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葛家村变形记②葛家村有条“教授路”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12-10 19:05:00报料热线:81850000

  宁网编前语

  中国人民大学,国内著名高等学府; 

  葛家村,宁波下辖宁海县偏远的小山村。

  因为艺术,大学教授和村民们共同创造了一个奇迹——5个月改变一个村庄。

  村庄变得漂亮了,处处充满了艺术感,小景观、小造形令人目不暇接,游客络绎不绝; 

  村民变得文艺范了,个个成了能工巧匠,从图纸设计到施工造景样样精通,被称为“乡建艺术家”;

  村风变得和美了,时时散发向善向上的力量,以美化人,邻里和谐,其乐融融。

  ------

  葛家村悄然之变的故事,经甬派报道后,迅速引发国内媒体的广泛关注,新华社、人民网、中国青年报、学习强国、浙江日报等全国数十家媒体重点报道。

  葛家村,这个曾被当地人自嘲为无特点、无优势、无潜力的“三无”村庄,因此成为了“网红村”,一个村庄的命运从此改变。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系副教授丛志强是葛家村庄命运改变的“导师”,而村民们则是这场伟大变局的实践者,他们在短短5个月中,找到了一条艺术振兴乡村之路。

  (特别奉献MV《村里来了艺术家》

  甬派、中国宁波网推出“以美化人兴乡村 ——探寻葛家村‘变形’背后的艺术力量”专题系列报道,图文、视频、访谈等多角度、全方位深度解析教授和村民如何发现美、创造美,以美为善、以美化人,用 艺术改变命运,破解“干部干、村民看”“热闹一阵子、回到老样子”等困局,为中国乡村振兴贡献可复制的样本。

  记者 时晓竹

  到葛家村,有条路不得不看。

  这条路不长也不宽,只有200米,只适合行人。但是,就是这条小巷,却藏着大大小小十几处景观,更藏着一堆动人故事。

  凡有客来,必到此一游。

  路口竖着一块石头,上刻:教授路。

  “教授”说的是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丛志强。今年4月,丛教授带着3名研究生从北京来到葛家村,在这里开始了一段“艺术振兴乡村”的实验。代表作,就是这条路。

  来葛家村,丛教授的目标是,让村民成为主角,通过设计和艺术,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但是,让村民懂设计、懂艺术,并非易事。他选了这条村里最差的路,带着村民一起干。

  这条路,很破旧,有很多卫生死角,甚至干群有点矛盾。用村民的话说,“这条里是领导们来参观考察时,村干部不敢带领导来的地方”。但在丛教授眼里,这里虽然破旧,却极具文化特色;虽然矛盾突出,但正需要更多关怀和关爱。就从这条路入手!

  但这次改造,不是大拆大建,推倒重来。

  “我和村民讲得最多的两句话,一要花最少的钱,二是一定要实用。乡村振兴,不可能每个村都有那么多资源,大投入大建设。”丛教授说。

  材料都是就地取材,溪坑里的石头、山上的毛竹、废弃的瓦片、不用的旧衣服等等,都是村里就有的,不用花钱。而且“可以最大限度保持村庄的特色,避免千村一面”。

  “改造也不是我们怎么说,村民就怎么做。而是让村民当主角,全程深度参与设计、施工、维护全过程。”丛志强说。

  仅仅12天,这条约两百米的小巷里,枯山水、墙绘、竹筒风铃、人字座椅、盆景,各种设计点缀其中……最不起眼的一条路,魔术一般成了村里最有艺术气质的地方。

  村民们走过路过,赞叹声不断,对丛教授带领的团队打心眼里大大的服!这次改造包括10户村民庭院、8个景点,葛家村总共才花了5万多元。出人意料的是,村庄成了景区,130多个村民也培养成了“乡建艺术家”。

  为什么会是葛家村?

  “这几年,宁海的乡村已经变样,但是村民精神生活还很贫乏。”宁海县委副书记李贵军说一直在思考,如何“把乡村内在的美和文化挖掘出来”,从洁化、美化向艺术化转变,推动农村更深层次的变革。

  在葛家村之前,李贵军把丛志强带到宁海县一个沿海的村庄,这里“经济基础好,村子里全是别墅”,几乎每家院子里都摆着盆景,有的甚至还有假山流水。

  离开时,丛志强摇了摇头,“优势太好就难以复制”。在陆续走了10来个村后,默默无闻的葛家村闯入眼帘。

  这里藏在沿海的群山中,距县城26公里,地处交通末梢,1600多人的村庄,村集体收入仅10多万元。和其他村比,方方面面都乏善可陈。虽然有大片桂花树,办过几届桂花节,也没赚到什么钱。

  “没有特别深的人文自然优势,经济条件不算太好。”丛志强说,“但是,越是普通就越有代表性,其成功模式也越值得借鉴、推广。

  葛家村的艺术改造,花钱很少,调动的村民却很多。“也因此,‘葛家村现象’有了更多的示范意义——有钱的村可以做,没钱的也可以做;有钱的村民可以做,没钱的村民都可以做。”李贵军说。

  李贵军表示,宁海有363个村,下一步要总结提炼葛家村实践经验,将其推广到宁海大部分乡村。同时,联系更多高校,搭建更好的平台,让更多有情怀的艺术师生,来宁海大显身手。

  “如果能把这个经验复制下去,中国的农村不得了。会很美,很浪漫。”李贵军说。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葛家村变形记②葛家村有条“教授路”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12-10 19:05:00

