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阿姨半年投30万想赚高额利息 结果血本无归!
稿源: 宁波晚报   2019-05-16 20:18:05报料热线:81850000

  一个储户3次存款被骗了30多万元,一个金融公司为了非法吸储居然造假32本房产证

  昨天,海曙公安分局经侦大队民警通报了两起经济犯罪案件,提醒投资者别相信天上会掉馅饼,不要轻易投资,金融公司不要涉足非法P2P业务,以免害人害己。

  储户:3次存款被骗30多万

  高塘社区的王阿姨去年刚刚退休,儿子女儿也挺出息的,不用她操心,她和老伴常常到周边逛逛。

  去年3月份,她去公园晒太阳,发现公园门口搭着棚子,棚子下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两张桌子,三四个小伙子、小姑娘的嘴巴很甜。

  王阿姨看他们穿着干净,讲着标准的宁波话,于是靠了前去。一个小伙子对她说,他们存钱的利息比银行高,而且很安全。小伙子让王阿姨少存一点,怕她存多了会担心,还请她去公司参观,这让王阿姨很暖心。

  第二天早上,王阿姨如约来到位于中山路的那家公司,不仅感受到细微的招待,而大屏幕播放着公司业务情况,让王阿姨觉得“安全、可靠”,当天就签订合同存入5万元。

  三个月后,王阿姨得了1500元利息,她觉得足够卖菜钱了,之后她继续存入15万元的“季度宝”。有一次,那个小伙子对王阿姨说,公司回馈老客户,如果再次存款,利率可提高4个点。这次,王阿姨把原本20万加上应急用的10万元全部投入。

  没想到的是,一个月后,这家公司倒闭了,原本满嘴“阿姨长、阿姨短”的小伙子,告诉王阿姨他的钱也亏进去了,之后他的电话再也打不进去了。

  公司:造假32本房产证应付

  海曙公安分局资料显示,有的金融企业开始不是经营P2P非法吸储的,而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宁波本地的一家金融企业,一开始做金融中介,提供一些小额借贷的业务,之后开始涉足了P2P业务,到事发时已经开了十几年。

  这家金融公司的负责人说,原本做些小额贷款,按照需求方来找资金,资金流自己可以掌控,日子过得无惊无险。五六年前,同行纷纷“转型”做起P2P,他感觉个个都是风生水起的,两年前开始尝试地做起了P2P业务。

  让他想不到的是,凭借他在圈里的老关系,很快就有了一批资金到位。他立刻根据项目进行“投资”,客户对他很放心,他也觉得很有面子。没想到后来就刹不住了,尽管钱像滚雪球一样变多了,但是这个雪球已经不是他能控制的,而是“拆东墙补西墙”推着他走,最后只能抱着侥幸心理继续滚雪球。

  为了给投资人造成假象,这家公司伪造了32本房屋产权证,还伪造身份证来虚构借款人。同时,为了能快速吸储,不断强化自己是家十几年历史的金融公司,他们还不断提高自己的“财富形象”,公司的运营费用高达1亿元,而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占吸储资金的比例比较大。

  警方:他们花的都是投资者的钱

  据了解,去年,海曙公安分局经侦大队受理经济犯罪案件38起,立案33起,涉案金额8.5亿元,挽回经济损失4373余万元,打击处理125人,集资类案件涉案金额12.54亿元,打击处理人数102人。由此可见,非法吸收公众储蓄行为是重灾区。

  为了骗取更多的人参与集资,非法集资人在集资初期往往按时足额兑现承诺本息,而且大多通过注册合法的公司或企业,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开展创业创新等幌子,编造各种虚假项目。

  海曙经侦大队吴警官说,有些业务员利用亲情、地缘关系,编造自己获得高额回报的谎言,拉拢亲朋、同学或邻居加入,使参与人员迅速蔓延,集资规模不断扩大。当前民间投融资中介机构、P2P网络借贷、农民合作社、房地产、私募基金等领域是非法集资的重灾区。

  吴警官表示,金融公司不仅请明星代言、名人站台,还会通过社会捐赠等方式,制造虚假声势,提高公众的好感度,投资者要擦亮眼睛,避免上当受骗,“别相信天上会掉馅饼,他们花的都是投资者口袋里的钱”。

  记者 张贻富 通讯员 董蓉芳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阿姨半年投30万想赚高额利息 结果血本无归!

