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走边记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2019年12月21日-22日举行,这几天,考研学子都在忙着最后的冲刺。
哪些人在考研?考研大军中有怎样的故事?考研“热”的背后又有怎样的“冷”思考?让我们走进这个群体,聆听他们的心声。
一个人备考 每天在图书馆待10多个小时
宁波大学真诚图书馆,每天开放时间为早上7点半,但不到7点,就有学生在外面排队,他们捧着厚厚的书,边排队边默默记诵着。物业工作人员被这些勤奋的学子所打动,总是“网开一面”提早开门。每每到了晚上10点自习室关门时间,学子们总要在工作人员一再提醒下,才会合上书本,揉揉发酸的眼睛,离开这里。
这就是传说中的考研自习室!
这是一间最具人气的自习室,总是座无虚席。虽然学校并没有专门命名,但在宁大,准备考研的学生都会不约而同来到这里,共同奋斗在研究生考试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在这里,只有翻动书页或奋笔疾书的唰唰声,走在其中的人都不由自主踮起脚尖,唯恐打扰了自习的同学们。
在宁波各所高校,都有这样的自习室或教室,这也是各所学校中人气最旺的教室,成千上万名学子一起奋战,为自己的青春梦想而奋斗。
艾星是浙江万里学院工商专业大四学生,也是备考大军中的一员。他专门在学校图书馆预约申请了考研座位,除了一日三餐和睡觉,其余时间都是在图书馆度过的,每天学习10多个小时。
这个杭州男孩是从大三上学期决定考研的,今年4月他正式开始进行备考。“我想当老师,考研是为了提升学历。”他告诉记者,“这次我报考了一所师范院校,是跨专业考研。”
艾星并没有报考考研培训班,“我是自学的,自己在网上找资料,咨询老师同学,做一些真题。”虽然说得云淡风轻,但相比较三年前那场高考,有老师指导讲解,有全班同学一起朝着一个目标共同前行,其实考研压力相当大。艾星提到:“和高考相比,现在大家准备报考的学校都不同,准备的内容也各不相同,现在我是一个人备考,感觉更苦一点!”
“大学四年,要用力过好每一天!”这个腼腆的男孩说起大学生活的感悟,语气不由加重,“比如,不要总呆在寝室,要走出去参加社团活动,做些志愿活动。”而考研,或许也是他所说的“用力过好每一天”的另一种方式吧。
忙里偷闲吃一点
宿舍总动员 睡前说笑是唯一的放松时间
在考研大军中,大家或是孤军奋战,或是好友相邀,或是情侣做伴,共同为自己的青春梦想而战。这其中,还有一种有意思的组合——一个寝室的同学全体总动员,互相鼓励,共同努力。
“我们寝室4个人都在备考研究生考试!”浙江万里学院的徐丽华告诉记者,她是该校生物与环境学院生物制药专业的学生。她告诉记者,自己班中有50余名同学,其中近一半在准备研究生考试,而全体总动员的寝室就有两个。
徐丽华萌发读研念头是在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高考填报志愿时,我填了好几个不同的专业。当我收到录取通知书,确定是读生物制药专业时,我了解到,要想这个专业学得更深,必须进一步深造。”家人在了解她的想法后,也予以积极的支持。
同寝室的其他三位同学,有一位同学也是在大一时就决定继续深造的,另两位同学则是在大三时决定考研的,“大学期间,大家都在慢慢明白自己想走的方向,觉得读研深造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女孩告诉记者。
不过,四个女孩报考的是不同的高校和专业,有人选择本专业继续深造,也有人选择了跨专业。
虽然早就有考研的念头,但徐丽华真正进入考研准备是在大三的第二学期,今年暑假留校复习功课。“前期主要是看英语,我大一时就通过了六级,但考研时又重点花了很多时间在这方面,每天背单词,做真题。”同时,她着力准备专业课的考试,“没有报班,主要是通过网络对课程进行了解,同时在网站上找历年真题,梳理知识点,根据大纲进行复习的。”
自从四个女孩都决定考研后,她们的生活都是针对考研复习进行安排了。吃过早饭后,大家就会来到图书馆进行复习,“我们几乎一天都泡在图书馆中,不过大家会分开坐,这样学习效率更高。”而晚上回到寝室后,过了10点半的寝室熄灯时间,会打开台灯再学习一会儿,“大家一般学习到晚上十二点吧。”
在这样浓厚的学习氛围下,女孩们互相鼓励一起奋斗着,“在学习之余,我们寝室氛围还是挺轻松的,互相说说笑笑,这是我们的放松时间。”
阳光为伴好读书
选择“二战” 在双重压力下负重而行
“虽然去年考研失败了,但是我不想放弃!”小瑶正在老家贵州备考,她的目标是宁大,电话那头语气听似平淡,但依然可以感受到她的坚定。去年,她在择校方面过于理想化,没有考虑到自身条件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专业课压分导致最后与目标院校擦肩而过。
据研招网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几年往届生考研的学生在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考生在失败之后纷纷选择了第二次、第三次考研,称之为“二战”“三战”。
“再试一次呗,有了去年的基础,今年就有了更多的底气和经验。比如政治,去年听取了学姐的意见,10月份才开始准备,对我而言太迟了,后期就盲目跟随很多政治老师的网课,导致复习节奏混乱。今年我早早就准备背诵整理时政热点,选择一位老师,紧跟他的步伐,扎扎实实复习。别的科目也是这样,有了更好地规划,知道自己的弱点和强项,可以合理安排时间。”小瑶告诉记者,“今年我选了宁波大学,相对于985、211的高校压力稍小些,而且宁大的师资力量很好,希望考上研究生后可以让自己更上一层楼!”
