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云村,像这样保存完好的旧民居有很多。
海定公园,坐落在奉化区萧王庙街道青云村,面积不大,但亭台、曲桥、荷花池……一个不缺,方寸间“拗”出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造型,令人赞不绝口。谁又会想到,这样一座“小而美”的公园,曾经是柴间、猪舍,杂草丛生,破败不堪。
破旧立新,不仅是一座公园的变化,更是青云村从一个情况复杂、矛盾重重的落后村崛起为国家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变化。变化背后,离不开青云村村干部的脚踏实地,离不开“一事一议一签”的制度保障,更离不开青云村党总支的责任和担当。
栽下梧桐引凤凰古老青云村焕发新活力
在村里转了一圈,记者发现村里有“两个多”:
古建筑多,包括民居、祠堂、藏书楼、桥梁等,多保存完好,整体风貌保存了清末民初的风格。
“巧思”多,古民居的门楣、马头墙上,描有花草、动物等图案,一眼便知是花了心思的,仅容两人错身借过的小道,用翻修房屋换下的破旧青瓦铺得整整齐齐,还取了名叫“踏实路”。
在村里,抬眼、低头、环顾四周,皆有惊喜。
“别看现在天气热,每到双休日,总有大巴载着游客进村参观。”董璐静是村里的讲解员。工作一年半,她感受最深的是“游客越来越多”。
居住环境的改善,生活品质的提升,离不开青云村党总支在过去8年多时间的付出。
2014年,青云村被评为市历史文化名村,村委会决定借此机会对全村6.5万平方米的古建筑进行修缮。
按照规定,古民居维修中,超标的材料费用需要村民自行承担,村民中反对的声音不少。
一次次上门做思想工作;委托已经完成修缮的村民“旁敲侧击”……村干部们想尽一切办法,转变村民的观念,最后从“村里要我修”到“啥时来我家修”。
截至目前,青云村的古村落修复工程已完成90%。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青云众创空间已于今年6月开工建设,目前已经吸引两个产值3000万以上的项目落户青云村
浙江奉兴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的贝伏说,接下来,文旅、民宿、酒吧等一系列新业态的入驻,也将为古老的青云村注入新的活力。
村干部不仅自己“苦干”更要带村民“一起干”
国家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省乡村记忆示范基地,市历史文化名村、市最美古村落……走进青云村村民议事厅,满墙的荣誉牌十分抓人眼球。
荣誉的获得,靠的不止是村干部的“苦干”,更是村干部引导村民“一起干”。一旁,同样上墙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给出了答案。
青云村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始于1984年。
2011年来,随着青云村进入创新发展新阶段,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纷纷上马,“干不干”、“怎么干”,村干部说了不算,都交由村民共同商议决定。
从拆迁到集体所有山林地招投标承包,再到盘活村便民服务中心等资源,村民参与村子的治理,在青云村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在青云村,只要遇到急事、难事,村民代表会议的召开始终奉行“第一时间”,而且“一事一议”的原则。
参与会议的除党员和村民代表,还覆盖到特邀代表、列席代表、联村干部等,群策群力。
没有议事经验没关系,“议事十大原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挂在墙上,真正做到“有制度可依,有规范可守”。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一事一议,一旦决定,就必须执行。”青云村党总支书记孙勇其说,“干事不能打‘亲情牌’,今天退一步,以后就要退好几步。”
“领头人”主动戴“紧箍咒”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在青云村,有条看起来“不合时宜”的规定:书记的财务审批权为500元,超过500元就需要经过村两委会讨论同意。
孙勇其说,这个规定是上一任村党总支书记杨海定提出的。杨书记积劳成疾去世后,这条规定一直为党总支所有成员所坚守。
“严以律己,才能更好发挥‘领头人’的作用,这是党员干部该有的责任和担当。”
在青云村,像这样“自我约束”的规定还有不少。
青云村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十不准”规定:不准村干部及其近亲属、朋友承包承建村集体出资或社会捐资的工程项目;不准以外出考察为名,用公款旅游;不准借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敛取钱财……
孙勇其说,“十不准”的出台,亮明了村党总支的态度,打消了村民中的流言蜚语,为后续各项工作的推进提供了便利。
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对青云村党总支来说,是“领头人”身份的责任、担当,让“苦干”、“一起干”变得更加有底气,更重要的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通过以身作则,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现代金报记者石承承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