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东吴有一支垃圾分类农民义务宣讲团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11-08 08:35:54报料热线:81850000

义务宣讲团成员在表演垃圾分类节目。受访者供图

  “阿拉今天上台讲一讲,垃圾分类就是好;利国利民利大家,利大家!”

  昨天,俞仲义和几个老伙计一直在鄞州区东吴镇北村表演快板《垃圾分类就是好》,刚演完,台下就响起热烈的掌声。

  他们都是来自东吴的老年义务宣讲团的成员,共有17名,平均年龄有56岁。队伍组建两年时间,他们自编自导自演,把生硬的垃圾分类知识编排成各种轻松的文艺节目,经常走街串巷,足迹踏遍东吴的每一个村庄。

  义务宣讲团走村串户传播正能量台上义务宣讲,台下志愿服务

  “现在东吴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明显提高了,我们做得再辛苦都值得了。”说这话的时候,俞仲义笑得特别乐呵。他是东吴义务宣讲团的负责人,今年67岁,自称“老顽童”。队员清一色都是老人,平均年龄56岁,最年长是75岁的夏永和,是队里的司鼓师傅。

  这支义务宣讲团于2017年11月成立,两年时间,队员一个都没有少。“这个年纪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凑在一起排练不容易。不管有什么困难,他们都风雨无阻来排练,一个节目往往要排练十几遍。”俞仲义说,宣讲团从最初的“一无所有”到现在已经有三间仓库的“家当”,放着各类演出服装和道具,现在大家的演出热情越来越高了。

  义务宣讲团传播的都是正能量,从五水共治到垃圾分类,从环境卫生到扫黑除恶,宣讲内容与时俱进。今年,他们宣讲最多的就是垃圾分类。

  “垃圾还要分类?以前村里很多人都想不通,不知道为什么要分类,到底怎么分类。我们就编排成小品或快板,让大家慢慢了解垃圾分类。一遍两遍不清楚,三遍四遍懵懵懂懂,慢慢地他们就理解垃圾分类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俞仲义说,两年时间,走遍了东吴镇的很多乡村,从东吴走向宁波。瞻岐镇、五乡镇、邱隘镇都留下了他们演出的身影,现在他们还经常受邀参加其他乡镇的文艺演出。

  每次编排好节目,俞仲义会根据现场反应,一次次修改调整。“垃圾分类到底怎么分,我们一遍遍演,一遍遍教,村里很多老人都是这样一点点教会的。”

  舞台上,他们是义务宣讲团的成员;平日里,这些老人又成了垃圾分类志愿者,手把手教村民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农民自编自演文艺作品随身带纸笔记录创作灵感

  这支义务宣讲团的成员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但两年来,他们却自编自导了十几个不同的文艺节目,有快板、有小品、有舞蹈,还有三句半,每每演出都掌声雷动,不知不觉成了村里的“网红”文艺团队。

  这两年,有关垃圾分类的小品《找戒指》特别受欢迎。说的是一个农村妇女不小心把戒指丢进了垃圾桶,但因为做了垃圾分类,戒指失而复得。采访时,俞仲义特意把小品剧本拿给记者看,密密麻麻打印了6页纸,上面还有一些涂改。小品涉及四个角色,由队里的五位老人负责表演。

  “刚开始想剧本的时候都是手写的,每天有灵感了记一点,随时随地都带着剧本。写得差不多了,大家就开始排练,一边排练一边修改。”俞仲义说,现在他已经养成了习惯,随身要带纸和笔,看到有合适的宣传语就会记下来,或者用手机拍下来。“文化水平不高,全靠后天弥补,多写多记。”

  有一次,俞仲义在村里散步,无意中在宣传栏里看到一句话——“垃圾分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当时,我觉得这句话说得特别好,我就赶紧拍照记下来,回家就抄写在本子上,最后用到了作品里。”

  在他的妻子眼里,俞仲义简直是个“戏痴”。“经常凌晨一两点,我一觉醒来,他还在写剧本。”有时候她深夜醒来,竟然看到丈夫一个人闭着眼睛痛哭流涕。原来,他竟然在梦里演小品。说起这个,俞仲义自己都不好意思地笑了。

  宣传酒驾危害的小品——《酒祸》,去年登上了东吴镇的春晚舞台。说的是一个酒后交通肇事司机逃逸,撞的竟是自己的老丈人。俞仲义演的就是那个糊涂的“老酒保”,最后有一场哭戏,是酒后清醒,追悔莫及。采访时,他聊着聊着就开演了……“我都不知道在睡梦里哭了多少次,要哭得情真意切打动人,都靠一遍遍练出来。”

  “大家愿意听,我们就会继续演下去!”这几天,俞仲义刚刚创作了一个有关环境卫生的小品节目,打算冲刺今年的乡镇春晚。“我们要站上更大的舞台,更好地传播正能量。”

  宁波晚报记者薛曹盛 通讯员高佳胤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东吴有一支垃圾分类农民义务宣讲团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11-08 08:35:54

义务宣讲团成员在表演垃圾分类节目。受访者供图

  “阿拉今天上台讲一讲,垃圾分类就是好;利国利民利大家,利大家!”

