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记者陈敏 沈莉萍 通讯员王锋 姚璐璐)今年4月15日-21日是第25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本次宣传周主题为“科学抗癌,预防先行”。根据宁波市疾控中心慢性病监测系统数据显示:慢性病已经成为宁波居民的最主要死因,其中肿瘤成为慢性病死亡的第一大死因。
2018年宁波市恶性肿瘤发病前五位依次为肺癌、甲状腺癌、结直肠肛门癌、胃癌和乳腺癌。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
报告发病率随年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30岁后肿瘤报告发病率上升迅速。死亡的前五位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肛门癌和胰腺癌,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
但随着近年来肿瘤早诊早治及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宁波市恶性肿瘤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
“癌症是可防可控的。”采访中,有关专家告诉记者,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一个人从出生到85岁,患癌的风险高达36%。不过,世界卫生组织提出,1/3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1/3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1/3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现实中,很多人想知道自己有没有患上癌症,就去做一个肿瘤指标物检测,检测正常的便以为万事大吉,不正常的便如临大敌。对此,医生说,这是很多老百姓对“肿瘤指标物”的误解,过分或者只看重肿瘤标志物,而忽视了相应的形态学检查(如影像学、内镜等)。鄞州的陈先生就是其中一个。
陈先生家有消化道癌家族史,3年前父亲查出患肠癌,去年叔叔查出胃癌。胃部一直不适的陈先生便于去年到医院做了肿瘤指标物检测,检查显示正常。可是仅仅前不久,陈先生却被查出患了胃癌。医生解释说,不是所有人对肿瘤标志物都敏感,通俗点说就是,不是所有人得肿瘤后,肿瘤标志物都会升高。很不幸,陈先生就是其中一员,半年前的检查,被不升高的肿瘤标志物“骗”了过去,所以并没反映出实际的体内肿瘤情况。
医生提醒说,肿瘤标志物只是辅助诊断的方法之一,而且存在标记物检测敏感性或特异性低等造成漏诊的情况,一定要结合B超、CT、核磁共振等相关影像学检查和内窥镜检查来综合评估才更科学。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