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央视新闻联播3分20秒!致敬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
稿源: 甬派   2019-09-28 22:56:02报料热线:81850000

  国家主席习近平17日签署主席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17日下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42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

  根据主席令,授予于敏、申纪兰(女)、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女)“共和国勋章”。

  今天,《新闻联播》播发的《共和国不会忘记》系列报道中,介绍了带领团队研究发现青蒿素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

  以下为报道详情。

  今天的《共和国不会忘记》系列报道,介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她60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带领团队研究发现了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让来自中药青蒿的青蒿素成为中国送给世界的一个礼物。

  今年8月,在北京大兴举行了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奠基仪式。工程建成后,将为屠呦呦领衔的青蒿素研究团队提供更加坚实的科研保障。

  20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1969年1月,39岁的屠呦呦接受了国家“523”抗疟药物研究的艰巨任务,被任命为中医研究院中药抗疟科研组组长。

  屠呦呦从本草研究入手,编撰了载有640种药物的《疟疾单秘验方集》等资料,并先后进行300余次筛选实验,确定了以中药青蒿为主的研究方向。功夫不负有心人,项目组终于得到了对疟疾抑制率达100%的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

  为了能尽快把乙醚中性提取物拿到当时国内的疟疾疫区试用,屠呦呦和研究组的成员甚至“以身试药”,成为第一批志愿者。

  20年来,青蒿素和它的衍生物走向国际抗疟临床,并成为全球抗疟的一线药物。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2000年至2015年期间,全球疟疾发病率下降了37%;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下降了60%,全球共挽救了620万人生命。

  2015年,屠呦呦因发现抗疟新疗法而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尽管已经年近九旬,这位已经誉满全球的科学家还在抗疟领域攻坚克难,为了解决青蒿素“抗药性”难题,她带领科研团队在“青蒿素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等层面不断取得新进展,提出新的应对方案。而为中医药事业培养更多的后继人才,则成为她90岁以后的新目标。

  新闻多一点

  屠呦呦,女,汉族,中共党员,1930年12月生,浙江宁波人,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她致力于中医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为人类带来了一种全新结构的抗疟新药,解决了长期困扰的抗疟治疗失效难题,标志着人类抗疟步入新纪元。

  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用药疗法(ACT)是世界卫生组织推介的最佳疟疾治疗方法,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重要贡献。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改革先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

  记者佘蕙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央视新闻联播3分20秒!致敬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

稿源: 甬派 2019-09-28 22:56:02

  国家主席习近平17日签署主席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17日下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42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

  根据主席令,授予于敏、申纪兰(女)、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女)“共和国勋章”。

  今天,《新闻联播》播发的《共和国不会忘记》系列报道中,介绍了带领团队研究发现青蒿素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

  以下为报道详情。

  今天的《共和国不会忘记》系列报道,介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她60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带领团队研究发现了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让来自中药青蒿的青蒿素成为中国送给世界的一个礼物。

  今年8月,在北京大兴举行了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奠基仪式。工程建成后,将为屠呦呦领衔的青蒿素研究团队提供更加坚实的科研保障。

  20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1969年1月,39岁的屠呦呦接受了国家“523”抗疟药物研究的艰巨任务,被任命为中医研究院中药抗疟科研组组长。

  屠呦呦从本草研究入手,编撰了载有640种药物的《疟疾单秘验方集》等资料,并先后进行300余次筛选实验,确定了以中药青蒿为主的研究方向。功夫不负有心人,项目组终于得到了对疟疾抑制率达100%的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

  为了能尽快把乙醚中性提取物拿到当时国内的疟疾疫区试用,屠呦呦和研究组的成员甚至“以身试药”,成为第一批志愿者。

  20年来,青蒿素和它的衍生物走向国际抗疟临床,并成为全球抗疟的一线药物。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2000年至2015年期间,全球疟疾发病率下降了37%;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下降了60%,全球共挽救了620万人生命。

  2015年,屠呦呦因发现抗疟新疗法而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尽管已经年近九旬,这位已经誉满全球的科学家还在抗疟领域攻坚克难,为了解决青蒿素“抗药性”难题,她带领科研团队在“青蒿素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等层面不断取得新进展,提出新的应对方案。而为中医药事业培养更多的后继人才,则成为她90岁以后的新目标。

  新闻多一点

  屠呦呦,女,汉族,中共党员,1930年12月生,浙江宁波人,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她致力于中医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为人类带来了一种全新结构的抗疟新药,解决了长期困扰的抗疟治疗失效难题,标志着人类抗疟步入新纪元。

  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用药疗法(ACT)是世界卫生组织推介的最佳疟疾治疗方法,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重要贡献。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改革先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

  记者佘蕙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