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为2020新美好奋斗的人们 这位网红教授送你五句话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12-31 17:45: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中国宁波网记者 沈莉萍

  2019年走到了最后一天,2020年带着美好的气息扑面而来。“2020新美好”甬派跨年演讲今天下午在宁海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系副教授丛志强——这位“点燃”网红村宁海葛家村艺术之光的“导师”,面对台下村民投射来热切而信任的眼神,内心是澎湃的。这场充满激情和才情的跨年演讲,感染着每一位迎接2020的听众。

  面对2020,‌‌你准备怎么去做?“倾尽一切,‌‌做一件更重要的事儿!”、“‌‌‌‌问题就是资源”、“‌‌不要做质疑的人质”,丛志强和大家分享他的感悟——

  第一点,‌‌倾尽一切,‌‌去做一件更重要的事儿。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当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但是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所以要进行判断、选择,‌‌选择更重要的一件事儿,‌‌倾尽一切去做。”

  “在生活当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三种人:‌‌第1种人,‌‌不做事情的人,‌‌后果很严重;‌‌第2种人,‌‌想做好所有事情的人,‌‌结果也不是很好,‌‌而且活得很累;‌‌第3种人,‌‌知道哪一件事情更重要,但是在行动当中,‌‌却没有倾尽一切去做。”

  “很多人问,‌‌你为什么来葛家村,‌‌带着村民一起搞艺术、做设计,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呢?‌‌而且要花最少的钱来搞乡村振兴?‌‌因为我做乡村的经历告诉我,‌‌这是更重要的事儿!”

  丛志强给大家讲述了两个乡村故事:

  他去海南一个村子调研,一个四五十岁的村书记哭:“我最痛心的是‌‌我们村民的凝聚力很差,主动性很差。‌‌村民告诉他,‌‌搞乡村建设是政府的事情,‌‌是村委会的事情,‌‌我们不做。”丛志强就在想:“‌‌村民是村子的主人,‌‌如果我们在做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村民不主动起来,‌‌村民的内生动力不被激发起来,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还有一次是在河南淅川县。丛志强去给一个村子搞规划设计。他惊讶“‌‌在中国还有这么穷的村子”。一个老奶奶孤身带着两个10岁的孙女。‌‌老奶奶在灶台边烤火,屋子里弥漫着浓烟,破旧的土灶台上放着半个干馒头,菜是簸箕里的地瓜叶。‌‌老奶奶只会重复着说两个字:‌‌我冷、我冷。炕上铺着干草,‌‌卧室的窗户连玻璃都没有,‌‌冬天下了雪风呼呼的往里吹。‌‌

  “那个时候我就在想,‌‌没有钱的村子该怎么做乡村振兴?”丛志强说。

  “我们来到葛家村,‌‌和村民一起吃,‌‌一起住,‌‌一起工作,就是要探索一下,‌‌怎么样去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怎么样能够花更少的钱来做乡村振兴?‌‌‌‌我觉得这是更重要的事儿。”

  谈到“倾尽一切,‌‌做一件更重要的事儿”,丛志强说起了‌‌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先生。晏阳初,‌‌四川巴中人,‌‌耶鲁大学的高材生,‌‌美国三所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他的人生选择机会是非常多的,而且是非常好的。‌‌但是,晏阳初先生选择了回到祖国,‌‌回到农村,‌‌回到农民当中。因为他觉得在那个时候,‌‌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是更重要的事儿,他要倾尽一切去做。‌‌所以他立下了人生的信条:‌‌不当官,‌‌也不发财,‌‌将终身献给劳苦大众。

  ‌‌晏阳初先生离开了美国的生活,‌‌离开了都市的生活,‌‌带着老婆孩子,定居‌在了农村。‌‌搞调研,编教材,‌‌组织村民学习。‌‌朋友们想一想,‌‌那是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的农村,和现在的农村是没法比的,‌‌非常的落后,‌‌非常的贫困,非常的苦,甚至连饭都吃不饱。‌‌但是晏阳初先 生,‌‌一做就是一辈子。‌‌后来晏阳初先生被誉为‌‌“平民教育之父”。

  ‌‌“晏阳初先生‌‌找到了他认为更重要的事儿,他真的是倾尽一切‌‌去做。”