  宁网编前语

  中国人民大学,国内著名高等学府; 

  葛家村,宁波下辖宁海县偏远的小山村。

  因为艺术,大学教授和村民们共同创造了一个奇迹——5个月改变一个村庄。

  村庄变得漂亮了,处处充满了艺术感,小景观、小造形令人目不暇接,游客络绎不绝; 

  村民变得文艺范了,个个成了能工巧匠,从图纸设计到施工造景样样精通,被称为“乡建艺术家”;

  村风变得和美了,时时散发向善向上的力量,以美化人,邻里和谐,其乐融融。

  ------

  葛家村悄然之变的故事,经甬派报道后,迅速引发国内媒体的广泛关注,新华社、人民网、中国青年报、学习强国、浙江日报等全国数十家媒体重点报道。

  葛家村,这个曾被当地人自嘲为无特点、无优势、无潜力的“三无”村庄,因此成为了“网红村”,一个村庄的命运从此改变。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系副教授丛志强是葛家村庄命运改变的“导师”,而村民们则是这场伟大变局的实践者,他们在短短5个月中,找到了一条艺术振兴乡村之路。

  (特别奉献MV《村里来了艺术家》

  甬派、中国宁波网推出“以美化人兴乡村 ——探寻葛家村‘变形’背后的艺术力量”专题系列报道,图文、视频、访谈等多角度、全方位深度解析教授和村民如何发现美、创造美,以美为善、以美化人,用 艺术改变命运,破解“干部干、村民看”“热闹一阵子、回到老样子”等困局,为中国乡村振兴贡献可复制的样本。

  记者 时晓竹

  到葛家村,有条路不得不看。

  这条路不长也不宽,只有200米,只适合行人。但是,就是这条小巷,却藏着大大小小十几处景观,更藏着一堆动人故事。

  凡有客来,必到此一游。

  路口竖着一块石头,上刻:教授路。

  “教授”说的是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丛志强。今年4月,丛教授带着3名研究生从北京来到葛家村,在这里开始了一段“艺术振兴乡村”的实验。代表作,就是这条路。

  来葛家村,丛教授的目标是,让村民成为主角,通过设计和艺术,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但是,让村民懂设计、懂艺术,并非易事。他选了这条村里最差的路,带着村民一起干。

  这条路,很破旧,有很多卫生死角,甚至干群有点矛盾。用村民的话说,“这条里是领导们来参观考察时,村干部不敢带领导来的地方”。但在丛教授眼里,这里虽然破旧,却极具文化特色;虽然矛盾突出,但正需要更多关怀和关爱。就从这条路入手!

  但这次改造,不是大拆大建,推倒重来。

  “我和村民讲得最多的两句话,一要花最少的钱,二是一定要实用。乡村振兴,不可能每个村都有那么多资源,大投入大建设。”丛教授说。

  材料都是就地取材,溪坑里的石头、山上的毛竹、废弃的瓦片、不用的旧衣服等等,都是村里就有的,不用花钱。而且“可以最大限度保持村庄的特色,避免千村一面”。

  “改造也不是我们怎么说,村民就怎么做。而是让村民当主角,全程深度参与设计、施工、维护全过程。”丛志强说。

  仅仅12天,这条约两百米的小巷里,枯山水、墙绘、竹筒风铃、人字座椅、盆景,各种设计点缀其中……最不起眼的一条路,魔术一般成了村里最有艺术气质的地方。

  村民们走过路过,赞叹声不断,对丛教授带领的团队打心眼里大大的服!这次改造包括10户村民庭院、8个景点,葛家村总共才花了5万多元。出人意料的是,村庄成了景区,130多个村民也培养成了“乡建艺术家”。

  为什么会是葛家村?

  “这几年,宁海的乡村已经变样,但是村民精神生活还很贫乏。”宁海县委副书记李贵军说一直在思考,如何“把乡村内在的美和文化挖掘出来”,从洁化、美化向艺术化转变,推动农村更深层次的变革。

  在葛家村之前,李贵军把丛志强带到宁海县一个沿海的村庄,这里“经济基础好,村子里全是别墅”,几乎每家院子里都摆着盆景,有的甚至还有假山流水。

  离开时,丛志强摇了摇头,“优势太好就难以复制”。在陆续走了10来个村后,默默无闻的葛家村闯入眼帘。

  这里藏在沿海的群山中,距县城26公里,地处交通末梢,1600多人的村庄,村集体收入仅10多万元。和其他村比,方方面面都乏善可陈。虽然有大片桂花树,办过几届桂花节,也没赚到什么钱。

  “没有特别深的人文自然优势,经济条件不算太好。”丛志强说,“但是,越是普通就越有代表性,其成功模式也越值得借鉴、推广。

  葛家村的艺术改造,花钱很少,调动的村民却很多。“也因此,‘葛家村现象’有了更多的示范意义——有钱的村可以做,没钱的也可以做;有钱的村民可以做,没钱的村民都可以做。”李贵军说。

  李贵军表示,宁海有363个村,下一步要总结提炼葛家村实践经验,将其推广到宁海大部分乡村。同时,联系更多高校,搭建更好的平台,让更多有情怀的艺术师生,来宁海大显身手。

  “如果能把这个经验复制下去,中国的农村不得了。会很美,很浪漫。”李贵军说。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