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国内政经
政策红利助推制造业升级 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稿源:   2019-12-03 14:39:00报料热线:81850000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关系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局,必须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构建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由大变强、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只有坚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才能把我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搞上去,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由量大转向质强。

 

  创新驱动引领发展让中国制造强起来

  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让中国制造强起来,关键要靠创新驱动。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必须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等各种创新,在产业链上不断向中高端迈进,持续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

  在加快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上,截至今年7月,相关部门新批复建设智能网联汽车、轨道交通装备、农机装备、先进功能纤维等4个国家级制造创新中心。已累计批复了1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指导各地认定了107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从测算结果看, 2018 年中国创新指数首次突破 200 ,达到 212.0 ,比上年增长 8.6% ,增幅为 2005 年开始测算以来的最高。

  其中,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 2018 年,我国企业 R&D (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达到 15233.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5%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R&D 经费达到 12954.8 亿元,比上年增长 7.8% ;企业 R&D 经费对全社会 R&D 经费增长的贡献为 75.9% 。 2018 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 16.1 万家开展了技术创新活动,所占比重为 43.0% ,比上年提高了 2.5 个百分点。

  创新对产品结构调整的作用也更趋明显。 2018 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 15.9 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的 80.7% ;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为 23.6% ,比上年提高 1.5 个百分点,占比创 2005 年以来的新高。

  今年以来,新产品产量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前三季度, 3D 打印设备、服务机器人、智能手表、充电桩、平板电脑、城市轨道车辆等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 157.6% 、 145.7% 、 84.5% 、 74.0% 、 33.0% 、 30.8% 。

  结构调整不断推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优化制造业结构。要大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前沿技术产业,不断提高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和产业链环节的比重,降低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比重,弥补产业链短板,增强产业链韧性,提升产业链水平,推动制造业的高端化、绿色化。

  今年以来,随着制造业结构调整的持续推进,新动能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8.4% ,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 2.8 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8.7% ,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 3.1 个百分点。 10 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8.3% ,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 3.6 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 14.8% ,比前三季度提高 0.7 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利润增长也在加快。1-10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7.5%和5.3%,增速比前三季度分别加快1.2个和0.7个百分点。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供给。 1-10 月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 14.5% ,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 1.9 个百分点,已连续 5 个月加快;这一增速也高于全部制造业投资 11.9 个百分点。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确定创新路径,形成拳头创新产品以及创新的体制机制,这些都有赖于新的产业政策导向和支持。

  10 月 30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9 年本)》,将自 2020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本次修订重点之一就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旨在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这份目录中,制造业相关的条目共 900 多条,占总条目数的 60% 以上。

  随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和相关文件的落地,中国制造结构调整的步伐正不断加快,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

  今年年初以来,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我国实施了大规模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来减轻企业负担,激发企业活力,这些措施目前正在逐渐收到成效。

  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 17834 亿元,包括新增减税 15109 亿元,新增社保费降费 2725 亿元。其中,制造业新增减税 4738 亿元,占新增减税总额的 31.36% ,行业税负同比下降 1.08 个百分点。

  减税降费政策充分发挥了逆周期调节作用,更直接更有效地惠及广大纳税人、缴费人,稳定了经济发展预期。而对制造业企业有差别地减税降费,如针对创新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税费减免、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力度等,对于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 45% 的制造业纳税人将减税降费红利用于增加研发投入。税务部门监测的 10 万户重点税源企业,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19.3% ,增幅较 2018 年全年提高 3.4 个百分点。下一步伴随减税降费的持续落地,还将有更多红利深度释放。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是影响市场主体活力与兴衰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顺应社会期盼,不断深化“放管服”等改革,我国营商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在世界银行近期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 2020 》中,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由去年的第 46 位上升至第 31 位,已连续两年跻身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个经济体。

  10 月 23 日,国务院公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将自 2020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这标志着我国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作为基础性行政法规,条例认真总结近年来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经验和做法,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人民群众满意、市场主体支持的改革举措以法治化办法固化下来,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性保障。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积极向上、既有活力又有秩序的制造业制度环境体系支撑。无论是保证平等市场准入、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还是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规范涉企收费,以及解决融资难融资贵、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等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问题,条例都作了有针对性、“接地气”的具体规定,既有指导性又具普适性,必将有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加速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 70 年砥砺奋进,我国制造业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当前,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链条和配套最完善的制造业体系,制造业也是我国最具国际竞争优势的经济部门。站在新起点上,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创新升级,中国制造必将不断突破发展瓶颈,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经济日报 - 中国经济网邓浩 )

