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还敢打“假官司”?宁波法院重拳整治虚假诉讼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11-14 07:11:19报料热线:81850000

新闻发布会现场。(市中级法院供图)

  记者董小芳 通讯员钟法

  昨日,市中级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今年6月以来全市两级法院“整治虚假诉讼专项活动”情况。一个个看似完美的谎言,终究因漏洞百出而难逃法网,在法庭上耍小聪明说谎,结果往往是机关算尽反害人害己。

  为规避执行

  他炮制16起虚假诉讼

  “现判决如下:被告人童某一犯虚假诉讼罪,判4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

  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奉化法院受理的一起虚假诉讼案当庭宣判。为规避执行而炮制16起虚假诉讼案的涉案当事人,终为自己的谎言“买了单”。

  事情要从2017年说起,当年6月,奉化法院受理了一起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被告系奉化A公司。听说在执行分配中,建设工程款、工人工资等款项具有优先权,A公司实际控制人童某便联合多人,通过伪造劳动合同、收条、证据等方式,先后制造41起虚假仲裁、16起虚假诉讼,上述部分法律文书被作为依据参与该公司的被执行财产分配。

  2019年9月,奉化法院经再审审理,认定上述16起民事诉讼为虚假诉讼。最终,童某等4人因情节严重,被处以刑罚;尚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其余13人,则分别被处以2.5万至5万元不等的罚款,其中5人被处以拘留。

  “近年来,虚假诉讼在执法办案的一些环节、一些领域愈演愈烈,严重扰乱了司法秩序,侵蚀了社会诚信和社会公德。尤其是随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持续深入开展,我们发现在涉‘套路贷’、规避执行案件中,虚假诉讼现象尤为突出,严重妨害了司法公信。”市中级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于是在今年6月,全市两级法院部署开展“整治虚假诉讼专项活动”,严肃打击虚假诉讼行为。

  据统计,从今年6月至10月底,全市法院共排摸涉虚假诉讼线索363条,涉及1158起案件,涉及标的额5.98亿元。

  手段隐蔽

  民间借贷领域最为集中

  表面证据充分、证据链完整……虚假诉讼手段的隐蔽性,使得对其进行识别并非易事。

  为有效打击虚假诉讼,我市两级法院结合5个月来的专项整治活动,揭开了虚假诉讼的层层“外衣”。

  从表现形式来看,常见的虚假诉讼主要有单方行为和双方合谋两种。

  单方行为比较典型的手段是通过伪造证据,虚构、扩大或重复主张债权,或是隐瞒重要信息,从而达到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如苏某制造出借人为空白的7万元借条,在借款人支付6.3万元后,苏某将借条交给杨某,让杨某起诉孙某要求还款7万元。

  双方合谋,主要手段是虚构债权债务、虚构或倒签租赁合同等,多以“手拉手”调解等形式损害第三方的利益。如在一起执行案件中,冯某与卞某串通伪造租赁合同和租金支付清单,并倒签落款时间,要求法院“带租拍卖”卞某公司被执行财产。

  从易发案件类型和环节来看,虚假诉讼多发生在五个方面,一是民间借贷、离婚析产、以物抵债、劳动争议、公司分立(合并)、企业破产等领域;二是滥诉、恶意起诉、滥用管辖权异议、虚假或有偿公民代理等立案环节;三是诉前调解、案件速调速裁、司法确认、公告送达、缺席审理、评估鉴定等审理环节,以及提供虚假送达地址、恶意财产保全等恶意行为;四是虚增债务、虚假租赁、虚化财产等执行环节;五是签订虚假借款合同、阴阳借款合同、“抵押贷”等,以非法占有他人合法财产为目的“套路贷”。

  “其中,民间借贷领域虚假诉讼最为集中。”市中级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从5个月的专项整治活动开展情况来看,宁波两级法院查处的虚假诉讼案件中,民间借贷案件占比超过90%。

