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这个妈妈带残疾亲儿子搬家 留出大房子给继子当婚房
稿源: 宁波晚报   2019-05-30 19:22:43报料热线:81850000

  20多年来,您从一个年轻的妈妈变成了半百老人,虽然我们不是您亲生的,但是我们在您无微不至的照顾下茁壮成长,您把最好的时光给了我们,给了我们美好的一切。妈妈,我们爱您……

  陈华波哽咽着读完这条约300余字的短信,字里行间流露出他们姐弟三人对继母王爱琴的感恩之情。

  日前,大榭街道举办“TA说,妈妈听”活动,来自海文社区的一户特殊六口之家分享的慈爱故事,让在场每个人都泪眼婆娑。

  养着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整整32年

  “太不容易了!”在大榭开发区海文社区居委会干部和居民眼里,社区楼群组长54岁的王爱琴是一位好母亲。

  整整32年,王爱琴养着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患有脑瘫的儿子磊磊,一日三餐要喂,拉屎拉尿要帮,天热了要赶蚊子,天冷了要盖被子,从未有过抱怨。

  每天超过一半的时间,她必须陪在儿子的身边。而在家里待了几十年的磊磊,因为每天按时洗脸刷牙、勤换衣服,整个人看起来干净清爽。

  王爱琴和磊磊 通讯员供图

  “磊磊智力是正常的,只是语言能力和活动能力受限,其实他挺聪明的,什么都知道,就是很难说话,控制不了动作。”王爱琴说。正是母子俩“心有灵犀”,磊磊用自己特殊的肢体语言表达每一个想法,外人看不懂,王爱琴马上就能理解。

  “妈妈好吗?”王爱琴问。“妈妈好,一辈子都不想离开妈妈。”磊磊不能说话不能控制自己的动作,看似样子有些夸张,却能让人感受到爱和温暖。

  身患残疾的他乐观、懂事,见妈妈很累了,会努力逗她开心。听到别人问“你爱不爱妈妈”,磊磊会红着脸飞快地在妈妈脸上亲一口。

  在母爱的呵护下,如今的磊磊生活快乐。他喜欢看电视,会熟练地转换频道并从电视上学汉字、识数,还会发手机短信,他最喜欢看新闻和名著改编的电视剧。

  22来年,母爱平分给所有孩子

  磊磊10岁时,王爱琴的前夫病逝了。命运多舛的她独自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后来,她重新组建家庭,现在的丈夫带着3个孩子与她再婚,成了“特殊”的六口之家。原本不富裕的家,负担更重了。虽然生活艰苦,但在这个家庭,王爱琴把母爱平分给了所有孩子。

  继子陈华波回忆,他4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带着他们姐弟三人生活。1997年正月的一天里,一位陌生的阿姨出现在姐弟三人的面前,面对突然发生的生活变化,年幼的他感到十分紧张。

  “当时她微笑看着我们,向我们问好,但是我们几个躲在父亲的背后默默不作声。”他笑着回忆道,“因为年龄小,而且在电视上看到很多继母都是心肠歹毒的,所以一开始心理上对新‘妈妈’有点排斥。”

  后来,他慢慢地发现眼前的继母并没有电视上演的那么坏,反而待他们如亲生孩子一样,嘘寒问暖,关心备至:

  吃饭时,总是把好的、新鲜的往他们碗里夹;

  冬天时,总是叮嘱穿暖衣服,前后仔细检查一遍才出门;

  下雨时,总会准时出现在校门口,撑伞接他们放学回家……

  自然而然,孩子们对这个继母产生了依赖感。一个偶然的机会,“妈妈”这个词被陈华波顺口叫了出来,这一声“妈妈”让期待已久的王爱琴兴奋了好久。

  在陈华波记忆中,小时候的家里并不富裕,这位勤劳的妈妈与父亲苦心经营着一个菜场小摊,早上3点起床炸油豆腐、做烤麸等,然后运到菜场去卖,中午时候又赶回家为孩子准备午饭,每天都很忙碌,却不说一句苦或累。