  昨天,俞仲义和几个老伙计一直在鄞州区东吴镇北村表演快板《垃圾分类就是好》,刚演完,台下就响起热烈的掌声。

  他们都是来自东吴的老年义务宣讲团的成员,共有17名,平均年龄有56岁。队伍组建两年时间,他们自编自导自演,把生硬的垃圾分类知识编排成各种轻松的文艺节目,经常走街串巷,足迹踏遍东吴的每一个村庄。

  义务宣讲团走村串户传播正能量台上义务宣讲,台下志愿服务

  “现在东吴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明显提高了,我们做得再辛苦都值得了。”说这话的时候,俞仲义笑得特别乐呵。他是东吴义务宣讲团的负责人,今年67岁,自称“老顽童”。队员清一色都是老人,平均年龄56岁,最年长是75岁的夏永和,是队里的司鼓师傅。

  这支义务宣讲团于2017年11月成立,两年时间,队员一个都没有少。“这个年纪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凑在一起排练不容易。不管有什么困难,他们都风雨无阻来排练,一个节目往往要排练十几遍。”俞仲义说,宣讲团从最初的“一无所有”到现在已经有三间仓库的“家当”,放着各类演出服装和道具,现在大家的演出热情越来越高了。

  义务宣讲团传播的都是正能量,从五水共治到垃圾分类,从环境卫生到扫黑除恶,宣讲内容与时俱进。今年,他们宣讲最多的就是垃圾分类。

  “垃圾还要分类?以前村里很多人都想不通,不知道为什么要分类,到底怎么分类。我们就编排成小品或快板,让大家慢慢了解垃圾分类。一遍两遍不清楚,三遍四遍懵懵懂懂,慢慢地他们就理解垃圾分类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俞仲义说,两年时间,走遍了东吴镇的很多乡村,从东吴走向宁波。瞻岐镇、五乡镇、邱隘镇都留下了他们演出的身影,现在他们还经常受邀参加其他乡镇的文艺演出。

  每次编排好节目,俞仲义会根据现场反应,一次次修改调整。“垃圾分类到底怎么分,我们一遍遍演,一遍遍教,村里很多老人都是这样一点点教会的。”

  舞台上,他们是义务宣讲团的成员;平日里,这些老人又成了垃圾分类志愿者,手把手教村民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农民自编自演文艺作品随身带纸笔记录创作灵感

  这支义务宣讲团的成员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但两年来,他们却自编自导了十几个不同的文艺节目,有快板、有小品、有舞蹈,还有三句半,每每演出都掌声雷动,不知不觉成了村里的“网红”文艺团队。

  这两年,有关垃圾分类的小品《找戒指》特别受欢迎。说的是一个农村妇女不小心把戒指丢进了垃圾桶,但因为做了垃圾分类,戒指失而复得。采访时,俞仲义特意把小品剧本拿给记者看,密密麻麻打印了6页纸,上面还有一些涂改。小品涉及四个角色,由队里的五位老人负责表演。

  “刚开始想剧本的时候都是手写的,每天有灵感了记一点,随时随地都带着剧本。写得差不多了,大家就开始排练,一边排练一边修改。”俞仲义说,现在他已经养成了习惯,随身要带纸和笔,看到有合适的宣传语就会记下来,或者用手机拍下来。“文化水平不高,全靠后天弥补,多写多记。”

  有一次,俞仲义在村里散步,无意中在宣传栏里看到一句话——“垃圾分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当时,我觉得这句话说得特别好,我就赶紧拍照记下来,回家就抄写在本子上,最后用到了作品里。”

  在他的妻子眼里,俞仲义简直是个“戏痴”。“经常凌晨一两点,我一觉醒来,他还在写剧本。”有时候她深夜醒来,竟然看到丈夫一个人闭着眼睛痛哭流涕。原来,他竟然在梦里演小品。说起这个,俞仲义自己都不好意思地笑了。

  宣传酒驾危害的小品——《酒祸》,去年登上了东吴镇的春晚舞台。说的是一个酒后交通肇事司机逃逸,撞的竟是自己的老丈人。俞仲义演的就是那个糊涂的“老酒保”,最后有一场哭戏,是酒后清醒,追悔莫及。采访时,他聊着聊着就开演了……“我都不知道在睡梦里哭了多少次,要哭得情真意切打动人,都靠一遍遍练出来。”

  “大家愿意听,我们就会继续演下去!”这几天,俞仲义刚刚创作了一个有关环境卫生的小品节目,打算冲刺今年的乡镇春晚。“我们要站上更大的舞台,更好地传播正能量。”

  宁波晚报记者薛曹盛 通讯员高佳胤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