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
一到冬天 这个给贫困孩子捐衣物的老谣言又霸屏了
稿源: 北京青年报   2019-10-20 10:48:24报料热线:81850000

  近日,一则甘肃玛曲县老师“格桑加”为贫困孩子募捐衣物的信息在网上被多次转发。北京青年报记者查询后发现,该信息早在两年前已经被辟谣。玛曲县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两年前曾有不少爱心人士向当地寄送衣物,多部门联合调查,已发布辟谣信息。

  北青报记者梳理发现,网络上曾出现不少老谣言死而复生的情况。对此专家表示,辟谣应该要彻底,不仅要发布辟谣信息,还应该通过技术手段删除谣言,防止其死而复生。

  甘肃老师为贫困孩子募捐衣物是谣言

  这几日,一则甘肃老师“格桑加”为贫困孩子募捐衣物的信息在朋友圈被广泛转发。募捐信息写到,“我是甘肃的一位老师,叫格桑加。我们这里很穷,学校的孩子们真的很需要衣服,因为太穷了都买不起衣服和鞋子,特别是秋冬了孩子们还是那么单薄,很心痛。我只能用微薄之力发出此帖,希望得到好心善心人们的帮助,新旧不限。我们甘肃甘南地区,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地区之一。如果您周围有六到十二岁孩子的旧衣服和鞋子,洗干净就可以了。这个岁数的孩子们太缺衣服。”

  募捐信息所留的地址是甘肃省玛曲县采日玛乡一小学。这则信息下还特地注明“邮政局有爱心捐助服务,寄包裹是免费的”。北青报记者拨通募捐信息上格桑加老师电话,该电话归属地为广西柳州而非甘肃。拨打后,该号码一直在忙,且号码已被多人标记为诈骗号码。

  16日,甘肃地区联合辟谣平台发文称,经玛曲县公安局核实发现,该消息为虚假消息。

  这则谣言2017年已经出现过

  事实上,这则谣言早在2017年已经出现过,并被玛曲县公安局辟谣。

  19日,玛曲县县委宣传部一位张姓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两年前该消息在互联网上传播时,很多爱心人士信以为真,通过邮局向玛曲县寄了很多衣物。由于信息不准确,邮局工作人员不知道该如何投递,于是向当地政府报告。

  接到消息后,玛曲县公安局、教育科技局等多部门对消息进行调查。张姓工作人员介绍,玛曲县采日玛乡确有一所小学,但并非信息中的这所学校。经过调查,采日玛乡也确实有一位名叫“格桑加”的老师,通过与其本人核实,格桑加老师从来没有发布过募捐衣物的信息。

  此外,玛曲县公安局民警首先对消息中所留的电话号码进行了查询,发现该手机号根本不是“甘肃甘南地区”,而是广西柳州地区,并且提示为空号。随后,玛曲县公安局网安民警在贴吧、微博、论坛等社交软件搜索相关消息,发现网上早已有过类似消息,也有公安机关确定为假消息。

  张姓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当地有很多帮扶政策,孩子们根本不存在穿不上衣服的情况。此外,即使要发布资助信息,也是由当地民政局从官方渠道发布,不可能有个人发布资助信息的情况。

  专家认为辟谣应彻底干净

  北青报记者搜索发现,类似“格桑加老师为贫困学子募捐衣物”这样多次反复传播的老谣言还有很多。2018年,一则“张家界缆车起火、17位游客变‘烧鸭’”的消息出现在网络上,并配有照片。

  实际上,这是2015年3月发生在巴勒斯坦的一起因游客在缆车内燃放鞭炮所致的缆车事故,被“张冠李戴”到张家界。当地曾多次辟谣,但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人在网络上再次发布。

  无独有偶,一则高考考生孙超身份证落在出租车上的谣言也是常传常新,每到高考季总会有类似的消息出现,只是考生所在地不同。

  为什么一些老谣言辟谣后还在继续传播?对此,北青报记者咨询了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中心副主任朱巍。

  朱巍告诉北青报记者,老谣言之所以反复出现,主要是因为辟谣不够彻底。“谣言不单纯是一个从A到B、点对面的过程”,朱巍说,由于互联网的传播特点,仅仅公布辟谣信息是远远不够的。朱巍认为,老谣言死而不僵或者死后复活,就是因为这些谣言并没有被删掉。很多网友并没有看到辟谣信息,谣言还是在各大平台上存在,所以过一段时间还是会有不明真相的人继续传播这些谣言。

  对此,网络平台应该承担相应责任。朱巍告诉北青报记者,网络平台的主体责任中包括技术责任,就是说不仅要发布辟谣信息,而且应该删除掉谣言信息。对于继续传播谣言的人,应该进行严肃处理,比如封号、注销账号等等。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提醒可能传播谣言的网友,该信息已被辟谣,如果传播可能会被封号等。

  此外,朱巍告诉北青报记者,如果传播虚假的灾情、疫情、警情、险情谣言,则涉及传播虚假信息罪的范畴,是触犯刑法的严重行为。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一到冬天 这个给贫困孩子捐衣物的老谣言又霸屏了