  那时候,家中还背了许多外债,但经济上的巨大压力并没有让王爱琴忽视孩子们的学习教育。她始终很重视陈华波姐弟三人的学习情况,对他们说的最多一句话是:“你们一定要好好读书,只要你们能考上高中、大学,就算再辛苦,花再多的钱我们也会供你们去读书。

  尽管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女,但是王爱琴心中一直刻着一句话,“人心都是肉长的,我对他们好,他们肯定也会对我好”,陈华波也一直记着母亲的教诲,努力读书直至大学毕业,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后来陈华波成家了,妈妈和磊磊搬到简单装修的小房子去住,把大房子留给他当婚房

  兄弟俩的感情胜似亲兄弟

  王爱琴的细心呵护也换来了陈华波姐弟三人的真诚相待,他们帮助父母分担家务。

  他们从来不嫌弃磊磊这位特殊的大哥,陈华波更是主动帮助父母照顾哥哥:

  哥哥想上厕所了,就抱他进厕所;

  知道哥哥爱干净,夏天炎热容易出汗,就抱着哥哥到浴室帮他洗澡……

  直到如今,虽然陈华波有了自己的家庭,但是依旧在帮忙照顾哥哥,还教会哥哥使用智能手机、微信交流。二十年来始终如一,兄弟俩感情特别深厚。

  2016年,陈华波在婚礼现场准备了一个特别的礼物,当着所有到场来宾的面对妈妈深情表白:“您的一生奉献给了我们姐弟四人,填补了我们儿时憧憬的母爱,我们慢慢长大,妈妈却渐渐变老,我很感谢您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这个家不能缺少您。”

  坚强朴实的王爱琴,用她纯洁、厚实的母爱,不分亲疏,一直滋润儿女心田。她像一把伞,为儿女们遮风挡雨,无怨无悔。正如陈华波在感谢信的最后写道:“柴米油盐,喜怒哀乐,百味人生,母亲永远在最熟悉的街角等我,感谢一路上有母亲的陪伴。”

  记者 樊莹 通讯员 吴志庆 胡凌瀚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这个妈妈带残疾亲儿子搬家 留出大房子给继子当婚房

稿源: 宁波晚报 2019-05-30 19:22:43

  20多年来,您从一个年轻的妈妈变成了半百老人,虽然我们不是您亲生的,但是我们在您无微不至的照顾下茁壮成长,您把最好的时光给了我们,给了我们美好的一切。妈妈,我们爱您……

  陈华波哽咽着读完这条约300余字的短信,字里行间流露出他们姐弟三人对继母王爱琴的感恩之情。

  日前,大榭街道举办“TA说,妈妈听”活动,来自海文社区的一户特殊六口之家分享的慈爱故事,让在场每个人都泪眼婆娑。

  养着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整整32年

  “太不容易了!”在大榭开发区海文社区居委会干部和居民眼里,社区楼群组长54岁的王爱琴是一位好母亲。

  整整32年,王爱琴养着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患有脑瘫的儿子磊磊,一日三餐要喂,拉屎拉尿要帮,天热了要赶蚊子,天冷了要盖被子,从未有过抱怨。

  每天超过一半的时间,她必须陪在儿子的身边。而在家里待了几十年的磊磊,因为每天按时洗脸刷牙、勤换衣服,整个人看起来干净清爽。

  王爱琴和磊磊 通讯员供图

  “磊磊智力是正常的,只是语言能力和活动能力受限,其实他挺聪明的,什么都知道,就是很难说话,控制不了动作。”王爱琴说。正是母子俩“心有灵犀”,磊磊用自己特殊的肢体语言表达每一个想法,外人看不懂,王爱琴马上就能理解。

