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他的身份直到1984年才对外公开 贺贤土院士谈家乡宁波
稿源: 甬派客户端   2019-12-24 18:08:39报料热线:81850000

  通讯员 魏玉祺 姚剑

  初冬午后的北京,暖煦和风。

  83岁的贺贤土院士热情地把我们迎进他的书房,招呼大家坐下、泡茶、加微信,俨然一位邻家阿翁。

  “今天,我们的老百姓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需要科技力量。”

  “我们一方面要做好高等教育的突破性科学研发,一方面也要重视高职教育的实操能力。”

  “院士不是一顶魔法帽子,一定要耐心;宁波是院士之乡,更应该侧重于建设适合科研工作环境的院士中心。”

  “激光聚变是全世界科学家为地球创造新能源的新路径,我们国家在这方面不能逊色于任何国家。”

  ……

  中国核物理科学的“攀登者”

  2019年9月26日,贺贤土院士走上了国际惯性聚变科学与应用大会的领奖台,接过了美国核物理学会授予的2019年度“爱德华·泰勒奖”。

  爱德华·泰勒奖是美国核物理学会设立、以“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命名的聚变能源领域最高奖项,每两年在国际惯性聚变科学与应用大会上颁发,每次授予 两名杰出科学家,奖励他们在运用激光和离子粒子束产生高温高强物质来进行科学研究及可控热能核聚变上的前沿研究和领导力。2015年,中科院院士、激光等 离子体物理学家、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因他及其所带领的团队在快点火激光聚变研究和在强激光实验室天体物理研究上的重要贡献,获得2015年度爱德华·泰勒奖。

  “这是我们国家第二次获奖,也是对我们团队、我们国家在惯性约束聚变(IFC)领域研究的充分肯定。我们今天谈创新,尤其谈颠覆式创新,国家和地方就更应该重视基础科学研究,才能在大科学工程上实现创新,引领国际前沿研究。”贺贤土院士提醒说。

  事实上,登上最高领奖台的贺院士,同样是在中国激光驱动惯性约束聚变计划中,建立了中国独立自主的ICF研究体系,并领导团队获得了中国首次间接驱动和直接驱动出热核中子的重要进展。

  这是一门高深的研究,我们无法在这一领域中进行深度交流,但贺贤土在科学研究领域的成果却是值得我们顶礼瞩目——

  截至2018年11月,贺贤土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部委级奖8项 。

  为了奖励贺贤土院士在核聚变领域的卓越成就,2018年9月25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小行星通告》,将编号079286 的小行星命名为Hexiantu贺贤土小行星。这颗小行星是1995年9月28日由北京兴隆施密特CCD小行星计划发现,临时编号为1995 SQ53。

  在一般人看来,这是功成名就最高的定义。但不甘于平凡的贺贤土却还在更高领域的研发道路上继续努力。“中国的科学工作者要走自己的路,要有信心在国际上率先实现点火。即便我们比人家晚,我们也不能亦步亦趋,要探索自己的途径与物理模型。这是我们中国人应有的志气。”

  当前,国际上ICF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靶物理是ICF理论研究的关键点,率先实现激光聚变点火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共同追求的目标。

  贺贤土领导的研究团队经过三十余年的努力,突破了大量科学和技术难关,建成了中国独立自主的ICF研究体系,并获得了间接驱动和直接驱动出热核中子 等系列重要进展。同时,他吸取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目前未能实现预期的聚变点火目标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不同于国际上现有ICF点火途径的新型混合驱 动点火模型,受到国际同行高度关注。

  1962年,贺贤土从浙江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毕业。同年,被调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前身为二机部九院),在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前身为九院九所)工作。在彭桓武、邓稼先、周光召、于敏等两弹元勋指导与领导下工作。他先后参加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相关研制工作,在磨砺中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科研骨干。

  作为年轻的课题负责人,他带领小组负责物理研究、设计出第一次地下核试验的核装置,分解研究氢弹一些重要物理过程进行近区测试实验,并取得圆满成 功。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他率领一个研究小组,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突破中子弹原理,为我国掌握中子弹技术立下汗马功劳。