  法庭上说谎

  不仅可能会被判刑,还将记入信用档案

  虚假诉讼,既扰乱了司法秩序,更侵害了其他人的合法权益。打击虚假诉讼,我市两级法院可是动了真格。

  只要戏演得好,就不会被发现?错!测谎仪面前一目了然。

  邓某和章某曾合伙做生意,协商解散时,章某经过结算,向邓某出具了一份账目明细,写明应归还的款项和日期。随后,章某陆续支付了大部分款项。

  今年初,邓某将章某诉至法院,要求其归还“剩余借款20万元”及利息。庭审中,双方对其中15万元的性质产生了分歧,各执一词、言之凿凿。为鉴别真假,法官对二人进行了测谎,作为审判辅助手段。最终,邓某不得不承认其说谎的事实,真相大白。

  即便被发现,顶多只是罚点钱?错!判处实刑是“新常态”。

  违法成本相对较低,是造成虚假诉讼屡禁难止的一个重要原因。鉴于此,专项整治开始以来,市中级法院先后出台了堪称我市法院历史上防范最严密、最具操作性、惩治最严厉的4个实施意见,加大打击力度,着力提高虚假诉讼、恶意诉讼的违法成本。

  据统计,5个月以来,全市两级法院共移送公安或扫黑办773件,拘留18件22人,罚款66件70人,判刑24件74人,其他处理73件,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

  法庭上说谎,其他方面不受影响?错!一处作假,处处受限。

  今年8月,市中级法院正式启动全市法院不诚信诉讼“黑名单”及“黄名单”机制,以信用惩戒倒推诚信建设。在法庭上说谎,不仅可能会被判处实刑,还将给个人信用蒙上“污点”。

  一旦被列入“黑名单”或“黄名单”,将面临记入相关当事人信用档案、在相关平台被公示、加重举证责任、从严惩处等多项惩戒。

  据统计,截至10月底,共有130个自然人、6家企业被列入“黑名单”,395个自然人、11家企业被列入“黄名单”。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还敢打“假官司”?宁波法院重拳整治虚假诉讼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11-14 07:11:19

新闻发布会现场。(市中级法院供图)

  记者董小芳 通讯员钟法

  昨日,市中级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今年6月以来全市两级法院“整治虚假诉讼专项活动”情况。一个个看似完美的谎言,终究因漏洞百出而难逃法网,在法庭上耍小聪明说谎,结果往往是机关算尽反害人害己。

  为规避执行

  他炮制16起虚假诉讼

  “现判决如下:被告人童某一犯虚假诉讼罪,判4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

  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奉化法院受理的一起虚假诉讼案当庭宣判。为规避执行而炮制16起虚假诉讼案的涉案当事人,终为自己的谎言“买了单”。

  事情要从2017年说起,当年6月,奉化法院受理了一起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被告系奉化A公司。听说在执行分配中,建设工程款、工人工资等款项具有优先权,A公司实际控制人童某便联合多人,通过伪造劳动合同、收条、证据等方式,先后制造41起虚假仲裁、16起虚假诉讼,上述部分法律文书被作为依据参与该公司的被执行财产分配。

  2019年9月,奉化法院经再审审理,认定上述16起民事诉讼为虚假诉讼。最终,童某等4人因情节严重,被处以刑罚;尚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其余13人,则分别被处以2.5万至5万元不等的罚款,其中5人被处以拘留。

  “近年来,虚假诉讼在执法办案的一些环节、一些领域愈演愈烈,严重扰乱了司法秩序,侵蚀了社会诚信和社会公德。尤其是随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持续深入开展,我们发现在涉‘套路贷’、规避执行案件中,虚假诉讼现象尤为突出,严重妨害了司法公信。”市中级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于是在今年6月,全市两级法院部署开展“整治虚假诉讼专项活动”,严肃打击虚假诉讼行为。