备考很辛苦,在一间并不大的图书馆,桌子上堆满了书,桌边还放着早上吃剩的包子,小瑶在这里已经奋斗了几个月了。“这里的图书馆不允许占座,管理员还会不定时清空桌子,所以我每天都要早点来,占好座位。”她发来一张图书馆的照片,贵州的冬天格外冷,图书馆的空调似乎不怎么奏效,大家都紧紧地裹着棉袄。
去年和小瑶一起考研的室友婷婷也在准备“二战”。“压力很大,如果这次再不上岸,‘三战’是不可能了。家人希望我可以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所以在备考的同时也在准备事业编制的考试,幸好准备的单位考试内容和我考研专业课相关,并不妨碍。”婷婷表示,“二战”在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下,负重前行。
两个女孩经常在微信上互相鼓励并监督对方,考研路漫漫,但这就是她们的青春,她们奋斗的故事。
12月11日,宁波大学,真诚图书馆内,准备考研的同学在学习。
提前“上岸” 幸运儿和大家分享经验
在考研大军正日夜备战即将来临的考试时,有一群“幸运儿”已提前“上岸”了,他们就是推免生或保送生。
但是,这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推免生和保送听起来很轻松,很让人羡慕,但是这些收获都是通过之前数年的艰辛努力付出才获得的。
宁波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尹航同学就是这样的“幸运儿”,他在今年9月就确定了保研到清华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三年前,辽宁男孩尹航以优异成绩进入宁波大学阳明创新班。他告诉记者,自己萌发读研的想法是在大一第二学期时。“我很幸运,在大一刚开学不久,就有机会到海洋学院龚一富老师实验室里学习,了解到要想在生物专业发展,就必须进一步深造。而在我读第二学期时,实验室有位学长考入了一所顶尖高校读研,这更是鼓舞了我,坚定了我以后要深造并从事研究工作的决心。”
有了明确目标,尹航咨询了很多老师和学长,为自己作了一份大学成长规划并努力执行。“我把这个计划精确到每个学期要完成的事情,比如大一时,我主要专注于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参加了很多学生会工作;大二专注在科研方面,要发表论文等……”
就这样,他的大学生活过得充实而成果斐然。从宁大能保研到清华大学,尹航凭的是过硬的实力,他回顾保研过程,和大家分享了下面这些经验。
他告诉记者:“要保送至名校,前提条件是学校成绩优异,有些顶尖的学校甚至要求学生本科前三年的成绩是专业第一。我符合这个基础条件,所以才有资格进入下一环节。同时,还要求英语水平良好,比如大学英语六级、雅思等考试成绩优异或者有国外交换访学的经历,例如我之前在多伦多大学访学的经历就为我加分不少。”
在符合基础条件后,各高校对保送生更看重的是科研经历,比如是否有论文、大学期间是否获得了专利,是否有竞赛获奖等。尹航在这些方面就有诸多的加分项,他的研究成果已经以第一作者发表在《农业生物技术学院》《核农学报》等核心刊物,还获得了三项国家专利。他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中两次获得一等奖,数次获得省、市级奖学金,而且参与了西湖大学举办的暑期科研实习项目。
在清华大学面试过程中,尹航的优秀表现赢得了主考官的肯定。他说起自己面试时的体会:“有些同学其实本身非常优秀,但是在面试时可能和主考官聊得不是很融洽,就成了短板。而我在大学时多次参加过比赛答辩,又有学生工作经历,学会了怎样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和沟通,所以这个环节能得到主考官的认可。”
考研人数年年攀升 “热”背后的“冷”思考
考研很“热”,“热”到什么程度?虽然目前官方尚未公布2020年全国考研总人数,但据各高校招生老师预估,相较于2019年的290万考生,2020年考研人数将会大幅增加。
实际上,“考研热”已持续多年。统计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中国考研报名人数除在2014、2015年稍有下降,其余年份都呈增加态势,2017、2018年增幅更在10%以上。
同时,各个高校的考研人数也是水涨船高,考研人数规模的不断壮大,已成为一种趋势,其火爆程度不亚于高考。在我市,宁波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13716人,较去年增加34.4%。现场确认人数达12927人,较去年净增43.68%。
“考研难度每年都在增加,但学生们的报考热情并没有消退。”宁波工程学院招生就业办副主任周丽娜说。宁波工程学院去年准备考研学生为800余人,今年是1200余人,占了毕业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而在宁波诺丁汉大学,因为中外合作大学的自身特点,2018届就业数据显示,本科毕业生中有83.4%选择继续深造。
教育体制改革,高校扩招,本科毕业人数不断增加,这些都是“考研热”的大背景。此外,就业竞争压力大和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是“考研热”不可忽视的客观因素。
此外,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不少大学生考研为了暂缓就业或躲避就业。“找工作这么难,还是继续读研吧。”“学校环境好,想晚一点进入社会,那就再考个研吧。”在大学生中出现了这样的“毕业宣言”。也有老师表示,现在不少学生家里生活条件比较好,父母不着急孩子马上就业,学生对就业没有迫切性。
不过,专家们表示,大学生是否考研一定要在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理性选择。毕竟,考研与否,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种个人选择而非群体决策,一定要针对自身实际情况“量体裁衣”。专家建议,学生不应只为文凭读书,而应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重视自身能力提高,去规划未来职业选择和事业发展。而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则是选择可以胜任的劳动者,而非唯学历论。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