  “1984年,我的身份才可以对外公开,家里人才知道了我的工作。之前跟家里人很少联系,也属于绝对保密的,写信也没有地址,只能通过北京的一个8009信箱。”今天,我们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但二十多年的坚持和努力,让贺贤土跟着一大批卓越的科学家不仅仅攀登科学巅峰,更坚定了为国争光的信念。

  1986年,1987年,贺贤土先后去美国马里兰大学和比利时自由大学做访问科学家并讲学。1988年开始,他担任北京应用武力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主要岗位,任863计划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进入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激光驱动惯性约束聚变,并为之倾注了三十多年的心血。

  倡导源头式创新的“引路人”

  “高等职业教育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强、创造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还可以更多地跟企业直接对接,转化生产力和创造力。”贺院士在谈到他担任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的八年间的感触。

  2000年,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贺贤土受聘担任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一直到至2007年 。

  “很多人不理解,一个中科院院士为什么去担任一个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的院长?固然一部分是作为宁波人,我更关心家乡的基础教育,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我们的科学创新要从基础研究抓起。”

  事实上,贺贤土院士自1999年开始就担任浙江大学理学院院长,直到2007年;2001年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常委、副主任、主任,直到2006年;2007年开始担任北京大学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首任主任,直到2017年。

  在如此复杂的激光驱动惯性约束聚变科研工作之外,如此繁忙的高等院校教育科研之外,一位德高望重的中科院院士能为一个职业技术学院倾注更多的心血,关心、帮助和发展职业基础教育,这不正是“宁波帮帮宁波”精神的更好体现吗?

  “我们国家的很多创新,大多停留在模仿和改进式创新,还缺乏从源头上创新的能力和资源。技术专家不只是技术上的应用,还应有着对他所应用技术的深刻的科学的认识。”

  “加强基础研究,才能在实践中摸清规律,才能在应用中深入研究,要知其所以然才可以创新。”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是个很扎实的学校,应用性很强,也能认真研究科学技术背后的基础规律。我们就应该培养这样多的基础教育院校,下定决心进行基础应用研究,在大量的数据和案例中吃透规律,才有可能从源头进行颠覆式创新。”

  对于源头式创新,贺贤土院士很有感触。

  “科学技术不能守门户之见。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其实是人才的竞争力,人才不光光靠引进高端人才,更需要本土建立培养人才的机制,深圳这几年做的很好。”

  2018年9月28日,深圳技术大学(筹)第一个院士工作站——“贺贤土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正式举行,贺贤土院士表示,“我对深圳技术大学的内涵 十分赞成,学校提供的平台和即将发展的专业,与我的研究领域十分契合。”这是自己选择深技大作为自己院士工作站所在地的重要原因。

  新成立的“贺贤土院士工作站”将以高功率激光技术在新材料物态性质调控与测试、高温高密度材料合成与诊断、生物医学微结构控制与高分辨成像等领域,建立高水平研发平台。

  “作为土生土长的宁波人,我自然对宁波很有感情,我们总希望能够把宁波建设得更快更好。”贺贤土院士说,“宁波在东钱湖建了很漂亮的院士中心,很用心,宁波是院士之乡,我希望宁波能够发挥宁波帮帮宁波人士的优势,提供适合院士回乡研究、回乡帮扶发展的工作环境,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研究机制,不要光盯着产品,让院士在家乡能够做实、做深。

  “当然,宁波的商业氛围浓,科学气氛欠缺,宁波应该建立真正的科学咨询评估团队,避免鱼目混珠,应给民营企业的产业集群提供集成式创新的软硬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要加强宁波基础教育研究的创新力,如果家乡有需要,我将不遗余力地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贺院士深情的说。

  新闻多一点

  贺贤土,男,1937年9月28日出生于镇海(现北仑新碶大路村),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荣誉主任。贺贤土长期从事国家重大任务以及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理论物理专业研究。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他的身份直到1984年才对外公开 贺贤土院士谈家乡宁波

