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456名知青50年后宁波再聚首:我们痛苦但顽强乐观地生存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6-07 07:37:58报料热线:81850000

  时至今日,69岁的钱惠芬仍记得50年前的那天,随着火车汽笛声的响起,车内车外哭声一片的画面。4天后,她和同学们在黑龙江虎林市迎春火车站下车,随后又一路颠簸,于半夜到达位于雁窝岛上的八五三农场。在那里,她度过了11年的知青岁月。

  就在不久前,宁波知青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十一团五十周年大聚会在奉化岩头村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456位知青荒友(在北大荒插队知青的自称)热泪齐聚,回忆那段难以忘却的风雨故事。

  宁波老知青50年后再聚首,左一是钱惠芬。

  ●现场

  456位知青再续前缘

  5月18日上午8点,9辆大巴车抵达奉化岩头。老知青们立即下车列队拍摄合影,456人身穿这次纪念活动精心定制的T恤,场面蔚为壮观。昔日风华正茂,如今年届古稀、两鬓染霜,每个人的脸上都刻下了岁月留下的痕迹。

  会场内,组织者们早已提前布置好。台上挂着两面旗,一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十一团旗,50年前他们成为了这旗帜下的兵团战士;另一面上写着“八五三宁波知青荒友联谊会”。

  知青们在八五三农场挥洒自己的青春。(资料图片)

  9点20分,纪念大会开始,全体齐声合唱《歌唱祖国》,几位组织者先后上台发言。50年前,600余名宁波知青分两批离开故乡远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21团,开始了青春的跋涉,从此在莽莽黑土地上留下了宁波知青的身影和足迹。时隔半世纪,知青们又重聚在一起,参加这不同异常的纪念活动,除了定居在宁波的知青,黑龙江、北京、上海、四川、广州等地的知青也纷纷赶来赴会。

  相聚并不易,荒友们有的几十年不曾谋面,有的多年杳无音讯。一营十二连的战友陈依萍因骨折经历两次手术,但仍拄着拐杖蹒跚走来。本次活动中最年长者是已经87岁高龄的孟庆丰,他在女儿的陪同下也特意赶来。

  大会发言结束后,各位荒友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悦耳的大合唱及男女声独唱,优美的柔力球表演,动听的萨克斯、口琴、笛子独奏,奔放的舞蹈……精心编排的演出令人陶醉。

  据八五三宁波知青荒友联谊会秘书长方丽华介绍,联谊会自2012年4月成立以来,当年10月就编辑发送800本《八五三宁波知青荒友名录》;编辑出版《八五三记忆·宁波篇》;在宁波知青博物馆设置“八五三农场展厅”;完成“21团屯垦戌边50周年纪念章”设计、定制工作等。

  ●回忆

  难忘北大荒

  “忘不了南山坡下,我们伐木造材为营房建设奉献出棵棵栋梁,采石场上,我们挥舞大锤让顽石变成块块房基;忘不了毙马沟中我们栽下的行行果树,大食堂里我们满怀豪情的欢歌笑语;忘不了淳朴善良的老职工给予我们的无私关爱,老连长父兄般的帮助教育;忘不了啊,忘不了那绿茵茵的苗圃地,还有那条清澈见底静静流淌的小清河,给我们留下多少甜美的回忆。”这场跨越半世纪的聚会让荒友们仿佛回到了那年那天。知青们感慨地说:“广阔天地里,我们痛苦但顽强乐观地生存。”

  卖鱼记

  时隔多年后钱惠芬才知道,她离开后,母亲流着眼泪在家躺了一天,不吃不喝。3000多公里外,19岁的长女被分到了打渔队里,条件想象不到的艰苦。

  说来也巧,临行前母亲在钱惠芬的行囊里放了一把梭子,好让她到时候给自己织几个袋子装东西。谁知这项技能到了打渔队里,让钱惠芬意外地成了织网能手。队里规定,每人要在6天内织出一张15000眼的网,她只要一天半就能完工。

  可除了织网,钱惠芬和大部分同学一样,样样不会,样样从头学。半夜2点起床,揉面、发面、蒸包子,第一笼包子要在4点前出锅,好让上早班的同志吃口热乎的。5月的雁窝岛还是很冷,河面上的冰水刚化开。半夜要从热乎乎的被窝里出来,也只能靠咬牙坚持。

  东北的捕鱼情况完全不同于南方,雁窝岛的冬季是打鱼卖鱼的好季节。捕来的活鱼一上冰道就成速冻的了。在零下四十多度的三九寒天里,鱼儿的品种多,个头大,这也是他们打鱼队最忙碌的时候。