  ‌‌第二点,‌‌问题就是资源。‌‌

  “俗话说,‌‌生活是由问题构成的。‌‌我们在生活当中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问题。比如说,‌‌别人涨工资了,我为什么没有涨?‌‌我为什么又失业了?‌‌ 为什么别人在2019年创业成功了,我却没有成功?‌‌面对这些问题,‌‌你是怎么做的?朋友们,记住一点:‌‌我们不能被问题淹没。‌‌虽然我们常常说:问题是成功的开始,但它也仅仅只是开始,‌‌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功,‌‌一定要从问题里面寻找资源,‌‌并进行转化。”

  丛志强讲了臧姑娘的故事‌‌‌。臧姑娘带着两个‌‌幼小的女儿,‌‌去泰国寻找她的丈夫。但是她的丈夫已经成立了新家。臧‌‌姑娘只好回国,因故被迫停留在香港。‌‌她同时打几份工,‌‌每天只睡几个小时。‌‌但是后来,她在打工的时候受伤了,‌‌‌‌再也没有公司愿意给她提供工作。‌‌

  有一天,她的小女儿想吃妈妈包的水饺。‌‌妈妈把水饺做好,‌‌两个女儿狼吞虎咽的吃完了。这件事启发了臧姑娘,她在香港一个码头,推车‌‌摆地摊卖水饺,‌‌因为她做的很用心,‌‌因为她做的水饺味道特别好,‌‌所以回头客特别多。后来小推车上就出现了4个字,‌‌湾仔码头。

  “朋友们,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被问题淹没,‌‌不要仅仅停留在问题,‌‌一定要从问题当中寻找资源,‌‌然后对资源进行创新转化。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抱怨,而是要向问题鞠躬,感恩问题。因为,只有通过解决问题,我们才会变得更加强大。”丛志强说。

  ‌‌第三点,‌‌不要做质疑的人质。

  “各位朋友,人质是什么?‌‌人质是被别人控制被别人绑架的人。‌‌别人为什么‌‌绑架你?为什么控制你?‌‌目的是什么?‌‌目的是交换。交换什么呀?‌‌ 交换金钱,‌‌交换重要机密等等,交换别人想要的东西。‌‌你有没有被当作人质啊?‌‌有啊?‌‌没有啊?‌‌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被当过人质,是不是感到很惊讶?我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做过‌‌“质疑的人质”,‌‌都被质疑绑架过,控制过。质疑绑架我们要换取什么?放弃,失败!‌‌想想我们的生活,比如,‌‌你不能管理好这个公司,‌‌你不能赚更多的钱,你不能考取更好的成绩,‌‌你不如张三李四,甚至,别人质疑你,或者你自我质疑,‌‌你这辈子就这样了。‌‌”

  丛志强说,他们刚到葛家村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质疑他们,‌‌说他们是骗子,‌‌用艺术搞传销的骗子,还怀疑他们是贼。村民经常问两个问题,‌‌做设计有用吗?‌‌做设计赚钱吗?

  干‌‌吧!丛志强团队在村民聚集区域做了一把人大椅。他们用石头、‌‌毛竹,‌‌还有村民自己会的手艺来做。‌‌石头,是河里捡的,不花钱;‌‌毛竹,是山上砍的,也不花钱;‌‌村民自己会的手艺,还是不花钱。‌‌这把椅子做好之后,大家都说‌‌,北京来的老师多好啊。

  ‌‌‌‌‌‌“各位朋友,当我们面对质疑的时候,‌‌不管是‌‌别人对你的质疑还是自我的质疑,‌‌一定不要做质疑的人质,不要被质疑绑架,不要被质疑控制,否则,我们就放弃了,我们就失败了。面对质疑,‌‌我们要反质疑,‌‌不是用语言辩解,‌‌语言毫无力量,‌‌我们要用行动和有效结果,‌‌反质疑。‌”

  第四点:把无用做到极致。

  把无用做到极致。这句话听起来矛盾, 都无用了,还去做?