  “妈妈好吗?”王爱琴问。“妈妈好,一辈子都不想离开妈妈。”磊磊不能说话不能控制自己的动作,看似样子有些夸张,却能让人感受到爱和温暖。

  身患残疾的他乐观、懂事,见妈妈很累了,会努力逗她开心。听到别人问“你爱不爱妈妈”,磊磊会红着脸飞快地在妈妈脸上亲一口。

  在母爱的呵护下,如今的磊磊生活快乐。他喜欢看电视,会熟练地转换频道并从电视上学汉字、识数,还会发手机短信,他最喜欢看新闻和名著改编的电视剧。

  22来年,母爱平分给所有孩子

  磊磊10岁时,王爱琴的前夫病逝了。命运多舛的她独自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后来,她重新组建家庭,现在的丈夫带着3个孩子与她再婚,成了“特殊”的六口之家。原本不富裕的家,负担更重了。虽然生活艰苦,但在这个家庭,王爱琴把母爱平分给了所有孩子。

  继子陈华波回忆,他4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带着他们姐弟三人生活。1997年正月的一天里,一位陌生的阿姨出现在姐弟三人的面前,面对突然发生的生活变化,年幼的他感到十分紧张。

  “当时她微笑看着我们,向我们问好,但是我们几个躲在父亲的背后默默不作声。”他笑着回忆道,“因为年龄小,而且在电视上看到很多继母都是心肠歹毒的,所以一开始心理上对新‘妈妈’有点排斥。”

  后来,他慢慢地发现眼前的继母并没有电视上演的那么坏,反而待他们如亲生孩子一样,嘘寒问暖,关心备至:

  吃饭时,总是把好的、新鲜的往他们碗里夹;

  冬天时,总是叮嘱穿暖衣服,前后仔细检查一遍才出门;

  下雨时,总会准时出现在校门口,撑伞接他们放学回家……

  自然而然,孩子们对这个继母产生了依赖感。一个偶然的机会,“妈妈”这个词被陈华波顺口叫了出来,这一声“妈妈”让期待已久的王爱琴兴奋了好久。

  在陈华波记忆中,小时候的家里并不富裕,这位勤劳的妈妈与父亲苦心经营着一个菜场小摊,早上3点起床炸油豆腐、做烤麸等,然后运到菜场去卖,中午时候又赶回家为孩子准备午饭,每天都很忙碌,却不说一句苦或累。

  那时候,家中还背了许多外债,但经济上的巨大压力并没有让王爱琴忽视孩子们的学习教育。她始终很重视陈华波姐弟三人的学习情况,对他们说的最多一句话是:“你们一定要好好读书,只要你们能考上高中、大学,就算再辛苦,花再多的钱我们也会供你们去读书。

  尽管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女,但是王爱琴心中一直刻着一句话,“人心都是肉长的,我对他们好,他们肯定也会对我好”,陈华波也一直记着母亲的教诲,努力读书直至大学毕业,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后来陈华波成家了,妈妈和磊磊搬到简单装修的小房子去住,把大房子留给他当婚房

  兄弟俩的感情胜似亲兄弟

  王爱琴的细心呵护也换来了陈华波姐弟三人的真诚相待,他们帮助父母分担家务。

  他们从来不嫌弃磊磊这位特殊的大哥,陈华波更是主动帮助父母照顾哥哥:

  哥哥想上厕所了,就抱他进厕所;

  知道哥哥爱干净,夏天炎热容易出汗,就抱着哥哥到浴室帮他洗澡……

  直到如今,虽然陈华波有了自己的家庭,但是依旧在帮忙照顾哥哥,还教会哥哥使用智能手机、微信交流。二十年来始终如一,兄弟俩感情特别深厚。

  2016年,陈华波在婚礼现场准备了一个特别的礼物,当着所有到场来宾的面对妈妈深情表白:“您的一生奉献给了我们姐弟四人,填补了我们儿时憧憬的母爱,我们慢慢长大,妈妈却渐渐变老,我很感谢您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这个家不能缺少您。”

  坚强朴实的王爱琴,用她纯洁、厚实的母爱,不分亲疏,一直滋润儿女心田。她像一把伞,为儿女们遮风挡雨,无怨无悔。正如陈华波在感谢信的最后写道:“柴米油盐,喜怒哀乐,百味人生,母亲永远在最熟悉的街角等我,感谢一路上有母亲的陪伴。”

  记者 樊莹 通讯员 吴志庆 胡凌瀚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