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扶贫路上)
中国宁波网记者黄合
“就这样,我们一起走过了第一个365天”。
凌晨,“80后”扶贫干部徐炜更新了自己的朋友圈,在打下上述几个字的同时,内心却百转千回。
去年4月25日晚,他话别家人同事,从宁波抵达兴义万峰林机场,到黔西南州兴义市从事东西部扶贫协作,参与脱贫攻坚。
那一天,他在一个APP上更新了自己的第一篇日志,有图片,有文字,有背景音乐。一年之中,这个命名为“黔尘影事”的网上日志,已写完了18篇。
他说,如果说,脱贫攻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么在这场战争中每一位冲锋陷阵或甘居幕后的都是将士。
自己做的,就是将一年的磨砺和成长一点点记录下来:送走的几位挂职结束的战友、调研走过的村镇家访过的群众、亲手推进过的扶贫项目……点点滴滴,滴水穿石。
“从原先的一窍不通,逐渐熟悉了项目资金管理、人才交流、产业合作、劳务协作和教育卫生科技帮扶等东西部扶贫协作各项工作,我们也从新兵逐步成长为合格的战士。”徐炜说。
(挑灯夜战的办公室)
责任在肩,使命光荣。
当前,距离党中央提出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目标,时间已越来越近,精准脱贫攻坚战已经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
对于这些宁波脱贫攻坚路上奋斗的干部来说,自己能够做的,就是跨越万水千山,扎根“第二故乡”,为对口地区做好看得见的实事,为贫困家庭送去看得见的温暖。
在徐炜的日志中,记录着一年扶贫路上的点滴细节。
了解到兴义“大红袍”橘、“海子梨”等特色水果产业的发展困境后,他们在调研后将其纳入了宁波对口帮扶项目申报计划,为该项目争取到200万元帮扶资金,专门支持联栋育苗大棚等建设;
为了达到“扶贫先扶志”的目的,他们组织当地党政干部赴浙江省委党校四明山分校、余姚梁弄横坎头村、鄞州区湾底村、奉化区滕头村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业务培训;
通过“党支部+平台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采取入股分红、二次收益分配、带动就业、技术培训等方式,确保项目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链接;
扶贫干部有人的子女年幼需要陪伴,有人的爱人生病需要照顾,有人的父母接连生病住院,但大家都用品质和牺牲来实践……
“经常有两边的朋友问我:在这里生活还习不习惯,吃不吃的惯?一年了,我也习惯了吃辣吃苞谷饭,爱上了素汤和蘸水,也感受到了黔西南干部群众在参与脱贫攻坚中付出的艰辛和汗水!”徐炜说。
(当地特色牛肉汤)
只是,有的时候,他也会忍不住想家。
他将自己年幼女儿的照片加进日志里,也放在了自己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新闻多一点
据统计,过去一年间,宁波以服务中心大局为根本任务,自觉扛起扶贫协作的政治责任,连续选派1026名干部人才赴对口支援帮扶、省内山海协作地区包括黔西南、延边、丽水、衢州、新疆、青海、西藏、重庆等地助力脱贫发展,将中央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落实到底。
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宁波始终坚持多级遴选、好中选优,以优秀年轻干部为重点,将“最能打”的干部人才派到扶贫一线,去年就在全省率先出台《东西部扶贫协作挂职干部人才管理办法(试行)》,全力锻造东西部扶贫协作铁军队伍。
同时,宁波确立了以实干实绩为用人导向,对帮扶人才在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截至今年4月,9名援外干部得到提拔使用,56名人才专业技术职务得到晋升。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