  通常我们认为,鞋子是用来穿的;报纸是用来看的;瓶子是用来装水的,真是这样吗?不一定。

  所以,恰恰是我们的固化认知,导致了太多“无用”的产生。

  因为固化认知,我们通常将一些技能和物品看作是没用的。葛家村垒石头的记忆,开始我们没有调研出来,但发现了之后,很多人告诉我们,垒石头的技术,村里很多人都会,只是现在用得少了,认为没有用了。我们和村民一起,将这种不用的技术努力用到了极致。

  垃圾袋有用吗?没用了,都扔到垃圾堆里了。但是在美国,有个志愿者组织,将废弃的垃圾袋编织起来做成垫子,送给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不仅在物质层面有用,在人文层面也照样有用。

  还有很多的案例。我们和葛家村的村民一起,将竹子往极致去创作。

  所以朋友们,不要再用固化认知判断有用无用。

  第五点:重新设计自己的生活。

  “我们该如何做反思、行动、定位、升级?”丛志强分析了葛家村村民重新设计自己生活方式的路径:

  叶仙绒反思:自己不能做一个普通农村妇女。定位:要做一个共产党员和为村里服务的人。用三天时间手抄入党申请书。行动:把自家房子打造成乡村美术馆。升级:增加村民艺术修养。美术馆规模扩大。

  葛桂仙反思:自己做妇女主任的价值。定位:发挥更大价值的妇女主任。行动:将自家房子改造成巾帼画院。升级:组织妇女儿童进行书画活动。

  而更多的村民反思自己不仅仅是一个个体。定位:村集体中的一员。行动:8户村民分别拿出自己家的院子,进行打造。升级:打造出全村最大的公园。

  “朋友们,你准备怎么设计你自己的生活方式呢?”丛志强的问话,引起了现场很多人的思考。

  最后,丛志强举了台湾‌‌桃米里村的例子。‌‌在9·21地震之后,这个村一半的房子倒塌了。‌‌新故乡团队进入村子之后,‌‌他们认为更重要的事 儿‌‌是村子的重建和村民心灵的重建。他们倾尽一切去做,‌‌围绕着青蛙和青蛙文化,‌‌去开发各种文创,‌‌去打造‌‌各种空间,‌‌比如‌‌民宿、农家乐、商店等,还以青蛙共和国‌‌作为村子品牌。

  他们不是去复原‌‌原有的生活方式,‌‌而是重新设计了村子和村民新的生活方式。‌‌经过多年的努力,‌‌桃米里成了最知名的旅游村,村民过上了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各位朋友,‌‌行动起来,‌‌去创造属于你的,‌‌2020新美好!”丛志强的演讲激励着每一位追梦的人。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为2020新美好奋斗的人们 这位网红教授送你五句话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12-31 17:45:00

  中国宁波网记者 沈莉萍

  2019年走到了最后一天,2020年带着美好的气息扑面而来。“2020新美好”甬派跨年演讲今天下午在宁海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系副教授丛志强——这位“点燃”网红村宁海葛家村艺术之光的“导师”,面对台下村民投射来热切而信任的眼神,内心是澎湃的。这场充满激情和才情的跨年演讲,感染着每一位迎接2020的听众。

  面对2020,‌‌你准备怎么去做?“倾尽一切,‌‌做一件更重要的事儿!”、“‌‌‌‌问题就是资源”、“‌‌不要做质疑的人质”,丛志强和大家分享他的感悟——

  第一点,‌‌倾尽一切,‌‌去做一件更重要的事儿。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当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但是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所以要进行判断、选择,‌‌选择更重要的一件事儿,‌‌倾尽一切去做。”

  “在生活当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三种人:‌‌第1种人,‌‌不做事情的人,‌‌后果很严重;‌‌第2种人,‌‌想做好所有事情的人,‌‌结果也不是很好,‌‌而且活得很累;‌‌第3种人,‌‌知道哪一件事情更重要,但是在行动当中,‌‌却没有倾尽一切去做。”

  “很多人问,‌‌你为什么来葛家村,‌‌带着村民一起搞艺术、做设计,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呢?‌‌而且要花最少的钱来搞乡村振兴?‌‌因为我做乡村的经历告诉我,‌‌这是更重要的事儿!”

