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竺甜甜 通讯员 王志勇
(红色箭头所指的便是陈芳芳。)
今天上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除了受阅官兵外,约10万名群众、70组彩车参加群众游行活动。
当“致敬”方阵的走过天安门广场时,记者发现,在礼宾车上的这些功勋中,有一位宁波人,她就是两获全国劳模,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陈芳芳。
1935年,陈芳芳出生于宁波。因家庭清苦,13岁就进长丰纱厂当起纺纱女工,一天要做12小时,到礼拜六那天则要做15个小时。
但个子小小的陈芳芳话不多又能吃苦,一门心思学技术。经过三个月技术学习后,30多名养成工考试,陈芳芳考了第一名。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推进工业化进程,产业工人的地位上升。本就业务拔尖 的陈芳芳更加刻苦钻研纺纱技术,很快就成了浙江省和宁波市纺纱系统的技术能手。
1952年,她代表宁波赴青岛参加一个全国纺织工人先进工作法的展示交流会,会 议总结出了“郝建秀工作法”。回到宁波后,陈芳芳积极推广。
(资料图:照片里,陈芳芳胸戴勋章是60年前获评全国劳模后回宁波拍摄的。)
这套工作法,讲究规律性、计划性、灵活性。比如,在车间里巡逻一个来回,需 要5分钟还是10分钟,以前只能毛估,但有了新的工作法,就能通过测试,算出精 准的平均时间,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当时,宁波各家纱厂里用得最多的是21支纱的纱锭,一个工人平均能管600枚纱锭 。用上这个工作法,每个人最多能看800—1200枚纱锭,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很快,陈芳芳的新操作法在宁波全市范围进行推广,工人们也都从中得益,工作 时间从12小时缩短到8小时,“二班制”改为“三班制”,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
1956年、1959年,陈芳芳两次获评全国劳模,但她依然坚守一线,直到1961年才转做了技术员管理岗。
一晃60多年过去了,陈芳芳依然清晰地记得自己赴京参加全国劳模表彰大会时的情景。1956年,21岁的陈芳芳第一次参加全国劳模表彰大会。在“五一”那天,劳模们不仅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还和他们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
(陈芳芳和她女儿许女士的合影。)
上午的庆典活动结束后,陈芳芳的女儿许女士发朋友圈表示对妈妈的祝贺,“妈妈参加国庆70周年庆典活动,这是国家对先进模范人物的重视和尊重。”
她说,妈妈从13岁开始工作,18岁成为宁波市劳模,而后获评为浙江省劳模、全国劳模,1956年、1959年两度成为全国劳模,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我们全家以妈妈为荣,妈妈的榜样力量一直影响着我们下一代,激励我们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有价值的人。”许女士表示。(图片均由宁波市总工会提供)
编辑: 赖小惠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