  可到了夏天,情况就不那么乐观了。钱惠芬记得那是1974年的夏天,频繁下雨使得打渔队到营部的路成了泥泞路,车轮子陷进泥坑里是常有的事。她走在这样的路上也是摇摇摆摆,浅一脚深一脚,在泥浆路中经常会找不到鞋。

  在这样的天气里,捕上来的嘎子鱼若卖不出去的话就要腐烂变质,连长张英仁和钱惠芬不得不撑船到场部吆喝卖鱼。钱惠芬边撑船边吆喝,嗓门也练大了。卖鱼船从二队到三队再到工程队,卖出最多的是嘎子鱼。

  嘎子鱼刺多肉嫩味美,只要三分钱一斤。往往不到几个小时,一船的鱼全都能卖光。“这里我还有个诀窍,顺便把鱼汤的做法也告诉他们,销路一下就打开了。”1978年,30岁的钱惠芬回到老家,雁窝岛从此留在了她的梦里。

  与死神擦肩而过

  1973年春节前,三连的知青们大都回家探亲,方丽华和队友张秀英留守,住在科研班的发芽室里。给家里写完信,方丽华走到宿舍就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她感觉有人在说话,醒来后的她发现是北京知青——卫生院的何春梅在推她。可她浑身乏力,动弹不得。

  当晚下大雪,正在上夜班的张秀英由于脱谷机故障提前回到宿舍,发现方丽华不省人事,赶紧找来医生急救。折腾一个晚上,方丽华才脱离危险,原来是煤气中毒。

  北大荒的冬季因为下雪气压低,加上当时取暖设备设施简陋,火墙不畅、烟囱被堵、气流倒灌,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的事故还真不少。大家都来看她,嘘寒问暖,这让原本留守的她充分感受到了革命大家庭里的温暖,也让她更加懂得了珍惜生命、享受生活的意义。

  几十年过去了,方丽华始终惦记着那几位救命恩人。2012年4月20日,在上海知青冯宸生的帮助下,她与在镇江的张秀英联系上了。在《八五三记忆》北京首发式上,她有机会多次与三连的知青荒友相聚,向何春梅再次道声谢谢。唯一让她遗憾的是,当年救她的俞国清医生已经病逝。宁波晚报记者陆麒雯 通讯员龚伟信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456名知青50年后宁波再聚首:我们痛苦但顽强乐观地生存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6-07 07:37:58

  时至今日,69岁的钱惠芬仍记得50年前的那天,随着火车汽笛声的响起,车内车外哭声一片的画面。4天后,她和同学们在黑龙江虎林市迎春火车站下车,随后又一路颠簸,于半夜到达位于雁窝岛上的八五三农场。在那里,她度过了11年的知青岁月。

  就在不久前,宁波知青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十一团五十周年大聚会在奉化岩头村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456位知青荒友(在北大荒插队知青的自称)热泪齐聚,回忆那段难以忘却的风雨故事。

  宁波老知青50年后再聚首,左一是钱惠芬。

  ●现场

  456位知青再续前缘

  5月18日上午8点,9辆大巴车抵达奉化岩头。老知青们立即下车列队拍摄合影,456人身穿这次纪念活动精心定制的T恤,场面蔚为壮观。昔日风华正茂,如今年届古稀、两鬓染霜,每个人的脸上都刻下了岁月留下的痕迹。

  会场内,组织者们早已提前布置好。台上挂着两面旗,一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十一团旗,50年前他们成为了这旗帜下的兵团战士;另一面上写着“八五三宁波知青荒友联谊会”。

  知青们在八五三农场挥洒自己的青春。(资料图片)

  9点20分,纪念大会开始,全体齐声合唱《歌唱祖国》,几位组织者先后上台发言。50年前,600余名宁波知青分两批离开故乡远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21团,开始了青春的跋涉,从此在莽莽黑土地上留下了宁波知青的身影和足迹。时隔半世纪,知青们又重聚在一起,参加这不同异常的纪念活动,除了定居在宁波的知青,黑龙江、北京、上海、四川、广州等地的知青也纷纷赶来赴会。

  相聚并不易,荒友们有的几十年不曾谋面,有的多年杳无音讯。一营十二连的战友陈依萍因骨折经历两次手术,但仍拄着拐杖蹒跚走来。本次活动中最年长者是已经87岁高龄的孟庆丰,他在女儿的陪同下也特意赶来。

  大会发言结束后,各位荒友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悦耳的大合唱及男女声独唱,优美的柔力球表演,动听的萨克斯、口琴、笛子独奏,奔放的舞蹈……精心编排的演出令人陶醉。