  丛志强给大家讲述了两个乡村故事:

  他去海南一个村子调研,一个四五十岁的村书记哭:“我最痛心的是‌‌我们村民的凝聚力很差,主动性很差。‌‌村民告诉他,‌‌搞乡村建设是政府的事情,‌‌是村委会的事情,‌‌我们不做。”丛志强就在想:“‌‌村民是村子的主人,‌‌如果我们在做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村民不主动起来,‌‌村民的内生动力不被激发起来,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还有一次是在河南淅川县。丛志强去给一个村子搞规划设计。他惊讶“‌‌在中国还有这么穷的村子”。一个老奶奶孤身带着两个10岁的孙女。‌‌老奶奶在灶台边烤火,屋子里弥漫着浓烟,破旧的土灶台上放着半个干馒头,菜是簸箕里的地瓜叶。‌‌老奶奶只会重复着说两个字:‌‌我冷、我冷。炕上铺着干草,‌‌卧室的窗户连玻璃都没有,‌‌冬天下了雪风呼呼的往里吹。‌‌

  “那个时候我就在想,‌‌没有钱的村子该怎么做乡村振兴?”丛志强说。

  “我们来到葛家村,‌‌和村民一起吃,‌‌一起住,‌‌一起工作,就是要探索一下,‌‌怎么样去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怎么样能够花更少的钱来做乡村振兴?‌‌‌‌我觉得这是更重要的事儿。”

  谈到“倾尽一切,‌‌做一件更重要的事儿”,丛志强说起了‌‌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先生。晏阳初,‌‌四川巴中人,‌‌耶鲁大学的高材生,‌‌美国三所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他的人生选择机会是非常多的,而且是非常好的。‌‌但是,晏阳初先生选择了回到祖国,‌‌回到农村,‌‌回到农民当中。因为他觉得在那个时候,‌‌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是更重要的事儿,他要倾尽一切去做。‌‌所以他立下了人生的信条:‌‌不当官,‌‌也不发财,‌‌将终身献给劳苦大众。

  ‌‌晏阳初先生离开了美国的生活,‌‌离开了都市的生活,‌‌带着老婆孩子,定居‌在了农村。‌‌搞调研,编教材,‌‌组织村民学习。‌‌朋友们想一想,‌‌那是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的农村,和现在的农村是没法比的,‌‌非常的落后,‌‌非常的贫困,非常的苦,甚至连饭都吃不饱。‌‌但是晏阳初先 生,‌‌一做就是一辈子。‌‌后来晏阳初先生被誉为‌‌“平民教育之父”。

  ‌‌“晏阳初先生‌‌找到了他认为更重要的事儿,他真的是倾尽一切‌‌去做。”

  ‌‌第二点,‌‌问题就是资源。‌‌

  “俗话说,‌‌生活是由问题构成的。‌‌我们在生活当中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问题。比如说,‌‌别人涨工资了,我为什么没有涨?‌‌我为什么又失业了?‌‌ 为什么别人在2019年创业成功了,我却没有成功?‌‌面对这些问题,‌‌你是怎么做的?朋友们,记住一点:‌‌我们不能被问题淹没。‌‌虽然我们常常说:问题是成功的开始,但它也仅仅只是开始,‌‌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功,‌‌一定要从问题里面寻找资源,‌‌并进行转化。”

  丛志强讲了臧姑娘的故事‌‌‌。臧姑娘带着两个‌‌幼小的女儿,‌‌去泰国寻找她的丈夫。但是她的丈夫已经成立了新家。臧‌‌姑娘只好回国,因故被迫停留在香港。‌‌她同时打几份工,‌‌每天只睡几个小时。‌‌但是后来,她在打工的时候受伤了,‌‌‌‌再也没有公司愿意给她提供工作。‌‌

  有一天,她的小女儿想吃妈妈包的水饺。‌‌妈妈把水饺做好,‌‌两个女儿狼吞虎咽的吃完了。这件事启发了臧姑娘,她在香港一个码头,推车‌‌摆地摊卖水饺,‌‌因为她做的很用心,‌‌因为她做的水饺味道特别好,‌‌所以回头客特别多。后来小推车上就出现了4个字,‌‌湾仔码头。

  “朋友们,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被问题淹没,‌‌不要仅仅停留在问题,‌‌一定要从问题当中寻找资源,‌‌然后对资源进行创新转化。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抱怨,而是要向问题鞠躬,感恩问题。因为,只有通过解决问题,我们才会变得更加强大。”丛志强说。

  ‌‌第三点,‌‌不要做质疑的人质。

  “各位朋友,人质是什么?‌‌人质是被别人控制被别人绑架的人。‌‌别人为什么‌‌绑架你?为什么控制你?‌‌目的是什么?‌‌目的是交换。交换什么呀?‌‌ 交换金钱,‌‌交换重要机密等等,交换别人想要的东西。‌‌你有没有被当作人质啊?‌‌有啊?‌‌没有啊?‌‌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被当过人质,是不是感到很惊讶?我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做过‌‌“质疑的人质”,‌‌都被质疑绑架过,控制过。质疑绑架我们要换取什么?放弃,失败!‌‌想想我们的生活,比如,‌‌你不能管理好这个公司,‌‌你不能赚更多的钱,你不能考取更好的成绩,‌‌你不如张三李四,甚至,别人质疑你,或者你自我质疑,‌‌你这辈子就这样了。‌‌”

