“我们在上海淮海路店和南京路店里,放了两台滚筒洗衣机,现场洗西装,洗完、晾干后马上穿,围观的上海人目瞪口呆,觉得这个真神了。就这样,我们变成了‘第一名牌’。”郑永刚说。

  1993年至1999年,郑永刚带领杉杉连续七年登上消费者“心目中理想品牌”“实际购买品牌”“购物首选品牌”三项评比的榜首。其间,靠着2200多家专卖店,杉杉构建起完整的市场销售体系;杉杉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开中国服装企业进军资本市场的先河;1998年,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服装生产基地“杉杉工业城”投入使用,将杉杉的“服装帝国”推向了顶峰。

  就在杉杉日益壮大、服装产业蓬勃兴旺的时候,郑永刚却嗅到了危机:“我们要在服装之外找到‘第二曲线’。”

  20年寻梦“上海滩”

  上个世纪末,郑永刚带着杉杉迈出转型的关键一步。

  “消费者已经不再把穿西服视为刚需了,而我们却只会做西服,企业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在转型和升级两条道路中,郑永刚最终选择了前者,他将目光投向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投向了和宁波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紧密合作关系的上海。

  不过,“出走上海”让郑永刚站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面对质疑和责难,郑永刚清醒而坚定:“我们已经完成了资本积累,有条件进入上海,而且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还是一片蓝海,潜力无限。”

  把杉杉总部迁到上海后,郑永刚马上出手,带领杉杉于1999年与鞍山热能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投入锂电新能源负极材料产业化,开启企业转型之路。

  很少有人知道,转型过程中,郑永刚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他曾表示:杉杉进入锂电材料领域的前八年都是亏的,亏得一塌糊涂,放弃这一产业的声音在企业内部不绝于耳。

  所幸,郑永刚顶住了压力,等来了行业爆发期。2007年的苹果手机、2014年的电动汽车,让锂电池从小众产业大步流星踏入时代的前台,也让提前布局的杉杉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材料供应商。今年上半年,杉杉营业收入同比上升11.25%,净利润同比上升37.13%。

  20年寻梦“上海滩”,曾被指责为“疯子”的郑永刚用行动证明了批评者的短视。“民营企业要开拓思维,更要抓住突破点和核心优势。”如今,郑永刚的经历已然成为民营企业转型的范本——找到正确的战略方向,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拥有哪些人才和资源,并最大限度地激发它们。

  回报故里桑梓情

  浮沉商海三十余年,步入职业生涯“下半场”的郑永刚,从冲锋在前的“将军”转变为运筹帷幄的“主帅”。去年7月,他接过了上海市宁波商会会长的旗帜,心怀满满桑梓情,频繁造访宁波、回报故里。

  在宁波,他不止一次地表达对家乡的感恩与热爱——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宁波人,发家于宁波,在宁波度过了大半辈子。虽然公司总部搬迁至上海,但我的根还在这里。”

  “我做过四五个省的投资顾问,时常同当地的政要、企业家讲,宁波有着全国一流的投资环境和政务环境,是一片投资的热土。一旦宁波出现好的投资项目,我会毫不犹豫地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

  “回到宁波做事情,一定要比其他地方更认真、更谨慎。既然来了,我就要做出让家乡人认可的‘优秀作品’!”越是“家大业大”,郑永刚越是不敢放松,在他看来,杉杉的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远未做到极致,定价话语权尚未收归己有。今年,包头的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已开工建设,宁夏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开发、生产、销售基地也列入计划。

  在郑永刚眼中,杉杉新拓展的奥特莱斯综合体、健康医疗、旅游休闲等产业也需要不断迭代,需要更多“野生且有战斗力”的人才提供想法和创意。

  多产业齐头并进、将转型和创新视为灵魂、在优势领域“做到极致”……这是郑永刚数十年如一日不变的准则,更是他对家乡宁波的期许与承诺。

  记者徐展新

原标题:为有沃土 根深杉茂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40年印迹|一心一意建品牌 杉杉在优势领域“做到极致”

稿源: 宁波日报 2018-11-05 08:16:40

  人物

  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郑永刚

  公众视线里的郑永刚,至情至性,敢说敢做,是“中国服装界的巴顿将军”。

  从1989年任甬港服装总厂厂长到现在,郑永刚说过很多“大胆”的话,同时用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他和杉杉共进退,创造了中国服装行业的多项“第一”,又在登上顶峰时调转枪口,开辟了锂电池材料的“新战场”,并用实实在在的项目回报阔别多年的家乡。

  他说:“终于可以向家乡父老汇报这些年取得的一些成绩了。”

  他还说:“宁波还没有产生像马云、马化腾、任正非那样的企业家,但宁波的企业家一直在努力,一定不辜负家乡父老的期望!”