稿源: 甬派客户端 2019-12-24 18:08:39

  通讯员 魏玉祺 姚剑

  初冬午后的北京,暖煦和风。

  83岁的贺贤土院士热情地把我们迎进他的书房,招呼大家坐下、泡茶、加微信,俨然一位邻家阿翁。

  “今天,我们的老百姓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需要科技力量。”

  “我们一方面要做好高等教育的突破性科学研发,一方面也要重视高职教育的实操能力。”

  “院士不是一顶魔法帽子,一定要耐心;宁波是院士之乡,更应该侧重于建设适合科研工作环境的院士中心。”

  “激光聚变是全世界科学家为地球创造新能源的新路径,我们国家在这方面不能逊色于任何国家。”

  ……

  中国核物理科学的“攀登者”

  2019年9月26日,贺贤土院士走上了国际惯性聚变科学与应用大会的领奖台,接过了美国核物理学会授予的2019年度“爱德华·泰勒奖”。

  爱德华·泰勒奖是美国核物理学会设立、以“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命名的聚变能源领域最高奖项,每两年在国际惯性聚变科学与应用大会上颁发,每次授予 两名杰出科学家,奖励他们在运用激光和离子粒子束产生高温高强物质来进行科学研究及可控热能核聚变上的前沿研究和领导力。2015年,中科院院士、激光等 离子体物理学家、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因他及其所带领的团队在快点火激光聚变研究和在强激光实验室天体物理研究上的重要贡献,获得2015年度爱德华·泰勒奖。

  “这是我们国家第二次获奖,也是对我们团队、我们国家在惯性约束聚变(IFC)领域研究的充分肯定。我们今天谈创新,尤其谈颠覆式创新,国家和地方就更应该重视基础科学研究,才能在大科学工程上实现创新,引领国际前沿研究。”贺贤土院士提醒说。

  事实上,登上最高领奖台的贺院士,同样是在中国激光驱动惯性约束聚变计划中,建立了中国独立自主的ICF研究体系,并领导团队获得了中国首次间接驱动和直接驱动出热核中子的重要进展。

  这是一门高深的研究,我们无法在这一领域中进行深度交流,但贺贤土在科学研究领域的成果却是值得我们顶礼瞩目——

  截至2018年11月,贺贤土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部委级奖8项 。

  为了奖励贺贤土院士在核聚变领域的卓越成就,2018年9月25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小行星通告》,将编号079286 的小行星命名为Hexiantu贺贤土小行星。这颗小行星是1995年9月28日由北京兴隆施密特CCD小行星计划发现,临时编号为1995 SQ53。

  在一般人看来,这是功成名就最高的定义。但不甘于平凡的贺贤土却还在更高领域的研发道路上继续努力。“中国的科学工作者要走自己的路,要有信心在国际上率先实现点火。即便我们比人家晚,我们也不能亦步亦趋,要探索自己的途径与物理模型。这是我们中国人应有的志气。”

  当前,国际上ICF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靶物理是ICF理论研究的关键点,率先实现激光聚变点火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共同追求的目标。

  贺贤土领导的研究团队经过三十余年的努力,突破了大量科学和技术难关,建成了中国独立自主的ICF研究体系,并获得了间接驱动和直接驱动出热核中子 等系列重要进展。同时,他吸取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目前未能实现预期的聚变点火目标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不同于国际上现有ICF点火途径的新型混合驱 动点火模型,受到国际同行高度关注。

  1962年,贺贤土从浙江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毕业。同年,被调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前身为二机部九院),在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前身为九院九所)工作。在彭桓武、邓稼先、周光召、于敏等两弹元勋指导与领导下工作。他先后参加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相关研制工作,在磨砺中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科研骨干。

  作为年轻的课题负责人,他带领小组负责物理研究、设计出第一次地下核试验的核装置,分解研究氢弹一些重要物理过程进行近区测试实验,并取得圆满成 功。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他率领一个研究小组,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突破中子弹原理,为我国掌握中子弹技术立下汗马功劳。