  据统计,从今年6月至10月底,全市法院共排摸涉虚假诉讼线索363条,涉及1158起案件,涉及标的额5.98亿元。

  手段隐蔽

  民间借贷领域最为集中

  表面证据充分、证据链完整……虚假诉讼手段的隐蔽性,使得对其进行识别并非易事。

  为有效打击虚假诉讼,我市两级法院结合5个月来的专项整治活动,揭开了虚假诉讼的层层“外衣”。

  从表现形式来看,常见的虚假诉讼主要有单方行为和双方合谋两种。

  单方行为比较典型的手段是通过伪造证据,虚构、扩大或重复主张债权,或是隐瞒重要信息,从而达到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如苏某制造出借人为空白的7万元借条,在借款人支付6.3万元后,苏某将借条交给杨某,让杨某起诉孙某要求还款7万元。

  双方合谋,主要手段是虚构债权债务、虚构或倒签租赁合同等,多以“手拉手”调解等形式损害第三方的利益。如在一起执行案件中,冯某与卞某串通伪造租赁合同和租金支付清单,并倒签落款时间,要求法院“带租拍卖”卞某公司被执行财产。

  从易发案件类型和环节来看,虚假诉讼多发生在五个方面,一是民间借贷、离婚析产、以物抵债、劳动争议、公司分立(合并)、企业破产等领域;二是滥诉、恶意起诉、滥用管辖权异议、虚假或有偿公民代理等立案环节;三是诉前调解、案件速调速裁、司法确认、公告送达、缺席审理、评估鉴定等审理环节,以及提供虚假送达地址、恶意财产保全等恶意行为;四是虚增债务、虚假租赁、虚化财产等执行环节;五是签订虚假借款合同、阴阳借款合同、“抵押贷”等,以非法占有他人合法财产为目的“套路贷”。

  “其中,民间借贷领域虚假诉讼最为集中。”市中级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从5个月的专项整治活动开展情况来看,宁波两级法院查处的虚假诉讼案件中,民间借贷案件占比超过90%。

  法庭上说谎

  不仅可能会被判刑,还将记入信用档案

  虚假诉讼,既扰乱了司法秩序,更侵害了其他人的合法权益。打击虚假诉讼,我市两级法院可是动了真格。

  只要戏演得好,就不会被发现?错!测谎仪面前一目了然。

  邓某和章某曾合伙做生意,协商解散时,章某经过结算,向邓某出具了一份账目明细,写明应归还的款项和日期。随后,章某陆续支付了大部分款项。

  今年初,邓某将章某诉至法院,要求其归还“剩余借款20万元”及利息。庭审中,双方对其中15万元的性质产生了分歧,各执一词、言之凿凿。为鉴别真假,法官对二人进行了测谎,作为审判辅助手段。最终,邓某不得不承认其说谎的事实,真相大白。

  即便被发现,顶多只是罚点钱?错!判处实刑是“新常态”。

  违法成本相对较低,是造成虚假诉讼屡禁难止的一个重要原因。鉴于此,专项整治开始以来,市中级法院先后出台了堪称我市法院历史上防范最严密、最具操作性、惩治最严厉的4个实施意见,加大打击力度,着力提高虚假诉讼、恶意诉讼的违法成本。

  据统计,5个月以来,全市两级法院共移送公安或扫黑办773件,拘留18件22人,罚款66件70人,判刑24件74人,其他处理73件,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

  法庭上说谎,其他方面不受影响?错!一处作假,处处受限。

  今年8月,市中级法院正式启动全市法院不诚信诉讼“黑名单”及“黄名单”机制,以信用惩戒倒推诚信建设。在法庭上说谎,不仅可能会被判处实刑,还将给个人信用蒙上“污点”。

  一旦被列入“黑名单”或“黄名单”,将面临记入相关当事人信用档案、在相关平台被公示、加重举证责任、从严惩处等多项惩戒。

  据统计,截至10月底,共有130个自然人、6家企业被列入“黑名单”,395个自然人、11家企业被列入“黄名单”。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