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首页精彩图片
乡土与艺术擦出火花!宁波这个小山村火了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8-24 18:00:00报料热线:81850000

  蜕变

  丛志强的改造,不是大拆大建,推倒重来。

  “我和村民讲得最多的两句话,一要花最少的钱,二是一定要实用。乡村振兴,不可能每个村都有那么多资源,大投入大建设。

  改造材料就地取材,溪坑里的石头、山上的毛竹、废弃的瓦片、不用的旧衣服等等,“都是村里就有的,不用花钱”。

  而且,就地取材,“可以最大限度保持村庄的特色,避免千村一面”。

mmexport1566638110596.jpg

(丛志强(右二)和村民们一起设计)

  “改造也不是我们怎么说,村民就怎么做。而是让村民全程参与,定位、设计、施工、维护全过程,都请村民深度参与。”丛志强说。

  在村文化礼堂边上,有一棵大樟树,这里经常有村民聊天、休息。人大的师生们准备设计一把椅子,供村民休息用。

  原本,座椅的设计成一高一矮两个大圆弧,这样既能坐又能靠。可是设计图一出来,70多岁的村民葛运大第一个反对:这不是坟墓吗?不好不好。

  丛志强听到反对声,心里却很高兴——村民的主动性正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他来了个激将法:你说不好,那你设计个试试?

  面对人大设计专业的教授,葛运大毫不示弱,他把椅背降低,用鹅卵石垒出波浪形。没想到,他的建议立即被采用。

mmexport1566638137257.jpg

  这个“人”字形椅子被称为“人大椅”,现在村里建了好几处,成了村里的标志。这就是乡土和艺术碰撞的结晶。

  就这样,仅仅12天时间,一条约两百米的小巷里,枯山水、墙绘、竹筒风铃、人字座椅、盆景点缀其中,原本脏乱差的角落,普普通通的一面墙,经过师生、村民的艺术之手,变成了一个个小景点——最不起眼的一条小路,成了村里最有艺术气质的小巷。

QQ截图20190823181623.jpg

  啧啧!村民们走过路过,赞叹声不断,对丛教授带领的团度打心眼里大大的服!

  见证神奇的村民们,专门立碑铭记,将这条路称为——教授路。

  生长

  一面老墙,几笔勾出远山、几只大雁,就有了韵味;

  一个堆破衣服,缝缝剪剪,贴上墙就是艺术品;

  一个个竹筒,涂上油漆,挂在树上,就成了风铃;

  一个废弃的角落,挪挪摆摆,铺上石头,栽棵树就是一个枯山水;

  ……

mmexport1566638191683.jpg

  村民们一看:呀,原来这就是设计?这就是艺术?高大上的艺术,一下子变得触手可及,可亲可近。

  忙完小巷改造后,师生们走了。但是,村民们的设计和艺术细胞好像被激活了,并且“野蛮”生长。

  61岁的葛诗富,村支委当了15年。“丛教授刚来时,我以为讲几节课就走,没想到十几天时间,他的小设计,那么有用,还好看,卫生死角简单一弄,就弄成了景点。”

  看到丛志强和学生们的创作,葛诗富跃跃欲试。

5.jpg

(葛诗富在制作红梅图)

  他上山挖了棵梅花树,在一面带转角的墙,把梅花树钉了上去,又找来塑料花瓣,一朵一朵地粘上枝头。就这样,一幅红梅图诞生了。

  这还不过瘾。

  葛诗富自己动手,仅仅凭着一个抽象的外形图,和四个村民一起,用5天时间搭起一座小竹楼。寓意双山峰的屋顶,青花布边竹帘,中间摆一张木桌——一壶清茶,月明清风的境界,原来村里人也可以有。

微信图片_20190824172947_副本.jpg

  “以前做梦也从没想过,不知道自己还有这样的才能。”葛诗富摊开手,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

  在丛志强的课堂上,屁股没坐热就回家了的袁小仙,被艺术启蒙后,把早点生意关了,将原本的烟杂小店也关了,一心做起了手工玩偶。从没做过竹艺的丈夫,也像被赋能一样,做出各种造型的手工艺品,成了葛家村竹制工艺品的主要制作者。

mmexport1566638133132.jpg

  “别人都说我们是不是疯了,干嘛把早餐店关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开心,就想把村里搞得好好的。”袁小仙说。

  现在,袁小仙和丈夫的工艺品,不仅是家里的摆件,还有游客询价购买,慢慢有了市场。

  时隔3个月后的7月份,丛志强再次回到葛家村,开始二期工程的时候,被村民们自发设计村庄和自家庭院的尝试惊呆了。

  “这正是我特别愿意看到的,就是我们走了之后,他们的创作是不是在继续,因为美丽乡村,最终还是要靠村民的内生动力。”丛志强说。

IMG_20190821_131934.jpg

(葛家村的酒吧)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乡土与艺术擦出火花!宁波这个小山村火了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8-24 18:00:00