  “1984年,我的身份才可以对外公开,家里人才知道了我的工作。之前跟家里人很少联系,也属于绝对保密的,写信也没有地址,只能通过北京的一个8009信箱。”今天,我们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但二十多年的坚持和努力,让贺贤土跟着一大批卓越的科学家不仅仅攀登科学巅峰,更坚定了为国争光的信念。

  1986年,1987年,贺贤土先后去美国马里兰大学和比利时自由大学做访问科学家并讲学。1988年开始,他担任北京应用武力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主要岗位,任863计划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进入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激光驱动惯性约束聚变,并为之倾注了三十多年的心血。

  倡导源头式创新的“引路人”

  “高等职业教育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强、创造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还可以更多地跟企业直接对接,转化生产力和创造力。”贺院士在谈到他担任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的八年间的感触。

  2000年,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贺贤土受聘担任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一直到至2007年 。

  “很多人不理解,一个中科院院士为什么去担任一个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的院长?固然一部分是作为宁波人,我更关心家乡的基础教育,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我们的科学创新要从基础研究抓起。”

  事实上,贺贤土院士自1999年开始就担任浙江大学理学院院长,直到2007年;2001年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常委、副主任、主任,直到2006年;2007年开始担任北京大学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首任主任,直到2017年。

  在如此复杂的激光驱动惯性约束聚变科研工作之外,如此繁忙的高等院校教育科研之外,一位德高望重的中科院院士能为一个职业技术学院倾注更多的心血,关心、帮助和发展职业基础教育,这不正是“宁波帮帮宁波”精神的更好体现吗?

  “我们国家的很多创新,大多停留在模仿和改进式创新,还缺乏从源头上创新的能力和资源。技术专家不只是技术上的应用,还应有着对他所应用技术的深刻的科学的认识。”

  “加强基础研究,才能在实践中摸清规律,才能在应用中深入研究,要知其所以然才可以创新。”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是个很扎实的学校,应用性很强,也能认真研究科学技术背后的基础规律。我们就应该培养这样多的基础教育院校,下定决心进行基础应用研究,在大量的数据和案例中吃透规律,才有可能从源头进行颠覆式创新。”

  对于源头式创新,贺贤土院士很有感触。

  “科学技术不能守门户之见。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其实是人才的竞争力,人才不光光靠引进高端人才,更需要本土建立培养人才的机制,深圳这几年做的很好。”

  2018年9月28日,深圳技术大学(筹)第一个院士工作站——“贺贤土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正式举行,贺贤土院士表示,“我对深圳技术大学的内涵 十分赞成,学校提供的平台和即将发展的专业,与我的研究领域十分契合。”这是自己选择深技大作为自己院士工作站所在地的重要原因。

  新成立的“贺贤土院士工作站”将以高功率激光技术在新材料物态性质调控与测试、高温高密度材料合成与诊断、生物医学微结构控制与高分辨成像等领域,建立高水平研发平台。

  “作为土生土长的宁波人,我自然对宁波很有感情,我们总希望能够把宁波建设得更快更好。”贺贤土院士说,“宁波在东钱湖建了很漂亮的院士中心,很用心,宁波是院士之乡,我希望宁波能够发挥宁波帮帮宁波人士的优势,提供适合院士回乡研究、回乡帮扶发展的工作环境,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研究机制,不要光盯着产品,让院士在家乡能够做实、做深。

  “当然,宁波的商业氛围浓,科学气氛欠缺,宁波应该建立真正的科学咨询评估团队,避免鱼目混珠,应给民营企业的产业集群提供集成式创新的软硬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要加强宁波基础教育研究的创新力,如果家乡有需要,我将不遗余力地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贺院士深情的说。

  新闻多一点

  贺贤土,男,1937年9月28日出生于镇海(现北仑新碶大路村),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荣誉主任。贺贤土长期从事国家重大任务以及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理论物理专业研究。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