编辑: 崔燕纠错:171964650@qq.com

政策红利助推制造业升级 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稿源: 2019-12-03 14:39:00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关系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局,必须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构建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由大变强、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只有坚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才能把我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搞上去,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由量大转向质强。

 

  创新驱动引领发展让中国制造强起来

  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让中国制造强起来,关键要靠创新驱动。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必须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等各种创新,在产业链上不断向中高端迈进,持续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

  在加快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上,截至今年7月,相关部门新批复建设智能网联汽车、轨道交通装备、农机装备、先进功能纤维等4个国家级制造创新中心。已累计批复了1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指导各地认定了107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从测算结果看, 2018 年中国创新指数首次突破 200 ,达到 212.0 ,比上年增长 8.6% ,增幅为 2005 年开始测算以来的最高。

  其中,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 2018 年,我国企业 R&D (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达到 15233.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5%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R&D 经费达到 12954.8 亿元,比上年增长 7.8% ;企业 R&D 经费对全社会 R&D 经费增长的贡献为 75.9% 。 2018 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 16.1 万家开展了技术创新活动,所占比重为 43.0% ,比上年提高了 2.5 个百分点。

  创新对产品结构调整的作用也更趋明显。 2018 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 15.9 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的 80.7% ;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为 23.6% ,比上年提高 1.5 个百分点,占比创 2005 年以来的新高。

  今年以来,新产品产量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前三季度, 3D 打印设备、服务机器人、智能手表、充电桩、平板电脑、城市轨道车辆等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 157.6% 、 145.7% 、 84.5% 、 74.0% 、 33.0% 、 30.8% 。

  结构调整不断推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优化制造业结构。要大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前沿技术产业,不断提高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和产业链环节的比重,降低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比重,弥补产业链短板,增强产业链韧性,提升产业链水平,推动制造业的高端化、绿色化。

  今年以来,随着制造业结构调整的持续推进,新动能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8.4% ,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 2.8 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8.7% ,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 3.1 个百分点。 10 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8.3% ,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 3.6 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 14.8% ,比前三季度提高 0.7 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利润增长也在加快。1-10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7.5%和5.3%,增速比前三季度分别加快1.2个和0.7个百分点。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供给。 1-10 月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 14.5% ,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 1.9 个百分点,已连续 5 个月加快;这一增速也高于全部制造业投资 11.9 个百分点。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确定创新路径,形成拳头创新产品以及创新的体制机制,这些都有赖于新的产业政策导向和支持。

  10 月 30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9 年本)》,将自 2020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本次修订重点之一就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旨在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这份目录中,制造业相关的条目共 900 多条,占总条目数的 60% 以上。

  随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和相关文件的落地,中国制造结构调整的步伐正不断加快,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

  今年年初以来,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我国实施了大规模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来减轻企业负担,激发企业活力,这些措施目前正在逐渐收到成效。

  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 17834 亿元,包括新增减税 15109 亿元,新增社保费降费 2725 亿元。其中,制造业新增减税 4738 亿元,占新增减税总额的 31.36% ,行业税负同比下降 1.08 个百分点。

  减税降费政策充分发挥了逆周期调节作用,更直接更有效地惠及广大纳税人、缴费人,稳定了经济发展预期。而对制造业企业有差别地减税降费,如针对创新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税费减免、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力度等,对于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 45% 的制造业纳税人将减税降费红利用于增加研发投入。税务部门监测的 10 万户重点税源企业,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19.3% ,增幅较 2018 年全年提高 3.4 个百分点。下一步伴随减税降费的持续落地,还将有更多红利深度释放。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是影响市场主体活力与兴衰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顺应社会期盼,不断深化“放管服”等改革,我国营商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在世界银行近期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 2020 》中,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由去年的第 46 位上升至第 31 位,已连续两年跻身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个经济体。

  10 月 23 日,国务院公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将自 2020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这标志着我国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作为基础性行政法规,条例认真总结近年来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经验和做法,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人民群众满意、市场主体支持的改革举措以法治化办法固化下来,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性保障。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积极向上、既有活力又有秩序的制造业制度环境体系支撑。无论是保证平等市场准入、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还是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规范涉企收费,以及解决融资难融资贵、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等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问题,条例都作了有针对性、“接地气”的具体规定,既有指导性又具普适性,必将有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加速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 70 年砥砺奋进,我国制造业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当前,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链条和配套最完善的制造业体系,制造业也是我国最具国际竞争优势的经济部门。站在新起点上,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创新升级,中国制造必将不断突破发展瓶颈,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经济日报 - 中国经济网邓浩 )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