  这样的郑永刚,才能傲然地说出“世界第一”,笑着谈论“衣锦还乡”,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大潮中,走出一条独一无二的杉杉之路。

  在巅峰嗅到了危机

  在宁波知名民营企业家中,郑永刚创业不算早。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郑永刚赴任甬港服装总厂厂长,面对的是一个三年换了三任厂长、资不抵债的“烂摊子”。

  旁人避之唯恐不及,郑永刚却很快找到了企业业绩惨淡的症结——这里虽然有先进的生产设备,生产的西装100%出口欧洲,但设备闲置时间太长,高昂的成本致使企业连年亏损。

  郑永刚另辟蹊径,创品牌、做内销,立起了“杉杉西服,争创中国第一名牌”的广告牌,和库存积压的面料、辅料企业联手开发国内市场。他还借了3万元去中央电视台打广告,“杉杉西服,不要太潇洒”的广告语通过电视屏幕迅速传遍全国。

  当时中国的服装企业大部分在做生产,郑永刚却专心做经营;贴牌加工是当时的主流,郑永刚却一心一意建品牌。不同的思考维度,造就了特立独行的杉杉。“我们在上海淮海路店和南京路店里,放了两台滚筒洗衣机,现场洗西装,洗完、晾干后马上穿,围观的上海人目瞪口呆,觉得这个真神了。就这样,我们变成了‘第一名牌’。”郑永刚说。

  1993年至1999年,郑永刚带领杉杉连续七年登上消费者“心目中理想品牌”“实际购买品牌”“购物首选品牌”三项评比的榜首。其间,靠着2200多家专卖店,杉杉构建起完整的市场销售体系;杉杉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开中国服装企业进军资本市场的先河;1998年,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服装生产基地“杉杉工业城”投入使用,将杉杉的“服装帝国”推向了顶峰。

  就在杉杉日益壮大、服装产业蓬勃兴旺的时候,郑永刚却嗅到了危机:“我们要在服装之外找到‘第二曲线’。”

  20年寻梦“上海滩”

  上个世纪末,郑永刚带着杉杉迈出转型的关键一步。

  “消费者已经不再把穿西服视为刚需了,而我们却只会做西服,企业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在转型和升级两条道路中,郑永刚最终选择了前者,他将目光投向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投向了和宁波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紧密合作关系的上海。

  不过,“出走上海”让郑永刚站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面对质疑和责难,郑永刚清醒而坚定:“我们已经完成了资本积累,有条件进入上海,而且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还是一片蓝海,潜力无限。”

  把杉杉总部迁到上海后,郑永刚马上出手,带领杉杉于1999年与鞍山热能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投入锂电新能源负极材料产业化,开启企业转型之路。

  很少有人知道,转型过程中,郑永刚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他曾表示:杉杉进入锂电材料领域的前八年都是亏的,亏得一塌糊涂,放弃这一产业的声音在企业内部不绝于耳。

  所幸,郑永刚顶住了压力,等来了行业爆发期。2007年的苹果手机、2014年的电动汽车,让锂电池从小众产业大步流星踏入时代的前台,也让提前布局的杉杉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材料供应商。今年上半年,杉杉营业收入同比上升11.25%,净利润同比上升37.13%。

  20年寻梦“上海滩”,曾被指责为“疯子”的郑永刚用行动证明了批评者的短视。“民营企业要开拓思维,更要抓住突破点和核心优势。”如今,郑永刚的经历已然成为民营企业转型的范本——找到正确的战略方向,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拥有哪些人才和资源,并最大限度地激发它们。

  回报故里桑梓情

  浮沉商海三十余年,步入职业生涯“下半场”的郑永刚,从冲锋在前的“将军”转变为运筹帷幄的“主帅”。去年7月,他接过了上海市宁波商会会长的旗帜,心怀满满桑梓情,频繁造访宁波、回报故里。

  在宁波,他不止一次地表达对家乡的感恩与热爱——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宁波人,发家于宁波,在宁波度过了大半辈子。虽然公司总部搬迁至上海,但我的根还在这里。”

  “我做过四五个省的投资顾问,时常同当地的政要、企业家讲,宁波有着全国一流的投资环境和政务环境,是一片投资的热土。一旦宁波出现好的投资项目,我会毫不犹豫地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

  “回到宁波做事情,一定要比其他地方更认真、更谨慎。既然来了,我就要做出让家乡人认可的‘优秀作品’!”越是“家大业大”,郑永刚越是不敢放松,在他看来,杉杉的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远未做到极致,定价话语权尚未收归己有。今年,包头的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已开工建设,宁夏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开发、生产、销售基地也列入计划。

  在郑永刚眼中,杉杉新拓展的奥特莱斯综合体、健康医疗、旅游休闲等产业也需要不断迭代,需要更多“野生且有战斗力”的人才提供想法和创意。

  多产业齐头并进、将转型和创新视为灵魂、在优势领域“做到极致”……这是郑永刚数十年如一日不变的准则,更是他对家乡宁波的期许与承诺。

  记者徐展新

原标题:为有沃土 根深杉茂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