稿源: 北京青年报 2019-10-20 10:48:24

  近日,一则甘肃玛曲县老师“格桑加”为贫困孩子募捐衣物的信息在网上被多次转发。北京青年报记者查询后发现,该信息早在两年前已经被辟谣。玛曲县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两年前曾有不少爱心人士向当地寄送衣物,多部门联合调查,已发布辟谣信息。

  北青报记者梳理发现,网络上曾出现不少老谣言死而复生的情况。对此专家表示,辟谣应该要彻底,不仅要发布辟谣信息,还应该通过技术手段删除谣言,防止其死而复生。

  甘肃老师为贫困孩子募捐衣物是谣言

  这几日,一则甘肃老师“格桑加”为贫困孩子募捐衣物的信息在朋友圈被广泛转发。募捐信息写到,“我是甘肃的一位老师,叫格桑加。我们这里很穷,学校的孩子们真的很需要衣服,因为太穷了都买不起衣服和鞋子,特别是秋冬了孩子们还是那么单薄,很心痛。我只能用微薄之力发出此帖,希望得到好心善心人们的帮助,新旧不限。我们甘肃甘南地区,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地区之一。如果您周围有六到十二岁孩子的旧衣服和鞋子,洗干净就可以了。这个岁数的孩子们太缺衣服。”

  募捐信息所留的地址是甘肃省玛曲县采日玛乡一小学。这则信息下还特地注明“邮政局有爱心捐助服务,寄包裹是免费的”。北青报记者拨通募捐信息上格桑加老师电话,该电话归属地为广西柳州而非甘肃。拨打后,该号码一直在忙,且号码已被多人标记为诈骗号码。

  16日,甘肃地区联合辟谣平台发文称,经玛曲县公安局核实发现,该消息为虚假消息。

  这则谣言2017年已经出现过

  事实上,这则谣言早在2017年已经出现过,并被玛曲县公安局辟谣。

  19日,玛曲县县委宣传部一位张姓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两年前该消息在互联网上传播时,很多爱心人士信以为真,通过邮局向玛曲县寄了很多衣物。由于信息不准确,邮局工作人员不知道该如何投递,于是向当地政府报告。

  接到消息后,玛曲县公安局、教育科技局等多部门对消息进行调查。张姓工作人员介绍,玛曲县采日玛乡确有一所小学,但并非信息中的这所学校。经过调查,采日玛乡也确实有一位名叫“格桑加”的老师,通过与其本人核实,格桑加老师从来没有发布过募捐衣物的信息。

  此外,玛曲县公安局民警首先对消息中所留的电话号码进行了查询,发现该手机号根本不是“甘肃甘南地区”,而是广西柳州地区,并且提示为空号。随后,玛曲县公安局网安民警在贴吧、微博、论坛等社交软件搜索相关消息,发现网上早已有过类似消息,也有公安机关确定为假消息。

  张姓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当地有很多帮扶政策,孩子们根本不存在穿不上衣服的情况。此外,即使要发布资助信息,也是由当地民政局从官方渠道发布,不可能有个人发布资助信息的情况。

  专家认为辟谣应彻底干净

  北青报记者搜索发现,类似“格桑加老师为贫困学子募捐衣物”这样多次反复传播的老谣言还有很多。2018年,一则“张家界缆车起火、17位游客变‘烧鸭’”的消息出现在网络上,并配有照片。

  实际上,这是2015年3月发生在巴勒斯坦的一起因游客在缆车内燃放鞭炮所致的缆车事故,被“张冠李戴”到张家界。当地曾多次辟谣,但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人在网络上再次发布。

  无独有偶,一则高考考生孙超身份证落在出租车上的谣言也是常传常新,每到高考季总会有类似的消息出现,只是考生所在地不同。

  为什么一些老谣言辟谣后还在继续传播?对此,北青报记者咨询了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中心副主任朱巍。

  朱巍告诉北青报记者,老谣言之所以反复出现,主要是因为辟谣不够彻底。“谣言不单纯是一个从A到B、点对面的过程”,朱巍说,由于互联网的传播特点,仅仅公布辟谣信息是远远不够的。朱巍认为,老谣言死而不僵或者死后复活,就是因为这些谣言并没有被删掉。很多网友并没有看到辟谣信息,谣言还是在各大平台上存在,所以过一段时间还是会有不明真相的人继续传播这些谣言。

  对此,网络平台应该承担相应责任。朱巍告诉北青报记者,网络平台的主体责任中包括技术责任,就是说不仅要发布辟谣信息,而且应该删除掉谣言信息。对于继续传播谣言的人,应该进行严肃处理,比如封号、注销账号等等。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提醒可能传播谣言的网友,该信息已被辟谣,如果传播可能会被封号等。

  此外,朱巍告诉北青报记者,如果传播虚假的灾情、疫情、警情、险情谣言,则涉及传播虚假信息罪的范畴,是触犯刑法的严重行为。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