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助少数民族群众融入第二故乡 北仑今再捧全国大奖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9-27 20:19:00报料热线:81850000

  (由宁波日报报网和北仑区委统战部联合出品、聚焦宁波少数民族流动未成年人题材的短片《我是小花》)

  中国宁波网通讯员顾霄扬 陈未鸣 记者林旻 厉晓杭

  今天(9月27日)上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委统战部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这是继2014年、2018年两度获得中央统战部“全国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成果奖”之后,北仑区委统战部再度摘得全国大奖,获得充分肯定。

  (浙江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熊建平调研北仑“米娜工作室”)

  北仑是浙江典型的输入型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现有土家、苗、布依、彝等46个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4.2万余人,其中流动人口将近4万人。

  为帮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融入第二故乡,近年来,北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创新构建社会化网络体系、协同机制和工作模式,推动城市民族工作由部门负责向多元格局、政府主管向各方协同、被动参与向共建共享转变,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有力地推动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

  自2014年在全省率先开展城市民族工作微组织、微窗口、微热线、微平台“四微”建设试点以来,北仑把精准服务少数民族群众的触角从社区延伸到农村、企业、学校等城市“毛细血管”,并在社会保险、就业培训、劳资服务、义务教育等10余个方面形成规范性指南,助力其各方面素质提升,让他们能融入、有发展。

  针对少数民族群众语言不通、政策不熟等问题,大碶街道学苑社区不仅设立了“少数民族服务岗”,推出救助保障、计生关怀、司法维权等一站式服务30余项,还成立“少数民族就业指导中心”,举办宁波话、北仑风俗等讲座和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推介少数民族群众前往附近的企业实习、就业,至今已提供了数十个相关岗位。

  北仑还构建起以“家庭成长、学校提质、企业体验、农村实践、社区服务”为核心的“五位一体”协同机制,营造起各民族群众共居、共融、共享、共乐的家园。小港街道谢墅社区由5个村组成,这里民风淳朴、企业聚集,吸引了约1600名少数民族群众来此居住、创业。

  有的人已在此安家30多年,彼此早已相知、相融,每逢一个民族的重要节日,全村老少都会穿上各自民族的盛装,聚在一起载歌载舞,共同庆祝。

  “我们不仅注重引导少数民族群众适应城市生活,还关注他们的下一代,建立协同机制,开展多元服务,花大气力破解少数民族未成年人无人管、融入难、成长烦恼多等难题。”谢墅社区新棉村党支部书记徐伟东介绍说。

  在家庭层面,北仑成立了家长联谊会、“56小花”亲子社等,开展各种家庭亲子活动;在学校层面,利用业余时间组建“第二课堂”;在农村层面,建立各类体验营亲近大自然,帮助孩子快乐成长;在企业层面,鼓励爱心企业参与公益活动,并定期组织孩子参与环保等公益活动;在社区层面,定期开展民族融合活动,并依托社会组织开展主题化项目化运作。苗族女孩张宁茜原本性格内向,惧怕交往,自参加谢墅社区活动后,在志愿者老师的鼓励下,她变得活泼开朗,还主动结对辅导低年级小朋友,成了社区里的“小明星”。

  “小家”的和谐也推动了“大家”的治理。如今,北仑的许多社区都成立了以少数民族群众为骨干的志愿者队伍,在文明城市创建、五水共治、垃圾分类和“三个北仑”建设中发光发热,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记者了解到,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进行表彰和奖励,是国家表彰奖励工作的组成部分,一般每五年评选表彰一次。此次评选表彰工作首次按照党和国家关于功勋荣誉表彰的新规定组织开展,是党的十九大后首次举办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由国家民委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组织实施。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助少数民族群众融入第二故乡 北仑今再捧全国大奖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9-27 20:19:00

  (由宁波日报报网和北仑区委统战部联合出品、聚焦宁波少数民族流动未成年人题材的短片《我是小花》)

  中国宁波网通讯员顾霄扬 陈未鸣 记者林旻 厉晓杭

  今天(9月27日)上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委统战部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这是继2014年、2018年两度获得中央统战部“全国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成果奖”之后,北仑区委统战部再度摘得全国大奖,获得充分肯定。

  (浙江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熊建平调研北仑“米娜工作室”)

  北仑是浙江典型的输入型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现有土家、苗、布依、彝等46个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4.2万余人,其中流动人口将近4万人。

  为帮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融入第二故乡,近年来,北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创新构建社会化网络体系、协同机制和工作模式,推动城市民族工作由部门负责向多元格局、政府主管向各方协同、被动参与向共建共享转变,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有力地推动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

  自2014年在全省率先开展城市民族工作微组织、微窗口、微热线、微平台“四微”建设试点以来,北仑把精准服务少数民族群众的触角从社区延伸到农村、企业、学校等城市“毛细血管”,并在社会保险、就业培训、劳资服务、义务教育等10余个方面形成规范性指南,助力其各方面素质提升,让他们能融入、有发展。

  针对少数民族群众语言不通、政策不熟等问题,大碶街道学苑社区不仅设立了“少数民族服务岗”,推出救助保障、计生关怀、司法维权等一站式服务30余项,还成立“少数民族就业指导中心”,举办宁波话、北仑风俗等讲座和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推介少数民族群众前往附近的企业实习、就业,至今已提供了数十个相关岗位。

  北仑还构建起以“家庭成长、学校提质、企业体验、农村实践、社区服务”为核心的“五位一体”协同机制,营造起各民族群众共居、共融、共享、共乐的家园。小港街道谢墅社区由5个村组成,这里民风淳朴、企业聚集,吸引了约1600名少数民族群众来此居住、创业。

  有的人已在此安家30多年,彼此早已相知、相融,每逢一个民族的重要节日,全村老少都会穿上各自民族的盛装,聚在一起载歌载舞,共同庆祝。

  “我们不仅注重引导少数民族群众适应城市生活,还关注他们的下一代,建立协同机制,开展多元服务,花大气力破解少数民族未成年人无人管、融入难、成长烦恼多等难题。”谢墅社区新棉村党支部书记徐伟东介绍说。

  在家庭层面,北仑成立了家长联谊会、“56小花”亲子社等,开展各种家庭亲子活动;在学校层面,利用业余时间组建“第二课堂”;在农村层面,建立各类体验营亲近大自然,帮助孩子快乐成长;在企业层面,鼓励爱心企业参与公益活动,并定期组织孩子参与环保等公益活动;在社区层面,定期开展民族融合活动,并依托社会组织开展主题化项目化运作。苗族女孩张宁茜原本性格内向,惧怕交往,自参加谢墅社区活动后,在志愿者老师的鼓励下,她变得活泼开朗,还主动结对辅导低年级小朋友,成了社区里的“小明星”。

  “小家”的和谐也推动了“大家”的治理。如今,北仑的许多社区都成立了以少数民族群众为骨干的志愿者队伍,在文明城市创建、五水共治、垃圾分类和“三个北仑”建设中发光发热,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记者了解到,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进行表彰和奖励,是国家表彰奖励工作的组成部分,一般每五年评选表彰一次。此次评选表彰工作首次按照党和国家关于功勋荣誉表彰的新规定组织开展,是党的十九大后首次举办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由国家民委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组织实施。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