  蜕变

  丛志强的改造,不是大拆大建,推倒重来。

  “我和村民讲得最多的两句话,一要花最少的钱,二是一定要实用。乡村振兴,不可能每个村都有那么多资源,大投入大建设。

  改造材料就地取材,溪坑里的石头、山上的毛竹、废弃的瓦片、不用的旧衣服等等,“都是村里就有的,不用花钱”。

  而且,就地取材,“可以最大限度保持村庄的特色,避免千村一面”。

mmexport1566638110596.jpg

(丛志强(右二)和村民们一起设计)

  “改造也不是我们怎么说,村民就怎么做。而是让村民全程参与,定位、设计、施工、维护全过程,都请村民深度参与。”丛志强说。

  在村文化礼堂边上,有一棵大樟树,这里经常有村民聊天、休息。人大的师生们准备设计一把椅子,供村民休息用。

  原本,座椅的设计成一高一矮两个大圆弧,这样既能坐又能靠。可是设计图一出来,70多岁的村民葛运大第一个反对:这不是坟墓吗?不好不好。

  丛志强听到反对声,心里却很高兴——村民的主动性正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他来了个激将法:你说不好,那你设计个试试?

  面对人大设计专业的教授,葛运大毫不示弱,他把椅背降低,用鹅卵石垒出波浪形。没想到,他的建议立即被采用。

mmexport1566638137257.jpg

  这个“人”字形椅子被称为“人大椅”,现在村里建了好几处,成了村里的标志。这就是乡土和艺术碰撞的结晶。

  就这样,仅仅12天时间,一条约两百米的小巷里,枯山水、墙绘、竹筒风铃、人字座椅、盆景点缀其中,原本脏乱差的角落,普普通通的一面墙,经过师生、村民的艺术之手,变成了一个个小景点——最不起眼的一条小路,成了村里最有艺术气质的小巷。

QQ截图20190823181623.jpg

  啧啧!村民们走过路过,赞叹声不断,对丛教授带领的团度打心眼里大大的服!

  见证神奇的村民们,专门立碑铭记,将这条路称为——教授路。

  生长

  一面老墙,几笔勾出远山、几只大雁,就有了韵味;

  一个堆破衣服,缝缝剪剪,贴上墙就是艺术品;

  一个个竹筒,涂上油漆,挂在树上,就成了风铃;

  一个废弃的角落,挪挪摆摆,铺上石头,栽棵树就是一个枯山水;

  ……

mmexport1566638191683.jpg

  村民们一看:呀,原来这就是设计?这就是艺术?高大上的艺术,一下子变得触手可及,可亲可近。

  忙完小巷改造后,师生们走了。但是,村民们的设计和艺术细胞好像被激活了,并且“野蛮”生长。

  61岁的葛诗富,村支委当了15年。“丛教授刚来时,我以为讲几节课就走,没想到十几天时间,他的小设计,那么有用,还好看,卫生死角简单一弄,就弄成了景点。”

  看到丛志强和学生们的创作,葛诗富跃跃欲试。

5.jpg

(葛诗富在制作红梅图)

  他上山挖了棵梅花树,在一面带转角的墙,把梅花树钉了上去,又找来塑料花瓣,一朵一朵地粘上枝头。就这样,一幅红梅图诞生了。

  这还不过瘾。

  葛诗富自己动手,仅仅凭着一个抽象的外形图,和四个村民一起,用5天时间搭起一座小竹楼。寓意双山峰的屋顶,青花布边竹帘,中间摆一张木桌——一壶清茶,月明清风的境界,原来村里人也可以有。

微信图片_20190824172947_副本.jpg

  “以前做梦也从没想过,不知道自己还有这样的才能。”葛诗富摊开手,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

  在丛志强的课堂上,屁股没坐热就回家了的袁小仙,被艺术启蒙后,把早点生意关了,将原本的烟杂小店也关了,一心做起了手工玩偶。从没做过竹艺的丈夫,也像被赋能一样,做出各种造型的手工艺品,成了葛家村竹制工艺品的主要制作者。

mmexport1566638133132.jpg

  “别人都说我们是不是疯了,干嘛把早餐店关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开心,就想把村里搞得好好的。”袁小仙说。

  现在,袁小仙和丈夫的工艺品,不仅是家里的摆件,还有游客询价购买,慢慢有了市场。

  时隔3个月后的7月份,丛志强再次回到葛家村,开始二期工程的时候,被村民们自发设计村庄和自家庭院的尝试惊呆了。

  “这正是我特别愿意看到的,就是我们走了之后,他们的创作是不是在继续,因为美丽乡村,最终还是要靠村民的内生动力。”丛志强说。

IMG_20190821_131934.jpg

(葛家村的酒吧)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