  据八五三宁波知青荒友联谊会秘书长方丽华介绍,联谊会自2012年4月成立以来,当年10月就编辑发送800本《八五三宁波知青荒友名录》;编辑出版《八五三记忆·宁波篇》;在宁波知青博物馆设置“八五三农场展厅”;完成“21团屯垦戌边50周年纪念章”设计、定制工作等。

  ●回忆

  难忘北大荒

  “忘不了南山坡下,我们伐木造材为营房建设奉献出棵棵栋梁,采石场上,我们挥舞大锤让顽石变成块块房基;忘不了毙马沟中我们栽下的行行果树,大食堂里我们满怀豪情的欢歌笑语;忘不了淳朴善良的老职工给予我们的无私关爱,老连长父兄般的帮助教育;忘不了啊,忘不了那绿茵茵的苗圃地,还有那条清澈见底静静流淌的小清河,给我们留下多少甜美的回忆。”这场跨越半世纪的聚会让荒友们仿佛回到了那年那天。知青们感慨地说:“广阔天地里,我们痛苦但顽强乐观地生存。”

  卖鱼记

  时隔多年后钱惠芬才知道,她离开后,母亲流着眼泪在家躺了一天,不吃不喝。3000多公里外,19岁的长女被分到了打渔队里,条件想象不到的艰苦。

  说来也巧,临行前母亲在钱惠芬的行囊里放了一把梭子,好让她到时候给自己织几个袋子装东西。谁知这项技能到了打渔队里,让钱惠芬意外地成了织网能手。队里规定,每人要在6天内织出一张15000眼的网,她只要一天半就能完工。

  可除了织网,钱惠芬和大部分同学一样,样样不会,样样从头学。半夜2点起床,揉面、发面、蒸包子,第一笼包子要在4点前出锅,好让上早班的同志吃口热乎的。5月的雁窝岛还是很冷,河面上的冰水刚化开。半夜要从热乎乎的被窝里出来,也只能靠咬牙坚持。

  东北的捕鱼情况完全不同于南方,雁窝岛的冬季是打鱼卖鱼的好季节。捕来的活鱼一上冰道就成速冻的了。在零下四十多度的三九寒天里,鱼儿的品种多,个头大,这也是他们打鱼队最忙碌的时候。

  可到了夏天,情况就不那么乐观了。钱惠芬记得那是1974年的夏天,频繁下雨使得打渔队到营部的路成了泥泞路,车轮子陷进泥坑里是常有的事。她走在这样的路上也是摇摇摆摆,浅一脚深一脚,在泥浆路中经常会找不到鞋。

  在这样的天气里,捕上来的嘎子鱼若卖不出去的话就要腐烂变质,连长张英仁和钱惠芬不得不撑船到场部吆喝卖鱼。钱惠芬边撑船边吆喝,嗓门也练大了。卖鱼船从二队到三队再到工程队,卖出最多的是嘎子鱼。

  嘎子鱼刺多肉嫩味美,只要三分钱一斤。往往不到几个小时,一船的鱼全都能卖光。“这里我还有个诀窍,顺便把鱼汤的做法也告诉他们,销路一下就打开了。”1978年,30岁的钱惠芬回到老家,雁窝岛从此留在了她的梦里。

  与死神擦肩而过

  1973年春节前,三连的知青们大都回家探亲,方丽华和队友张秀英留守,住在科研班的发芽室里。给家里写完信,方丽华走到宿舍就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她感觉有人在说话,醒来后的她发现是北京知青——卫生院的何春梅在推她。可她浑身乏力,动弹不得。

  当晚下大雪,正在上夜班的张秀英由于脱谷机故障提前回到宿舍,发现方丽华不省人事,赶紧找来医生急救。折腾一个晚上,方丽华才脱离危险,原来是煤气中毒。

  北大荒的冬季因为下雪气压低,加上当时取暖设备设施简陋,火墙不畅、烟囱被堵、气流倒灌,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的事故还真不少。大家都来看她,嘘寒问暖,这让原本留守的她充分感受到了革命大家庭里的温暖,也让她更加懂得了珍惜生命、享受生活的意义。

  几十年过去了,方丽华始终惦记着那几位救命恩人。2012年4月20日,在上海知青冯宸生的帮助下,她与在镇江的张秀英联系上了。在《八五三记忆》北京首发式上,她有机会多次与三连的知青荒友相聚,向何春梅再次道声谢谢。唯一让她遗憾的是,当年救她的俞国清医生已经病逝。宁波晚报记者陆麒雯 通讯员龚伟信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