  丛志强说,他们刚到葛家村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质疑他们,‌‌说他们是骗子,‌‌用艺术搞传销的骗子,还怀疑他们是贼。村民经常问两个问题,‌‌做设计有用吗?‌‌做设计赚钱吗?

  干‌‌吧!丛志强团队在村民聚集区域做了一把人大椅。他们用石头、‌‌毛竹,‌‌还有村民自己会的手艺来做。‌‌石头,是河里捡的,不花钱;‌‌毛竹,是山上砍的,也不花钱;‌‌村民自己会的手艺,还是不花钱。‌‌这把椅子做好之后,大家都说‌‌,北京来的老师多好啊。

  ‌‌‌‌‌‌“各位朋友,当我们面对质疑的时候,‌‌不管是‌‌别人对你的质疑还是自我的质疑,‌‌一定不要做质疑的人质,不要被质疑绑架,不要被质疑控制,否则,我们就放弃了,我们就失败了。面对质疑,‌‌我们要反质疑,‌‌不是用语言辩解,‌‌语言毫无力量,‌‌我们要用行动和有效结果,‌‌反质疑。‌”

  第四点:把无用做到极致。

  把无用做到极致。这句话听起来矛盾, 都无用了,还去做?

  通常我们认为,鞋子是用来穿的;报纸是用来看的;瓶子是用来装水的,真是这样吗?不一定。

  所以,恰恰是我们的固化认知,导致了太多“无用”的产生。

  因为固化认知,我们通常将一些技能和物品看作是没用的。葛家村垒石头的记忆,开始我们没有调研出来,但发现了之后,很多人告诉我们,垒石头的技术,村里很多人都会,只是现在用得少了,认为没有用了。我们和村民一起,将这种不用的技术努力用到了极致。

  垃圾袋有用吗?没用了,都扔到垃圾堆里了。但是在美国,有个志愿者组织,将废弃的垃圾袋编织起来做成垫子,送给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不仅在物质层面有用,在人文层面也照样有用。

  还有很多的案例。我们和葛家村的村民一起,将竹子往极致去创作。

  所以朋友们,不要再用固化认知判断有用无用。

  第五点:重新设计自己的生活。

  “我们该如何做反思、行动、定位、升级?”丛志强分析了葛家村村民重新设计自己生活方式的路径:

  叶仙绒反思:自己不能做一个普通农村妇女。定位:要做一个共产党员和为村里服务的人。用三天时间手抄入党申请书。行动:把自家房子打造成乡村美术馆。升级:增加村民艺术修养。美术馆规模扩大。

  葛桂仙反思:自己做妇女主任的价值。定位:发挥更大价值的妇女主任。行动:将自家房子改造成巾帼画院。升级:组织妇女儿童进行书画活动。

  而更多的村民反思自己不仅仅是一个个体。定位:村集体中的一员。行动:8户村民分别拿出自己家的院子,进行打造。升级:打造出全村最大的公园。

  “朋友们,你准备怎么设计你自己的生活方式呢?”丛志强的问话,引起了现场很多人的思考。

  最后,丛志强举了台湾‌‌桃米里村的例子。‌‌在9·21地震之后,这个村一半的房子倒塌了。‌‌新故乡团队进入村子之后,‌‌他们认为更重要的事 儿‌‌是村子的重建和村民心灵的重建。他们倾尽一切去做,‌‌围绕着青蛙和青蛙文化,‌‌去开发各种文创,‌‌去打造‌‌各种空间,‌‌比如‌‌民宿、农家乐、商店等,还以青蛙共和国‌‌作为村子品牌。

  他们不是去复原‌‌原有的生活方式,‌‌而是重新设计了村子和村民新的生活方式。‌‌经过多年的努力,‌‌桃米里成了最知名的旅游村,村民过上了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各位朋友,‌‌行动起来,‌‌去创造属于你的,‌‌2020新美好!”丛志强的演讲激励着每一位追梦的人。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郭静