稿源: 宁波晚报 2019-05-16 20:18:05

  一个储户3次存款被骗了30多万元,一个金融公司为了非法吸储居然造假32本房产证

  昨天,海曙公安分局经侦大队民警通报了两起经济犯罪案件,提醒投资者别相信天上会掉馅饼,不要轻易投资,金融公司不要涉足非法P2P业务,以免害人害己。

  储户:3次存款被骗30多万

  高塘社区的王阿姨去年刚刚退休,儿子女儿也挺出息的,不用她操心,她和老伴常常到周边逛逛。

  去年3月份,她去公园晒太阳,发现公园门口搭着棚子,棚子下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两张桌子,三四个小伙子、小姑娘的嘴巴很甜。

  王阿姨看他们穿着干净,讲着标准的宁波话,于是靠了前去。一个小伙子对她说,他们存钱的利息比银行高,而且很安全。小伙子让王阿姨少存一点,怕她存多了会担心,还请她去公司参观,这让王阿姨很暖心。

  第二天早上,王阿姨如约来到位于中山路的那家公司,不仅感受到细微的招待,而大屏幕播放着公司业务情况,让王阿姨觉得“安全、可靠”,当天就签订合同存入5万元。

  三个月后,王阿姨得了1500元利息,她觉得足够卖菜钱了,之后她继续存入15万元的“季度宝”。有一次,那个小伙子对王阿姨说,公司回馈老客户,如果再次存款,利率可提高4个点。这次,王阿姨把原本20万加上应急用的10万元全部投入。

  没想到的是,一个月后,这家公司倒闭了,原本满嘴“阿姨长、阿姨短”的小伙子,告诉王阿姨他的钱也亏进去了,之后他的电话再也打不进去了。

  公司:造假32本房产证应付

  海曙公安分局资料显示,有的金融企业开始不是经营P2P非法吸储的,而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宁波本地的一家金融企业,一开始做金融中介,提供一些小额借贷的业务,之后开始涉足了P2P业务,到事发时已经开了十几年。

  这家金融公司的负责人说,原本做些小额贷款,按照需求方来找资金,资金流自己可以掌控,日子过得无惊无险。五六年前,同行纷纷“转型”做起P2P,他感觉个个都是风生水起的,两年前开始尝试地做起了P2P业务。

  让他想不到的是,凭借他在圈里的老关系,很快就有了一批资金到位。他立刻根据项目进行“投资”,客户对他很放心,他也觉得很有面子。没想到后来就刹不住了,尽管钱像滚雪球一样变多了,但是这个雪球已经不是他能控制的,而是“拆东墙补西墙”推着他走,最后只能抱着侥幸心理继续滚雪球。

  为了给投资人造成假象,这家公司伪造了32本房屋产权证,还伪造身份证来虚构借款人。同时,为了能快速吸储,不断强化自己是家十几年历史的金融公司,他们还不断提高自己的“财富形象”,公司的运营费用高达1亿元,而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占吸储资金的比例比较大。

  警方:他们花的都是投资者的钱

  据了解,去年,海曙公安分局经侦大队受理经济犯罪案件38起,立案33起,涉案金额8.5亿元,挽回经济损失4373余万元,打击处理125人,集资类案件涉案金额12.54亿元,打击处理人数102人。由此可见,非法吸收公众储蓄行为是重灾区。

  为了骗取更多的人参与集资,非法集资人在集资初期往往按时足额兑现承诺本息,而且大多通过注册合法的公司或企业,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开展创业创新等幌子,编造各种虚假项目。

  海曙经侦大队吴警官说,有些业务员利用亲情、地缘关系,编造自己获得高额回报的谎言,拉拢亲朋、同学或邻居加入,使参与人员迅速蔓延,集资规模不断扩大。当前民间投融资中介机构、P2P网络借贷、农民合作社、房地产、私募基金等领域是非法集资的重灾区。

  吴警官表示,金融公司不仅请明星代言、名人站台,还会通过社会捐赠等方式,制造虚假声势,提高公众的好感度,投资者要擦亮眼睛,避免上当受骗,“别相信天上会掉馅饼,他们花的都是投资者口袋里的钱”。

  记者 张贻富 通讯员 董蓉芳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