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证券交易所连续发布科创板相关业务规则和配套指引,明确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交易等环节的主要制度安排,为优质科技企业提供更灵活弹性的上市要求。从这些见诸报端的指引和上市规则看,三类科技创新企业将获得优先推荐,而其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营业总收入的比例不得低于15%。
关于科技企业的认定,科技部门有一系列认定门槛,例如自主知识产权情况、研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数量、高新技术产品及服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重等指标。去年8月,《华夏时报》统计了国内41个城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其中25个城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千家。宁波排在第19位,有1479家高新技术企业;而排名前五的北京、深圳、广州、上海和苏州分别有20297家、10988家、8700家、7642家和4469家;杭州有2844家高新技术企业,居全国城市第八。
显然,从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上看,宁波的排名不算靠前,这也制约了我市科创板预选企业的家数。那么,在科技引领一座城市发展的当下,在全国大中城市纷纷逐鹿科创板之际,宁波该如何急起直追,向第一梯队靠拢呢?
笔者认为,宁波中小科技企业数量众多,当务之急是聚焦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佼佼者,创造条件让这个群体率先脱颖而出,培育和打造一批“瞪羚企业”(这是银行对成长性好、具有跳跃式发展态势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一种通称),从而晋级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首先,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后备军”动能澎湃。去年,我市新增197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一;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97.7亿元,同比增长28.9%;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815.7亿元,同比增长19.8%。
其次,从宁波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规律看,很多是由中小科技企业“进阶”而来。截至目前,宁波已有近4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进阶”为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的两成以上。
第三,“瞪羚企业”往往是上市后备军。2012年3月,我市首次确定将100家左右企业纳入“高成长计划”进行重点扶持,随后又从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遴选125家企业,列入“瞪羚企业”首批培育计划。目前,美康生物、宁波高发、舜宇光学等“瞪羚企业”已成功上市。
在目前的科技创新环境下,为让更多的“瞪羚企业”加速涌现,宁波还要在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是以“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为抓手,坚定不移实施“科技争投”三年攻坚行动。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洗礼,宁波科技创新已经从1.0跟踪模仿阶段、2.0产品应用端集成创新阶段,逐步向3.0关键核心原创+并跑领跑阶段迈进。在这个重要关口,宁波要充分发挥广大中小科技企业的作用,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带动上下游产业在关键领域实现自主创新。力争经过三年努力,使全社会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创新指标在2017年基础上实现倍增。
二是要充分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作用,打造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优良环境。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其快速发展遭遇的最大瓶颈之一是资金问题。近几年,宁波先后出台并实施了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科技信贷风险池等,助力这些种子企业快速成长为业内的“瞪羚企业”。下一步,我市在金融支持、知识产权保护、应用型技术人才引进等方面还要继续发力,为培育和打造“瞪羚企业”添砖加瓦。比如,用好全国唯一的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政策优势,为科技企业的首台(套)产品和市场开拓保驾护航。
三是紧盯科创板上市的要求,在一些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根据上交所的业务规则,科创板保荐人要优先推荐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企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企业。聚焦这三大领域,宁波相关科技企业要制订发展规划,通过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带动企业超常规发展,早日“进阶”为高新技术企业。
俞永均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